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班常规培养常规教育既是幼儿从家庭进入集体生活的第一“必修课”,也是教师做好课堂管理的“基本功”。特别是对小班而言,“培养良好的常规”不但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这是因为:一、幼儿进入小班改变了生活环境,在新的环境中建立新的规则,培养习惯相对容易;二、小班幼儿无论在生理、心理上都处于个体发展的低级阶段,在品德教育上处于他律时期,这一年龄特点决定了教师进行常规管理的有利条件,并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那么,如何帮小班幼儿培养良好的常规,一、设置游戏情境,引起幼儿主动遵守常规的兴趣。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它符合幼儿生理发展水平,能满足其需要,通过游戏
2、来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确实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单凭教师空洞的说、讲,只能引起幼儿的反抗,使孩子觉得乏味,特别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通过设置游戏情境,就能引起幼儿主动遵守常规的兴趣,使他们在游戏中不知觉地接受正确的行为概念,孩子就容易接受得多。幼儿园中,餐后散步是利于幼儿身体健康的活动,但小班幼儿活泼好动,常有追跑现象,我曾多次提醒,但收效甚微。于是,我尝试换了种方法,对他们说:“咱们学小乌龟走路好吧?”说完,幼儿特别感兴趣都同我一起学起小乌龟慢慢的走着。之后,我又不断引导他们模仿小蜗牛、小鸭子走路等动作,幼儿都非常高兴地慢慢走着,有的孩子边走边告诉我小乌龟、小蜗牛和小鸭子走路都不一样。 就这
3、样拟人的方法使散步变成了游戏,在孩子们眼里,这不是在散步而是在玩游戏。运用游戏形式深受孩子们的欢迎,而且成效也是立竿见影。因此,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枯燥的说教起不了什么作用,而用拟人化、游戏化的方法引导孩子,更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更能形成良好的常规。二、 通过直观形象的方法让幼儿感受到其重要性。 小班幼儿每次吃完饭都忘记漱口,总是要老师提醒,因此我就想了一个直观形象的方法让幼儿进行比较:准备了两个洁白、干净的碗,一个碗里盛上清水,另一个碗里是空的,吃完饭后,我请孩子们每人吐一口漱口水到空碗里,孩子们觉得很新鲜,饭后每个孩子都兴高采烈地吐了一口漱口水,等全班的孩子吃完饭,我便请孩
4、子们聚到一起,观察、比较两个碗中的水有什么不同,结果孩子们惊奇地说到:“哇!这个碗里的水好干净,那个碗里的水好脏、好恶心!还有很多白乎乎的东西,还有好多渣滓呀!。”通过这种方法不仅直观形象地让孩子们看到了饭后漱口和没有漱口之间的区别,还让幼儿真正感受到好习惯的重要性,从那以后,孩子们饭后不爱漱口的习惯确实有了明显的好转。三、多鼓励表扬,正面引导幼儿。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多用鼓励表扬的方法进行引导,幼儿更易接受,当幼儿的点滴进步受到老师的赞许后,他会更自信、更快乐,因为爱与尊重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幼儿主动地学习。 我班幼儿在刚开始吃饭时,桌上、地上全是饭粒,这一直是想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在幼儿
5、吃饭时经常表扬那些吃饭较干净、讲究卫生的幼儿。“佳佳今天吃饭吃得真干净”“东东有进步,他的桌上、地上一个饭粒也没有”“朋朋今天像个大老虎,他一口口地吃得多香啊”“今天我们来请吃饭干净、不撒饭的小朋友当值日生”。每当这时,孩子们都大口大口地吃,而且撒饭的现象也明显有了好转。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作为老师千万不要因为事小而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因为幼儿会为了教师的赞许而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件小事。这对孩子积极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观念。四、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理解常规。 对于幼儿来说,空洞的说教是无用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有段时间幼儿洗手后经常不擦干,针对这个问题
6、,我把道理已对幼儿已经讲过很多次了,最初几天还能记得,但时间一长又忘了,所以一直都没有解决好。于是我就换个说法,把洗手说成给小手洗澡(因为正巧前段时间班上感冒生病的幼儿较多,他们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所以我对他们说:“小手洗过澡,不擦干会生病的”。由于幼儿有了关于感冒的生活经验,幼儿对我的话很容易理解,所以有的幼儿边擦手边对我说:“老师,不擦干小手就会咳嗽的”。“老师,你看我的手擦得干不干净,我的小手不会生病的”。从那以后,每次洗完手孩子们不用提醒都能把手擦干。因此常规培养要建立在幼儿充分的自身体验上,这样才便于幼儿理解并自觉地遵守,理解之后更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五、教师为幼儿做好榜样。 教
7、师是幼儿心目中极有影响的人,一举一动都能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楷模,为幼儿做好示范作用。例如,我们要求幼儿在喝水时排好队,这时我们口渴了也要排队,不可以插到前面直接就接水;要求幼儿在午睡时要安静、不讲话,我们这时也不可以大声讲话,更不可以在睡房里聊天,因为幼儿听到老师讲话,也想和旁边的小伙伴讲话,如果睡房里安安静静,想讲话的幼儿也会打消讲话的念头。六、师生共同遵守制定的班规。 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幼儿不知道该做什么,所以教师应和幼儿应共同讨论;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应该被禁止的;违反的结果将会如何。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然后根据讨论的结果,师生共同规划,制定全班遵守的班级常规。班规一经订立就要共同遵守,教师也不例外,若班规改变也需要征求大家的同意。 总之,常规培养是要从点滴开始,周而复始、循序渐进的进行。培养常规时,把握孩子们年龄特点是关键,还要注意让幼儿成为常规的主人,促进幼儿主动思考、主动遵守,激发幼儿的主动性,我们只要在实践中,进行不断尝试,在工作中多留意,多运用方式、方法,做个有心人,我们的工作就会更有效的开展,孩子们就能更健康、更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