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历史案例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媒介,对教材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有利于更好地进行教学。教师在授课之前,应深入学习课程标准,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特点,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分析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以圆满实现学习目标。我们知道,教材上的知识是一种贮存状态的知识,课堂教学过程就是要把这种贮存状态的知识首先转化为传输状态的知识,然后通过学生的学习再把传输状态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贮存形式。而这两种知识形式的转化过程与方法,由于受多种形式的制约,教材是很难把它们全部呈现出来的。因此,不经过对教材的分析与研究,就难于把握和完成知识形式的这两
2、次转化。现行初中历史教材经过几轮不断改进,总体上已比较成熟,情感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一个重要方面,渗透在历史教材的具体内容中。如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司马迁和史记这部分内容,可以就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史记启迪学生挖掘怎样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七年级下册第13课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部分内容,可以使学生明白这些发明对人类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材中还有像郑和、郑成功、岳飞、戚继光、毛泽东、周恩来等历史人物,像“闻鸡起舞”、“揭竿而起”、“约法三章”等成语故事,历史课程中包含的这方面内容极其丰富,不胜枚举。我们要利用这些内容,引导学生向人文教育方面深化,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而且是能力的培养过程。培养能力需要认识和比较各种知识的能力价值。只有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才可能挖掘出教材本身没有写出来的知识的能力价值,以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的确定不是随意的,它既受教学思想的指导,又受教学内容的制约。进行教材分析,同时也是在酝酿设计教学过程和选择教学方法。教材分析是进行教学工作的一项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我们应该重视这一环节,并要具有分析教材的能力,掌握分析教材的一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