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课堂教学模式1.导学式导学式是以教师的教学设计为主的教学模式。具体是: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导读-导思-导疑-导议-导练符合这类课型的一般是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这样的主题。这类知识比较抽象、枯燥、又难理解只有教师利用导学式教学模式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人教版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等;河北版细胞体由细胞构成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等。2.自学式自学式是学生通过自学将教材内容系统化,学生将知识点以各种题型的形式存储起来,在全班展示交流。具体是:收集信息-阅读教材-独立思考-提炼知识-组内交流(处理信息)-组间交流-生生质疑-师生质疑-解决问题符合这类课型
2、的一般是生物的多样性健康地生活生物技术等主题。这些主题学生可以根据收集的材料和自己的爱好,兴趣自选教材内容,提升知识点这更能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的原则。例如:人教版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河北版保护物种多样性我国的珍惜动物我国的珍惜植物药品与安全3.角色扮演式角色扮演式是教师对教材重点内容设置多个专题,由小组成员展示本组的专题。具体是:依据教材(生物标准)-自选专题(学生)-组内设计-组间表演-评价主题(师生)符合这类课型的一般是生物圈中的人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与环境等主题。这些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易表演、模仿、能大大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例如:人教版动物
3、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河北版病毒的控制和利用田野动物的调查4.自主探究式自主探究是由学生收集材料经小组加工处理后,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研讨后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是:收集材料-整理材料-处理材料(组内)-表达交流(组间)-提问质疑(组间)-得出结论(师生)符合这类课型的有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等主题。例如:人教版空中飞行的动物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等。5.实验探究式实验探究式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背景由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出结论的教学模式。第一种模式:问题情境(材料)-提出问题(学生)-作出假设(学生)-实施方案(学生)-表达交流(
4、组间)-得出结论(师生)第二种模式:实验情境(验证性的材料)-提出问题(教师)-得出结论(学生)-猜测推理(理论推理或质疑)-实验证明(现有实验材料)-表达交流(组间)-生成问题(师生)-全班展示-得出结论(生、师)符合这类课型的有科学探究主题。例如:人教版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种子的萌发;河北版探究蚂蚁的食性等趣味性生活性比较强的探究性实验和河北版的探究竟大多数属于第一种操作模式。比较经典的实验例如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属于第二种模式。6.竞赛式教师和学生事先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应用性强的题库,有小组成员自选题目进行抢答、抡答、必答等专题。这类题要求教师设计同一类
5、专题的剃度相当,难度相当,教师评价公正。具体是:课程标准(熟读课标)-分析教材-确立重点-收集材料-重组加工(材料)-编写题库(基础性、能力性、趣味性、应用性)-自选专题(学生)-表达交流(组内合作)-及时评价(师、生)-评出优胜(积分制)-颁奖奖励由于学生自选专题组间互动教师能科学的评出优秀组。这样就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竞争意识增强。符合这种课型的有:单元复习课。7.作品展示作品展示:是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色完成的作品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进行展示和研讨。适用:生物资料展示、科技论文、设计展、优秀标本展、优秀模型展。8.讲述式讲述启发式:根据教材中的难点,教师可利用讲述启发方式突破难点,输
6、导学生思维。具体是:确定重点(难点)-教师讲述(思维过程)-适时启发-得出结论(师生合作)符合这类课型的有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等主题。例如动物的生长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等。这种模式不同于应试教育下的讲述,它要求教师角色发生变化教师完全将自己摆到和所教的学生的同样位置、同样水平、同样无知、同样充满了好奇心和创造心的合作者。同时教师又是他们中间的领头羊,要求教师以成功者的身份向大家讲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心得体会,注重的是学习的过程和获得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直接讲解知识点。9网络整合式网络整合式:是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教材内容相整合并在网络教室展示的教学模式。具体是:收集资源(网上)-
7、整理资源(课下)-小组交流(QQ,人与人)-组间交流(BBS论坛)-互动研讨(人机交流,人人交流)-得出结论此类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有计算机的打字基础,上网收集材料和处理材料的能力,教师必须具有网上的基础。10.光蝶互动式光蝶互动式:是光蝶中的学生和教师与课堂中的学生和教师有机的互动的过程。具体是:依据课标-确定重点-设计问题(教师)-整合光蝶(整合课堂、整合问题、整合学生)-四动学习-(光蝶中的生生互动、师师相动;课堂中的生生互动、师师互动;课堂与光蝶中的师生互动;光蝶与课堂中的生生互动)。11、问题式问题式:是以学生的问题为线索教师和学生合作交流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是:创设情境-自主探
8、究-提出问题-合作交流(师、生)-质疑问题(生、师)-生成问题(师、生)-学以致用符合这类课型的有:健康地生活生物圈中的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等主题。以上模式因教师、学生、教材可相互转化。例如河北版的近视与远视药品和急救遗传和变异这类课型有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实际和学生的身心健康的特点,学生会迫不及待的提出各种各样的急需老师和学生解决的问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教师具有足够的知识底蕴来提高课堂中的应变能力。初中生物学的三类实验课教学在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选择适合于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的实验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从初中生物学实验的内容来看,主要有形态解剖实验、分类实验
9、和生理实验三种;从实验的类型上划分,可分为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和实习三种,而其中学生分组实验所占的比例最大。根据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的特点,可将学生分组实验分为验证式实验、同步式实验和探索式实验三种类型。1验证式实验-先教课后实验验证式实验是以验证为目的,先讲新课后的实验的一种方法。其基本的程序是:复习知识教师示范或讲解操作学生动手实验验证知识。这类实验一般编排在有关课文之后,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很多,观察操作要求较高,实验的内容比较复杂。例如:教师用两课时讲授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然后利用两课时组织学生仔细观察细胞并做实验。此外,像“观察根尖的结构”、“观察叶片的结构”等实验也采取这种方
10、式进行教学。在验证实验课中,实验的内容都是学生已知的,实验课的程序和知识脉络比较容易,通过实验能起到验证和巩固知识的作用。但是,从培养学生的生物能力来看,它的不足之处是结论和程序都是学生已知的,只是“重新体验其过程”而已,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2同步式实验-边教课边实验这类实验把讲授新课和实验结合起来,讲课与实验操作同步或交替进行,即讲授内容与实验内容是同步的。它一般编排在有关课文之中或之后,所需的基础知识较多,并且实验的内容与讲述的理论知识关系相当密切,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之后,才能将观察结果上升为理性认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如:“观察种子的结构”、“观察叶
11、芽的构造”、“观察花的结构”、“观察水螅”、“观察蚯蚓”、“观察常见软体动物”、“解剖青蛙”和“解剖鲫鱼”等,均可采用同步实验的方式进行实验教学。在同步式实验中,教师要把教授新内容的任务和实验课的任务融合在一起,通过科学研究的过程使学生学习生物学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其基本技能和能力。因此,此类实验课教学程序的设计以及教学内容的合理组织尤为重要,是实验课成败的关键。首先,教师应精心设计好本节课的教程,做到手段多样而不繁琐,内容丰富而不杂乱,即:将实验的观察、操作等环节穿插于讲述、理解、思考与总结之中,并力求两者衔接自然而合理,做到教学思路清晰,知识脉络一目了然,符合初中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12、以“观察水螅”一节课为例:本节课的知识点有5个,即:外部形态;内部结构;捕食和消化生理;神经结构与应激性;生殖生理。围绕知识点,教师可设计这样的达标程序:教师设问:水螅有什么样的外形与体色?学生观察实物并回答教师展图并板书总结:水螅形态结构特点。教师设问:水螅体壁有几层细胞?体内有什么结构?学生用显微镜观察纵切片学生回答教师展图、解释、补充板书总结:双胚层与消化腔。教师设问:水螅如何捕食和消化食物?学生亲手释放活水蚤喂水螅,并观察其捕食行为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总结:捕食消化。教师设问:用探刺活水螅不同部位,它有何反应?学生操作并观察学生回答教师解释总结:神经网及其特点。教师设问:水螅用什么方式生
13、殖?学生观察水螅的芽体教师归纳:出芽生殖。在以上整个达标过程中,教师的讲述与学生实验的组织条理清楚,学生眼、手、脑和耳并用,求知欲和主体意识得到充分的调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实验方式。3探索式实验-先实验后讲课探索式实验能充分体现启发式教学思想,是实践论在教学中的实际体现,它充分利用学生对新奇事物进行探索、调查、研究的心理,由教师向学生提出课题和实验方法,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操作、观察、思考和得出结论。其教学程序是:实验观察讨论分析获得结论。这类实验一般编排于相关课文之前,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不多,实验材料易找,实验操作程序简单,实验方法通过学生自己阅读就能掌握。如:“探究种子的成分”、“绿叶在光下制造
14、淀粉”和“脊蛙反射实验”等均适合用这种方式教学。这类实验课,把传授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三者统一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使学生直接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开拓思维、求实创新,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在这类实验课中,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教师应巧妙设疑,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完成实验。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是中学生物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课堂,应得到重视和加强。生物学教师应在这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适合于这3类实验课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真正发挥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功能,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初
15、中生物启发式教学初探一、问题的提出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通过生物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思想方面的教育。但是,如果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往往给学生们一个印象:生物学知识靠死记硬背,事实上,生物学知识是人们实际经验的结晶。有好多好多的知识是可以通过自己做小实验总结得来。而学生对这方而的情况是缺乏能力完成的。这就需要老师的指导。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战场,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的手、脑、口等解放出来,这就是老师需要研究和探讨的课题。而在这一切之中,关键是要在教学中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思想,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来总揽教学。二、
16、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与注入式教学是两种对立的教学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思考。注入式教学则让学生对知识无所适从,成为学习的容器。因此,启发式教学一直为人们所推崇,历经数年而不衰。同时,启发式教学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它可以充实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因此,研究启发式教学对搞好生物教学是很必要的。三、研究方法从组织教学、备课、上课、辅导、试题测验、思想交流等方面体现启发式的教学思想,特别是在教学中体现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具体表现在:组织教学时,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启发学生的思维;备课时,要尽可能地把一些“活”材料备到教案中;上课时,要进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辅导时,要启发学
17、生质疑;出题时,要出一些考查综合能力的题目,与学生谈话时,也要具有启迪学生思考的作用。四、实施过程1、组织教学中的启发性组织好教学过程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组织教学中的自发性就是要使学生自觉地寻找学习的材料,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达到解决的目的,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来。如为了讲苔藓植物有直观材料,我特地启发学生们:这种植物我们是见过的,只是我们没有留意。它生活在什么地方呢?它有多高呢?哪位同学能够采到它呢?同学们在课前想想办法!经过这样提供线索式的启发,结果有好几个同学采来了实物标本,其中有的标本还带有孢蒴,植物形态很完整。我进一步启发学生:你们是在哪里采集的呢?有的说在湿砖
18、上;有的说在水沟旁;有的说在家里的盆景中。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了生活环境的学习内容之中去了。学生学起来水到渠成,让学生自已去准备材料,想办法去思考问题,启迪思维,这种组织教学就具有启发性。2、备课中的启发性备课时也要围绕启发式教学来进行。教学时才能体现出启发式教学的内容,备课的时候就要把怎样让学生想办法、找问题、去思考、去观察的内容考虑进去。如引入教学内容的启发式教案可以这样来书写:同学们先看一看这是什么?(出示蜂巢的教具)接着启发:为什么蜜蜂要筑蜂巢呢?蜂巢的大小是否相同呢?蜂蜜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就很自然地进入到蜜蜂内容的学习了。3、上课中的启发性上课是最能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
19、。无论是引入课题、提问、讲授、谈话、阅读、分析、归纳、讨论、问答都可以进行启发式的教学。围绕教学目标和要求给学生点明关键、寻找线索、营造环境、自发思路,有步骤、分层次,一环扣一环地实行启发式教学。如“叶的形态”启发式教学过程可如下进行:先让同学们看棉花的叶,思考叶的组成有哪些?启发思考谁是叶的主要部分?(叶片)叶片从宽度、厚度上来看有什么样的特点?(扁平而宽阔)这对叶的功能有什么样的好处?(便于接受阳光的照射)这表明叶片与其功能有何关系?(相适应)这是第一层次进一步观察棉花叶与月季叶,看一看每个叶柄上叶片的数目是不是一样,转入单叶和复叶的学习。展示棉花叶与月季叶,问哪是单叶?哪是复叶?学习二者
20、的概念,紧接着比较复叶与枝条之区别。这是第二层次继续观察柳的叶、丁香的叶、夹竹汐的叶在茎上的排列次序,转入叶序的学习。接着观察叶的排列情况有无完全重叠的现象?引人叶镶嵌的概念,表明叶具有向光性。这是第三层次这样一环扣一环,步步深入地启发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归纳、去总结,这就是启发式教学在课堂上的运用。4、出题、辅导、谈话中的启发性出题时要出一些具有启迪思维的练习题。如讲了根的形态后,为复习根系可出这样的题:画出杨树的根与小麦的根在地下的生长情况?(学生就要思考画成直根系还是须根系的问题)辅导时要启迪学生思维,如讲了“排泄”后可启迪学生思索:健康人每天形成原尿约150升,而排出的尿液只有1.5
21、升,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学生就要联系尿的形成过程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方面的知识。谈话时要抓注问题的关键、学生的思想顾虑及其不足之处,启发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不足,分析产生这些情况的原因,下决心去加以改正等。五、结论通过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之中解放出来,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自然而然地学习,自发地学习,愉快地学习。锻炼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文化素质的提高,思想素质的成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浅议生物课堂教学
22、中的导入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而艺术的导入,往往给学生带来亲切的感受,不仅能使学生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迅速由抑制转为兴奋,而且还会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激发起求知的欲望,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总结从教以来我所采用过的导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问题法、娱乐法、直观法、实验法和说课法。正所谓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经我的教学实践发现,富有艺术的导入的确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就把这几种导入方法作简要的介绍。一、问题法导入人的思维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借助于外界环境的某种刺激作用。在教学中创设的问题情境,正是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外部条件。在生物学教学中,问题法导入虽是一种传
23、统的导入方式,但却是卓有成效的。如:“植物体的组成”一节内容,我先提出一些递进式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习兴趣。提问:“绿色开花植物有那些器官?其中生殖器官是那些?营养器官是那些?”学生回答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前三者与营养有关,后三者与生殖有关之后,接着问:“那么果实和种子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讲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艳丽的鲜花谁不爱;收获的果实和种子谁不喜。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与花的结构密切相关,学生必然心切切,急待步入花的海洋去了解花的结构,探索开花后能结出果实和种子的奥秘。这样,学生去解剖、观察桃花,理解花的结构和功能是如何相适应的,学习效果甚佳。二、娱乐法导入根据初中学
24、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导入,如:猜谜语、演小品、讲故事等,既能把学生课间分散的注意力收回来集中到课堂上,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愿学、乐学,达到会学。猜谜语关于生物的谜语很多,以一则谜语来导入,能立即点明学习的对象,进入主题。同时学习的针对性强,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在学习“昆虫”一节时,我先出了一则动物谜语:“头戴两根雄鸡毛,身穿一件绿衣袍,手握两把锯齿刀,小虫见了拼命逃”。学生立即猜出是螳螂,随即出示螳螂的图片,并设问:“同学们可能都知道螳螂,但你知道螳螂是怎样捕捉小虫的吗?它在运动时有什么特殊的技能”。这样主题鲜明地引入对
25、“昆虫”知识的学习。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恰当地运用到生物学课堂上能起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如:在上“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时,可以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来实现。头戴不同头饰(代表不同动植物)的几位学生隆重登场,他们之间按吃与被吃的关系用绳子相连。很快,一条条的食物链呈现在同学面前,错综复杂的食物链较之成的食物网也随之出现。借此教师指出:在生态系统中,一种动物可以充当多种角色,它能吃多种动物,也能被多种动物所吃,各种动物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学生带着表演后的愉悦感,顺利进入了新课的学习。讲故事关于动物的小故事很多,通过让学生讲他们熟悉的动物故事引导入题,不失为一种新颖而富有创意的导入方式。如
26、:“小猫钓鱼”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一则故事,请一位同学讲述,他最后讲到:“小猫集中精力,全心钓鱼,终于钓起了一条大鲫鱼!”老师用课前准备好的鲫鱼(放在装水的水槽里)就能立即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及其生活习性,直观、生动而又形象。又如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能把同学们带入了去探究两栖动物知识的激情之中。这些小故事能让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且寓教于乐,还能培养学生做事专心致志,遇到问题不耻下问,对锁定的目标去努力地不懈追求等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教育教学效果奇佳。唱儿歌儿歌是中小学生比较喜欢的文学形式,学生唱着儿歌在回忆童年的乐趣之时,自然引入新的学习对象。如:“小白兔,白又白
27、,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这首儿歌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小白兔的生活习性和可爱的形态,这样导入,其乐融融,缩短了学生和学习对象之间的距离,学生由喜欢兔子到对兔子的一切产生好奇,达到学生愿学、乐学之效。三、直观法导入教学中利用直观的教具、学具,直观展示学习的材料,既烘托了学习的气氛,创设了学习的情境,又使知识的可接受性强。这是生物学课堂教学常用的导入方式。几条蚯蚓、一朵桃花、一个蝗虫的形态结构模型、几张挂图、一段“青蛙捕虫”的录像、一件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手段都能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四、实验法导入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导入既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又能培
28、养学生观察和实验动手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以蚯蚓为代表学习“土壤中的生物”知识前,布置学生每人挖掘几条蚯蚓,上课时学生观察蚯蚓的形态和运动方式,继而进入课题。又如:实验“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气”时的结果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老师可告诉学生这是因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学生必然产生“二氧化碳是从哪儿来的呢?”的疑问,导入学习“人体内气体的交换过程”,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学的新知识。五、说课法导入授课之前,用投影片、小黑板、多媒体课件等向学生阐述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并向学生说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方法,即向学生交待怎样去看书、怎样去观察思考。然后,教师采用
29、任务驱动型教学手段,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即可很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形成知识的迁移,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生物教学中“单元目标教学法”的探讨在近几年的高中新课程生物教学实践中,最具体、最迫切、也是最突出的矛盾是:生物新教材教学内容的增加和课时的减少的矛盾;以及传统的课堂上老师主讲的灌输模式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矛盾。这里探讨的 “单元目标教学法”就是解决这些矛盾的一种尝试和努力。1、“单元目标教学法”的产生和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
30、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过去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相对较少,教学进度的安排较为从容,重复性学习多,效率低下。重要的是在升学教育指导思想的重压下,大量的考试和训练使老师和学生陷入没有边际的题海中,只重知识的掌握,不重学习知识的过程,只顾老师传授知识,不顾学生的接受效果,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的培养被大大的忽视。而新的课程方案要求少课时、轻负担、高效率。在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质量却要求大大提高的
31、情况下,如果还按照过去的教学方法授课要完成教学进度都有困难,更谈不上高标准、高质量,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努力提高课堂效率的方向寻找突破口,引入先进的、新的教学方法。经过认真的总结和反省,我认为单元授课的思路是可行的,为此,在广泛学习各种现代教学思想的基础上将布卢姆的目标教学、莫里森的单元教学与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习过程和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理念柔和在一起,创立了“单元目标教学法”,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法从以上两种教法中汲取了如下思想:1.1莫里森“单元教学法”是一种归纳的思考教学过程,可以作为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莫氏以为指导学
32、生学习,并非要他们记诵零碎的教材,而是指导他们获得一个完整的生活经验,这种完整的生活经验,就称为学习单元。莫氏以为若要真正获得学习的结果,必须完全了解,或彻底领悟。所以采用莫里森单元教学法时,教师的主要责任有二:合理的选定和组织学习单元;指导学生学习,直至熟练为止。莫里森单元教学法中,每一学习单元为一完整的生活经验,而非片断的教材,其教学过程也是一种归纳的思考过程,所以在自然学科内,用以指导学生解决与生产或生活有关的实际问题,很适用。1.2“目标教学法”是以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和系统科学方法为借鉴,以单元达标和课时达标相结合为基本教学单位,以班级群体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为基本形式,
33、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系统的教学目标为核心,及时反馈矫正为保证,形成性测评为手段,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统一的综合性教育模式。建立完整的教学目标,是实施目标教学的基本要求。2、“单元目标教学法”在新课程生物教学中的操作和流程“单元目标教学法”在生物教学的多种不同课型中,根据课型的不同,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整个单元的目标又分别设置在各个课型中。主要课型分别为认知课、探究课、交流课、活动课、检测课、单元复习课等,而为了达成目标所采用的搜集、归纳、总结、交流、合作、验证等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思想和手段是这些课型的基本特征。2.1认知课:
34、主要是由教师确定单元目标,并为达到单元目标做认知准备。它专题性较强,让学生从整体上对这一专题知识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例如在学习生物新陈代谢这一单元时,简单的内容(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植物的矿质营养等)可以通过学生自学掌握。较难理解的内容(光合作用、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细胞呼吸等),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准确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2.2研究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独立探究或共同探究。在这种课型中,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目标设定可以深入浅出,可采取分层法进行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例如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在农业生产中,为什么要疏松土壤?在寒冷的冬天,大家聚在室内要比
35、在室外感到暖和?在草原上施含15N元素的肥料后,15N会在羊体内将如何代谢?这种课型的设计,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2.3交流课:主要由学生交流研究结果,以达到发展研究能力、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使学生巩固、深化掌握单元知识。这种课型的教学,可以分小组交流,也可以全班交流,可以写成文字,也可以口头交流。这不仅表现了学生的钻研精神、研究能力,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2.4活动课:促使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巩固整个单元的知识,进一步发展能力。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对教学知识有了真切体验,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科学精神、创新思维
36、习惯。例如做有关光合作用发现的验证实验;设计一个实验,测定一个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等。当然,活动课要做到课上课下相结合,否则达不到预期目的。实验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分析,总结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综合实验结果等诸项能力。2.5测试课:一直是老师考学生,也可由学生自己出题,自己讲评。一种方法是老师把所有同学将自己碰到的容易错的题目汇总成卷。另一种方法是指定一组由优、中、差生组成的命题小组出题组卷。这些方法的应用要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时机。2.6单元复习课:让学生自由翻阅课本、作业、参考书等,做出单元小结,可以是小论文、提纲、知识框架、问题等不同形式。也可将有关知识分编为必答和抢答两种多个
37、小题目,按照竞赛的规则,采用分组竞赛,累积积分的方法,选出优胜者。这些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提高复习效率。需要指出的是,“单元目标教学法”的必须紧紧围绕整个单元的目标进行。3、“单元目标教学法”在新课程生物教学的效益和思考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单元目标教学法”初步体现出了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解决上述矛盾的作用。在新教材生物教学中,实施“单元目标教学法”四个班获得较好的教学成绩(如附表)。考虑到样本班足够多,其成果还是具有相当的可信度的。其中 1班为生物专业班,2、10、12班为政治专业班,3、4班为化学专业班,5、7、9班为物理专业班,6、8班为历史专业班,11班为地理专业班。实验
38、班中的9班为全级均分第一,10、12班在政治班中也排前列,地理班的同学基础较差,但由于班级人数少(53人),每个同学锻炼的机会多,所以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附表 1.本校2002-2003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统计一览表.班级 1班 2班 3班 4班 5班 6班均分 109.3 93.1 102.3 103.6 106.6 98.4班级 7班 8班 9班 10班 11班 12班均分 105.2 97.7 111.2 102.5 99.3 95.5(考试形式为六校联考, 9-12班为实施“单元目标教学法”实验班)4、“单元目标教学法”的特点4.1真正实现了“单元目标教学”。提高了学习效率,缩短
39、了学习周期,从时间上最大限度地适应了新大纲新教材的要求。对于确定目标,根据单元内容做整体处理,充分体现了整体教学和系统教学的教学观。学生可以根据课题目标和所给环境,自己主动去探究、去学习,从而在不断探索中学到更多知识,锻炼各种能力,提高自身素质。4.2教学过程多变,教学设计富有弹性。根据不同的课型,自然要有不同的教学过程,这就使得教学过程灵活多变。又由于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在课上难以预测学生的反应,因为学生自己在探究课、交流课上得到的知识,极有可能超出教师教学的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应留有余地,也允许学生超越教学设计。这样可以使高中生物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得到更充分的体现,更好地表现作
40、为学习主体的能力。4.3真正落实了生物学科的“素质教育”任务。(1)面向全体学生。单元目标教学法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极大的激发了特长学生的潜能。(2)“主体性”和“主导性”更明确。教学中它能使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会学习过程,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受到陶冶。教师主要的作用则是辅助学生学习,不再是一言堂。教与学的关系一改以往,变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为“导与学”的关系,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和主人。(3)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教学内容不局限于课本、不局限于课内,做到“大课堂教学”。为教学生学会学习,为开展研究性教学提供了时间和空间条件。总体来说,经过教学实践,使用“单元目标教学法”教学,不仅能很好地完成新教材生物教学任务,还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创造性原则,体现了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意义,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紧紧抓住了素质教育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核心。使生物教学成为新课程教学中一道靓丽的风景。参考文献:1.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2.谭铁恒,六课型单元教学法3.刘梅,高中生物复习课若干类型探讨.中学生物课型与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