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3年主题党课、高等院校专题党课讲稿文(8篇)供参考.docx

上传人:h****i 文档编号:548523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6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主题党课、高等院校专题党课讲稿文(8篇)供参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2023年主题党课、高等院校专题党课讲稿文(8篇)供参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2023年主题党课、高等院校专题党课讲稿文(8篇)供参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2023年主题党课、高等院校专题党课讲稿文(8篇)供参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2023年主题党课、高等院校专题党课讲稿文(8篇)供参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3年主题党课、高等院校专题党课讲稿文(8篇)供参考(目 录) 2023年主题党课讲稿: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多维向度 2023年主题教育党课讲稿3000字范文:提高站位、唯真唯实、砥砺奋进 2023年专题党课讲稿:新时代高校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的四个着力点 2023年专题党课:学习党的XX大党章修改的九个要点,全面掌握党章要求,做合格党员 2023年高校党课讲稿:发挥高校党组织功能 2023年专题党课讲稿: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2023年党课讲稿3940字范文:通过主题教育进一步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在实际工作中彰显担当作为 2023年专题党课讲稿3

2、280字范文:从维护国家安全高度保障粮食安全2023年主题党课讲稿: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多维向度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明确了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目标,是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关于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论述,是每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和研究者的责任和义务。近年来,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建设”这一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也形成了一系列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为我们深入认识这一问题,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

3、研究和建设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这些研究成果中,却很少有学者专门论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来源。有的学者只是零星地提及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而大多数学者只是把凝聚力和引领力作为已知的概念使用,并没有过多地解读和溯源。总之,学术界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来源问题的研究关注程度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与这一重大理论问题的地位严重不相符的。一、主体维度: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建设程度往往与意识形态建构者和宣传者的本质有着紧密的关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主体就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是由社会主义

4、意识形态的内涵和性质所决定的,而我国的建设主体只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实质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就是从心理认知层面更加确认了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负责任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可以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主体的,这是对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经验总结,也是制胜法宝。总之,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决定了我国能够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能够整合社会力量,凝聚人民共识,指导人民实践。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从历史上讲就是党领导人民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19xx年

5、,经过xx年的奋斗,党带领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第一次成为国家的主人。19xx年,党带领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勤劳、勇敢、善良的中国人民通过自己的双手,实现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富足。党的十八大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奋勇行进,在发展自身的同时,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发展进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就是带领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从而建立起人民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和信任。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从理论上讲就是因为党有

6、着自我革命的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自我革命精神对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我革命就是“使党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中国共产党需要自我革命,也能够自我革命,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使然,也是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已经深刻说明,我们党敢于直面问题、敢于承认错误,并能够迅速、果断地与各种错误划清界限,对任何有损人民利益和党的自身形象的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从而永葆我们党的先进性。新时代,我国的发展既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不少风险挑战。有外部风险,也有内部风

7、险;有一般风险,也有重大风险。在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要勇于自我革命,善于自我革命,就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保持党的先进性,从而让我们党永远以人民性政党的光辉形象带领人民奋勇前进。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从现实上讲就在于党能够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人民性是党的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成功的制胜法宝,是中国共产党的巨大政治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阐明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开

8、启了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的新局面。密切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是要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各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要言传,各级党员干部要给人民群众讲党的先进理论,特别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解决现实问题,突显其强大现实解释力和实践指引力;要身教,各级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真切切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用实际行动凝聚人们的共识。二、内容维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认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理论是科学的,是因为来源于实践,并且能够指导实践。只有彻底的理论才能够被人们所认可所认同所接受所学习,变成人们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

9、界的思想武器。理论的彻底性就在于对现实问题具有强大的解释力,能够解释人们思想中的困惑;就在于对实践活动具有强大的指引力,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就是这样一个彻底的理论,具备强大的现实解释力和实践引领力。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是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和性质所决定的。因此,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突出特点和优势,决定了我国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这种突出特点和优势,就是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真理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时代性”相统一的理论,并且在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

10、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检验、贯彻和彰显。一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实践中得到充分检验。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的仁人志士纷纷开始学习、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二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武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所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就是以人民为中心进行的伟大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人民性和实践性得到充分贯彻。三是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得到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是具有开放性的理论,与时俱进,深刻回答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

11、自传入中国,就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且能够指导中国的实践,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和认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并指出了马克思主义蓬勃生命力的奥秘所在,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深刻认识这一问题,是我们理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涵,搞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做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前提。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就要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从而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矢志不渝坚持马

12、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着眼于新时代中国的现实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回应了人民对于现实问题的困惑和不解,并指明了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具有无比强大的现实解释力和实践引领力。特别是其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格的基础上,凸显其鲜明的人民性特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切实满足人民的需要为根本导向,不断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是实实在在的人民的理论,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普遍赞誉和拥护,这是我们做好新时代一切工作的根

13、本指南和行动纲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和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就是当代持续推进理论创新的制胜法宝,也是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形成的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最新发展,是新时代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深刻剖析了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地位、基本内涵、战略目标、判定标准、实现机制和建构路径,“

14、从根本上扭转了在意识形态领域曾经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的转变”,使得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工作总体呈现出积极向好的态势。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凝聚力和引领力确定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标准和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以制度的形式确立下来,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将“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首要措施,并从五个方面谋划和部署了未来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使我国意识形态工作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

15、重要论述,系统总结和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经验,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新发展。三、方式维度:表达方式的大众认同意识形态的生命力在于“认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是指意识形态的建构者和宣传者所建构和传播的思想信息能否被大众所接受,进而形成双向互动的良好局面。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是要让大众从内心真正认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从而内化于自己的行为习惯,形成实现中国梦的磅礴之力。意识形态大众认同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意识形态的表达方式的大众认同问题。换言之,就是意识形态的表达方式能否贴

16、近大众生活,能否被大众较快地接受,能否由简单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双向的互动,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能够深入人心,自觉地、能动地转化为人们的行为习惯,达到情感认同、理性认同,进而达到内心认同的深层次递进。意识形态的表达方式能够被大众所认同,根源在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这种根本利益的一致性表现为:一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人民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选择。近代以来,许多仁人志士为了救亡图存而倡导了各种社会思潮,但都因种种原因而宣告失败,历史的重任落到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经过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同时也选择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二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17、建设是与中国人民的实践探索同步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在要求,是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最大区别,体现了其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造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了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能够解决人民困惑、表达人民诉求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植根于中国大地的意识形态,是在中国人民的实践探索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人民参与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构和发展的全过程。在建构和发展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解决了

18、人民的现实困惑、表达了人民的诉求,具有强大现实解释力和实践指引力。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保障。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制度,决定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意识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意识形态表达方式的大众认同,需要注重表达方式的人本性,从而表达方式的人本性,是表达方式大众认同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关注的是人,是具体的、历史的人,而不是抽象的、虚拟的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关注的是全面的人,而不是片面的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表达方式应关注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地位、人

19、的发展和人的自由,其核心是对于人的价值和人的自由的关怀,使人的自由与人的价值相统一。在表达方式上关注人,不仅要在表达的形式上关注人,而且更应该思考和解决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既要注重对人的价值的设定和引领,也要充分注重人的内在发展和需求,使人的价值与人的发展相统一;在高扬人的理性价值的同时,注重人的感性需求,特别是要注重人的内在感受和体验,给人以获得感和满足感;在符合人的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认识层次和实践层次,既要有外在的力量约束人的行为,也要通过人的内在自觉进行自我约束。四、载体维度:传播能力的现代化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全媒体

20、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构建现代化的传播机制提供了根本遵循。意识形态认同的前提条件是广泛传播,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必须提高传播的能力和水平。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能力的现代化提升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来源。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当今世界属于“后真相”时代,传播媒介的多样化导致人人都是受众,同时也是意识形态的传播者,这种传播角色界限的模糊给意识形态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信息茧房效应”和“算法推荐”大行其道带来的各种信息泡沫过载的问题,给人们获取信息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越来越渴望具有强大公信力

21、和传播力的主流媒体,能够在关键时刻提供权威信息和观点,以满足人们对于获得真实信息的需要,降低获取真实有用信息的成本。面对这种情形,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充分利用现代传播媒介,特别是注重互联网舆论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内生逻辑,即党管媒体的原则,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确定党管媒体的原则,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就要突出人民在传播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人既是传播的受众,同时也是传播者。这就需要我们在意识形态传播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突出人民的主体地位,让人民参与意识形态传播的全过程,让人民在认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

22、同时,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自觉传播者、忠诚捍卫者、坚强拥护者。突出人民的主体地位,就要让人民掌握批判的武器,就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突出人民在传播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就要提高人民对于各种社会思潮的甄别能力,构筑起人民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防火墙。确定党管媒体的原则,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就要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这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能力现代化提升的制度保障。意识形态传播制度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

23、提供了制度保障。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重点在于“导”,要“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要正确处理一元性和多样性的关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建设,不是强求大众的统一,而是正确的启发引导;不是表面的随声附和,而是发自内心的深刻认同;不是快餐式的说教,而是长期的润物无声。五、制度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保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从中,我们可以得知,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逻辑起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建设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24、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的国家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生成逻辑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简言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能否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在于我国国家制度优势能否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而在这一生成逻辑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其重要保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依托我国的国家制度。意识形态和国家制度同属于上层建筑的构成要素,它们不是独立存在的。艾思奇将社会构造分为经济基础、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三个部分,并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的社会制度,社会制度又决定更上层的

25、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决定意识形态。因此,我国的国家制度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而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也必须依托我国的国家制度。我国的国家制度是党领导下的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其中包括国家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是一套紧密联系和相互协调的制度体系。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也必须依托我国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才能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才能有条不紊地运行。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属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包含社会多层次多领域多部门,是社会各部门之间共同协作的结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就是国家

26、治理,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我国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是新时代确立意识形态工作地位的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意识形态工作进行了重要论述。从“x”讲话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xxx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再到党的十九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党的二十大;从理论武装工作、新闻舆论工作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再到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党组)责任等,无不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生成于国家治理效能。国家治理效能,简言之,就是把我国国家的制度优势显示出来,

27、变成国家治理的效果和能力。关于国家制度优势和国家治理效能的逻辑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是我国国家制度优越性的本质体现,同时也是我国增强治理能力和提高治理水平的内在要求。国家治理的效果和能力,实际上就是满足人民需要的效果和能力,目标就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人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是人民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实际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就生成于我国国家制度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过程中,或者说国家治理效能决定了凝聚力和引领力。一是应然层面的逻辑,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社

28、会主义意识形态,同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决定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这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建设的前提条件。二是实然层面的逻辑,我国国家制度的显著优越性能够转化为我国的国家治理效能,这是我国国家制度优越性的本质体现,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为我们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政治保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根本保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一项根本制度明确提出来,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建设的根本保障,集中

29、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意识形态工作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充分展示了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十年来发展成就时,也提到了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足见这一根本制度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地位。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区别于其他意识形态的显著标志。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地位,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地位,并不是无区别的强求一律,而是有方向的启发引领,用马克思主义凝聚社会共识、引领社会思潮。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制度形式确定下来,就

30、从制度层面保障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了根本保障。2023年主题教育党课讲稿3000字范文:提高站位、唯真唯实、砥砺奋进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各级党委(组)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深入开展专题式学悟、课题式学研、主题式学践、问题式学改,以“到一线去”专项行动为载体,把“强基铸魂彰显担当”贯穿始终,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将主题教育焕发出来的学习、工作热情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下面,我就围绕“提高站位、唯真唯实、砥砺奋进”三个方面同大家交流分享。一、提高站位,在学思

31、践悟中筑牢政治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引导党员干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先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一以贯之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此次主题教育进一步聚焦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我们在学深悟透的过程中,要深入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做到在贯通对比中更加深刻地把握演进脉络,在系统领悟中更加深刻地把握发展逻辑,始终

32、胸怀“两个大局”、把握“国之大者”,把开展好主题教育作为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生动实践,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筑牢政治之魂。(一)要深化理论学习。按照主题教育方案,落实好主题教育党组织书记工作责任清单和党员领导干部、普通党员任务清单,压紧压实责任。突出重点,强化学思践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十等载体,举办专题读书班、专题党课,通过交流研讨、宣传阐释等方式,认真研读指定书目,以持续不断、入脑入心的理论淬炼和政治锤炼,不断提高认识问题的高度、分析问题的

33、深度、把握问题的准度,努力增强破解改革发展难题的能力和本领。(二)要强化督导检查。各级党委(组)要把开展主题教育同贯彻落实党中央及XX决策部署结合起来,同推动本单位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将主题教育纳入巡察内容,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党委(组)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加强工作统筹衔接、协调推进,强化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估,系统反映主题教育进展成效。(三)要注重有机融合。各级党委(组)要以高度自觉接受主题教育锻造洗礼,推动主题教育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从伟大思想中寻找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作为推动事业发展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

34、责任,确保各级党委(组)和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二、唯真唯实,在学思践悟中厚植党性修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包含着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也贯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境界、作风操守的要求。开展这次主题教育,就是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主客观世界,更好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通过主题教育,更加注重对标对表查不足、找差距、明方向,多倾听群众诉求与愿望,多干群众期盼关切的实事好事,真正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厚植为民服务的信念宗旨、汲取真抓实干的精神力量。(一

35、)要切实站稳人民立场。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将其作为谋划和推进落实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真正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厚植为民服务的信念宗旨、汲取真抓实干的精神力量,严格落实关于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要求,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掌握真实情况和民情民意,在调查研究中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二)要切实为民排忧解难。作为党员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对照党中央关于大兴调查研究方案中明确的12个方面,立足工作岗位和工作职责,找准切入点、发力点,有针对性地研究确定调研课题,把本行业、本部门工作融入新发展格局。落实“

36、三进三解”工作要求,采取问卷调查、实地察看、座谈会、随机走访、个别交流等方式,深入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体察实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第一手情况,敢啃硬骨头,敢去涉险滩,用心用力办好为民实事,不断提升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三)要切实注重成果转化。作为党员干部,要对群众普遍关切的问题及时解疑释惑、回应诉求,打通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针对调研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采取台账式管理、项目化推进的方式进行集中整治,做好调研成果转化的“后半篇”文章,同时,建立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清单,真正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实际行动。三、砥

37、砺奋进,在学思践悟中新局谱新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重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的主线、重大战略目标、工作总基调和方法论等,深刻体现了这一思想的重要实践价值。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高质量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必须将建设现代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任务,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一)要聚焦任务。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全面聚焦“国之大者”“省之要事”,聚焦主责主业,立足实际、发挥特色功能和优势,构建XX

38、平台,扩大XX规模,争当布局优化的“指挥部”、结构调整的“服务商”、攻坚冲锋的“突击队”、高效建设的“生力军”,切实把学习和调研落实到完成党的XX大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中去,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二)要守正创新。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全面落实“三级党建”工作责任制度,大力推进“一支部一品牌”建设,持续推进党员“积分制”管理,确保党建工作高质量推进;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立足岗位作贡献,创设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突击队等,广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以每名党员本职工作水平的提升促进本单位工作高质量发展。(三)要锻造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实施“干部强基、人才兴企

39、”战略,落实“四育、四引、四用、四留”人才四大工程,畅通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积极探索优化人才管理机制,用好用活“三项机制”,狠抓人才“第一资源”。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实干担当,推动党员干部敢为、职能部门敢干、职工群众敢创。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责任,持续纠治“四风”,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持续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切实把高质量发展的步伐走稳、走实。同志们,接下来的任务还十分繁重,我们要严格遵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把“学思悟、知信行”贯穿全过程,突出“三带三入”,深化“四学四强”,认真把好质量关、内容关、责任关,确保基础工作不漏项、规定工作不缺项、创新工作精准选好项

40、,确保主题教育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并将成果真正深化内化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走在前列的成效。2023年专题党课讲稿:新时代高校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的四个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对我们做好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给意识形态领域带来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将更加复杂尖锐。高校是推进意识形态教育的前沿阵地,要立足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找准工作着力点,提升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一、以队伍建设为切入点,

41、掌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动权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根本在人才,根本靠队伍”。高校应打造一支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切实提升其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和水平,为做好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奠定基础、提供保障。1.优化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首要前提和关键所在是建立一支适应时代需求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当前,高校主要依托学校党政干部、思政课教师、学生工作辅导员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和社会思潮多样化的加速叠加,高校面临的意识形态风险与挑战正逐渐加大,迫切需要具有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历

42、史学、法学等多学科知识背景的人才加入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队伍。高校需广泛选拔和吸纳相关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三育人”标兵、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教学名师等师资精英和优秀的团学干部,组建多学科、多层次的,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队伍,并将其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2.提升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队伍能力。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队伍的能力关乎意识形态教育成效。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要不断回应社会发展提出的问题。对于高校而言,面对广大学生关注的理论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要想把道理讲清楚、把问题讲明白、把原因讲透彻、把立场讲明确,让广大学生乐于接

43、受和认可,就需要不断提升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队伍的能力。一方面,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的学习和研究。“如果缺乏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不断前进的。”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蕴含着新时代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思维、新理念、新方法,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思想引领和根本遵循。因此,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者必须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另一方面,要将科学理论主动运用于工作实践,注重在实践中练就过硬的意识形态工作本领。面对意识形态领域错综复杂

44、的形势,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者要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锻炼在复杂关系中把握政治逻辑、预判政治风险、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敏锐识别、准确判断各种错误观点,不断强化斗争意识、培养斗争精神,敢于亮剑、敢于斗争。二、以课程建设为关键点,筑牢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思政课是高校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应符合时代发展需要、满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需求、顺应教育教学与学生成长规律。1.注重把握教育对象的现实需求。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特征、学习方式、行为特征等呈现出了新特点与新动态,这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

45、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直面学生关切、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积极解答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和疑惑,激励引导学生自觉思考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在教学实践中,要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时开展重大问题的学习讨论,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用鲜活的事例感染学生、用典型的案例教育学生、用榜样的力量鼓舞学生,全方位多维度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势,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激发学生青春向党、不负人民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热情。另一方面,要增强思政课对大学生需求变化的适应性。思政课教学如果不能满足学生的实

46、际需要,就会导致学生对思政课的体验不深切、理解不透彻、感悟不深刻。因此,思政课教师要通过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性格特征、心理状况、兴趣爱好、宗教信仰等的全方位分析评判,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认知规律与行为特点,选择与大学生需求变化相适应的课程教学内容,提升意识形态教育的针对性。2.积极回应当前社会的现实问题。意识形态教育不是一个单纯的教育管理问题,而是事关国家安全、政治稳定、社会发展、民族团结的重大问题。面对新的时代境遇,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开展要立足全局、时代和战略高度,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树立问题意识,精准施策。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勇于回应社会现实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基本

47、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剖析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论”、新自由主义、民族分裂主义、泛娱乐化思潮、“中国威胁论”等错误观点和错误社会思潮的表象、实质和危害,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用主流价值教育学生、用正确舆论引导学生。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帮助学生找准人生方向,明辨是非曲直、善恶美丑,特别是要引导大学生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消费主义等错误思想观念的侵蚀。在教育方式方法上,可以社会现实问题、公众热议问题、舆情热点事件、学科前沿问题为切入点,通过组织大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小组辩论

48、、主题演讲、情景剧展演、谈视频观后感等方式,提升大学生的课程参与度与学习积极性,引导大学生理性有序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三、以机制建设为支撑点,增强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意识形态工作机制是意识形态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高校应着力构建网络育人机制和动态跟踪、研判、预警机制,助力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提质增效。1构建网络育人机制。当下,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5.6%。因此,网络育人机制的构建刻不容缓。一方面,要推动意识形态

49、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创新话语方式、提升话语能力、消除话语差异,使其更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可利用网络新媒体传播速度快、效率高、覆盖面广的优势,发布时事新闻,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还可探索构建集资源共享、互动服务、评价反馈等功能于一体的,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移动课堂,使课程内容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络舆情监管平台建设,对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贴吧等平台进行实时监测,精准掌握校园网络舆情动态。同时,可大力推进校园网络舆情数据库建设,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技术搜集、整理、比对、分析高校舆情动态,增强舆情监管的主动性和预见性。2建设动态跟踪、研判、预警机制。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要做到先发制人、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实现从消防员向预防员的转变。一方面,要运用实地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专家会诊法、重点对象追踪调查法等方式对影响高校意识形态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演讲/致辞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