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116∕T 045-2023 外来入侵物种普查作业技术规程(周口市).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548326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PDF 页数:36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116∕T 045-2023 外来入侵物种普查作业技术规程(周口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DB4116∕T 045-2023 外来入侵物种普查作业技术规程(周口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DB4116∕T 045-2023 外来入侵物种普查作业技术规程(周口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DB4116∕T 045-2023 外来入侵物种普查作业技术规程(周口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DB4116∕T 045-2023 外来入侵物种普查作业技术规程(周口市).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5.020CCS B 16B4116周 口市 地 方 标 准DB4116/T 0452023外来入侵物种普查作业技术规程2023-10-12 发布2023-11-11 实施周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 4116/T 045-2023刖 百本文件按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起草。本文件由周口市林业保护中心提出。本文件由周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周口市林业保护中心、周口市公共检险检测中心、鹿邑县林业技术推广站、驻马 店市园林设施所、项城市汾泉河国家湿地公园服务中心、淮阳区自然资源局、延津县林业发展服务中心、西华县森林病

2、虫防治检疫站。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邢辉、李成、何立新、陈永涛、王春丽、周海磊、付晓宇、陈华、王心想、董 磊、张颖、杨卫红、赵天宇、刘宇、刘应运、张晓明、黄波、李君毅、闾宁丽、陈文静、王卫峰、卢规 划。DB 4116/T 045-2023外来入侵物种普查作业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林业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作业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普查范围、普查对象、普查 内容、普查方法、普查基本流程、标本采集与整理、影像处理、数据亩核、技术报告。本文件适用于周口市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作业及补充作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

3、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GB/T 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10114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T 27615有害生物报告指南NY/T 1861-2010外来草本植物普查技术规程NY/T 3959-2021农业外来入侵昆虫监测技术导则NY/T 3960水生外来入侵植物监测技术规程SN/T 4630植物病原菌及病害标本采集保存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外来入侵物种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可能或已经对生态环境、生产或生活造成 明显损害或不利

4、影响的外来物种。3.2寄主植物指外来入侵物种危害的林草植物种类(含转主寄主),多于10种的,按植物分类法,至少列出主 要的10种。DB 4116/T 045-20233.3危害部位指寄主植物的干、枝、梢、叶、花、根、种等部位。3.4发生范围指发生某种外来入侵物种分布的区域,以县级行政区(或相当级别单位管辖范围)为单位进行统 计。3.5发生面积指某种外来入侵物种(昆虫、植物、植物病原微生物类)达到发生起点(或外来入侵物种在某地 苜次发现)时,统计其在县级行政区(或相当级别单位管辖范围)范围内的分布面积。3.6生态系统类型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植物、动物、微生物与其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形成相

5、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整体。*求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自然资办发(2020)51号)进行划分,生态系统主要用地分类名称详见附录A。3.7样地一定区域内进行调查研究所选取的代表性地段。3.8样方样地内具有一定面积的用于定性定量调查研究的取样点样线。3.9样线在样地内进行分析研究所选取的线形地段。3.102DB 4116/T 045-2023踏查按预定线路调查,初步了解普查区域内有无外来入侵物种。4普查范围行政区域内国土调查中规定的所有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重点区域为:自然保护地、受人 为和自然干扰严重的林草生态系统、公园、植物园、内陆滩涂等外来入侵物种重点分布区。5

6、普查对象5.1 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详见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海关总 署国家林草局公告第567号。5.2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从国(境)外入侵,以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作为主要栖息地并造 成较大经济或生态损失的重点物种名单中的物种,生态系统重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详见附录B。5.3河南省外来入侵物种重点普查物种名录详见附录C。5.4其他新发现的外来入侵物种。6调查内容61重点调查外来入侵物种的发生地点、范围、面积、危害程度、传播途径等,结合地理数据网格 化,明晰重点外来入侵物种的空间分布及其特征。6.2县域(县级行政区划单元)林地、草地、湿地及自然保护地内外来入侵物

7、种的种类、分布和危害 程度等基础数据信息;6 3采集外来入侵物种的标本、样品、种质资源等实物资料;64采集外来入侵物种的照片、影音等资料;6.5总结分析基础调查数据,分析研判外来入侵物种的扩散机制和入侵趋势,制定风险分级区划,提 出预防治理策略规划。7普查方法7.1文献调研7.11通过搜集、鉴定、整理相关文献,系统总结已知外来入侵物种的入侵历史、危害现状和生态 影响等,明确重点外来入侵物种的主要分布区域,确定开展野外调查的重点区域和主要对象;M 2根据本行政区域历年外来入侵物种发生情况,查阅文献资料,补充区域性物种名单;3DB 4116/T 045-2023M3同时对尚未入侵但在同纬度或相邻地

8、区具有较大危害性及扩散特性的有害生物种类开展文 献汇总及分析。7.2 走访及问卷调查对当地基层从业人员及居民进行随机走访和问卷调查,了解本地重点入侵物种的发生地点、范围、危害特性等本底信息,确定重点调查路线和重点调查区域。在外来入侵物种高风险栖息地和高流通性 区域开展市场调查和问卷调查,确定贸易流通的外来物种种类、规模及其潜在流向。7.3 野外调查7.3.1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在外来入侵物种危害盛期或表现症状期,采取点面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 查;7.3.2根据普查对象,确定重点调查区域,特别针对受到干扰、破坏的人工或半自然生态系统及自然 保护地等,采用标准地调查等方式开展详查;7.3.3对重点调

9、查区域外或普查对象外的入侵物种可采取踏查、线路调查等方式开展调查;7.3.4采用地面调查APP填报数据信息,根据制式表格记录入侵物种数据、标本、影像资料等详尽信 息;7.3.5对没有记录的疑似新外来入侵物种,应采集标本及相关标本信息,及时交由专家鉴定。8普查基本流程8.1普查前期准备工作8.11准备普查工具、仪器和设备,主要为野外调查和采集工具以及室内标本制作工具。81.2组建普查队伍,一般分为室内组和野外调查组。室内组负责当天采集标本的整理和制作工作。野外调查组至少需要3-4个人,负责野外调查工作。81.3收集当地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类型资源分布情况。81.4收集历年外来入侵物种相关资料。最

10、后基于外来入侵物种普查信息管理系统,结合我地实际情 况,以人工地面调查为主要方式,通过踏查和样地调查,全面系统地获取外来入侵物种的分布数据、标 本、样品及相关资料。8.2踏查8.2.1踏查时间根据本地区外来入侵物种的生物学特性,踏查应选择在其产生(活动)盛期或有明显危害状时进行。8.2.2踏查要求4DB 4116/T 045-2023在外来入侵物种发生(活动)季节,重点区域不少于2;欠踏查,一般区域不少于1次踏查。踏查覆 盖面积应不小于实施普查区域面积的10%o8.2.3踏查方法8.2.3.1踏查准备踏查前,依据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名单,查阅历史发生资料、知情人访谈,了解当地外来入侵物种的 种类、

11、分布和发生情况。8.2.3.2路线规划根据当地主要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分布、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设计踏查路线,踏查路线要具 有代表性,避免重复,且覆盖当地典型生境,可利用现有的道路进行踏查。规划路线进行踏查时,对容 易侵入的地方线路应设计的间距相对较稠,结合当地实际,300m-900m不等。对天然林、滩涂的踏查,线路间距宜熠大密度。8.2.3.3 踏查作业应注意线路两边100m范围内各项因子的变化,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和分布,做出一般性判定,记 录有关信息,踏查记录按附录E的要求填写。8.3样地调查8.3.1设置原则具有充分的区域代表性;不应跨越林分或林班;不应跨越河、沟、渠、路,且应至少距离

12、林缘或林 中小道201Tl以上,林分密度均匀。可根据当地森林、草原、湿地资源数据,结合标准地设置标准,以各 类型面积为基础,以乡(乡级行政单位)为单位,确定当地外来入侵物种普查的标准地数量。8.3.2设置标准8.3.2.1满足设立条件的所有乡镇级行政区域(或相当级别单位管辖范围)均应设置样地,同一生态 类型至少要设置1个样地:8.3.2.2人工林样地累计面积应不少于入侵物种发生面积的3%:草原和湿地区域内样地累计面积应 不小于入侵物种面积的0.5%:8.3.2.3森林区域样地设置面积一般应为600m;8.3.2.4草原(湿地)区域样地设置面积一般为250/。8.3.3取样方法昆虫、植物病原微生

13、物及植物样地调查宜采用样方法或样线法,样方或样线常用取样方法包括五点 取样法、对角线取样法、平行线取样法、棋盘式取样法和“Z”字形取样法,常用样地取样方法按附录 D执行。5DB 4116/T 045-20238.4 昆虫调查8.4.1基本要求以乡镇行政区为单位,应具有代表性,昆虫分布较为均匀,有良好的交通条件,便于开展日常监测 工作。8.4.2调查内容为每年311月主要调查样地内生态系统类型、地形地貌、主要植物种类、主要入侵昆虫种类、昆 虫种群密度、发生面积等内容。8.4.3森林(林地)区域昆虫调查样地面积600m减1000m:寄主树木的数量一般应不少于100株。食叶、枝梢、蛀干害虫在每块样

14、地内按五点取样法抽查不少于20株,统计每样株入侵物种数量,或危害程度,计算每块样地内同一人 侵物种平均种群密度和发生面积。昆虫标准株/株丛法调查记录按附录E填写。8.4.4草原和湿地区域昆虫调查样地面积一般为2500m)样地内设立样方或样线。8.4.5地面昆虫调查采用样方法,样地内设立样方数量不少于10个,灌丛样方面积25m:,草本层样方面积1不。调查每 个样方内所有昆虫种类、种群密度、寄主植物,采集昆虫现场影像照片,计算并统计每块样地内同一种 类平均种群密度和发生面积。昆虫样方法调查记录按附录E填写。8.4.6低空飞行昆虫调查采用样线法,样地内设置不少于5条样线,每条样线长度在50m左右为宜

15、。采用扫网法进行调查,左右挥动180为1复网,每1。复网为一组,每个样线取510组数据(50100复网)。统计每组复 网内所有虫害种类、种群密度(头/10复网)、寄主植物、草地类,采集昆虫现场影像照片。样线法调 查记录按附录E填写。8.5 植物病原微生物(森林区域病害)调查8.5.1调查内容为每年69月。调查地点和调查方法应能够反映当地入侵物种发生的普遍性、完整性、可比性。调查地点需多个采点,主要调查入侵植物病原微生物(病害)种类、寄主植物、生态系统类型、地形地 貌、感病位置、发病率、发生面积,采集影像资料。植物病原微生物样方法调查记录按附录E填写。8.5.2叶、枝、果病害调查采用样方法,样地

16、面积600m或1000疝,寄主树木的数量应不少于100株,随机调查不少于20株。以枝、叶、果为单位,样株按上、中、下或者东、西、南、北方向各选取50cm长标准枝1-2枝,统计 6DB 4116/T 045-2023枝、叶、果的健康数和感病数量,计算出叶、枝、果的感病率(或感病株率)。8.5.3干部病害调查采用样方法,样地面积600m:或1000疝,寄主树木的数量一般应不少于100株,随机调查不少于20 株。依据信息采集系统要求,计算并统计每块样地内同一种类病害平均发病率、发生面积、种群密度等。8.6植物调查8.6.1基本要求调查地点和调查方法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当地入侵植物分布的物型情况。样

17、地设置宜为入侵植 物分布较为均匀,能够满足通行要求,便于进行调查工作。8.6.2调查时间根据物候期选择在4-10月开展调查。8.6.3调查内容8.6.3.1陆生植物调查陆生植物主要调查入侵植物种类、群密度(盖度)、生态系统类型、发生面积等内容。采用样方法 进行调查,森林区域样地面积600m或1000m,样方面积100m,数量不少于5个。草原和湿地区域样 地面积100m:,灌丛样方面积25m:数量不少于4个,草本层样方面积1痛,数量不少于10个。调查样 方中的入侵植物种类、种群密度(盖度)、草地类,采集影像照片,计算并统计每块样地内同一种类平 均种群密度(盖度)和发生面积。陆生入侵植物样方调查记

18、录按附录E填写。8.6.3.2水生植物调查水生植物调查本地植物和外来植物的总盖度、生物量、物候期等。结合现场实际采用样方法进行调 查。参考NY/T 3960水生外来入侵植物监测技术规程进行,在小河、溪流和沟渠中,随机布设2X2m 的样方,每个群落设置6个以上的样方;在2m-l5m宽的河流中,在河流两岸设置垂直截面,在截面的 两端和中间设置3个2X2m样方,每个群落3条以上的截面;在宽度15m以上河流,在河流两岸设置垂 直截面,在截面上等距(5m/10m)设置若干2X 2m样方(每个截面的样方数大于3个),每个生境设置 3条以上的截面。外来陆栖脊椎动物市场调查按附录E填写。8.6.6作业内容本地

19、植物和外来入侵植物的种名、总盖度、生物量、物候期等。8.7脊椎动物调查采用市场调查。外来陆栖脊椎动物市场调查按附录E填写。9标本采集和影像资料采集DB 4116/T 045-20239.1 采集准备配备必要标本采集器械如:采集箱(袋)、标本夹、高枝剪、枝剪、放大镜、吸水纸、台纸、透明 纸等。9.2 安全防护配备必要的药品、防护服、安全用具等。9.3 昆虫将所有采集到的昆虫标本,放入装有昆虫标本专用保存液的容器中,粘贴标本标签后,返回实险室 后制作能够长期保存和有利于鉴定的标本。9.4 植物病原微生物每种类标本数不少于3份(发生危害部位)。9.5 植物9.5.1 陆生植物现场不能辨识的,应尽量多

20、地采集样本,每种入侵植物样本数量不小于3份。9.5.2 水生植物采集具有全部根、茎、叶、花、果器官的植株,数量不小于3份,若非花果期需采集具有根、茎、叶完整植株。9.6 陆栖脊椎动物在标本采集现场利用数据采集APP进行拍照、记录、编号。采用纯酒精和福尔马林分别固定保存,粘贴标本标签后,返回实险室制作标本,利用数据采集APP进行拍照、信息录入。9.7 标本处理9.7.1标准采集与制作草本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按NY/T1861-2010中附录C执行;植物病原菌及病害标本采集与制作参考SN/T 4630执行;昆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按NY/T 3959-2021中附录工执行。9.7.2标本信息登记采用统一

21、格式标签,内容包括编号、采集时间、采集地点、寄主植物名称、经纬度信息、海拔高度、生态系统类型、采集人姓名等。标本信息登记按表附录E填写。9.7.3标本编号9.7.3.1标本编号为15位数8DB 4116/T 045-2023一一第1位是标本编码前缀“S”;一一第2位是外来入侵物种类别码,通过数据采集APP选择;第38位是所在县级行政区(自然保护地)划代码;第9-11位是所在乡镇行政区代码;第12-13位是标本采集样地流水编号;第1415位是标本的流水编号。9.7.3.2同一采集时间、地点、寄主植物、采集人姓名,集同一种外来入侵物种,均使用同一编号。9.7.4标本鉴定9.7.4.1比照资料,对其

22、主要特征进行辨识、鉴定;特征不具备的,可通过饲养或实险室培养获得鉴 定特征后进行鉴定。9.7,4.2对无法确定的应及时送至省级机构或专家鉴定,或通过普查系统进行专家远程咨询鉴定。省 级不能鉴定的送至国家林草局指定的鉴定机构鉴定。10影像处理10.1 影像采集外业调查时,可利用普查信息采集系统内置的图片采集功能进行影像采集和上传,作为工作过程证 明材料和外来入侵物种鉴定参考材料。10.2 影像处理有关要求各调查队(组)均须配备高性能的数码相机,照片拍摄者需经过学习或具有较高水平,拍摄具有识 别特征的部位,要求拍摄物主体突出,图像清晰,照片像素不低于1000万(图像分辨率不小于3264 X 244

23、8),采用JPG格式存贮,并准确记录入侵物种名称、地点、拍摄者(姓名和单位)、拍摄时间、照片 原始编号。每天调查结束后,要对当天对所拍摄的照片进行分类整理。10.3 影像资料整理每日外业调查工作结束后,当天要进行必要的内业整理,查阅相关资料,完善调查表格的填写,拷 贝并整理照片,完成外业调查工作日志,并对第二天的调查工作进行必要准备。11数据审核普查专家组对所有县级行政区普查数据进行逐一亩核,主要亩核样地设置的规范性、调查方法的标 准性、调查数据和结果记录的准确性以及现场影像照片是否符合规定要求。9DB 4116/T 045-202312技术报告技术报告按GB/T 27615规定执行。10DB

24、 4116/T 045-2023附录A(资料性附录)生态系统主要用地分类名称 生态系统主要用地分类名称见表A.1。表A.1生态系统主要用地分类名称一级类型二级类型林地乔木林地竹林地灌木林地其他林地湿地森林沼泽灌丛沼泽沼泽草地其他沼泽地内陆滩涂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用地草地其他草地陆地水域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库水面坑塘水面沟渠园地果园其他园地11DB 4116/T 045-2023附录B(资料性附录)生态系统重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生态系统重点外耒入侵物种名单见表B.1。表B.1生态系统重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序号种类拉丁名物种类 别区域1悬铃木方翅网 蜡Corythuch cilite昆

25、虫全国2椰心叶甲BrontispQ longissi巡a昆虫华南3湿地松粉蛇Graced2 a acuta昆虫华南4松突图蛤HeiberlesiQ pitysophil3昆虫华南5红脂大小蠢Dendro c tonus v3lens昆虫华北、东北6锈色棕楣象Bhynchophorus ferrugineus昆虫华东、华南、华中、西南7枣实蝇Carpozyia vesuviana昆虫西北8苹果蠢蛾CydiQ pozonelda昆虫西北、东北9美国白蛾Hyphantri cunea昆虫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 北10椰子织蛾Opisina renosell昆虫华南11桂树枝瘦姬小 蜂Leptoc

26、ybe invasa昆虫华南、华东、西南12刺桐姬小蜂Quadras ti chus erythrin3e昆虫华南、华东、西南13松树蜂Sirex noctilio昆虫东北14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昆虫华南、华东、西南、华中15日本松干蛇ffatsucoccus zatsuzurae昆虫东北、华北、华东16双钩异翅长蠢He terob os trychus3equlis昆虫华中12DB 4116/T 045-2023表B.1生态系统重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续)序号种类拉丁名物种类别区域17长林小蠢Hylurgus ligniperd3昆虫华东18小圆胸小蠢Euw3ll3ce3

27、 fornicates昆虫华南、西南19刺槐叶瘦蚊Ob olo diplosis robinie昆虫全国20松针鞘瘦蚊Thecodiplosis j3ponensis昆虫华东21扶桑绵粉蛇Phencoccus solenopsis昆虫西北、华中22松材线虫Bursphel enchus xyl ophilus植物病原微生物全国23校树青枯病(茄拉 尔氏菌)R3lstoni3 soJanacearuz植物病原微生物华南、西南24做猫桃细菌性溃 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植物病原微生物西北、西南、华中25梨火疫病菌Erinia 3ylovory植物病原微生物西北26落叶松枯梢病

28、菌Bo tryosph3eri a Jaricina植物病原微生物西北、东北27毒麦LoJiuz tezulentuz植物全国28飞机草ChrozoJaena odor ata植物华中、华东、西 南、华南29凤眼莲(水葫芦)EichhorniQ crassipes植物华中、华东、西 南、华南30互花米草Spartina aJternifJora植物华东、华南、华 北(沿海)31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植物华中、华东、西 南、华南32石矛(假高粱)Sorghum h3lepense植物华南、华中、华 东、东北、华北、西南13DB 4116/T 045-2023表B.1生态系

29、统重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续)序号种类拉丁名物种类别区域33豚草Abrosi a artezisi ifoli a植物东北、华北、华 南、华中、西南34薇甘菊ifikania zicrantha植物华南、西南、华 东35喜旱莲子草Al 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植物华南、华中、华 东、华北、东北(沿海)、西南36刺莅Azaran thus spinosus植物全国37大1Pistil stratiotes植物华南、华中、华 东西南38黄顶菊FJaveria bi dent is植物华北、华南、华 中、华东39加望大一枝黄花SoJ i dago canadensis植物华南

30、、西南、华 中、华东、华北40落葵墓Anredera cordifoJia植物华南、西南、华 中、华东41马缨丹Lantana cazara植物华南、西南、华 中、华北、华东42火炬树Rhus Typhin3植物华北、东北、华中43三裂叶豚草Abrosia trifid3植物东北、华北、华 东、华中、西南44土荆芥Dysphania azbrosioides植物东北、华北、华 东、华中、西南45银胶菊Par theniuzhys terophorus植物华南、西南46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植物华东、华南、华北、西南14DB 4116/T 045-2023表B.1生态系统重点外来

31、入侵物种名单(续)序号种类拉丁名物种类别区域47刺萼龙葵Phytolacca azericana植物东北、华北、西 北、华南、西南48长芒莅Azaran thus paJzeri植物东北、华北、华东、华南49刺果瓜Sicyos 3ngul3tus植物东北、华北、华 南、西南50印加孔雀草Tagetes zinuta植物华北、华中、华 南、华东、西南51粉绿狐屋藻Myriophyl 1uz aquaticuz植物华北、华中、华 南、华东、西南52水盾草Cabozba caroJiniana植物全国53伊乐藻Elode植物华东、华南、华 中、西南54埃格草Eger13 densa植物全国55福寿螺

32、Pozacea cana2icu2ata无脊椎动物华南、华中、华东、西南、56非洲大蜗牛Achatina fulica无脊椎动物华南、华东、西南57美洲牛蛙Liihobates catesbeianus脊椎动物全国58温室蟾Eleuthero dac tyl us pl3nirostris脊椎动物华南59非洲爪蟾Xenopus l3evis脊椎动物西南、华南、华东15DB 4116/T 045-2023表B.1生态系统重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续)序号种类拉丁名物种类别区域60红耳龟Trachezys scrip fa elegant脊椎动物全国61鳄龟Macro cl ezys tezzindi

33、脊椎动物全国62绿鬣一Iguana iguana脊椎动物华南63家八哥A cri do theres tristis脊椎动物西北64欧金翅雀Crduelis chi or is脊椎动物西北65北美水貂Neovison vison脊椎动物西北16DB 4116/T 045-2023附录C(资料性附录)河南省外来入侵物种重点普查物种名录河南省外来入侵物种重点普查物种名录见表C.1。表C.1河南省外来入侵物种重点普查物种名录序号中文名拉丁名主要分布生境1悬铃木方翅网蜡Corythuch cilite悬铃木、构树、杜鹃、山核桃、白蜡等树林2红脂大小蠢Dendro c tonus v3lens松树林3美

34、国白蛾Hyphantri cunea桑、白蜡、胡桃、苹果、梧桐、李、樱桃、柿、榆、柳等树林4刺槐叶瘦蚊Ob olo diplosis robinie刺槐林5杏小食心虫Grpholi fa pruni vora苹果、梨、山楂、桃、李等果树 林6苹果绵螃riosoza Janigeruz苹果、海棠、沙果、花红、山荆 子等7西花蓟马Frankini ell a occidental is李、桃、苹果、葡萄、兰花、菊 等8温室白粉虱TriaJeurodes vaporarioruz葡萄、苹果、柿、其苣、泡桐等9松材线虫Bursphel enchus xyl ophilus松树林10落叶松枯梢病菌Bot

35、ryosph3eria Jaricina落叶松林11松针褐斑病菌(松 针座盘抱菌)Lecanosticta bcicoIq湿地松、火炬松林12苹果黑星病菌nturia inaequaJis苹果树林13栗疫病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栗树林14凤眼莲(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水塘、沟渠及稻田15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耕地旁、河滩、沟渠、荒地、道路两恻17DB 4116/T 045-2023表A.3河南省森林湿地草原外来入侵物种重点普查物种名录(续)序号中文名学名主要分布生境16喜旱莲子草Ai ternanthera ph

36、iloxeroides池沼、水沟内17刺莅Azaran thus spinosus荒地、园圃、农耕地等18大薄Pistil stratiotes亚热带地区的池塘、沟渠19黄顶菊FJaveria bi dent is荒地,靠近河、溪旁的水湿处,道路两旁20加望大一枝黄花SoJ i dago canadensis荒地、住宅旁、废弃地、山坡、河坡、路边、农田边21火炬树Rhus Typhin3河谷、堤岸及沼泽地边缘,荒坡,道路旁22土荆芥Dysphani a azbrosioides村旁、路边、河岸23野其苣Lactuca serrioJa荒地、路旁、河滩砾石地、山坡石缝、草地24美洲商陆Polyg

37、onum azericana路旁、林下、宅旁、荒地25小花山桃草Gaura parvifJora坡地、河流、农田、村旁、路旁26月见草(野芝麻)Oeno ther3 biennis荒地、河滩地、山坡、路旁27一年蓬Erigeron annuus山坡、路边、田野28美洲牛蛙Li thobtescatesbeianus湖泊、水库、坑塘等29红耳龟Trachezys scrip fa elegant湖泊、水库、坑塘等30鳄龟Macro cl ezys tezzindi河流、湖泊、水库、坑塘、泥澧 等18DB 4116/T 045-2023附录D(资料性附录)常用样地取样方法D.1五点取样法从样地两条

38、对角线的交驻点,即样地正中央作为中心抽样点,再在对角线上选择四个 与交驻点距离相等的点作为样点。D.2对角线取样法调查取样点全部落在样地的对角线上,可分为单对角线取样法和双对角线取样法两种。单对角线取样方法是在样地的某条对角线上,按一定的距离选定所需的全部样点。双对角 线取样方法是在样地的两条对角线上,按一定的距离选定所需的全部样点。此方法适用于 面积较大的方形或长方形地块。D.3平行线取样法在样地内每隔若干行取一行或数行进行调查。此方法适用于分布均匀的外来入侵物种 调查。D.4棋盘式取样法在样地内纵横每隔相等距离取样,取样点呈棋盘式分布。D.5“Z”字形取样法19DB 4116/T 045-

39、2023在样地相对的两边各取一平行的直线,然后以一条斜线将一条平行线的右端与相对的 另一条平行线的左端相连,各样点连线的形状如同英文字母“Z”此方法适用于样地边缘 发生多、在样地内呈点片不均匀分布的外来入侵物种调查。20DB4116/T 0452023附录E(资料性附录)普查记录表 踏查记录表见表E.1。表E.1踏查记录表县名称:_县代码:乡镇名称:乡镇代码:踏查路线编号:调查人员:踏查时间:踏查点位置 坐标入侵 物种 名称寄主 植物生态类型危害 部位是否 需要 设置 样地入侵物种 及现场 工作照片样地 编号标本编号备注经度纬 度海 拔填表说明:L每一睹查点填写一张表。2,县名称、县代码、乡滇

40、名称、乡滇代码、腾查路线编号、踏查时间等均通过数据采集APP选择。县名称和 代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M GB/T 2260)标准;乡滇名称和代码按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 编码规则(GB/T 10114)标准。3.经度:格式为EDDD FF 其中“E”为“东经”的缩写,DDD为度,FF为分,MM.M为秒;纬度:格 式为HDD。FF 其中“N”为“北纬”的缩写,DD为度,FF为分,MM.M为秒;海拔:数据格式为保 留1位小数的实数,单位为米(m)o通过数据采集APP自动获取。4.“入侵物种名称”通过额据采集APP选择(不能褊定的种类,待鉴定后再补充上报),若未发现入侵物种,选“无”;“寄主植物

41、”通过额据采集MP选择,寄主植物多时,可多选;“生态类型”通过额据采集APP 选择;“危害部位”通过额据采集APP选择;需要设置样地调查的,在额据采集APP中记录,并填写样地编 号。人工填写调查人员。5.入侵物种及现场工作照片。可以通过额据采集APP拍摄,也可用相机拍摄,通过APP记录。21DB4116A 0452023样地佗息登记表样地信息登记表见表E.2。表E.2样地估息登记表县名称:县代码:乡镇名称:乡镇代码:样地编号:样地位置设立时间负责人样地面积样地类型生态类型植被盖度样地照片地表特征经度纬度海拔填表说明:L县名称及代码、乡滇名称及代码、样地编号、样地位置信息、样地设立时间、负责人及

42、样地面积等通过 额据采集APP自动生成。县名称和代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规定的内容填 耳;乡滇名称和代码,按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码规则(GB/T 10114)执行。2.生态类型、土壤性质、地表特征通过数据采集APP选择。地表特征包括地形、坡位、坡度和坡向。3,植被盖度和样地照片需人工填写。22DB4116/T 0452023昆虫标准株/株丛法调查统计表昆虫标准株/株丛法调查统计表见表E.3。表E.3昆虫标准株/株丛法调查统计表县名称:_县代码:乡镇名称:乡镇代码:样地编号:取样点编号:样地面积:生态系统类型:样地设立时间:负责人:样地位置(经度:纬度:海拔:)地

43、表特征(地形:坡位:坡向:坡度:)昆虫 种类种群密度头/株(株丛)危害 部位寄主 植物生态系统 类型影像片调查 人调查时间备 注填表说明:I.此表为标准株/株丛法调查统计表。以种类为单位,计算每块样地内平均种群密度,并填报发生面积。2.县名称及代码、乡滇名称及代码、样地编号、样地位置信息、样地设立时间、负责人及样地面积等通 过额据采集APP自动生成。县名称和代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2260)规定的内 容填写;乡滇名称和代码,按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码规则GB/T 10114)执行。3.昆虫种类、危害部位、生态系统类型、寄主植物、地表特征和调查时间等通过额据采集APP选择。4.

44、种群密度、影像照片和调查人等由人工填写。23DB4116A 0452023昆虫样方法调查统计表昆虫样方法调查统计表见表E.4。表E.4昆虫样方法调查统计表县名称:_县代码:乡镇名称:乡镇代码:样地编号:样方编号:样地面积:生态系统类型:样地设立时间:负责人:样地位置(经度:纬度:海拔::地表特征(地形:坡位:坡向:坡度:)昆虫 种类种群密度(头/m2)危害 部位寄主 植物生态系统 类型影像片调查 人调查 时间备 注填表说明:1.此表为样方法调查统计表。以种类为单位,计算每块样地内所有样方平均种群密度,并填报发生面积。2.县名称及代码、乡滇名称及代码、样地编号、样地位置信息、样地设立时间、负责人

45、及样地面积等通 过额据采集APP自动生成。县名称和代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2260)规定的内 容填写;乡浪名称和代码,按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码规则(GB/T 10114)执行。3.昆虫种类、危害部位、生态系统类型、寄主植物、地表特征和调查时间等通过额据采集APP选择。5.种群密度、影像照片和调查人等由人工填写。24DB 4116/T 0452023样线法调查统计表样线法调查统计表见表E.5。表E.5样线法调查统计表县名称:县代码:乡镇名称:乡镇代码:样地编号:样统编号:样地面积:生态系统类型:样地设立时间:负责人:样地位置(经度:纬度:海拔:)地表特征(地形:坡11:_坡向

46、:_坡度:_)昆虫 种类种群密度(头/红网)危害部位寄主植物生态系统 类型影像片调查 人调查时间备注填表说明:1.此表为样线法调查统计表。以种类为单位,计算每块样地内所有样线平均种群密度,并填报发生面积。2.县名称及代码、乡滇名称及代码、样地编号、样地位置信息、样地设立时间、负责人及样地面积等通 过数据采集APP自动生成。县名称和代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规定的内 容填写;乡滇名称和代码,按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码规则(GB/T10114)执行。3.昆虫种类、危害部位、生态系统类型、寄主植物、地表特征和调查时间等通过额据采集APP选择。4.种群密度、影像照片和调查人等

47、由人工填写。25DB 4116/T 0452023植物病原微生物样方法调查统计表植物病原微生物样方法调查统计表见表E.6。表E.6植物病原微生物样方法调查统计表县名称:县代码:乡镇名称:乡镇代码:样地编号:样方编号:样地面积:生态系统类型:样地设立时间:负责人:样地位置(经度:纬度:海拔:)地表特征(地形:坡位:坡向:坡度:)病害种类病株数(病叶数或病枝数)调查总株数(总叶数或 总枝条数)发病率寄主植物生态系统类型感病部位影像照片调查人调查时间备注填表说明:I.此表为标准样方法调查统计表。以种类为单位,计算每块样地内所有样方平均发病率,并填报发生面积。2,县名称及代码、乡滇名称及代码、样地编号

48、、样地位置信息、样地设立时间、负责人及样地面积等通过 额据采集APF自动生成。县名称和代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规定的内容填 耳;乡滇名称和代码,按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码规则(GB/T 10114)执行。3-病害种类、生态系统类型、寄主植物、感病部位、地表特征和调查时间等通过数据采集APP选择。4.发病率、影像照片和调查人等由人工填写。26DB4116/T 0452023陆生入侵植物样方调查结果记录表陆生入侵植物样方调查结果记录表见表E.7。表E.7陆生入侵植物样方调查结果记录表县名称:_县代码:乡镇名称:乡镇代码:样地编号:样方编号:样地面积:_生态系统类型:样地

49、设立时间:负责人:样地位置(经度:纬度:海拔:)地表特征(地形:坡位:坡向:坡度:入侵植物种类种群密度(盖度)物候影像照片调查人调查时间备注填表说明:1.此表为样地样方调查统计表。以种类为单位,计算每块样地内所有样方平均种群密度(盖度),并填报 发生面积。2.县名及代码、乡滇名及代码、样地编号、样方(样地)编号、样地位置信息及设立时间、气象数据、负责人和样地面积等通过数据采集APP自动生成。县名称和代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规定的内容填写;乡浪名称和代码,按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码规则(GB/T 10114)执行。3.入侵植物种类、生态系统类型、地表特征和调查时间等通过

50、额据采集APP选择。4.种群密度、影像照片、调查人和调查时间等由人工填写。27水生入侵植物样方调查结果记录表水生入侵植物样方调查结果记录表见表E.8。表E.8水生入侵植物样方调查结果记录表县名称:县代码:乡镇名称:乡镇代码:样地编号:样方编号:样地面积:水体类型:样地设立时间:负责人:样地位置(经度:纬度:海拔:)种名盖度生物显物候期影像片调查人调查时间填表说明:L此表为每一样地样方调查统计表。以种类为单位,计算每块样地内所有样方平均盖度,并填报发生面积。2.县名及代码、乡滇名及代码、样地编号、样方(样地)编号、样地位置信息及设立时间、气象额据、负 责人和样地面积等通过数据采集APP自动生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