1、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分层教学分层目标教学法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个性特长等心理倾向以及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对教学目标、过程、要求以及教学对象进行分层教学、分层要求和分类指导,并使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过程及要求与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相互协调,旨在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兼顾学生智力和情感上的个体差异,使“因人施教”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比较高。 由于中职入学的学生的成绩比较低,所以生源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由于这些差异,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面临很多问题。如果采取统一的班级授课制,使用传统的“
2、满堂灌”、“一刀切”的做法,必然导致计算机专业课堂上优生陪读,差生玩游戏、起哄或睡觉的现象。中职计算机教学如果不考虑学生实际,采用同速度同要求,将会有大部分学生放弃计算机学习。因此,计算机专业课教师有必要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分层教学。 在计算机专业的分层教学中,学生分层是最为基础的一步工作,是整个分层成功与否的首要一步,具体应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为分层的出发点 要想以学生原有的计算机基础为分层的出发点,首先要了解学生,教师要实施分层课堂教学应先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知识水准、发展潜力等各方面的差异进行分层。学生层次的确定是在进行整体调查和各学科专项调查的基础上,采
3、取实事求是、学生的学习基础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效。教师在开学就要对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充分了解,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节课,教师就要了解学生有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在初中的时候开设哪些计算机课程?都学过哪些软件?中英文录入的水平?”,并以此为基础,把学生划分为“熟练使用计算机(A)”、“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B)”和“少量了解计算机知识(C)”三个层次。为以后的分层教学打下基础。 2.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层 计算机专业课是一门以实际操作为主的课程,在教学中,一般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它的教学具有专业科目多、专业性强、对学生的能力有特殊要求等特点。计算机的课程本身对学生学习能力要求的差异性反
4、映在学生分层中,必然要求教师应将学生所具备的学习能力作为分层的一个主要依据。理论课我事先根据分层情况,梯度设置练习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先演示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由于班上大多数学生属于B 层的水平,所以教学中以B 层目标为主。为了兼顾C层学生,我由简单的操作引入新课;为了兼顾A层学生,我在讲完教学内容后,再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锻炼的机会。我最后对每个学生的发言和作品作出评价分析,达到了理论教授的目的。 2.实践课我先演示一遍,然后要求学生操作一遍,最后再出一个难易梯度程序设计的练习,根据层次要求实施,逐步培养学生的程序 设计理念和
5、能力。对A层的学生,主要培养发散思维,开拓其思路。教师可要求他们多做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B层的学生,要鼓励交流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学生在熟悉课本上的知识点后,可以做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总结提高。 C 层的学生主要是通过课堂讲解获取知识,教师要指导其学习方法和训练技能,鼓励他们回答为B、A层学生设计的问题,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和自信心。3.教师要尊重学生动态调整学生的层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地观察、分析和管理,确立学生的类型和层次。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构建知识的主动者,因此教师要重视学习者的学习意愿。对于那些不
6、愿意学习或者学习要求过高和过低者,教师一定要尊重他们的自我判断,然后通过适当的途径给予恰当的引导,使他们能认识到自己的实际学习状况和努力方向,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分层在整个分层教学的组织、实施中始终是动态的。随着教学的开展,学生的学习状况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随着教学活动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层次也会逐渐发生一些变化,教师要及时进行调整,实现动态管理、滚动分层。学生的分层还应该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离开了学生的自主选择,不考虑学生的学习要求,那么教师单方面作出的分层只能是片面的、不客观的,将影响到师生在教学中的双边关系和教学效果。 4.根据对学生的关爱进行分层 职业高中的学生多数个性较强,学习成绩较差
7、,大多数是问题学生,他们心存自卑感的同时,也有着极强的自尊心,这是中职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普遍特点。因此,教师在确定层次时应尽可能做到隐性分层,教师心中有数即可,不要因为给学生划分层次而造成学生心理的不平衡。同时要认识到,分层不是给学生“定性”,仅仅是我们给学生选择了不同的教育起点。 分层教学首先应考虑学生层次的划分,以学生的学法来决定教师的教法。在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可以按照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接受能力及发展空间进行分层。所分的层次不宜太多,否则将不利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因为教师很难设计出一个兼顾学生层次太多的教学方案。经过对学生计算机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等的笔试、访谈及问卷调查,把学生分
8、为A、B、C三层。A层学生电脑操作基础好,接受能力强,学习能力强,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厚;B层学生各方面能力较一般,课堂学习中能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C层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较差,对电脑没有兴趣,接受能力及学习习惯都比较差。再根据“水平相近,一定差距”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即水平相近的学生分在同桌,水平有点差距的学生分在同组(两个月调整一次),这样就不会因为差距太大导致合作困难,又可以使学生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在分层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不能给部分学生造成“分层是分快慢班”、“我是差生,我要变差”的心理暗示,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要让他们在小组里能各显神通,充分尊重他们的
9、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分层教学给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阶段学习目标,以使不同的学生能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对A层的学生来说,在掌握了本课的基础知识后不应该让他们的学习活动停止,应巧妙设计,在本课基础知识之上更大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及个性,进一步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对于B层的学生来说,不应该满足基础知识的掌握,这部分的学生可上可下,最有可开发性,教师不应该忽略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应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开发他们的学习能力;C层的学生应该稳扎稳打,促使他们学好基础知识,掌握好基本操作,多给他们训练的机会,耐心辅导,相信他们会有所提高的。制定教学目标时,各层教学目标既要体
10、现为言语性的外显陈述,同时也要蕴含在课堂教学的提问、练习与作业之中,分布在具体的学习内容里。 在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将注意力集中在A层和C层学生身上,往往忽视了游走在A层与C层边缘的B层学生。对B层学生来说,由于教师的忽略和智力因素的差异,他们对于更高层次的学习往往存在畏难情绪。如果放任这种情绪的蔓延,最终会导致学生产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倦怠思想,在学习中表现出不求上进、不思进取的倾向,这样不但不能向A层目标迈进,而且很有可能掉入C层行列。这就需要教师不仅在教学方法上花心思,而且要在教育方法上做文章。对于缺乏学习主动性的B层学生应以突破性的强化练习为主,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让学生从强化练习中
11、慢慢体会进步,以“保基础、多鼓励、求突破、多练习”的教法让B层学生的目标突破成为现实。但应注意不能让B层学生习惯于固定模式的练习,辅导中要多鼓励他们参与创造性的学习,主动向A层目标靠拢。 总之,分层教学体现了“实事求是”、“针对实际教学”、“针对问题教学”的思想,素质教育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并由此出发,针对不同的个性特点,施以有区别的教育即因材施教,使受教育者的个性得到健康和完善地发展。只有这样,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才能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实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目标。但不管是什么层次的学生,要让学生认识到知识不是靠教师灌输被动接受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自己主动构建起来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帮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