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调动小班幼儿建立良好生活习惯入园是孩子生活经历中的一个转折点,他们的生活环境与人际环境都发生了变化。这个阶段的孩子有着好模仿、好学习的特点,这恰恰为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提供了条件。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常规,是孩子顺利进行一日活动、愉快地过集体生活的基础。 因此,对小班幼儿进行建立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是小班的核心课程之一。并且以往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都是硬要求或死规定的,既不能培养幼儿主动性,也不利于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所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和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等多种途径来调动幼儿建立良好生活习惯的主动性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一、利用好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
2、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其一,幼儿进入幼儿园小班生活其生活有了不同,在新的环境中建立新的规则,培养习惯应该相对容易些;其二,小班幼儿无论在生理、心理上都处于个体发展的低级阶段,在品德教育上处于他律时期,这一年龄特点决定了教师进行常规管理的很有利的条件,并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其三,小班的常规建立好了,为以后中班、大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新学期开学是小班工作最为重要,也是最为辛苦的一个阶段,但是,只要利用好以上这些良好的先决条件,从点滴出发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出发,定会事半功倍。二、通过多种活动,调动幼儿的主动性1、运用贴切的比喻方式,促进幼儿的主动性的形成。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
3、点决定,小班幼儿控制力很差,思维的发展是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因此,幼儿理解能力往往是很直接很表面的,具体形象的。在引导幼儿坐姿上,采取很贴切的比喻,如:坐好了就说成是小脚关门了,小手粘上胶水了。形象的比喻幼儿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做到。2、情感交流与肢体语言相结合,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在纲要中多个地方都涉及到,如“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这些都充分显示了对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的重视,同时这也是建构良好常规的基本前提。小班幼儿年龄小,在他们入园以前,主要接触的是家庭中的人,包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保姆等,当他们
4、来到幼儿园,发现好多不熟悉的人和事物,便会产生一种分离焦虑与陌生人焦虑。他们会苦哭闹不止,或不接受老师的帮助等行为,这时如果用一些身体的语言如:抱抱他们、亲亲他们、与他们握握手,每天多和他们谈心交流,有时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微笑,也能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渐渐地孩子们就会从不接受老师接受老师喜欢老师离不开老师。通过这些与孩子们的情感交流,激发孩子们的热情,孩子们会越来越喜欢你,有了感情的基础,同时也为我们常规管理打好了基础,做好了铺路石。所以不要按照你的意愿把孩子的时间安排满,要多留一些时间让孩子自己安排,如果他还小,想不出可以自己安排什么活动,你可以给他多提几个建议让他选择;多鼓励孩子主动探
5、索,不要太多不必要的“不准”;在孩子专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干扰他,尽可能不要催促他,不要干扰他,更不要跟在身边不断提醒他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在孩子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帮助他,可以多给他提些建议;不要急于把结果告诉孩子,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自己去发现,去形成。三、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自立的能力。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幼儿刚刚进入一个新的生活环境,在新环境中建立新的规则,培养生活习惯相对容易些;同时,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也决定了教师进行常规管理的有利条件。因此,对小班幼儿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是小
6、班的核心课程之一。因此,要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1、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得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小班幼儿年龄小,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没有准确的概念,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教师不能简单地指责、阻止,而应正确地讲解、示范,使幼儿形成正向概念,有一个可效仿的榜样,让幼儿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如,在刚开学时,很多幼儿都不会轻拿轻放小椅子,拖着小椅子到处跑的现象处处可见,坐的时候也常常把小椅子翘起来或不停地摇晃。针对这一现象,我在一次起床后与幼儿进行了一次谈话。我说:“中午小朋友睡觉的时候,蒋老师听到教室
7、里有谁在哭,我找啊找,原来是小椅子,小椅子为什么哭呢?它告诉我,小朋友不爱护它,用一只手拖着它跑,坐的时候翘起它的两条腿,还晃来晃去的,弄疼了它。小椅子都不愿和小朋友做好朋友了,怎么办?”小朋友纷纷说:“我们不拖小椅子了”“我们不翘椅子了!”我说:“那好吧,如果小朋友想和小椅子做好朋友,就请像刘老师这样做。”我给小朋友们做了示范,并详细讲解了怎样双手拿椅子,怎样轻轻放椅子,然后,请全班小朋友练习。小朋友们都模仿着我的样子,轻拿轻放椅子。此后,拖椅子的现象日益减少了,“哐当哐当”晃小椅子的声音听不到了,如果有谁偶尔忘记了,立刻就会有别的小朋友提醒他改正呢。2、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生活教育,帮
8、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幼儿了解了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后,就需要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生活教育,用恰当的方法培养和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是在游戏中学习。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教育的良好手段。如在开学初,我组织幼儿玩“配对”的游戏。请幼儿在一套图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图片,然后再拿着这张图片到毛巾架和茶杯架前,找出与小图片完全一样的标记。此时,我就告诉幼儿:“好孩子,你找到了自己的小毛巾和小杯子,这张漂亮的小图片就送给你作为奖励。”这样一来,小朋友们很快就认识了自己的小毛巾和小杯子了。二是善于抓住时机,注重随机教育。有许多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在日常生
9、活中随时随地习得的。有一次,我请小朋友入厕,发现三个小朋友争执起来,仔细询问后了解到,原来有的小朋友没有排队,硬挤到厕所,差点把他们两个挤摔交了。于是,我就把他们带回教室,请小朋友来说说谁对谁不对。小朋友们纷纷发言,最后得出一致结论:上厕所应该排队,如果挤队容易发生危险。这样的方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3、巧妙地运用诗歌,儿歌小班幼儿很喜欢听故事念儿歌,在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过程中,可以巧妙地运用这一形式。比如说,在洗手的时候,我让幼儿边洗边念:“洗手前,先卷袖,再用清水湿湿手,擦上肥皂搓一搓,指尖指缝都搓到,哗哗流水冲一冲,我的小手洗净了。”这样小朋友在不知不觉中根据儿歌引导的步骤完成
10、了洗手的任务。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有时表扬与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当小朋友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时,大声斥责是起不了多大效果的,而这时你轻轻地说一声:“我来看看哪些小朋友最棒,能把地上玩具捡干净。”然后再表扬几个正在拣玩具的小朋友真能干。那么,地上的玩具会在顷刻间被拣的干干净净了。用这样的方法鼓励幼儿上进,提高幼儿的自信心。也加强了幼儿的主动性认识。4、重视家长工作,使良好的生活习惯得到强化和巩固。幼儿一旦形成了好的生活习惯以后,还需要不断地巩固、强化。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幼儿在幼儿园里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但是一回到家里就完全变成了另一副模样。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重视家长工
11、作,巩固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教师可以帮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在家园联系园地中提出幼儿生活习惯的目标要求及请家长配合的内容,介绍一些家教方法。便于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要求,在家庭中保持一致的要求,做到家园同步,使良好的生活习惯得以巩固。总之,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发挥幼儿建立良好生活习惯主动性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需要教师有长久的耐性、坚实的态度、和蔼的言语,还要有一颗爱孩子、包容孩子的心。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一定可以通过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主动性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我班的幼儿多数是独生子女,依赖性比较强,生活自理能力差,很多事情
12、都由爷爷奶奶代替,所以,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成了我们研究的话题。一天,天气比较热,孩子们热的脱掉了外套,我立刻意识到,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培养他们穿衣穿鞋的能力,那么我就组织幼儿来一次穿衣穿鞋比赛。于是我忙招呼孩子们,跟孩子们讲了一些穿衣服和鞋子的顺序,接下来比赛就开始了。只见几个接受能力强的孩子迅速地把鞋、衣穿好,高兴地跳起来,又欢呼着,庆祝自己的胜利。最后只剩下元博小朋友,只见他带着哭腔说:“我穿不上,我穿不上、”别的孩子在我的面前说:“老师,元博不会穿上衣,他哭了。”我说:“没事,慢慢来,一定能穿上的”。他听到我的鼓励后说:“我能穿上的”小朋友们也在喊:“加油,加油、”他在我的鼓励下,在小朋友的加油声中慢慢地把衣服和鞋穿上了,大家为他欢呼。通过这次的穿衣穿鞋比赛训练,给以我启发,以后在社会领域活动中多进行一点自理能力的培养,并在这样的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