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一、中医学体质学说的相关概念中医学体质学说的相关概念体质的基本概念体质的基本概念含义:体质是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含义:体质是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内涵:(内涵:(1)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适应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适应形与神合一形与神合一包扣了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包扣了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其外延是:固有特性其外延是:固
2、有特性特征:特有的显著的征象、标志、表现于形态、功能、特征:特有的显著的征象、标志、表现于形态、功能、心理心理性质:本质、特点性质:本质、特点形神合一突出表现了中医学形神合一的生命观,形神合一突出表现了中医学形神合一的生命观,体质观。内经提出来体质观。内经提出来“行质神用行质神用”的观点(即形是质,神是用,的观点(即形是质,神是用,实则即体用合一),以阐述形和神的关心,对于形神关系的认识趋实则即体用合一),以阐述形和神的关心,对于形神关系的认识趋于成熟。比内经的于成熟。比内经的“形与神俱形与神俱”又前进一大步。而现代的形神又前进一大步。而现代的形神合一是吸收了中国古代哲学与中国传统心理学(心学
3、)的观点确立合一是吸收了中国古代哲学与中国传统心理学(心学)的观点确立的,内经的的,内经的“形与神俱形与神俱”是强调是强调“有形才有神,形去则神灭有形才有神,形去则神灭”,没有详细论证形与神的辩证关系;在内经中,关于神,仅明,没有详细论证形与神的辩证关系;在内经中,关于神,仅明确提出了确提出了“神神”是是“气气”,如,如“血气者,人之神血气者,人之神”,把人的,把人的“神神”规定为一种特定的物质和现象;现代认识,神是人体大脑高级神经规定为一种特定的物质和现象;现代认识,神是人体大脑高级神经活动的一种产物,是物质高度进化、高度发展的一产物,不是某一活动的一种产物,是物质高度进化、高度发展的一产物
4、,不是某一具体的物质。具体的物质。明、张景岳提出了明、张景岳提出了“形神具备,乃为全体形神具备,乃为全体”,但仍未正确处理,但仍未正确处理“形形与神与神”的关系,非现代意义上的形神合一。(二)体质与素质、气的关系,非现代意义上的形神合一。(二)体质与素质、气质、性格质、性格1、素质其含义有三:、素质其含义有三:(1)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2)人们在实践中增长的修养,好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人们在实践中增长的修养,好政治素质、文化素质(3)在生理学与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在生理学与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解剖生理特点,主
5、要是感觉运动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包括了人的各种基本活动能力,运动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包括了人的各种基本活动能力,指人的各个脏腑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在生命活动中的反应。指人的各个脏腑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在生命活动中的反应。在体质学上,素质是指人在体质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强调在体质学上,素质是指人在体质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强调了先天的作用;包括了形与神两方面是体质的构成部分之一,和人了先天的作用;包括了形与神两方面是体质的构成部分之一,和人的体型、体格、功能、神经心理等密切相关。的体型、体格、功能、神经心理等密切相关。气质:指个体出生后,随着身体的发育、生理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人
6、格心理气质:指个体出生后,随着身体的发育、生理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人格心理辩证,包括了性格、态度、智慧等,强调了后天的作用,传统又称之为辩证,包括了性格、态度、智慧等,强调了后天的作用,传统又称之为“气气禀禀”,“禀性禀性”、“气性气性”。性格:是个体在现实中习惯了的稳定态度和形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性格:是个体在现实中习惯了的稳定态度和形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如骄傲、谦虚、勇敢、怯懦等。特征,如骄傲、谦虚、勇敢、怯懦等。(三)体质与形态、性格、体型(三)体质与形态、性格、体型1、形态:包含了量的概念,包括了人体各部分的大小、重量、特征、骨骼、形态:包含了量的概念,包括了人体各部分
7、的大小、重量、特征、骨骼、体型和身体的姿势等,是指个体的躯体形态,是体质的基础。体型和身体的姿势等,是指个体的躯体形态,是体质的基础。2、体型:指个体身体各部位大小比例的形态特征,是以躯体形态为基础,与、体型:指个体身体各部位大小比例的形态特征,是以躯体形态为基础,与人体的内脏有一定的关系,标志人的生长发育状况,如人体的内脏有一定的关系,标志人的生长发育状况,如“瘦人多火瘦人多火”“肥人肥人多痰湿多痰湿”。3、体格: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营养、锻炼程度的状态,是体质的标志、体格: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营养、锻炼程度的状态,是体质的标志三、健康体质的标志三、健康体质的标志(1)生理标志)生理标志阴阳均平
8、形神合一:形体壮实,面色红润,呼吸微徐;须发润泽,双耳聪敏,阴阳均平形神合一:形体壮实,面色红润,呼吸微徐;须发润泽,双耳聪敏,牙齿坚固;腰腿灵便,二便正常,眼睛有神;脉泉调匀牙齿坚固;腰腿灵便,二便正常,眼睛有神;脉泉调匀心理标志心理标志精神饱满、情绪和调、性格随和、记忆良好精神饱满、情绪和调、性格随和、记忆良好WHO提出了健康的十个标志:提出了健康的十个标志: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对日常生活和、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对日常生活和工作,工作,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而不挑剔,、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而不挑剔,3、善于休息,睡、善于休息,睡眠良好,眠良好,4、应变
9、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5、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的抵抗力,6、体质适当,体型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体质适当,体型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7、眼睛明亮,、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8、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出血。9、头发光泽,无头屑,、头发光泽,无头屑,10、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轻松。、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轻松。有学者提出不仅要包括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还应包括伦理道德。有学者提出不仅要包括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
10、,还应包括伦理道德。气在中医学中的含义:气在中医学中的含义:中医学的气系统中医学的气系统生理之气为核心生理之气为核心自然之气:天地之气、五行之气、四时之气等;自然之气:天地之气、五行之气、四时之气等;生理之气:人气、阴阳之气、清浊之气、脏腑之气、真气、宗气、生理之气:人气、阴阳之气、清浊之气、脏腑之气、真气、宗气、口气等;病邪之气:天淫之气、恶气、毒气等;药物之气:寒而温口气等;病邪之气:天淫之气、恶气、毒气等;药物之气:寒而温凉四气、五味之气等。凉四气、五味之气等。医学含义:人体之气医学含义:人体之气运动不息,及其细微的精微物质,人体生命物质系统运动不息,及其细微的精微物质,人体生命物质系统
11、气派生:气派生:血、精、津液是生命物质与生理功能的统一血、精、津液是生命物质与生理功能的统一中医学气一元论的基本内容中医学气一元论的基本内容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源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源宇宙:天地合气,万物自生,通天下宇宙:天地合气,万物自生,通天下气耳(庄子);生命:天气耳(庄子);生命: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之生死,生命过程是气运动变化的过程。地合气,命之曰人;人之生死,生命过程是气运动变化的过程。运动是气的固有属性及其存在形式运动是气的固有属性及其存在形式A气的运动变化物生谓之气的运动变化物生谓之“化化”,物极谓之,物极谓之“变变”“气始而生化,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
12、变,其致一也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B气的运动形式:升、降、出、入气的运动形式:升、降、出、入形化形化气化,形气转化,以肉眼可见与否区分。气化,形气转化,以肉眼可见与否区分。C气运动的根源:气有胜复,阴阳想错气运动的根源:气有胜复,阴阳想错气一份为二气一份为二阴气、阳气阴气、阳气感应可入渗透感应可入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化、气化形化、气化万物化生万物化生气是天地万物相互感应的中介气是天地万物相互感应的中介A中介之义:表征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内部不同要素之间间接联系的概念中介之义:表征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内部不同要素之间间接联系的概念B气的感应性:指气一分为二
13、,而阴阳二气的交感相应。气的感应性:指气一分为二,而阴阳二气的交感相应。C气的可入性与渗透性气的可入性与渗透性可入性:气很细微、既无形质,又有行质,无处不入,无处不有,贯通一可入性:气很细微、既无形质,又有行质,无处不入,无处不有,贯通一切。切。渗透性:渗入其他事物之中或吸取其他事物成分,而使自身变为阴气、阳渗透性:渗入其他事物之中或吸取其他事物成分,而使自身变为阴气、阳气、风气、云气、地气等,表现为气的多样性。气、风气、云气、地气等,表现为气的多样性。气一元化法中医学的应用:气一元化法中医学的应用:A自然观:气是世界的本质,天地人统一于气,三才一体自然观:气是世界的本质,天地人统一于气,三才
14、一体B医学观:天人合一,形神合一医学观:天人合一,形神合一C生命观生命观;气是生命的本源,含阴阳之气,父母之精,两精相搏,形神乃成气是生命的本源,含阴阳之气,父母之精,两精相搏,形神乃成D健康观:气和则为正气,气化与形化、阴气与阳气之间保持动态即为和。健康观:气和则为正气,气化与形化、阴气与阳气之间保持动态即为和。E、疾病观、疾病观 病因:气失其和为邪气,邪正交锋为疾病过程。病因:气失其和为邪气,邪正交锋为疾病过程。病机:气有不调之处即病本,所在之地,升降出入失常。病机:气有不调之处即病本,所在之地,升降出入失常。诊断:察五脏神形,知真气虚实;气失调表现为:虚、滞、上、下、结、诊断:察五脏神形
15、,知真气虚实;气失调表现为:虚、滞、上、下、结、散、乱等。散、乱等。F、防治观、防治观 调气调气治病之道,气内(纳也)为空;整体调节,三因相宜;养生之道,治病之道,气内(纳也)为空;整体调节,三因相宜;养生之道,以气为本。以气为本。2、确立了中医学的方法证:、确立了中医学的方法证:A、气化流行的整体观、气化流行的整体观 B、朴素的系统整体思维方式、朴素的系统整体思维方式气一元论强调天地万物原本属于气,天地人统一气一元论强调天地万物原本属于气,天地人统一于气,三才一体,同时,气室不断地运动变化的,于气,三才一体,同时,气室不断地运动变化的,中医学观察天地人始终以运动变化的观点来考察。中医学观察天
16、地人始终以运动变化的观点来考察。中医学考察生命健康疾病的时候,是从人和地之中医学考察生命健康疾病的时候,是从人和地之间的联系,从人自身的形与神的联系来考察生命间的联系,从人自身的形与神的联系来考察生命健康和疾病的问题,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健康和疾病的问题,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4、中医学气的内涵中医学气的内涵(1)、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气,即指人体之气,是指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气,即指人体之气,是指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物质与功能的统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物质与功能的统一,如肾气,是对肾脏功能的
17、高度概括。一,如肾气,是对肾脏功能的高度概括。气聚而成形,人体的形成、肢体、器官都是气聚而成。气是出于气聚而成形,人体的形成、肢体、器官都是气聚而成。气是出于聚与散统一的状态,是有形、无形的统一;处于散而无形即弥漫状态,聚与散统一的状态,是有形、无形的统一;处于散而无形即弥漫状态,可表现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与脏腑肢体五官九窍等相对而可表现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与脏腑肢体五官九窍等相对而言是无形的。言是无形的。气来源于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气(元气),水合精微气来源于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气(元气),水合精微化生的水合之气和自然界的精气,后二者合之称为后天之化生的水合之气和自然界的
18、精气,后二者合之称为后天之气(宗气),三者合而成一者之气,又称之为气(宗气),三者合而成一者之气,又称之为“真气真气”。(2)、气的分类)、气的分类人身之气从其分部部位而言,宗气行于脉中为营气,行于人身之气从其分部部位而言,宗气行于脉中为营气,行于脉外为卫气;水谷之气与自然界清气相聚于胸中为宗气;脉外为卫气;水谷之气与自然界清气相聚于胸中为宗气;真气分布于脏腑、经络者称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真气分布于脏腑、经络者称脏腑之气、经络之气。元气,源于先天,根据于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源于先天,根据于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藏于肾(命门)藏于肾(命门)通过三焦通过三焦循行全身循行全身后天元气充养后天元气充养气的运动,称之气机,气的运动形式,即升、降、出、入;气的运动,称之气机,气的运动形式,即升、降、出、入;气化,指气的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变化。气化,指气的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