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数学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金山小学 周学强素质教育要求数学教学更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重视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首先最主要的问题是搞清传统的“应试教育”与现代的素质教育的区别: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的,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突出加强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这一教学原则呢? 一、 创造条件 激发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上讲台讲题不失为一种好的教法。学生在讲题过程中,教师认真听讲,及时有效地提出意见。例如:我在教学“正方体的认识”一节课时,在讲完“长方体的
2、认识”后,布置的作业是预习“正方体的认识”并为下一节讲课做好准备。这节课开始,同学们争着讲题。我先叫了一位中等生,这位学生手里拿着自制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走上讲台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正方体是由6个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它有12条棱,8个顶点,6个面”。接着引导学生向他提出不懂的问题。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他们都积极思考,都想问一个问题难住他,后来有几位学生问了几个问题,他都一一做了解答,而且讲解的很清楚;最后,我让没有机会上讲台的学生在他们小组进行讲解。这节课大家学习气氛特别浓,一堂课自始至终学生都注意力集中,积极思考,各有所获。二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在讲解完圆面积之后,教师先给出半圆,引导
3、学生得出半圆面积是圆面积的一半的结论。接着引入四分之一圆面积图形,学生可较容易的看出它的面积应是圆面积的四分之一,由此学生总结出扇形面积与扇形的圆心角的联系。这样,在解其他扇形面积时教师的引导也就水到渠成了,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三、面向全体 分类要求课堂教学目标要有层次性、针对性,在课堂练习当中,要加大训练的份量。大体讲,练习题一般分为基础练习题,如教材后的“做一做”,可让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去讲和做;综合练习题,如教材中带星号的练习题,让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去讲和做。这样,全体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以上是自己在以学生为主体设计课堂教改的点滴尝试,还需不断探索和完善。我相信,它将会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其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