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2以下温度最接近25的是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靖江盛夏中午的室外温度C人的正常体温 D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C“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频率越大音调越高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4.为了减少教室周围环境的噪声对上课学生的干扰,在下列措施中,有效、合理和可行的是A老师讲话的声音大一些 B学校为每个学生免费佩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C在教室的周围植树或建隔声板 D在教室里多安装噪声监测装置5.在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
2、示:“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6对下列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飘渺的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 B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C打开冰箱门时,常会看见门前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D夏天喝饮料,常在杯中加入冰块,会儿冰块变小,这是蒸发现象7.在百米赛跑中,终点计时员必须在看到发令枪冒白烟就开始计时,不能等听到枪声才计时,这是因为A看枪冒烟计时比较方便 B怕离起跑点较远,声音嘈杂听不清枪声C听枪声才计时不够准确,使成绩偏高 D听枪声才计时不够准确,使成绩偏低8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
3、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医生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C声音的音色 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9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10将新鲜的豆腐放入冰箱里冷冻,第二天取
4、出,解冻后切开,发现里面存在许多小孔,在小孔形成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液化和汽化 B凝固和熔化 C凝固和汽化 D凝华和熔化11在0的温度下,把-5的冰放入0的水中,则 ( ) A水凝成冰,可能所有的水都会结为冰 B冰化成水,且水的温度始终为0 C如果放入得冰多,水就凝固,如果水多,冰就化 D冰、水的多少都不变12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2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 )13医用的B超机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但人耳听不到它的声音,这是因为 ( )A声音的响度太大 B声音的音调太低C声音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 D声音的频率太高,人
5、不能觉察到14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3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15. 制取合金常用的方法是将两种或多种金属(也可为金属和非金属)加热到某一温度,使其全部熔化,再冷却成为合金。试据下表数据判断(其他条件均满足),下列合金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是 金属钠镁铝铜铁熔点/97.564966010831535沸点/8831090246725672750二、填
6、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小明在演奏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 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 ;二胡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我们耳中的。2成语“万籁俱寂”常用来形容夜晚的宁静,从声音特性分析,这主要是指夜晚声音的_很小,“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只是在_阻止了声音。3复读机的扬声器发声时,它的纸盆在 ;当复读机加速快放时,发出声音的响度 (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音调 (填“升高”、 “降低”或“不变”)。4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_ (选择“内侧
7、”、“外侧”、“内、外侧”)为了防止影响视线司机师傅应该对挡风玻璃吹_(选择“冷风”、“热风”)5如图4甲为常见的高音喇叭和医用听诊器,将它们制成这种形状,是为了减小声音的散失从而增大_;如图乙在学校附近设立禁止呜笛标志,其减弱噪声的措施是_。6目前,全球的气候悄悄变暖,这是_效应不断加剧带来的后果;而城市的平均气温高于周围乡村,这种现象称为_效应。7橘农们从天气预报中得知,晚上将有一场霜冻来临,他们傍晚就开始给橘子树喷水,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结成冰,而橘子并没有被冻坏。这是由于水 的缘故,不致使橘子温度降得更低。8在电视中我们看到运动员受伤时,医生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药液,这种药液是沸点只有1
8、3.1的氯乙烷。它在常温下可采用_的方法使其成液态储存在铝罐中。喷射到皮肤上的药液很快会_(选填“吸热”或“放热”)而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9. 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ms,如果看到闪电后,3s钟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 m。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音调 ,响度 。(选填“不变”、“改变”)10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 。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 11用质量相等的0的水和0的冰来冷却食物, 的效果好一些,
9、这是因为 .12“炖汤”因味道好而深受茂名人喜爱“炖汤”就是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如图5在大煲内的水沸腾过程中,煲盖与煲的缝隙间冒出大量的“白气”,这是_现象(填物态变化),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则盅内的汤_(填“会”或“不会”)沸腾13在寒冷的冬天,用手去摸室外的金属,有时会发生粘手的现象,好象金属表面有一层胶而在同样环境下,用手去摸木头却不会发生粘手现象,这是因为手接触金属时,手上的水分_热量,发生_现象14冬天对手哈气,可使手瞬间变暖,是因为 ;而对手吹气,会使手感到凉,又是是因为 。三、解答题(共40分)1(4分)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10、:(1)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为:_。A取出温度计 B估测被测水的温度 C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水中 D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E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F让温度计与水充分接触一段时间(2)如图6甲和乙中温度计的读数分别为_和_。2(2分)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3. (3分)请写出下列图7中几个实验所揭示的物理道理:
11、甲: 乙: 丙: 4(8分)如图8所示是某同学根据实验画出的某固体熔化图象,由图可知: (1)该固体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第2min时呈 态,对它加热,温度 (3)该固体熔化过程加热了 min,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物态呈 态,该固体可能是 (4)在第10min时,该物质呈 态5(3分)某固态物质加热后变成液态,随后停止加热让它冷却,并记录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下表由于疏忽,有一个温度值读错了,请你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3)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此时水的沸点是_,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4)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图,在图9C中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
12、图像。(2分)(5)水沸腾后,停止对水加热,水_(能/不能)继续沸腾,可知水沸腾的条件是_。(6)小明同学在利用图9A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_;_。7小明与小芳为了探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的好坏,两人设计并做了这样的实验,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1)为保证实验的科学性,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影响水温变化的其他因素,即保持烧瓶相同、环境因素相同、水的体积相同和水的_相同。(2)按照计
13、划操作,小明与小芳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时间(min)010203040150180泡沫塑料组水温()90746560572120棉絮组水温()907055?332020分析实验数据可知,从计时开始到40min后,泡沫塑料包的水温度降低了_,而棉絮包的水温度降低了_,由此你能看出,在这两种材料中,保温效果比较好的是_。(3)小明与小芳是采用了“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水温降低多少”的方法来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的,你还可以采用“ ”的方法来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4)已知水温下降的特点:温度较高时,水温下降得较快。根据这一特点,时间为30min时,棉絮组的水温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
14、哪一个?(2分) ( )A36 B39 C42 D458在学习物体的热胀冷缩时, (1)晓丽收集到如下的信息:从这些信息,你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许多物体,在_ 时,体积会增大,这种现象叫做物体的热膨胀,它可以发生在何种状态的物质中( ) A固体、液体 B液体、气体 C固体、气体 D固体、液体、气体(2)概念建构探究: 不同物质的热膨胀程度不同,这可以用体膨系数来表示,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体积的变化叫做这种物质的体膨系数下面是在压强不变时,某些固体、液体在接近室温时的体膨系数: 问题一:由上述表格看出,金属的熔点越_,体膨系数就越_ 问题二:一般来讲,液体的体膨系数远比固体的体膨系数
15、_四.附加题9.某同学在探究音调和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越_(快/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高/低),这说明音调是由_决定的(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保持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再用力拨锯条,听其响度会变_(大/小),这说明响度与_有关其中“保持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是为了保持声音的_不变”(音调/响度/音色)10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8时,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3min后停止读数,数据记录如下表:时间/min0123456
16、78温度/8890949698989898(1)安装该实验装置时,应该先固定图甲中A、B两铁圈中的_铁圈(2)实验如图甲所示,他在实验中的错误是:_(3)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读数为_(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丙的小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5)从图丙的图象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升高/不变/降低)(6)小华和小杰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丁所示,a、b两种图象不同的原因是水的_不同(7)小丽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a)、(b)所示,则图_是水沸腾时的情
17、况11. 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1)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_(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2)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 变化,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其中,由图(乙)可读出第1min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3)根据下表数据,在图(丙)中画出这段时间内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时间/min00.511.522.533.544.55温度/8620000000状态固态固液共存态(4)由图像可以看出,冰在熔化过程中温
18、度_(选填“变化”或“不变”)0 10甲乙丙1234时间/min温度/502-2-4-6-8 (5)小华在图(甲)的装置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她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将碎冰装入试管后放入烧杯,再在烧杯中倒入温水,也完成了实验。然后她还想接着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需要增加的器材是 。当观察到烧杯中水沸腾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水 (有/没有)沸腾。12. 某兴趣小组学生发现,将水壶内的冷水倒在水泥地上发出的声音是清脆的”劈啪”声,而开水倒在地上发出的声音是低沉的”扑扑”声,究其音调变化的原因,小红他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猜想1:可能是水壶离地高度不同,引起声音的振幅不同.猜想2:可能是冷水中的空气比开水多
19、,冷水落地时,水和水里的空气同时撞击地面,开水落地时只有水撞击地面.猜想3:可能是开水温度高,落地时水地之间有”白气”形成的”气垫”缓冲,而冷水没有.(1)小明根据所学的知识断定猜想1是错误的你认为他判断的依据是 .(2) 猜想3中开水落地时水地之间有”白气”,这里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有 ;(3)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猜想2是否正确,简述你的实验方案. 简要做法: ; 如何判断: .平面镜成像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的实验中 1.小明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实验中 应选较薄的玻璃板(选填“较厚”或“较薄”)2.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竖
20、直放置;若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观察到的现象是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不能重合。3.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完全相同;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4.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5.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6.小明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7.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1、8.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若直接将蜡烛放在直尺上进行实验,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9.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B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10观察者看到玻璃板前的蜡烛A,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看到玻璃板后的蜡烛B实际是由于光的折射而成的虚像,看到玻璃板前蜡烛A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而成的虚像。11观察A蜡
22、烛的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玻璃板的两个面反射各成一个像。这两个像的间距为两倍玻璃板的距离。12实验应该选用较薄(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这是为了使玻璃板两个面反射成的像尽量重叠,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13.当把B蜡烛移到A蜡烛的像所在的位置时,无论怎样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B都不能使B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玻璃板没有 竖直放置。眼睛透过玻璃板看见的“蜡烛B”实际上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选填“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光的 折射所形成的虚像”或“蜡烛B本身”)。14在寻找A蜡烛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 (选填 “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蜡
23、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如果将点燃的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像将远离玻璃板15.如何证明像的大小与不随物体到镜面的距离而改变?将蜡烛靠近(或远离)镜面,移动后面的蜡烛,总能与像重合,说明像的大小不随物体到镜面的距离而改变。16.怎样证明成的是虚像?在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成的是虚像 。17实验中为什么要改变点燃蜡烛A的位置多次实验?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以便得到普遍规律。18实验结论是什么:平面镜所成的 正立等大的 虚像,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若用棋子做实验,不足是什么? 棋子不是光源,看不到棋子的像 如何改进? 用手电筒照亮棋子 。
24、19孙悦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是按如下实验步骤进行的: a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如图所示b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c将另一支完全一样的蜡烛点燃放到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d用直尺测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请你针对孙悦同学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孙悦同学为什么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2)孙悦同学的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指出来并说明正确做法。C中将另一只“蜡烛”点燃错误,应改为不点燃。20.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1
25、)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没有竖子放置。(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 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分别测量两点到镜面的距离,判断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或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判断像与物两点是否重合。)(4)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
26、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 方格纸。可以直接在纸上判断像与物之间的位置关系。2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1)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若用光屏替换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不能观察玻璃板前点燃蜡烛的像(选填“能”、“不能”)。(2)记录了如下实验数据物距cm像距cm像与物大小比较第一次120120等大第二次150150等大实验表明,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22.图中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无法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4)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能。理由是因为两次实验中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都相等。-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