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计划1学生基本情况: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上期及格 人,占 ,优秀 人,占 ,班平均 分。其它情况: 二年级的小朋友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2教育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合作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2)智育目标:期评及格率达到 ,优秀率达到 ,班平均达到 分 (3)基本技能
2、:(一)数与代数1通过探索两位数加、减的竖式计算,掌握简便计算的写法和运算方法。在操作中探索使两个物体同样多的方法,从而形成一定的解题策略。2经历1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3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除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二)空间与图形1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
3、活动,初步发展空间观念。2. 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和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等平面图形。在折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之间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力。 (三)实践活动在“有趣的七巧板”“我们身体上的尺”等活动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之间的联系;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4)单元考试 7 次。(5)作业批改:详批 全部 次,略批 次,查 次(详、略只要指作文批改,其余学科均为详批)3知识体系及其重点、难点知识体系
4、:数与代数数的认识乘法口诀、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并用口诀求积、求商。空间与图形直观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线段,厘米和米。教学重难点:重点:乘除法的计算及解决问题难点:认识并使用常用的单位厘米、米。 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用计算的解题方法。教研教改自学活动及主要措施:(1)教研课题:(2)参与集体备课 次,相互听课 节,上研究课题 (3)帮助 樊灵峰 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或接受 教师指导。(4)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
5、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 二 )年级( 数学 )学科教学进度表时 间周次教 学 活 动 内 容课时量备注9.11教学准备19.2-9.62100以内
6、的加法和减法(三)(5)59.9-9.133(三)(1)、检测(2)平行四边形(2)59.16-9.184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1)、单元检测(2)33天9.22-9.275有趣的七巧板(1)、表内乘法(4)59.29-9.306表内乘法(2)22天10.8-10.127表内乘法(5)510.14-10.188单元测试(2)、表内除法(3)510.21-10.259表内除法(5)510.28-11.110期中考试511.4-11.811厘米和米(4)、单元测试(1)511.18-11.2212测试评讲(1)、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4)511.25-11.2913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5)512.9
7、-12.1314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4)、单元测试(1)512.16-12.2015评讲(1)、观察物体(2)、单元测试(2)512.23-12.2916期末复习(7)77天1.2-1.317期末复习(2)22天1.6-1.1018期末复习(5)51.13-1.1719期末复习(5)51.20-1.2320期末考试二年级数学学科教案第1单元 课题:连加连减的竖式计算 第1教时 总第 1 个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2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
8、式题的方法。教学难点:正确用简便竖式计算式题。教学程序:一、每日口算:204030= 104020= 3206=702040= 805010= 65520=二、先学提纲:1列竖式计算:2618 64262观察例1情境图,(你能列竖式计算吗?试试看)板块一(一) 学情预判: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及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口算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节课的新知识就是,让学生学会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式题,特别是竖式的简便写法,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这一重点。学生都会列算式解决问题,只是不一定列连加的算式,列的竖式也应该是两个分开的竖式。学生已掌握连加连减算式的运算顺序。
9、(二)后教预设: 交流两种算式,板书:(1)192746(只),462672(只) (2)19272672(只) 竖式:(1) (2)教师首先指出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教师介绍简便写法竖式(2),为了书写简便,我们可以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提问:这种写法和原来的写法有什么不同?简便在什么地方?教师总结同学的意见,得出:这种把算式连起来写的方法,不仅可以少写一个“46”,比较简便,同时可以避免计算过程中抄错数的错误,使计算正确、迅速。板块二试一试:902528启发性提问:(1)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两步式题?(2)你能根据刚才研究的连加两步式题,推想出连减两步式题的计算方法吗?同学们试一试在小黑板上做一做学
10、情预判:可能出现有以下三种情况,(1) (2) (3)后教预设:教师先出示第(1)(2)种。通过学生评议,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而第(2)种是用简便算法,值得提倡。再出示第(3)种算法。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错在哪里第一步计算对了,问题出在第二步是退位减法,而这位同学没有退位,造成计算错误大家要吸取他的教训三、课堂总结同学们,谈谈你这堂课的收获?四、反馈完善完成“想想做做”上的练习题。五、课堂作业补P1。二年级数学学科教案第1单元 课题: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 第2教时 总第 2 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学习笔算的书写格式,掌握简便写法。2发展初步的估算
11、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积极的数学情感。3加强学生观察、分析、表达、计算、思维等数学能力的培养。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式题的方法。教学难点:用简便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教学程序:一、每日口算:32+40+7= 20+50+30= 15+40+3=60-40-15= 16+5+10= 10+8-13=二、先学提纲:1竖式计算。36+28+17= 65-25-21=2观察例2情境图(1)认真读题,你能直接列出两步式题吗?(2)你能尝试列简便竖式来计算吗?板块一(一)学情预判: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列简便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式题,这节课的新知识就是,让学生学会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
12、式题,例2中部分学生估计不会列综合算式,但知道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大部分学生会列竖式,有可能有计算错误。(二)后教预设: 交流算式,384233,提问38+42,表示什么意思?运算顺序如何?交流竖式的写法,教师巡视过程中找出具有代表性的竖式,投影比较。哪一种比较简便?(2)小结:加减混合运算,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在笔算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板块二试一试:603840学生尝试练习。学情预判:学生都会列简便竖式计算。后教预设:比较试一试与例2,有什么不一样?那运算顺序呢?选取几个错误例子,全班交流分析。教师指出:当计算好603822时,2240可以口算。小结:计算过程中能
13、口算的要口算,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还要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三、课堂总结同学们,谈谈你这堂课的收获?四、反馈完善完成“想想做做”上的练习题。五、课堂作业补P2。二年级数学学科教案第1单元 课题:练习一 第3教时 总第3 个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两步式题运算的方法,并学习笔算的书写格式,掌握简便写法。2发展初步的估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积极的数学情感。3加强学生观察、分析、表达、计算、思维等数学能力的培养。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两步式题的方法。教学难点:用简便竖式正确计算两步式题。教学程序:每日口算:426 357 356 4520 68+9 70-8
14、57+3 13-6 62+30 70-7 90-50 24+868-5 20+50 7+42 17-8 23-6 6+56采用指名算、开火车算、跳着算多种形式,尽量每个学生都有会得到机会。二、列竖式计算:2228+34 84-8-28 75-27+30 62-39+25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板演。集体交流,批改。着重检查学生们有没有采用简便竖式计算,已及计算的准确率。三、算出每条线上3个数的和,填在( )里。读题,你知道题目的意思吗?学生独立计算,指出可以直接列竖式计算。交流准确率。四、解决问题分析题意,要求三天一共拾了多少个,就是要把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拾的个数合起来,所以列连加算式,教师要求
15、学生尽量列综合算式。五、思考题交换哪两筐,可以使两车运的苹果个数同样多?六、课堂作业补P3。二年级数学学科教案第1单元 课题:解决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第1教时 总第 4 个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思考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题能力。教学重点:学会思考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学程序:一、每日口算:94-60 66-20 49-7 76-50 94-33 10+78 46+203+54 77-60 55+2 57-4 69-8 95-70 30+50先学提纲:苹果树有15棵,梨树有9棵,哪种树多?用xx比xx多或少说一句话。灰兔有12只,白
16、兔有13只,哪种兔子少?观察例3情境图认真读题,小军和芳芳分别有几个彩珠?什么叫“两串彩珠同样多”?你能想出什么办法使两串彩珠同样多吗?学情预判:学生想到的方法可能有:(1)想到借助学具(圆片、三角形、小棒等)进行操作。(2)通过画图表示进行探究。(3)列式计算。有些学生可能通过列式1284,错误地理解为芳芳送给小军4个彩珠就一样多。四、后教预设:小组合作探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答案集体交流。纠错:1284,芳芳送给小军4个彩珠就一样多。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呢?指出:芳芳送给小军4个彩珠后就剩下8个,而小军得到4个彩珠后变成12个,最后成了小军比芳芳多4个。提问:那芳芳该送几个给
17、小军就一样多了呢?通过摆学具操作。强调:一个对着一个摆。通过画图来解决。强调:一个对着一个画。小结:方法一小军再穿4个彩珠。方法二把芳芳穿的彩珠拿走4个。方法三拿出芳芳穿的2个彩珠给小军。总结: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动手操作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五、反馈完善完成“想想做做”的练习题。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六、课堂作业补P4。二年级数学学科教案第1单元 课题: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第2教时 总第5个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加、减法运算的意义以及自身的生活经验,探索并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18、关系,并能运用加减法运算正确进行解答。2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探索并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加减法运算正确进行解答。教学难点:探索并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程序:一、每日口算:71-6 5+37 46+3 85-4 62-5 54+8 8+5964-40 59+7 76-50 40+38 35-9 31-8 5+47二、先学提纲:观察例4情境图认真读题,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会自己想办法解决吗?三、学情预判:学
19、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谁做的花最多?谁做的花最少?小华做了多少朵?小平做了多少朵?四、后教预设:探究交流第1个问题。小华做的最多,小平做的最少。探究交流第2个问题。(1)请学生动手摆一摆,排一排。(2)提问:你觉得小华应该摆多少个红花片?你是怎样摆的?为什么摆小华的时候,要先摆11个?当第二排与第一排同样多后,为什么要再摆3个?如果用算式,应怎样表示?(板书:11+3=14(个)(3)根据算式,说说为什么要用加法来算呢?说说算式中11、3、14所表示的意思。(4)根据解答的结果算一算,小华是不是比小英多做了3朵?小结:要求出小华应摆几个红花片,只要把与小英摆的同样多的朵数加上比小英多摆的3个,就
20、可以求出小华摆的个数,所以当遇到要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时要用加法计算。探究交流第3个问题。(1)提问:你觉得小平应该摆多少个红花片,为什么?分小组讨论,可以用摆学具的方法,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 (2)汇报小组活动的情况:提问:可以怎样用算式表示?板书:113=8(个) 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3)小结:要求小平要摆多少个,只要从小英摆的红花片中去掉比小平多的部分,就是小平摆的个数,也就是求比11少3的是几,用减法算。教师小结:我们用先摆一摆、再算一算的方法求出了小华、小平要摆花片的个数,算出答案后,我们还要根据已知条件, 看看这个结果符不符合“比多(少)”的条件。五、反馈完善完成“想想做做”
21、的练习题。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六、课堂作业补P5。二年级数学学科教案第1单元 课题:练习二 第3教时 总第6 个教案教学目标:1会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2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混合运算两步式题。教学重点:会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正确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程序:每日口算:45+8 3+28 52+9 4+57 85+7 49+5 8+63485 45-8 87-4 84-7 53-7 57-3 78-9二、列竖式计算:64+8+17 92-6-42 56-9+40学生独立练习,指
22、名板演。集体交流,批改。着重检查学生们有没有采用简便竖式计算,已及计算的准确率。三、填空。189( )9( 9( )9( )42-7( )-7( )-7( )-7( )( )5( )5( )5( )535四、解决问题。第3题。做了30面黄旗,红旗比黄旗多26面,绿旗比黄旗少14面,做了多少面红旗,多少面绿旗?分析题意,题中讲了几种小旗?谁最多?谁最少?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呢?集体交流。第4题。小朋友拍皮球,小芳拍了20下,小军拍的比小芳少,小强拍的比小芳多,小军最多拍了多少下?小强最少拍了多少下?提问:小军拍的比小芳少,就是要比20小,可以是多少下?那最多是多少下?小强拍的比小芳多,就是
23、要比20大,可以是哪些数,那最少是多少?第5题。独立解决第1个问题,小组合作讨论第2个问题,让学生广泛地提问,只有合理,就予以肯定。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问题进行解决。五、课堂作业:补P6。二年级数学学科教案第2单元 课题: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 第1教时 总第7个教案教学内容:课本第1214页。教学目标:1. 经历认识多边形的过程,能够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2. 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3.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教学重点:经历认识多边形的过程,能够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教学难点: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
24、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教学准备:小黑板、装有图形的信封、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纸、小棒教学过程:每日口算30+16 3+35 22+30 59-683-50 72-30 45+31 54+3二、先学提纲 说说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一些特征吗?三、学情预判学生之前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了解了它们的一些特征,至于本课的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学生应该很容易认识、理解。四、后教预设(1)让学生交流从窗格图案中找出的边数相同的图形,(3条边、4条边、5条边)指出:3条边的是三角形,像这样有4条边的图形是四边形。追问: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几边形?找一找: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四边
25、形,你能从周围找到一些四边形吗?(课桌的一个面)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有5条边的图形叫什么呢?(五边形)6条边呢?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反馈,说说理由。(3) 小结: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是四边形,由五条边围成的图形是五边形,由六条边围成的图形是六边形。(4)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它们都是多边形,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多边形还会有哪些呢?(七边形、八边形、九边形)是的,多边形还有很多,以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它们。五、反馈拓展1. 搭图形让学生用小棒分别搭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交流:你搭成的图形分别要了几根小棒?搭一个四边形至少要用几根小棒?搭一个五边形、六
26、边形呢?2围图形(想想做做第2题)3变图形(想想做做第4题)师:在一张正方形的纸上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是什么图形?先动手剪一剪,再互相交流。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演示汇报。教师把图形在黑板上贴好,集体感受剪去一个角的多种情况。小结:正方形纸上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可以是五边形、四边形、三角形。4. 数图形(想想做做第5题)5小黑板出示判断题: 1)由五条边围成的图形一定是五边形。 ( )2)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 ) 3)用4根小棒也可以搭成一个五边形。 ( ) 4)一个六边形最少可以分成3个三角形。 ( ) 5)一张长方形的纸上剪去一个三角
27、形,剩下的图形一定是五边形。( )六、课堂总结1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图形,课后再去找一找,向爸爸妈妈介绍一下。2课堂作业:补P7。二年级数学学科教案第2单元 课题: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第2教时 总第 8 个教案教学内容:课本第1415页。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图片,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协作精神;渗透“事物之间有着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它的特征。教学难点:弄清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长方形之间的联系。教具准备:挂图
28、教学过程:每日口算76-50 40+38 35-9 31-8 5+4726+8 50-5 93-8 8+26 43+9 二、先学提纲剪好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看能拼出哪些图形?三、学情预判学生看了例题主题图,应该都知道图中的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通过先学,学生也应知道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出平行四边形。少数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平行四边形会有难度,我们可以请会的学生介绍方法。四、后教预设1. 交流先学提纲(2),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出哪些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说说是怎么拼的,展示一下。2. 重点知道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出平行四边形,有几种不同的拼法,可在小组
29、中讨论交流,让学差生也会。3. 在钉子板上围平行四边形,先让学生独立围,师巡视,发现情况后及时引导,可请错误的学生上前围给大家看,然后通过同伴的帮助让他改正。4. 用8根同样长德小棒能摆出平行四边形吗?让学生动手操作哦,可适当多花一点时间。四、反馈拓展完成想想做做习题五、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是平行四边形的,做个有心人,多观察,可以在同学间交流。六 、布置作业:补P8页二年级数学学科教案第2单元 课题:练习三 第3教时 总第9个教案教学内容:课本第1617页。教学目标:1. 通过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各图形之间的联系。2. 增强动手操作能力
30、,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3.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教学重点:通过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各图形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每日口算45+30 76-5 87+5 34-9 78+952+7 56+8 42-8 65-8 54-9采用开火车的形式。二、折一折用一张长方形纸依次折一折。学生动手折一折,数一数,看折成的是几边形。完成书上的填空。追问:你还能继续折吗?每次折出的是几边形?三、分一分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几个三角形?五边形可以分成几个三角形?六边形呢?四、剪一剪、拼一拼剪
3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然后拼成平行四边形。追问:你能想出不同的拼法吗?先在小组内交流。五、改一改怎样把梯形改成平行四边形?六、折、剪、拼怎样使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七、拼一拼用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吗?还能拼成其他图形吗?哪些图形是你认识的?八、课作补P9页二年级数学学科教案第2单元 课题:有趣的七巧板 第4教时 总第10个教案教学内容:课本第1819页。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忆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实际操作能力。2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具学具:1 教师准备:七巧
32、板一套,民族音乐磁带一盒。2 学生准备:一人一套七巧板。教学过程:一、每日口算71-6 5+37 46+3 85-4 62-554+8 8+59 64-40 59+7 76-50二、先学提纲准备好一套七巧板,熟悉里面有几种不同的图形,并用里面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三、学情预判学生大都已熟悉七巧板里面的几种图形,课上主要就是让学生从中选出不同数量的图形拼出我们已经认识的图形,让学生明确:选的块数越多,拼法也越多。四、后教预设活动一:赏一赏1 师:下面请小朋友观赏几幅由七巧板拼成的图形。(1)出示一艘帆船并介绍:这是一艘由七巧板拼成的乘风破浪的帆船,它是1994年由香港承办的第34届国际数学奥
33、林匹克的会标。(2)出示一棵老树、一只乌鸦、一座桥、一间房屋。问:看到这几幅图,你能联想到什么?(一首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2 师:这些都是用七巧板拼出来的,请小朋友任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形拼一拼。3全班交流。选派几人到黑板上来展示自己的拼法。活动二:试一试1请小朋友用自己手中的七巧板拼出正方形。 要求:先自己拼,再在小组中交流。学生拼摆,师巡视,有困难的加以指导。2全班交流。选派一人到黑板上来展示自己组的拼法。3. 小结:我们在拼摆过程中要注意这些几何图形互相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拼摆得又对又快。活动三:猜一猜1.师:老师这里有几幅图形的阴影,谁能猜出来它们分别是什么?(出示:帽子
34、 小猫)2.请每个小组选择好一个阴影,共同合作完成。3全班交流。各组选派代表到黑板上来展示自己的拼法。 活动四:想一想(异想天开)1 师:刚才,小朋友摆得真不错,接下来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异想天开说一说。老师也拼摆了各种图案,请小朋友观察他们像什么,在干什么?2小组讨论再交流。活动五:赛一赛1师:下面,我们来开展一次智力拼图比赛,比一比谁拼的图最有创意,最与众不同。要求:拼出一幅自己喜欢的图形,拼得快的同学可以去参观别人的作品,取长补短,或者给别人的创作提一点意见,供人参考。2 全班交流。(作品展示)五、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活动,你觉得七巧板怎么样?你有什么收获?感兴趣的小朋友下课后可以把你拼
35、出的图案画下来。二年级数学学科教案第3单元 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1教时 总第11个教案教学内容:课本第2022页。教学目标:1在认识几个几的基础上学习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2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3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知道乘法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教学准备:光盘教学过程:一、先学探究“火眼金睛”:(出示算式卡片)能不能把这些分分类?2+3+6 5+5+5 3+7+84+4+4+4 91+6 2+2+2+2+22+3+6中的三个加数相同不相同?5+5+5
36、中的三个加数相同不相同?谁能根据加数的特点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类?二、新知铺垫(感知“几个几相加”)1. 初步认识几个几相加。出示主题图 小动物们正在活动呢!兔子有几只?鸡呢?你是怎样数的?数兔时是2只2只数的,因为他们都是2只2只在一起的。数鸡时是3只3只数的,因为他们都是3只3只在一起的。 教师引导学生数一数各是几个几,板书:2+2+2=6 3+3+3+3=12(3个2) (4个3) 2. 观察比较,再次感知。(1) 请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说说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每个算式里的加数都是相同的。)(2) 用“几个几相加”表述。你能用“几个几相加得几”这样的说法来说一说每个算式吗?(3) 教师
37、小结这两个算式里的加数都是相同的,每个算式都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3. 教学“试一试”(1)第一题。先让学生看图数一数有几个几,然后照着摆一摆,边摆边说1个2,2个2最后让学生填一填。三、探究新知(认识乘法)。1初步认识乘法。(1)出示例2图(2)感受乘法算式简便你能列出什么算式?是几个几相加?(口答)(增加到9组)现在你又应该怎么列式呢?生独立列式. 刚才小朋友在列算式的时候,我还听到有小朋友一边写一边在数,为什么呀?(怕多写或少写)是呀,这么多的2相加,不光费时间,还容易错。那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写得简便点儿,并且能让大家看得出是9个2相加?交流得出或直接说:几个相同的数相加,我们可以用乘
38、法计算。板书课题:乘法(3)老师说明:2+2+2+2=8,表示几个几相加,得几?4个2相加得8,还可以用乘数计算,写成24=8,像24=8这样的算式,是乘法算式,这个符号(“指”)叫乘号(板书:乘号),可以这样写(示范写“”)。(4)4个2相加得8,不仅可以写成24=8,还可以写成42=8,谁会读这个算式?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一样,各部分都是有名称的,谁先来说说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学生答老师板书:2 + 2 + 2 + 2 = 8 (加数)(加数)(加数)(加数) (和)老师说明:在乘法算式中,等号前面的数叫乘数,等号后面的数叫积。板书:4 2 = 8 (乘数)(乘数)(积)同桌同学互说乘法算
39、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谁能说说24=8这一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5)老师小结:求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就是4个2相加是多少,不仅可以用加法计算,而且可以用乘法计算,可以写成“24=8”或“42=8”,读作:“2乘4”,4乘2“,等号前面的叫乘数,等号后面的叫积。(6)增加到9组,现在你又应该怎么列式呢?2教学“试一试”(1)出示小鸡图,自己先说说图意。(2)提问:图中有几组小鸡?每组有几只鸡?求一共有多少只,是求几个几相加?(3)学生填书,并写出一道加法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4)讨论;求5个4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四、反馈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1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你能看图在括号里
40、填上数,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2完成“想想做做”2(1)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3个,摆4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学生独立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2)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4个,摆3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学生独立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集体交流。(3)比较一下这两种摆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3. 完成“想想做做”3读出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什么。同桌同学先互说,再指名口答。4. 完成“想想做做”4独立完成,集体交流。五、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想一想,生活中哪些问题也可以用乘法算?给自己一个评价。六、布置作业:补P10七、板书设计认 识
41、乘 法2 + 2 + 2 + 2 = 8 (加数)(加数)(加数)(加数) (和) 4 个 24 2 = 8 2 4 = 8 (乘数)(乘数)(积) (乘数)(乘数)(积)二年级数学学科教案第3单元 课题:练习四 第1教时 总第12个教案教学内容:课本第2324页。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已有乘法的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加深对乘法意义的认识。熟记乘法算式中个部分名称,正确读写乘法算式,并能熟练地用加法得乘法的积及解决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教学重点: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教学难点: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教学准备:光盘、小棒。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乘法,你们喜欢这个新朋友吗?下面老师要来看看哪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