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 题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本单元第1课时课 型复备人审核人感知目标学 习目 标知识目标1、 学会分析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2、 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能力目标会阅读、分析地球的公转示意图。情感目标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重 点难 点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教学难点:地球公转的特点及影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标注启动课堂根据提纲复习知识 1、 气候的两个要素2、 会阅读、绘制、分析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3、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4、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学生思考回答归纳课堂导入导课: 由世
2、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入手,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世界气候的千差万别。引起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参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标注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地球的形状与气候:地球的表面特点:具有球状的表面;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含义: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太阳高度与太阳辐射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越强。引导学生总结规律: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小,太阳辐射越弱,气温越来越低。3、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周期24小时;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4、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周期:1年;特征: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产生的现象: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5、课件演示
3、地球公转示意图:标出公转的方向; 会判断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四个节气,交给学生判断的方法,知道太阳直射的纬线,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极昼极夜产生的时间、范围。6、五带划分的依据,五带的名称、范围、分界线;阳光直射、极昼极夜出现的范围。学生对照目标自主学习,完成课本活动题和提纲上的预习题,再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展示教师分配任务,根据划分的问题来讨论交流合作交流教师点拨1、 画图分析,从赤道向两级,正午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小,太阳辐射越来越弱,地面接受的太阳光热越来越少,所以气温越来越低。2、 将课本上的立体图转换成平面图;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总是保持66
4、.5度的夹角。学生认真读图分析思考拓展延伸1、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公转产生的现象: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2、夏至日,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白昼最长,黑夜最短,越往北,白昼越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依次判断冬至日、春分、秋分。强调根据太阳直射的特殊纬线判断四个节气。3、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四季分明。学生认真观察分析课件演示的地球公转课堂小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了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学会了阅读分析地球公转示意图,会画地球公转的方向,判断四个节气,判断我们当地一年四季昼夜长短的变化;填写五带图,记住了五带的名称、位置、分界线和特殊的现象出现的范围。教师小结板书设计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1、 正午太阳高度角2、 从赤道向两级,正午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小,太阳辐射越来越弱,气温越来越低。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意义2、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意义3、地球公转示意图4、地球五带的名称、位置、分界线综合训练1、正午太阳高度角是 与 的夹角。2、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 , 。3、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 , 。4、热带有 现象,寒带有 现象。5、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成 的固定倾角。教学反思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