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班数学活动:认识形状标记目标:运用多种感官认识方形、圆形。幼儿初步认识方形、圆形标记,并且按形状标记对物体进行分类。准备: 1、方形、圆形片片。2、圆、方标记各一个,贴在两个盆子上。3、篮筐6个,装片片用。过程:认识方形和圆形。出示圆形,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你们认不认识呀?(片片)请小朋友从自己的篮筐里拿一个和它一样的片片,看一看,摸一摸,再告诉老师,圆片片是什么样子的?(圆片片没有角)现在圆片片累了,我们赶紧把它放回篮筐里。出示方形片片,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你们认不认识呀?(片片)请小朋友从自己的篮筐里拿一个和它一样的片片,看一看,摸一摸,再告诉老师,方片片是什么样子的?(方片片有四个
2、角)现在方片片累了,我们赶紧把它放回篮筐里。 认识形状标记,按标记将物体分类。老师出示火车,“这是片片的家,看看这辆火车上坐着谁?”(圆片片)指着圆标记的火车,这是圆标记,住着圆片片。请小朋友从篮筐里拿一个圆片片,一边送一边说:“圆片片我送你到圆形标记的火车上去。”老师出示火车,“这是片片的家,看看这辆火车上坐着谁?”(方片片)指着方标记的火车,这是方标记,住着方片片。请小朋友从篮筐里拿一个方片片,一边送一边说:“方片片我送你到方形标记的火车上去。”活动评价。圆片片、方片片都找到自己的火车。它们说:“谢谢小朋友!”活动反思:活动过程中火车的颜色太艳丽,只需要用勾线笔画火车。我想换成孩子喜欢吃的
3、饼干,孩子的兴趣会更加浓厚,幼儿更容易接受。不管按颜色分还是按形状分,平面图形(如花片、卡片)的正确率大大高于立体实物(如棋子、瓶盖等)。试分析原因:(1)教师以前在提供材料时,平面材料较多,忽视了生活中可运用的实物。(2)就幼儿空间知觉的发展来看,平面思维优于立体思维。(3)小班幼儿的排异性思维发展水平低,在实物分类时十分容易受颜色、形状的干扰。改进建议:(1)努力挖掘生活中的教育因素,体现“数学教育生活化”,有机地将数学活动渗透在一日活动中。(2)平时经常性地组织孩子多观察、多触摸,比较平面(图片)与立体(实物)的异同点,感受同一标记可选择事物的多样性。 二是本次活动的要求是为实物分类后选择相应的标记,可是大多数的孩子在实际操作中是先插好标记,然后选实物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