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经验材料有效的课堂,提高学习效率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伴随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不断推进,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发生着一些质的变化,小学数学课堂出现了新的气象:多了些自主,少了些被动;多了些生动,少了些枯燥;多了些开放,少了些封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关注,我认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要正确的处理好以下问题。 一、处理好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关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已经被广大的教师所
2、接受,但接受只是一种认同,还远没有成为教师的一种素质,远没有实实在在的落实于教育教学行为中,要把理念转化为教师的素质光有对理念的认同是远远不够的。就目前来看,教师的教学行为滞后于教学理念的现象十分突出,正如华东师范大学郑金洲教授所说:“对于新课程的理念,中小学教师大多已经耳熟能详但是与这种理念相匹配的行为远未成型,行为与理念脱节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如何将先进的理念落实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应该是我们广大教师积极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教师应该进一步强化学习,努力做终身学习的实践者,不断更新观念,努力将先进的理念真正的落实到自己的教学行为中,实现理念到行为的真正转变,不能仅仅在设计教学时具有先进的
3、教育教学理念,更为重要的是要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真正的落实于课堂,落实于教育教学行为中。 二、处理好课前与课上的关系课前准备 1、上好一节课,课前准备是非常重要的。首先,钻研教材,一个教师只有在全面深入的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去上好一节课。全面考虑这节课,把握住它的重难点,哪些地方需要重点讲解;哪些地方可以一代而过;哪些地方可以放手给学生;哪些地方可以小组合作解决。“胸有成竹”才能画好竹子。2、备好课。钻研教材的目的,就是为了备好课。现在这节课所有的内容已经在我们的脑子里初成规模,备课是一个加工的过程。首先考虑学生会怎么学,其次考虑老师怎样教。现在把所有钻研教材时的想法一一写出来。
4、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学生的情况以及现有的条件实施可行的、最优化的方案。 3、课件、教具、学具的准备。课件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兴趣,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而且还可以提高效率。在新课改中提倡“做数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探索知识,形成技能。所以学具、教具必须准备充分。三、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关系数学内容决定数学教学形式,是数学教学的辩证法。但近几年来,为了体现新理念、实践新理念,“理念先行而形式至上”现象大行其道。许多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较少考虑数学内容而过分追求教学形式。如确定学习方式,不是从数学内容本身出发,“量身定做”这节课适合采用什么学习方式,而是
5、从形式与某种需要出发,削足适履,让教学内容去迎合学习方式,片面追求教学方式的新课程化。教学过程就是40分钟,就是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落实好“三重”:1、重情境 导入新课是小学数学新授课极其重要的环节。良好的课程导入能够迅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自然的进入最佳状态。作为教师,在上课的一开始的导入部分,就应该体现这一 教学理念,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开课气氛,激起学生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的强烈愿望,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另外,新课的导入还要贴进生活,融于生活情境。2 、重探索、 探究新知是课堂40分钟中含金量最高的部分,我们课前做的所有准备、创设的所有情境都是为它
6、做的铺垫。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探索的过程。”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先学后教、先练后讲。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钻研,努力探索,去主动获取知识,进而理解和掌握知识。而老师则要当好一个引导者与合作者,全面为学生服务。3 、重过程 前面已经说了,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过程。所以教师要在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展现学生的活动过程,教师要尽可能的做到 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能提的问题,教师不提,学生能解答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答,结合教学内容,有序地开展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建立表象,在感性的基础上形成数学概念;展现应用过程,在运用数
7、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提高的、探索的兴趣强了,那么课堂的效率就会不断提高,我们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四、处理好个性化理解和共性指导的关系本次课程改革将实现学生充分的、有个性化的发展放到了突出的地位,强调注重个体差异,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来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以实现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学生的经验、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并不意味着他的解决策略是最佳的、他的个人理解就一定是正确的,不等于已经完全揭示出问题的本质、世界的实质,这就需要教师丰富学生的经验,需要教师的共性指导。
8、 我认为:学生的经验、学生的个性化理解需要尊重,但学生的经验更需要丰富,个性化的理解也需要共性的指导,教学时一要尊重个性化理解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思考如何去做共性的指导。教学中一方面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解决问题和理解,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自己的个人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应通过对话、提问、比照、分享观点、合作反馈等交往环节来促进其对于知识的深层理解,帮助学生不断克服由于自身认识局限性所导致的主观性偏差,引导学生的思维进一步聚合到主题含义和最优的解决策略上来。允许每一个学生发出个人的声音,但同时又引导学生获得一个比较正确的结论;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思维
9、方法的必要优化相结合;将理解的个性化、独特性与理解的普遍有效性相统一起来。五、处理好课堂练习与家庭作业的关系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根据现代教学观念,一节好的练习课不仅能给学生提供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而且要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而过去常用的“出几道题,让学生做做,老师讲讲”的联系方法的达不到这一教学目的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我们必须不断改进练习课的练习方式,充分发挥练习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功能。 教师要设法给学生提供一种轻松愉快、新颖合适的学习环境,设置恰当的问题。让学生从问题的实质出发去分析、研究、探究。另外,我们在练习时设计的习题要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数学不再是空洞的理论,而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使他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那么课堂教学的效率就会不断得到提高。我们的教学始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在反思时,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惑与问题,或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奇思妙想、创新见解,记录下这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