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497493 上传时间:2024-11-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平度市旧店镇龙山中学 刘美强 (作者:刘美强,平度市初中语文中心组成员,兼职教研员,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联系电话:13361246587) 语文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这是过去的教学大纲所没有的。在语文教学中,适时自然地融入情感教育,既可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又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这正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所大力提倡的。在培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今天,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仍是一项意义重大的任务。胡锦涛同志在“八荣八耻”中明确提出,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是对青少年进

2、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语文教学应义不容辞的担负起这一重任。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呢?一、 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山川风物的描绘中语文教材中,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文很多,这些名篇,往往是写山则情满于山,写海则情溢于海。在教学这些情文并茂的诗文时,教师要借助于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描绘和赞美,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如教学沁园春雪一文,可以抓住作者对“长城”、“大河”、“群山”、“高原”、“千里”等崇高伟大形象的描写,借助于“舞”、“驰”等动词的传神描绘,以及修辞格的巧妙运用,把一幅气势恢宏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祖国河山图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雄

3、壮、磅礴、美丽如画,自然发出“江山如此多娇”的赞美之情。教学这类写景诗文,教师应特别注意突出不同景物的特色。天山漫游,“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充满神奇色彩;洞庭之行,“衔山吞江,天水相接”,无不视通万里。放眼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心胸为之开阔;眺望江南,“日出江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美景尽收眼底。讲课时,力求把各具特色的景物联缀起来,构成一幅幅员辽阔、壮丽绚烂的万里山河图。这样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美感,又能让学生自然生发出热爱祖国的情怀。二、寓爱国主义教育于思想内容的分析中文章是交流思想的载体。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都表现了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如我爱这土地、乡愁、我用

4、残损的手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最后一课等。其中,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就是一首深情的爱国之歌。诗中交融着深沉的历史感和强烈的时代感,涌动着摆脱贫困、挣脱束缚、走向新生的激情。在教学本文时,教师可以把意象和句式的运用同思想内容的分析结合到一起,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确:“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雪白的起跑线”作为抒情主体,诗人让自己与诗中的意象相融合,让人感到他是与祖国一同经受苦难屈辱,一同挣脱羁绊,一同走向希望的。运用“我是”的句式,在向祖国的深情诉说里,融个体的“我”于祖国的大形象里,表达了“我”与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的情感。教学过程中

5、,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变身为文中的“我”,亲身体验“我”的爱国之情,进而激起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激情与热情。三、寓爱国主义教育于英雄人物的歌颂中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教学歌颂英雄人物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借助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英雄人物之所以成为英雄,除了有超凡的能力外,首先是在精神和品格上的超凡脱俗,这样的文章教材中比比皆是。如邓稼先一文,作者首先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赞扬“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最有中国人民的朴实气质的人”。作者又把邓稼先同奥本海默对比,始终把邓稼先放在国际大舞台上写,既显示出作者的广阔视野,又一下子提升了

6、文章的境界,从而凸现了一个立体的、光芒四射的邓稼先形象。让学生在学习中对照今天的幸福生活,激发起学英雄、做英雄的热情,培养学生学好文化,掌握本领,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四、 寓爱国主义教育于优美语言的品味中(一) 品味祖国语言的音乐美。汉语由于是以单音字、双音节词为主,能工整的对仗,有平仄声调,所以读起来抑扬顿挫,节奏明快,富有音乐美。在诗词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反复体会语言的美。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出塞)“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细细品味,节奏明快,抑扬顿挫,学生自当体会到祖国语言之妙趣。(二) 琢磨古今名家炼字上的功夫,体会对语言美的

7、追求。如教学岳阳楼记一文,教师除了讲述图画美、结构美外,还要讲出语言美。遣词精当而隽永是其突出表现,“衔”、“吞”二字,写出了洞庭湖的宽阔与浩大,连莽莽群山、滚滚长江也显得那么渺小,言简意赅。形容汹涌的浊浪冲向天空时,作者用“排”字,写出浪身之巨、浪头之高,富有神韵。通过讲析,学生领会了作者用语的味道,又能感受到祖国语言丰富的表现力。讲杜甫“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讲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讲白居易写诗通俗易懂妇孺皆知的故事,讲当代文豪郭沫若成为“一字师”的佳话。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祖国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挚爱之情。五、 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写作教学中(一) 培养学生用

8、正确的立场观点去观察和分析事物。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城乡巨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社会调查活动。通过调查,学生一致认识到党的政策使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青年有了新追求,农民办起了加工厂,电脑、轿车进入农家,高楼座座矗立乡间。让学生根据调查写出内容新颖丰富、取材广泛、有独到见解的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二) 恰当的确立作文命题。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有意选择一些有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命题。如我看家乡的变化、展望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航天、从“东亚病夫”到金牌大国等。让学生感受到巨大的变化离不开祖国这个坚强的后盾,也通过想象对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树立为国奋斗的

9、理想。(三) 通过作文评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有个学生的一篇习作,结构完整,语言流畅,表意明确,但结尾却写到:“我一定考出好成绩,来报答生我养我的父母。”评讲时,教师可以肯定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同时也要指出这种认识的局限性,帮助他认识到,一个学生的成长,国家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老师要付出很多的心血;学生走上社会以后主要应当为社会、为人民做贡献,单纯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思想是狭隘的。爱国主义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绝不应该是空洞苍白的说教,正如诗歌所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能够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发挥语文教学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的思想在爱国主义的不断熏陶和感染下,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就一定能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