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件江苏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试行)第一章总纲第一节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定位第二节实施方案制定的背景与目标第三节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与实施策略第二章教学内容的选编与要求第一节 教学内容的分类第二节必学内容的选编原则与要求第三节限学内容的选编原则与要求第四节自选内容的选编原则与要求第三章 课程学习、教学与建设评价第一节学生体育学习效果评价第二节教师评价第三节课程建设评价第四章 实施措施与保障第一节学校制度保障第二节体育教研组工作保障第三节体育教学硬件保障第一章 总 纲第一节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定位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
2、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性质是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等目标。通过运动学习与实践,提高体能、增强体质是课程的首要目标;发展运动认知,掌握运动技能,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是课程有效性的学科体现;传承体育文化,提高体育素养,提高育人效果是课程的终极追求。依据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健身性和综合性等基本特性,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定位是:一、以多样性身体练习为
3、手段,全面发展体能素质、增强体质的锻炼课程。二、以多样性体育项目与活动为载体,激发运动学习兴趣,培养锻炼习惯,发展运动技能的学习课程。三、传承体育文化,学习科学健身与保健知识的养护课程。四、塑造健全人格,培养良好品德和心理素质,提高社会适应性(合作与竞争,角色与责任,抗挫折能力等)的教育课程。正确的课程定位有助于准确把握课程性质,避免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科价值的认识泛化,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二节实施方案的背景与目标一、基础与条件江苏省人大常委会颁布的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的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行动计划,以及省教育厅等部门颁发的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4、,奠定了实施方案的政策法规基础。2001年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省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等方面取得的经验与成果是继续深入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实践基础。目前,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已基本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时间得到了保证;我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指标下滑的趋势已经基本得到遏制,大部分指标止跌回升,效果初显;加强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已逐渐达成共识,形成合力。这些为我省贯彻实施课程标准,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创设了良好的条件。二、问题与差距由于我省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解的差异,地区之间、学
5、校之间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一)对课程标准中目标理解的偏差引起的实践偏误,导致增强体质目标的弱化,技能学习目标的淡化,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科价值没有得到全面的体现。(二)不同地区与学校在课程建设与教学规范等方面呈现较大差异,发展不平衡。(三)各学段教学内容的递进关系上存在断裂、重复、混乱、无序等现象,在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上存在经验性、随意性和盲目性。三、依据与目标课程标准要求各地编制实施方案,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对本地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明确的要求;国家、地方和学校三个层面在课程编制与实施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地、各校应根据本实施方案要求,认真制定本地和本校的体育与
6、健康课程实施计划和教学计划。实施方案的目标是全面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结合我省的实际,提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标准和教学要求,规范我省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活动,提升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育体与育人效果。第三节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与实施策略一、规范性与灵活性在贯彻“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受益”理念时,要防止出现弱化体育的基础性和规定性的倾向,为此,实施方案强调在完成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进一步强调课程的规定性和基础性,守住体育教学质量底线。为了有效调动各地和各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全省联动,扎实推进课程实施,实施方案在基础要求上强调规
7、定性,在提高要求上体现较大的灵活性。第一,实施方案明确规定各水平段的内容范围与教学要求;各市、县(市、区)和学校要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具体落实到“学年”和“学期”教学计划之中。第二,实施方案将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内容划分为必学、限学、自选三类。其中必学内容在本实施方案中规定;限学内容由市、县(市、区)从本实施方案规定的类别教材中,选择具体项目教材,以符合各地的实际和形成地方特色;自选内容由学校根据办校的办学理念,结合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二、分层递进的连续性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根据儿童、少年身心发展和体育运动学习规律,克服学段分割、缺乏联系的弊端,以不同学龄呈现出的体育学习特点选编教材,努力
8、体现体育教材学科特点的连续性。小学阶段加强基础运动技能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运动认知,奠定体能素质的发展基础。初中阶段继续加强基础运动能力的培养,初步掌握并运用多样性运动技能,发展体能素质。三、以点带面、逐步展开的适应性各地区应优先选择部分基础条件好、师资队伍强、已有良好前期成果的学校,率先进行实施方案的试点改革。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以点带面、逐步扩大。根据我省各地、各校客观存在的差距和差异,从实施方案的基本要求入手,分步实施,逐渐完善,最终全面达到实施方案的要求。四、探索教学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与教学实践的成果是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活跃的学术思维和大胆的创新意识为基础,通过长期的实
9、践探索与积累而逐渐形成的。因此,广大教师要努力学习,利用国家、省、地市、县四级培训与教研和校本教研,以及个人自学,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努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各类课题的申报、研究,以教科研为引领,带动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第二章教学内容的选编与要求体育教学内容是课程建构的核心之一。课程标准制定了各水平段选编内容与学习评价的标准,具体采用什么教学内容,由各地区、各校自行选择。实施方案属于省级地方性中观层面的指导性文件,在确保课程基础性、规定性的同时,给各市、县(市、区)和学校留有较大的选择空间,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保证一定的灵活性。第一节
10、体育教学内容的分类一、体育教学内容的分类与实施要求实施方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运动技能学习与发展规律,将体育教学内容分为三类:(一)必学内容:基本活动技能(田径类、体操类);武术;体育与健康知识。在实施方案中作出具体的规定性要求,全省所有学校必须教学。(二)限学内容:球类(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韵律活动与舞蹈;民间传统体育。实施方案做指导性要求,由各地根据本地区特色、条件与传统,提出地域性统一要求。(三)自选内容:游泳、三门球、中置足球、花样跳绳、国标舞(体育舞蹈)、定向运动、新兴运动项目等。由各校根据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办学传统自行选择与安排。二、各类内容的课时比重水平一水平
11、二水平三水平四必学内容50%40%40%30%限学内容30%40%40%40%自选内容20%20%20%30% 注:各校制定计划时可在各类内容的规定比例上下浮动5%。第二节必学内容编制原则与要求一、选编原则(一)基础性。首先,将传统的“田径”、“体操”教材重新建构为“走、跑、跳、投、支撑、悬垂、滚翻、攀爬”等基本运动技能。在义务教育阶段,这类教材对发展学生的基础运动能力具有独特作用。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特征和体育学习特点考虑,各种运动“项目”的学习是发展学生基础运动能力,为后续运动技能的发展和未来的生活、学习、劳动等奠定运动与体能基础。其次,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正处在体能素质与动作技能发展的
12、敏感期,强调 “田径”、“体操”类教材对发展基本运动能力的独特作用,打好体能素质的基础,奠定运动技能学习与发展的基础。第三、将基本运动技能列为“必学内容”,是实施课程标准提出的“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等要求的重要举措。游戏在小学阶段是既可以作为教学手段,又可以作为教学内容,学生喜爱的运动形式,对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实施方案虽然没有单独将游戏作为必学内容,但各校在具体教学时要重视游戏的教学。(二)针对性。体育教育的首要任务是锻炼身体、强健体魄。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外延的课程目标和价值均无法体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将田径类、体操类教材列为必学内容,提高体育与健
13、康课程对学生体能素质发展的针对性。将传统的田径、体操教材归类为基本运动技能,突出了这类教材对学生动作技能学习、发展基本运动能力的针对性。(三)文化性。武术是我国传统体育的文化精粹,学习武术,对儿童少年在身体姿态控制、动作技能发展、增强体能素质等方面均有积极的作用。学习武术,对学生意志品质培养、道德精神的修炼、武术文化的习得有着显著的效果。将武术列为必学内容,既有对学生身体锻炼与发展的积极作用,也对丰富体育与健康课程文化内涵、传承我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四)规范性。针对目前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操作层面教学内容差异较大、教学要求参差不齐、教学质量缺乏标准的现状,将基本运动能力与武术列为必
14、学教材,规定必学内容和一定比例的教学时数,有利于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与要求、凸显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础性教育功能,强化体育学习与锻炼对学生体能与身体素质的干预,统一全省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标准,有序推进体育课程改革,逐渐形成我省的地域特色,有效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科价值和育人功能,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二、实施要求(一)保证必学内容学时。参照本实施方案对必学内容学时比例的规定,各校修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保证必学内容的学时,落实必学内容的教学。(二)科学编制与实施必学内容的教学。合理安排练习负荷,要切实保障课的练习密度不低于30%,提高体育锻炼对促进身体健康的干预效果。针
15、对学生运动技能学习与发展,要规范技术教学的程序与要求,明确“教”与“练”的区别,科学选择教学手段与方法,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有效提高运动技能水平。(三)激发学生学习必学内容的兴趣。全面领会课程标准的目标内涵,在进行以“基本活动技能”为必学内容的教学中,通过多样性的内容创编、教学组织,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与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提倡选用游戏和竞赛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逐渐养成健身锻炼的良好习惯。(四)强化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的教学。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部分的教学,要结合体育运动实践进行精选,可以(因天气等原因)在教室上理论课,也可以结合运动教学实践传授相关知识与理论。如果体育教师承担
16、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则教学内容可以拓展到卫生保健类教材。(五)加强培训与研修。开展各层次教研活动,认真学习实施方案,为提高基础运动能力,对武术教材,要进行专门的师资培训。第三节限学内容编制原则与要求一、选编原则(一)继承与发展。球类、韵律活动与舞蹈、民间传统体育等教材在教学实践中普遍采用、行之有效。学校体育设施与器材的配置、教师知识与能力结构基本上胜任这些教材的教学。因此,将这些教材列为限学教材。本实施方案精选了限学内容的教材,并按各项目难度梯度,提出了基本教学要求,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二)兴趣与文化。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体育教学内容应逐渐增加体育运动项目的学习,以提高学生参与练习的兴
17、趣和理解体育运动文化。体育运动项目,既有竞技性,又有健身性。学会一些运动项目,从中体验到乐趣,是养成健身锻炼习惯的前提,也是逐渐形成运动与健康的价值认同的基础。体育运动项目是人类运动文化的结晶,体育课程的文化性需要以学习运动项目来体现。在学生参与练习过程中去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理解体育运动文化,逐渐形成现代体育价值观。(三)约束与灵活。限学内容的范围和课时比例,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在各学段的限学内容中,选择哪些内容进行教学,可以根据各校的实际,进行选择,分别安排在不同学期、安排不同的课时,这是限学内容设计与实施中的灵活性。二、实施要求(一)科学设计与安排。根据限学内容的学时比例,选择各年级限学内
18、容的教学项目,在规定的课时比例范围内,制定各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年、学期教学计划。(二)强化基础。限学内容是面对全体学生发展运动技能的学习内容,是遵循运动技能形成规律,针对各水平段学生身心发展特征而设计的运动技能学习课程。因此,各项目运动技能学习,应定位在基础层面:一是运用各项目的特殊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能素质,促进身体健康发展;二是学习各项目的基本技术,发展各类动作技能;三是为各项目技能后续发展、为高中选项教学和未来社会生活中健身锻炼打好基础;四是个性化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两项以上运动技能。(三)逐步提高要求。运动技能教学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科特征,是实现课程目标的载体,必须抓实、做好。运动
19、技能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完成基本活动能力的基础技能(在必学内容板块已经体现);二是需要特别关注通过学习获得的专门运动技能;三是专项技能,是完成特定运动项目的专门技术与能力。在分析教材进行教学中,应兼顾三个层次的运动技能教学,小学阶段侧重基础技能,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侧重专门技能,专项技能视学生个性化发展有所兼顾。(四)加强教研。为提高运动技能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各级层教研活动要认真开展专项教研活动,研讨教材,钻研教法。各校教研组要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完备教学文件和校本教研活动。第四节自选内容编制原则与要求一、选编原则(一)灵活性。实施方案在课时分配中安排了20%30%的课时由学校自主选择教学内
20、容,体现在实施课程标准过程中给予学校、教师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和自主权。(二)地域性。我省各地、各校条件千差万别,具有一定的体育教学传统,并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实施方案中自选内容可以保证校本化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形成每一所学校的特点和特色,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建设和发展。(三)适应性。鼓励各校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积极引进新兴运动项目,与社会体育、健身休闲体育密切联系,开发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二、实施要求(一)整体设计。根据实施方案的规定,原则上以20%课时为限,自主选择教学内容。课时比例可以有5%的浮动。据此,与必学内容、限学内容一起,完成教学计划的编制和修订。(二)目标引领。自选内容的教学,仍
21、然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体能与素质发展优先。(三)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学期的需要和本校的特色追求,自选内容也可以是必学内容、限学内容的补充或拓展。(四)形成特色。提倡“一校一品一特色”,多样性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丰富教学实践成果。第三章 课程学习、教学与建设评价第一节学生体育学习效果评价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应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及自我评价能力。一、体能测试成绩。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结合,达到课程标准中“身体健康”目标的要求。二、体育与健康课程技能学习的效果评价
22、。完成体育与健康课程技能学习目标,达到教学指南中“运动技能”目标的要求。三、体育学习态度与行为评价。积极主动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达到课程标准中“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的要求。第二节教师评价一、教学基本功。参照我省“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师基本功大赛”、“体育教学能手比赛”和体育教师职业技能标准(试行)为依据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二、教科研能力。主持或参加课题研究;撰写、发表教研论文;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等。三、执教能力评价。参照教学指南的要求进行评价。第三节课程建设评价一、校本课程建设(形成校本特色)。二、体育教研室(组)正常进行教研活动,管理规范。三、体育教学文件规范,要素齐
23、全,落实到位。四、体育教研组全体成员积极参与学校体育工作。第四章 实施措施与保障第一节学校制度保障一、按规定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保证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二、校级领导分管体育工作,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学校体育工作的专题会议。三、配置足额的体育教师。四、在工作量计算等方面,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同工同酬。五、编制本校体育教学工作规范。六、在学生素质报告书中,体现健康、体能素质内容。第二节体育教研组工作保障一、每周进行业务学习,集体研讨体育教学及其他学校体育工作。做好文字记录,汇编成册。二、编制规范、完整的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在此基础上,集体备课,完成各教材的单元教学计划,汇编成册
24、。三、充分利用本校的体育资源,编制本校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方案与计划,建立家校互动,联手提高学生健康素质方案。四、积极申报省、市、县级课题,提升教科研能力。科研引领教学,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第三节体育教学硬件保障一、按江苏省学校体育场地、器材配置标准配置足够的体育教学器材与设备。根据本校的体育特色与传统,配置多样性、简便实用、价廉物美的体育器材,保障教学需要。二、场地维护、器材保管有章有人,管理规范。三、创造条件,完善体育场馆建设。15附表1-1 基本活动技能(田径类)必学内容一览表类别项目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水平四基 本 活 动 技 能(田 径)走直线走;前脚掌走快速走;校园自然地形走各种姿势
25、、各种方向组合走负重走;12-15分钟快走跑听信号起跑;30-50米快速跑; 接力跑与合作跑;变向跑;8分钟定时跑。站立式起跑;50米快速跑;接力跑与障碍跑;10分钟定时跑。50米快速跑;接力跑与障碍跑;12分钟定时跑(或50米8往返跑)蹲踞式起跑;50米快速跑;接力跑与弯道跑;12分钟定时跑或男1000米、女800米跑。跳模仿动物跳(兔、青蛙等);行进间单跳双落。立定跳远;急行跳远;多方式纵跳练习。蹲踞式跳远;跨越式跳高。立定多级跳;蹲踞式跳远;跨越式跳高;投多种方式的投掷轻器械游戏原地、上步投掷垒球、沙包等;双手多方向抛掷实心球。助跑投垒球(沙包);侧向推实心球。正面双手头上掷实心球;双手
26、多方向抛掷实心球。附表1-2 基本活动技能(体操类)必学内容一览表类别项目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水平四基本活动技能(体操类)队列队形类集合、解散;立正、稍息、前后看齐、横队报数;原地三面转法;原地踏步、踏步转体、立定;纵队齐步走、跑步走;一路纵队走成圆形左右看齐、并步(或跑步)法疏散与密集队形;原地踏步变齐步走;横队循环报数;向左(右)、后转走;原地队列队形指挥口令横队齐步走、跑步走、立定;行进间左(右)转弯走左右后转弯走;用裂、并、分、合的方法行进间变换队形;行进间队列队形指挥口令正步走;原地和行进间队列队形变换组合;持轻器械的队列队形变换及组合;队列队形指挥口令广播操学习、复习与强化部颁最新广
27、播操平衡类单膝跪式平衡多种姿态的单腿支撑;垫上跪跳起;原地挺身跳转体90或180度燕式平衡;原地挺身跳转体180或360度;肩肘倒立肩肘倒立(女)头手倒立(男)滚翻类垫上团身前后滚动、直体滚动;前滚翻成坐撑前滚翻、后滚翻;侧手翻;以前、后滚翻结合的组合;连续侧手翻远撑前滚翻;鱼跃前滚翻(男)支撑类仰卧推起成桥低单杠、双杠跳上成支撑、支撑移动山羊分腿腾越;低单杠跳上成正撑前翻下;低双杠跳上支撑前摆下山羊或横箱分腿腾越;单、双杠支撑组合悬垂类悬垂移动低杠穿臂前后翻;斜身引体悬梯行进;斜身引体引体向上;单杠悬垂组合攀爬类攀爬肋木;垫上俯卧和仰卧爬行攀绳(竿);横向“攀岩”悬爬横杆、横绳、横梯;两手交
28、替攀爬垂直的两杆模拟“攀岩”组合类1.前滚翻成坐撑直腿坐体前屈分腿坐成横叉和纵叉仰卧推起成桥2.行进间攀越一定高度的横跳箱俯卧爬行5米1.跪跳起前滚翻成蹲立接后滚翻侧手翻2.低单杠穿臂前后翻两次向前挺身出杠1. 山羊分腿腾越前滚翻两腿交叉转体180度接后滚翻挺身转体跳180度2.低单杠跳上成正撑前翻下向前挺身出杠1. 从高杠一侧立柱爬杆上,从横杠一端悬垂移动至另一端,再从高杠另一侧立柱爬杆下2. 双杠杠端跳上成支撑,支撑移动至杠中,前摆成分腿坐,下移成四肢悬垂,接着做穿臂后翻下附表1-3 武术各水平段必学内容一览表类 别项 目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水平四武术手法手型类拳、掌、勾、抱拳礼冲拳、格挡推
29、掌、按掌劈拳、架拳、 盖掌、挂勾抡臂砸拳、穿掌、仆步抡拍腿法步型类弓步、马步 弹腿蹬腿仆步、勾踢组 合动 作手型组合、弓马步转换组合并步抱拳-弓步格挡冲拳-弹踢推掌-弓步冲拳-马步按掌-并步抱拳并步抱拳-马步盖掌-弓步抡劈拳-弓步盖掌-蹬腿推掌-弓步架拳-并步抱拳并步抱拳-抡臂砸拳-震脚弓步双推掌-勾踢-转身弓步劈拳-仆步穿掌-仆步抡拍-并步抱拳攻 防“石头剪刀布”游戏 手型、步型抱拳-格挡-冲拳-抱拳抱拳-弹腿-按掌-抱拳抱拳-劈拳-架拳-抱拳;抱拳-蹬腿-挂勾-抱拳抱拳-格挡-冲拳-弹腿-按掌-劈拳-架拳-推掌-勾踢-抱拳五禽操五禽操(1-3年级)五禽操(1-3年级)五禽操(3-6年级)五
30、禽操(3-6年级)五禽操(初中)附表2-1 球类限学内容一览表类别项目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水平四球 类篮 球原地运球传、投准游戏准备姿势与移动行进间运球传球与接球综合练习与游戏比赛移动变方向运球原地投篮综合练习与比赛简单规则介绍行进间传接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传切配合和掩护挡拆综合练习和教学比赛规则介绍与运用排 球拍球游戏抛接球游戏准备姿势与移动;正面双手垫球正面下手发球移动步法正面双手移动垫球;侧面下手发球组合练习与教学比赛简单规则介绍正面双手垫球;移动垫球正面上手传球;下手发球组合练习与教学比赛“中一二”战术介绍简单规则介绍足 球熟悉球性踢球游戏熟悉球性;颠球脚内侧踢球;脚内侧接球掷界外球;
31、游戏比赛脚背正面踢球脚背正面运球头顶球;组合练习与教学比赛简单规则介绍脚背内、外侧运球变向运球大腿接球“二攻一”“一防二”战术配合综合练习与教学比赛简单规则介绍乒乓球直握拍、横握拍方法身体姿势与步法正、反手颠球游戏移动对墙击球正手平击发球正手攻球和反手推挡游戏比赛移动发下旋球正、反手搓球教学比赛简单规则介绍发侧上旋球左推右攻或推挡侧身攻正手拉球教学比赛简单规则介绍羽毛球正手握拍身体姿势与步法抛接球、颠球游戏反手握拍正、反手颠球互颠球正手发高远球游戏比赛正手挑球击高远球反手发球教学比赛简单规则介绍网前放网、反手挑球后场杀、接杀球全场步法练习教学比赛 战术与基本规则介绍附表2-2 韵律活动与舞蹈限
32、学内容一览表大类小项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水平四韵律活动与舞蹈韵律活动类1.律动模仿:模仿不同人物与小动物的典型动作2.动物模仿操1.第一套儿童节奏操(新编)2.第一套儿童啦啦操(新编)1.第二套儿童节奏操(新编)2.第二套儿童啦啦操(新编)1.啦啦操(新编)2.健美操舞蹈类1.基本舞步小碎步、后踢步、踏跳步、蹦跳步2.以小碎步为主的舞蹈动作组合。1.基本舞步:踏点步、跑跳步、滑步、进退步2.第一套儿童集体舞(新编)3.校园集体舞(部颁)1.基本舞步:儿童马步、秧歌垫步、秧歌平扭步、秧歌十字步、秧歌大跳步2.第二套儿童集体舞(新编)1、校园集体舞2、体育舞蹈附表2-3 民间、民族传统体育限学内容一览表类别项目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水平四民间传统体育跳 绳双脚并跳单脚跳、原地单脚换跳、行进间单脚换跳绳单脚换跳、花样跳绳、集体跳绳单脚换跳、双飞跳、花样跳绳、集体跳绳踢毽子盘 踢盘 踢、拐 踢左右腿交替盘踢、左右腿交替拐踢左右腿交替盘踢、左右腿交替拐踢、花样毽球五禽戏虎戏、鹿戏、熊戏、猿戏、鸟戏太极拳 起势-白鹤亮翅-左右揉膝拗步-手挥琵琶-左右倒卷弘-云手-单鞭-搬拦捶-揽雀尾-如封似闭-十字手-收势八段锦 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双手攀足顾肾腰攥拳怒目增力气、背后七颠百病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