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俗世奇人冯骥才教学目的:1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2品味语言特点,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教学重点、难点: 情节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 任务:学习 泥人张 一、导入王叔远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形象地再现了苏轼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同学展示搜集到的民间奇人的故事说一说。冯骥才,当代优秀作家、画家、文化活动家。我们曾学过他的散文珍珠鸟。二、自由朗读三、再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问题设计:文章主要写了那两个人之间的故事。那么,下面我们带着一个问题“请以泥人张和海张五之间的交锋为中心”自由朗读文章。简要的复述故事的情节。海张五挑衅泥人张-泥人张捏泥像还击-海张五出口讥
2、讽-泥人张贱卖海张五四、巧妙的情节安排1、首先是面对“海张五”的侮辱,“泥人张”漠不作声,他会怎么样呢?一般人会怎样呢? 2、只见他从鞋底抠出一块泥巴,飞快的捏出“满脸狂气”的海张五,但海张五并不服,道一句“贱卖都没人要”。故事并没有结束,“泥人张”又会怎样呢?没想到第二天街市上一排排地摆着泥人“海张五”,还旁批“贱卖”,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不得不佩服“泥人张”的智慧。提问:故事的情节安排有什么特点?生动、吸引人,悬念迭出,一波三折,待看到结尾时,不得不使人眼前一亮,脱口称绝五、分析“泥人张”奇人之“奇”,把握人物形象1、你认为奇人“泥人张”“奇”在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技艺高超、有智慧
3、、有个性 (1)找出文中描写泥人张技艺高超的句子读一读。并分析这些句子在描述方式上有什么不同?(正面描写、侧面烘托,两者的有机结合,突出了泥人张技艺的高超,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2)文中除了描写泥人张的高超的技艺外,他的“奇特”还表现在什么地方?(他的智慧,从他与海张五的较量上,他的“奇特”还表现在他的沉稳,干练,镇定自若,面对无端侮辱,他后发制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予以还击,一招致胜。(个性内敛、不畏强权,敢于斗争)让人们在佩服他手艺的同时,更佩服他的智慧。)(3)文中对海张五的描写也十分精彩,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外貌、语言)从文中找出描写海张五的句子,分析一下他的形象?(爱摆臭架子,且蛮横
4、无理,故意挑衅,粗俗,完全一个活脱脱的地痞形象。)六、品味文章的语言1、本文的语言给你留下什么印象?A、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天津风味),幽默传神:架式挺牛、撂高的、怵、赛、砍过去等汲取了方言中的精华。B、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1、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能否改成“泥人张技艺高超,众人不能相比”。原句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泥人张的技艺超凡绝伦,远远超出同仁中人。2、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的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土上全找回来了。你怎样理解这句中“不停的找乐子”中的“找”?试着将它换成“寻”字,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找”体现出无端挑衅,无赖
5、的丑台态;“寻”字没有这种表达效果,“找”字还与后面的句子中的“找”字相得益彰,还体现泥人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机智)归纳:赏析句子的方法一般从:修辞的角度、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具有地方色彩入手。3、补充:A、胖女人发怒了,短短的脖子猛然伸长了,陷在肉里的小眼睛居然瞪了出来,叉着腰,跺着脚,唾沫星子乱飞。 (抓住“短短“、”瞪“、“叉”、“跺”等词语)B、何满子是奶奶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从修辞、地方色彩等角度)七、课堂小结泥人张奇绝!妙绝!奇在人物,妙在情节、语言。个性奇特的泥人张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津味十足、本色朴素而又幽默传神的语言更是余音绕梁,历久不绝。读这样的
6、作品,如夏日饮冰茶,爽口又爽心。八、作业泥人张这篇短文情节性较,具有浓厚的戏剧性,请同学们把它编写成课本剧或小品进行表演。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引出“好”:(板书:好嘴)凭你的理解,什么样的“嘴”才称得上是“好嘴”?最好能举个例子。(教师鼓励学生谈出不同的理解,比如滔滔不绝的、左右逢源的、咄咄逼人的、拍马逢迎的、妙语连珠的、一语中的)但是,在冯骥才的一则故事里,主人公杨巴只说了一句话,又怎么能称得上是“好嘴”呢?(板书:杨巴)二、整体感知讲述“好”: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有杨巴、杨七、李鸿章。请选择一个人物的角度,揣摩他的心理活动,尽量保持文章原有的语言风格,用第一人称创造性地复述故事。三、重点研
7、读探究“好”:说杨巴是“好嘴”,其实作者就让他说了一句话。研究这个“好”字,既可以从说话的难度看,从这句话本身看,也可以从说话的效果看,还可以从他人的角度看。请选择一个角度,分组深入探究:杨巴的嘴到底“好”在何处?1、从说话的难度看。一是李中堂勃然大怒:“打落”“乱飞”“泼了一地”,众官员都“吓懵了”,情势紧急,千钧一发,这需要“敢说”。二是左右为难:说是芝麻,这等于“骂中堂大人”;不说是芝麻,“等于承认给中堂大人吃脏东西”,自己要吃大亏,甚至会掉脑袋。这需要“巧说”。三是时间紧迫:必须赶在中堂说话之前说,需要“快说”。2、从这句话本身看。有两个关键词:一是“不知道”,前文明明说“猜到”,这儿
8、却说“不知道”;二是“不爱吃”,前文明明说中堂大人“不知道”,这儿却说“不爱吃”。这样说,有两大妙处:一是明确告诉李中堂这是“压碎的芝麻粒”,不是脏东西;二是给李中堂留足了面子。既没说是芝麻,也没说不是芝麻,一个“不知道”“不爱吃”,使紧张的情势顿时化解。3、从说话的效果看。它不但使所有人转危为安,而且使李中堂对杨巴“心生欢喜”“赏银百两”,从而使杨巴“威名大振”。4、从他人的角度看。故事开端,并不写杨巴,而是从夸赞杨七的高超技艺开始;在第五段用“但是”一转,就让人明白了写杨七是为了衬托杨巴。杨巴说话之前,众官员“吓懵了”,“一个比一个糊涂”,而杨巴“立时猜到”,“一转两转三转,主意就来了”;
9、杨巴说话之后,李中堂觉得他“机敏过人”,“心生欢喜”,在场所有人“摸不着头脑”,而杨巴“心里头却一清二楚全明白”。教师小结:危难之间显身手。话不在多,而在敏捷、巧妙、适时。作者有意把杨巴放在千钧一发的风头浪尖上去表现,的确收到了以简驭繁、以少胜多的效果。这是文章的重点,力求使学生认识到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地看问题。四、深入理解评价“好”:作者在文中说:“手艺再高,东西再好,拿到生意场上必得靠人吹。三分活,七分说,死人说活了,破货变好货,买卖人的功夫大半在嘴上。”“杨七反倒渐渐埋没,无人知晓。杨巴对此毫不内疚,因为自己成名靠的是自己一张好嘴,李中堂并没有喝茶汤呀!”你怎样看待杨巴的这张“好嘴”?教师
10、小结:这些小人物在封建时代的社会地位较为低下,在谋生过程中经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轻视、排斥、剥削和挤压。这种生存压力,也促成了小人物特殊的生存策略。但杨巴的回答又是多么无奈:明明是李中堂的错,却要抢着加在自己身上;明明自己无错,却要抢着求恕罪。这种机灵是生存空间遭到挤压之后的人格扭曲,是面对生存困境时的顺时应变,是以牺牲自己的人格做代价的。五、拓展延伸想象“好”:想象一段故事:杨七和杨巴的相识。模仿文章的“津味”语言风格讲述,突出人物各自的本领,符合人物各自的性格。先处理练习二中3、4两道小题,让学生体会一下“津味”的语言风格。 品味下面的语句。揣摩语气、语调和重音,研讨括号里的问题。板书: 泥人张 冯骥才 奇人 绝活绝智 俗世 狂人 横气冲天 凡人 贫而不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