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三年级上小儿垂钓教案设计与说课.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490494 上传时间:2024-11-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小儿垂钓教案设计与说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年级上小儿垂钓教案设计与说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年级上小儿垂钓教案设计与说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三年级上小儿垂钓教案设计与说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三年级上小儿垂钓教案设计与说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上课内容:小学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 第17课小儿垂钓 上课教师:邓 蕾 上课时间:2013.4.2 17 小儿垂钓教学目标:1、 认识“钓、蓬、稚、侧、莓、苔、招”七个字,会写“垂、借、应”三个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3、 在读、悟、唱、背中感悟儿童的可爱,享受诗歌带来的快乐体验。教学重点:在读中理解诗句,体会感情。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边读边想像的能力。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认识“钓”字,猜想导入1、 师书写“钓”,请学生认读孩子们,请认真看老师书写一个字(师板书“钓”)。有谁认识它吗?(请生读,师相机板书拼音)来孩子们,一起拼读。2、 由这个字大胆猜想孩子们,

2、读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呢?(请生猜想) 过渡: 聪明的孩子,可真会猜。那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看钓鱼,好吗?二、引导学生看图、想图、说图(出示图画课件)在一个晴朗的星期天,你来到了郊外的池塘边,看到了什么呢?(出示第一幅小儿钓鱼图)喜欢这个孩子吗?为什么?正在小孩认真钓鱼的时候,(出示第二幅路人招呼小儿的图)谁来接着说?看图猜一猜,这个背着包裹的人远远地作揖是想干什么呢?(出示第三幅小儿向路人摆手的图)面对这个过路人远远地问话,小孩是怎么做的?猜猜小孩用这样一个动作是想对这个过路人说什么?过渡:同学们对这几幅图画的描述可真有意思。唐代有一位叫胡令能的诗人,也来到了这个池塘边看见了这样的场景,于是

3、写了一首七言绝句,叫小儿垂钓。(师板书课题)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去看看诗人胡令能是怎样用精妙的语言来描述这些画面的。三、 教学古诗(一)破题、解题1、板书课题,学习“垂”字。请孩子们看老师书写课题。(师板书课题)请仔细看好老师是怎么书写这个“垂”字(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并注音)谁来说说这个“垂”字是怎样书写的?(请生回答出示生字课件)观察得真仔细,“垂”是个独体结构的字,如果用部首查字法查第一笔:撇。在书写时先写“千”,千字的一竖正好放在竖中线上,接着写中间的长横,这一横正好落在横中线上,再写长横上的两竖,最后加两横。注意中间横最长,最后一横最短。来孩子们,跟老师一起读一读、写一写吧。(引导生读、书

4、空)谁来给这个字找朋友?(请生组词)老师也为它找了几个好朋友(出示组词课件),来,一起读一读并记住它们。2、解题垂,垂钓。“垂钓”的意思是?(请生答)那“小儿垂钓”就是?(请生解题)(二)初读古诗,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初步理解古诗含义1、教师范读那小儿是怎样钓鱼的呢?(出示古诗课件)请同学们看着古诗,听老师朗读。2、自由读古诗,认读生字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三遍,把古诗读通读顺读正确,边读边在古诗中寻找答案,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3、请生朗读,注意正音谁能为我们读一读这首古诗?(请生读,师注意正音)4、 部分学生齐读,读准确孩子们,你们也能把这首诗读得正确吧?相信自己能读好的同学请站起来

5、,一起读读,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三)解读古诗、想象画面、谈感受、指导朗读刚才同学们读了这么多遍古诗,谁能说说你在哪句古诗中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将诗与意对应,学生说哪里,师引导朗读并理解)1、蓬头稚子学垂纶:一个头发蓬乱的孩子在学习钓鱼。并引导学习“蓬 稚”哇,这个孩子的头发蓬乱你都看见了!你太棒了!你能告诉大家从哪个词看出他是个孩子?他的头发还很乱?(蓬头 )蓬头就是指头发蓬乱。( 稚子)稚子在这儿是指天真可爱的孩子。孩子,为了庆祝你有一双慧眼,你能像英雄一样带着同学们大声地读读你找到的这两个词吗?(生大声带读)这个头发蓬乱的孩子在学习“垂纶”,“垂纶”的意思就是?(钓鱼)纶,就是钓鱼用

6、的丝线。看见这样一个头发蓬乱的孩子在认真地学钓鱼,真是有趣。谁能把这个有趣的画面读给我们吗?(引导读出“蓬头、学”)过渡:谁能接着说你还在哪句诗中看到了什么?(请生答) 2、侧坐莓苔草映身:他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遮掩着他的身体。 “侧坐”是怎样坐?你能为我们表演一下吗?(生表演)孩子就是和大人不一样,坐姿也是随随便便歪斜着,侧坐:就是斜着身子坐,表示坐姿随意。他歪斜着身子坐在了什么地方?(莓苔上)孩子们,请观察这两个字,你用什么办法记住它?真棒,一起读读把它们记住。孩子们,知道“莓苔”是什么吗?(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比如青苔)。哇,这个小孩太可爱了,歪斜着身子坐在莓苔上,不

7、仅如此,旁边的草还(把他的身子给遮住了一些)?所以作者说:侧坐莓苔?(引读)这个“映身”就是遮住了身子。孩子们,猜猜看,这个孩子为什么要挑选这么个阴湿的、太阳晒不到的,而且还有这么多草遮掩的地方钓鱼?(生答)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活泼可爱)带着你的感受把这两句诗读给我们。(引导生读)过渡:谁接着说你还在哪句诗中看到了什么?(请生答)3、路人借问遥招手:过路人想向小孩打听事情,小孩连忙向他摆手。“借问”意思是?(向人打听)请同学们看这个“借”字,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有点像?(生:惜)对,咱们就用熟字换偏旁的办法记住它,(出示生字课件)孩子们,伸出你的小手,一起读一读,写一写。谁能为它找朋

8、友?来,读读老师事先为它找的好朋友。(生齐读)过路人想向小孩打听点事,可是小孩是怎样的表现?(遥招手)能加上动作表示一下吗?孩子,你能说说为什么遥招手是这样而不是这样?(师配动作)“遥招手”是指远远地摆手,遥就是远的意思。孩子们,如果你就是这个过路人,你会向小孩打听什么呢?(生答)既然过路人是在远处问,要怎样问,小孩才能听到?哪两位同学上来演一演。(请生表演)谁能加上你的动作,表演读这句古诗呢?(请生表演读)4、怕得鱼惊不应人:担心说话声把鱼吓跑了。 孩子,别人问你话呢,你怎么不告诉别人啊?(怕得鱼惊不应人)“应”的意思是?(答应,回应)“应”是个半包围结构的字,偏旁部首是广字旁。他还有一个读

9、音读?(生答)这个字在书写的时候,外边的广字旁要像屋檐一样,把里面的部分遮住。谁来给它找朋友。(请生组词)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写一写。(师引学生读字词、书空)孩子,难道你害怕鱼被吓跑了,就不愿意帮助这个路人了吗?()谁能猜猜看,小孩的遥招手除了招呼路人别叫之外,还有没有别的意思?真聪明,这么会想像。过路人这么大声地问话,鱼儿又要上钩了,此时小孩的心情怎样?(生答)你能带着着急的心情读这两句诗吗?(请生读)从这两句诗中,你觉得这个孩子是个怎样的小孩?(板书:认真专注)(四)听故事,想象画面,读古诗,背古诗。孩子们,诗人仅仅用了二十八个字,就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小故事,这就是诗的想象力。现

10、在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去想象老师所叙述的美好场景(师配乐朗诵):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一个头发蓬乱的小男孩坐在一个鸟语语花香的池塘边认真地学习钓鱼,那里鸟儿欢唱,池水清澈,鱼儿在水里快活地嬉戏。他侧着身子坐在长满莓苔的草丛里,身边的野草遮掩了他半个身子。正当鱼儿快要上钩的时候,忽然有一位过路人远远地向他大声问话。小男孩连忙向着路人的方向使劲摆手,因为他怕惊吓到正要上钩的鱼儿。孩子们,你想象出来的画面有趣吗?谁能把这首古诗中有趣的画面读给我们?(请生读)孩子们,喜欢这个小男孩吗?()带着你对他的喜欢,让我们把诗人生动的描绘和那美好的画面结合起来记在心里,试着背一背吧。(请生背)(五)唱诗孩子们,古

11、诗不仅可以用来吟诵,还可以用来歌唱。听,美妙的小儿垂钓来了。(生听)跟着唱(生跟唱)。四、 拓展孩子们,喜欢唐代诗人胡令能为我们带来的小儿垂钓吗?(生答)其实古诗中还有许多写小儿的诗,都描绘了他们的天真烂漫,老师在课前也搜集了两首,一起来读一读吧: 宿(s)新市徐(x)公店篱(l)落疏疏一径(jng)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zhu)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宋 杨万里回乡偶(u)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bn)毛衰(cu)。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唐 贺知章下课后,希望同学们也去搜集描写儿童的诗句,用我们今天学古诗的方法去读、去想象、去背诵、去歌唱。五、读字、写字 孩子们,你

12、们快乐地歌唱把生字宝宝们唱得直痒痒,来,和他们单独打打招呼吧。(请生读、齐读) 孩子们,请翻开你的书73页,把我们今天学的三个会写字,先按笔画和占格描红,再端端正正地写在田字格里,并组上词语。写字的时候注意写字姿势。板书: 小儿垂钓 活泼可爱 认真专注设计理念: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怎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进入古诗那优美的意境呢?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思路:“淡化诗意,品析诗句,反复诵读,领悟诗情。”着力体现三个方面;一、淡化诗意,品析诵读,领悟诗情教学中,诗意的理解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即可,教师不应当把教参或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应尊重学生独特

13、的感受。但是诗人寥寥数语要表达的情怀却在字里行间,要让他们通过体会这些词语,并且有感情地诵读才会和作者产生共鸣。达到诗与情、情与境的交融,才能使学生领略古诗词独特的魅力。二、渲染意境,入情入境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要让学生体会这妙不可言的意境是个难点。教师深情并茂的范读、生动的课件、诵读时的古乐,都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进入古诗意境所作的努力。三、拓展学习,培养诗趣古诗教学,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通过古诗拓展,为他们的课外阅读打开新的视窗。让学生了解我们今天所学的诗仅是古诗沧海中的一粟,作为炎黄子孙应当更广泛地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养料,从而开阔视野,体会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