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新版文化苦旅有感作者二十多年前辞去一切行政职务和高位任命,孤身一人投身旷野,探询中华文明被埋没的重要遗址。他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从书斋文化、官场文化、互捧文化、互拆文化,走向了平静而低调的生态文化。探寻出中华文明的三条天地之线:黄河、长江、长城。踏遍了中华文化的一条条天地之线,作者恍然大悟,原来从祖辈开始,就是一队生态流浪者。而这三条天地之线,也成了作者自己的生命线。难怪作者当初那么决绝地辞职远行,以“文化苦旅”来延续千百年来的生态流浪。新版文化苦旅,实乃作者30年来不懈的文化考察和人生思索的完美结晶!我细细读着这本书,常常被文中的山水和历史所吸引,更惊叹于作者独到的文化视角。从莫高
2、窟的中华民族痛失瑰宝到风雨天一阁那座仅存的藏书楼,从沙原隐泉到洞庭一角,又从吴江船到牌坊。作者走过的每一处地方,似乎都蕴藏着那么多中华历史。读这本书,就像和作者一起,从中国的西北走向江南。是的,在西天凄艳的晚霞下,我看见了王圆麓,那个敦煌石窑的罪人;在罗池庙里,我看见了失落的柳宗元;在都江堰,我看见了大愚又大智,大拙又大巧的李冰;在天柱山我看见了华发苍然的苏东坡。 当我读完道士塔时,我十分气愤,我鄙视他,甚至到了仇视的地步了,但当我仔细想过之后,我理解了。当时的中国,连政府官员都不懂得保护文物,把文物当礼物送给别人,更何况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一个道士呢?我理解王道士,同时我也同情他。 道士塔在写
3、作手法上也极为优秀,讽刺、反语恰到好处,抒发感情时喷薄有力。一声憨厚的笑、一具无知的身躯、一方惨白的石屋、一缕尖锐的炊烟、一支载着一个文明古国文化的车队、一抹凄艳的晚霞、一片颤抖的清单,还有一群为了敦煌文献倾入一生心血的专家。余秋雨走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用其独特的观察力和洞悉力去深思这古老民族的深层文化,用心思细腻的笔触,为这趟巡视华夏文化的“苦旅”,写本书!它不甘甜,因为里头有太多不忍与亲身体验的辛酸。未看过文化苦旅之前,大概也不会想到,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在它们的背后会有如此深层的涵义;而作者运其妙笔,以干净漂亮的散文,组合,使它们成了一篇篇让炎黄子孙惊醒的文章。新版增加
4、的天人对话、追悼妈妈及祭笔等篇章,作者也道尽了自己作为纯粹文人却无辜遭受几十年的诽谤迫害的心酸,尽管如此,作者却能顽强地拾笔、执笔、,最终完成大量不朽著作。读完新版文化苦旅这本书,我仿佛从梦境中突然惊醒,冥冥中似乎已同作者一起为生态流浪者胜利完成了中华之旅、人生之旅,痛,并快乐着!很欣赏作者所说的“我觉得较有趣的事情是多走走,探寻各种历史选择的生态理由。探寻不到便猜测,猜测不到便想象。只有走在路上,才能摆脱局限,摆脱执着,让所有的选择、探寻、猜测、想象都生气勃勃。山河间的实际步履,使一切伟业变成了寻常风景,因此也使我们变得轻松。人类本应把一切放下,放下在山河间。因此我们也就找到了终点,价值的终点和生命的终点”。想起高考改革拟将语文科目由150分提高到180分,众说纷纭,读到大师这部新集,我们自己,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是否已有了新的思路?是时候了,背起行囊,重拾前辈足迹,路,即为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