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单元测试卷
高二地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域都有明确的边界
B.区域内部存在差异,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C.区域都是根据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的
D.区域划分的指标,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采用综合指标
2.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
①热量带 ②干湿区 ③我国三大自然区 ④文化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对比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回答3~5题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在地理位置方面的共同点是( )
A.都临海洋 B.都处在大河的入海口
C.同属地势平坦的大平原 D.同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4.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气候的共同点是雨热同期,原因是( )
A.同属温带地区 B.气候的大陆性强
C.同属东部季风区 D.都是平原地区
5.长江三角洲的肥沃土壤是( )
A.水稻土 B.黄土 C.紫色土 D.黑土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回答6~8题
6.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田为主 B.作物有水稻、油菜、棉花等
C.一年两熟至三熟 D.西部降水较少,适宜发展畜牧业
7.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它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
B.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C.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D.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势的地理位置
8.长江三角洲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让位于东北平原的原因是( )
A.土地质量比较差 B.耕地破碎
C.水稻土肥力下降 D.水网密集、河湖众多
2008年5月12 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强烈地震,政府相关部门立即安排了救援行动。据此回答9~11题。
9. 人们在第一时间迅速掌握整个地震灾区建筑破坏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技术 D.“数字地球”系统
10.上题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关键装置是( )
A.传感器 B.卫星系统
C.地面装置 D.信号发射设备
11.在对震区被困灾民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① 地理信息系统(GIS)② 全球定位系统(GPS)
③ 遥感技术(RS)④“数字地球”技术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
判读卫星遥感图像时常使用对比分析法,具体说就是对不同时间、不同地面物体的卫星图像进行对比和分析。如图,虚实两线分别代表玉米和大豆两种农作物在不同时间对两种不同电磁波的反射强度(图中符号分别代表播种30、75、100、140天后两种农作物反射的电磁波强度)。读图完成12~14题。
12.区分两种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最佳遥感图像应拍自播种( )
A.30天后
B.75天后 C.100天后 D.140天后
13.该卫星图像可能拍自( )
A.江汉平原 B.松嫩平原
C.洞庭湖平原 D.太湖平原
14.限制该地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势较高,热量不足 B.纬度较高,热量不足
C.地处内陆,水源不足 D.地处沿海,旱涝频繁
荒漠化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推断,目前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据此回答15~18题。
15.荒漠化的实质是( )
A.土地沙化 B.气候变得干燥、降水减少
C.土地退化 D.土地盐碱化
16.下列在哪些现象不属于荒漠化的范畴( )
A.土地沙漠化 B.石质荒漠化
C.次生盐渍化 D.过度开垦化
17.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的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 )
A.水分差异造成的 B.热量差异造成的
C.地形差异造成的 D.人类耕作方式不同造成的
18、西部大开发首先要( )
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
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
C.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
D.抓好基础和生态环境建设
19. 下列传统民居各对应的分布地域不正确的是( )
A.蒙古包——呼伦贝尔草原
B.架空支撑的房屋——青藏高原
C.平顶屋——塔里木盆地
D.白色墙壁的房屋——撒哈拉沙漠
20.秦岭-淮河-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问题。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秦岭-淮河以南的气候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
二:综合题(共40分)
21.“数字地球……认识21世纪我们这颗星球”,这是美国副总统戈尔于1998年1月31日提出的一个通俗易懂的概念。什么是“数字地球”呢?所谓“数字地球”,可以理解为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统一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其核心思想是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整个地球的自然和社会活动诸方面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并使普通百姓能够通过一定方式方便地获得他们所想了解的有关地球的信息,其特点是嵌入大量地理数据,实现多分辨率、三维对地球的描述,即“虚拟地球”。数字地球的核心是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技术体系中最基础和基本的技术核心是“3S”技术及其集成。通俗地讲,就是用数字的方法将地球、地球上的活动及整个地球环境的时空变化装入电脑中,实现在网络上的流通,并使之最大限度地为人类的生存、可持续发展和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娱乐服务。
(1)材料中的“3S”技术是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大技术系统。
(2)1998年夏秋,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监测主要是靠________进行的。运用该技术的优点有(至少写出三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查询某地的三维地形全部或局部地图信息,靠的是________系统,写出该技术的简要程序:信息源→________→数据库→________→表达
(4)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是________系统。它由三大部分组,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读我国东北某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区域划分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东北某流域本身表示________。(提示:自然区域还是经(3)东北某流域,又可以分成A、B两个区域,这种划分说明在同一类型的区域内,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东北某流域作为大区域,按照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原则分析,东北某流域的区域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A、B两个区域作为次级区域,按照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原则分析,其区域特征分别是:A__________,B__________。
23.图1、图2分别记录了我国西北某地绿洲和邻近荒漠某年6月1日(晴天)近地面层大气温度和水平风速日变化状况。读图计算并回答问题。
(1)6月1日绿洲的气温日较差约__________℃,荒漠的气温日较差约__________℃。
(2)与荒漠相比,绿洲全天风速较__________,风速日变化幅度较__________。
(3)22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__________,风速比荒漠__________。白天(6时至18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__________,风速比荒漠__________。
(4)上述现象表明,绿洲植被可以__________气温日变化幅度,还可以__________风速。由此可见,绿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邻近荒漠的侵袭。
高二地理单元测试卷考场: 班级: 考号: 姓名:
请 不 要 在 密 封 线 内 答 题
高二地理
答题卷: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综合题
21.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空1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每空2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空1分)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每空1分)
22.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空2分)
(2)________。(每空2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空2分)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空2分)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空2分)
23.
(1) __________,__________。(每空1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每空1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空1分)
(4)__________,__________。(每空1分)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D
A
D
C
A
D
B
B
C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A
B
B
C
D
A
D
B
B
21.(1)RS(遥感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
(2)RS(遥感技术);探测范围大、获得资料的速度快周期短、能反映动态的变化、受地面限制条件少手段多、获得信息量大用途广(任答三点)
(3)GIS(地理信息);数据处理、空间分析;数据查询
(4)GPS;卫星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GPS信号接收机
22.(1)地形差异 (2)自然区域
(3)可以划分下一级区域 (4)都位于同一流域
(5)都是平原 都是山地
23.(1)12.5(11.5到13.5均可);16(15到17均可)
(2)低;小
(3)高;小;低;小
(4)减小(降低);减缓(降低)
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