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第四节:力的合成作者谢新庆工作单位临猗中学2011/6/19三维目标1. 从力的作用效果研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2. 经历科学探究中“证伪”“猜想”“实验求证”等过程,得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体会学习的乐趣,领会科学探究中严谨务实的精神和态度3. 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共点力的概念。重点猜想力的合成法则,实验探究力的合成规律难点1.有代数求和到矢量求和跃升2.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主体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力的合成演示实验:1. 力气大些同学单手将一桶水从地面提到桌上2. 两个力气小的同学把同一桶水从地面抬到桌上组织学生实验,简单分析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学生代表实验,其余学生观察分析问题
2、1: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问题2:情境中两种情况在哪个方面给效果相同?问题3:在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可以用一个力代替几个力,这个力与那几个力是什么关系?问题4:请举出生活中类似情境。问题5:总结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引导给出力的合成的相关概念学生思考回答相关问题二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问题:提同一桶水,大人的力与小孩的力的大小关系?证伪:两只弹簧秤成一个角度提起一个砝码,分别读两只弹簧秤的读数,再用一只弹簧秤提起该法吗,并读数。比较两次读数关系设疑,组织学生汇报各自猜想。提出质疑,引导证伪1.给出猜想交流汇报。2.在教师引导下对猜想实验证伪猜想:1.重温课本时间和位移中思考与讨论(13页)-一同学从a向
3、北走40m到c,接着向东走30m到b两次合位移ab怎样求? 2力的合成,可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从位移的合成引导出平行四边形定则,启发学生给出力的合成法则并组织学生汇报交流1.初步看出位移的合成方法。2.从一致性角度大致给出力的合成方法的猜想实验方案的设计:1. 作用效果有形变和加速度,那个效果便于控制?从可行性需要那些器材?2. 一个力与两个力等效的标志?3. 实验中需要记录什么?4. 导致误差有哪些因素?5. 给出合理的可行的方案与步骤?根据学生研究统一实验方案:1器材2记录:结点位置,弹簧秤示数,细线的方向3误差有弹簧秤不一致,作图及读数,橡皮的老化思考所提问题,给出合理可行
4、的实验方案,制定合理的实验步骤实验探究,得出平行四边形定则。注意:1拉力与木板平行 2弹簧秤外壳与木板不能摩擦 3结点位置一定相同 4之间相对位置不变 5角度不要太大1巡查各组实验情况,纠正实验中不规范的操作行为2组织汇报结论,明确平行四边形定则3对于成功的与失败的实验予以点评分组实验探究,给出各组的结论三共点力问题1.什么样的力是共点力?问题2.掌握共点力概念应注意什么?问题3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适用条件?给出问题,让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自学阅读教材,总结归纳相关概念课堂小结互成角度的二力合成,不是简单的代数运算,而是平行四边形定则挑战性思考:分力可以大于合力吗?请用理论证明你的观点,并举出生活
5、中的实例板书-3.4力的合成一 力的合成:这个力与另几个力可以相互替代二 平行四边形定则:以表示两个分力的线段为邻边,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则该平行四边形中表示两个分力的线段所夹的对角线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三 共点力:几个力共同作用于同一点或力的作用线延长线交于一点后记:1.本设计强调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探究中方法与体验,教师作为引导者与参与者,随时与学生交流,为学生提供帮助,克服学生探究中的困难。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深化待后续课时中进行。2从代数相加到平行四边形定则,这对学生是个很大的飞跃!该设计有利于该难点的突破。比机械的说教更符合认知规律。3. 科学的认识就是从经验出发,给出命题(猜想),通过证伪而不断的前进,有限的实验无法对命题证实的。当我们的命题未被证伪前,能做出许多可验证的预言,可以认为是个比较好的理论。这点对学生可以交代给学生。4. 提出些挑战性思考问题,有利于突破固有观念,对创造性的开发应是有益的,同时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5. 本设计系本人独立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