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476729 上传时间:2024-11-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凭借教材进行应该是主渠道。语文,渗透德育教育重要学科,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政治思想教育,让学生从小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尊敬守法,做新世纪有用人才的教育。那么怎样根据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发挥具学科优势,在教学中有效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呢?我们在这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专题教研活动,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可以概括为“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五结合”。 一、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注意与语言文字的训练相结合。 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外在物化,情动辞发;欣赏文章时,应该有文入

2、情,观于目动于心。教学中,抓住字、词、句,结合听说读写的训练,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地语言文字训练,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同喜同悲,同爱同恨,产生情感上的亲近感和认同感。这样他们就乐于接受作者所讲的道理,就自然地受到文章主题思想的影响。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读到满头银发的老奶奶焦急而又耐心等待灵车那一段,引导学生:“焦急”是什么意思?“耐心”什么意思?这两个词同时用在这里是不是矛盾?为什么?学生通过深入思考,逐渐体会到老奶奶对总理的深厚感情,从而受到热爱领袖的感染。草船借箭讲读结束后,我提出:题目中的“借”字,可否换成“骗”?学生积极思维,通过辩论明白“借”本身暗含“还”的意思,体味

3、到作者用词的精妙,而且知道了战争有正义、非正义之分,人物有美、丑不同。 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教学中我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指导学生读,使他们读中明情,读中悟理。梅花魂讲述一位身在异国的老华侨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其中他送“我”墨梅图时说的一段话是文章重点。在朗读前,先播放我的中国心录音,然后再让学生读,学生很快进入情境,读得很有感情,在这过程中自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在指导学生诵读观潮时,我播放录相,然后引导学生转换心理角色:假如你是当时在场的作者,看到这雄奇、壮观的钱塘江大潮,你心里会怎么想,怎么说?在学生充分与作者感情契合后,我指导他们反复诵读,从容回味,使

4、学生头脑中浮现出优美景物,读出自己由衷的喜爱,倾诉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这时想叫他不喜欢自己的祖国的山河都难。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虽不直露张扬,却更持久有效,如春雨无声无息,深入孩子们的心田,滋润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 二、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 小学生的认知以感性认识为出发点,小学语文教材中则蕴含着真挚丰富的情感。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以情引人,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让每节课堂教学都成为学生的一次情感体验过程。而有情就会触动学生的心灵,促使其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去寻根求源,探索情感产生的原因,由情悟理,由情明理,情感体验的过程进而也成为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例

5、如教学难忘的一课,我在初步感知时让学生注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并划下来,为整篇文章的学习定下了感情基调。然后在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三次出现给“我”的感受为主线,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台湾教师的爱国之情,最后再结合“这里原来画的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这句话,介绍日本以前对台湾的奴化教育。使学生明白了台湾教师产生这种强烈感情的根源。这样教学,课堂自始至终充满动人的情感,使学生情趣盎然地经历阅读过程,在强烈的感染中产生情感共鸣,感动于热爱祖国和崇尚民族精神的情境之中。这种经历情感体验而受到的思想道德方面的影响,学生会终生难忘。 三、渗透思想

6、道德教育,注意与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 公民意识、爱国意识等思想政治教育是德育的非常重要的内容,但决不是它的全部内容,德育教育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是对一个人行为习惯影响最大的一个时期。而一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取决于其本身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材所负载的德育功能,抓住教学中的一占一滴,抓住学生的一言一行,加强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进行全方位的德育渗透。 一次看图写话训练,画面上是一个男孩正在给小树苗浇水,我预先想的答案是“哥哥在浇水”,可有一位学生说“哥哥在种树”,我刚想否定他的答案,说出自己的标准答

7、案。可看看画面感觉这样说也不能算错。我想不能用自己的思维影响孩子的思维,就肯定了他的答案。然后鼓励学生还可以怎样叙述图意。学生思维活跃,有的说“小树长高了”,有的说“小树长大了”,还有的说“我和小树一起长”。我很高兴,不仅是因为学生说出了许多与图意相符的答案,更是因为他们具备了一种求异思维的勇气。还有一次在教低年级看图拼音识字“进”“出”“开”“关”时,在学生基本读懂字意之后,我请两个学生表演出门、进门、随手关门等,再请学生说说哪些场所还有出口、入口,教育他们要按规定有秩序走。学生表演时还用上“您好、再见、谢谢”等礼貌用语,这样学生既加深对字词意思的理解,又受到了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行为规范教

8、育。 四、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注意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一方面他们拥有优越的物质条件,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思维活跃;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全家宠爱集于一身。长于温家暖房,少经风吹雨打,又大多比较自私,依赖性强,意志不坚强,心理承受能力差,不会与人交往相处。教学中我结合这种情况,增强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目的性。结合学生实际,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结合学生实际理解内容,并围绕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渗透德育教育的侧重点;二是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自觉用受到的思想道德教育指导自己的行为,把德育落实到实处。教学杨桃一课,我让每个学生都从作者的角度观察杨桃,引导他们弄清这个角度看清杨

9、桃的形状与一般的情况下看到的杨桃的样子的不同,从而理解作者画画实事求是的态度。然后我举例启发学生思维。对从实际生活中找到的例子,让学生对此表明态度,说明怎样才是实事求是。接着再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自己是如何做到实事求是的,或以后准备怎样做到实事求是。这样,学生就能把课文内容和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用从课文中学到的道理来指导自己今后如何做事,如何做人。 在听说与习作训练中,我更注意与学生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有物可言,有话可写:(1)抓住现实社会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训练,比如三峡大坝截流、神州飞船遨游、北京奥运会筹办等;(2)抓住生活中随机发生在的事情,教会学生从小事中发现“大”题目。前一段,市区铺设天

10、然气管道,在校门中挖了一道沟,学生纷纷抱怨上下学难走。我引导学生围绕这一题材进行说话训练。学生踊跃发言,老师适时点拨,使学生不仅锻炼提高了表达能力,而对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小公与大公的关系有了较好的认识;(3)就地取材,进行训练。我们聊城风景优美,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如今发展更是日新月异,训练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家乡美景和变化,进行爱家乡的教育;抓住范筑先、孔繁森、白云和徐本禹的优秀人物故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展望美好未来进行远大理想教育。 这样进行训练,既发展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表达能力,以使学生在训练中进行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五、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注意与语文教学改革相结合。以往,在应试

11、教育的重压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畸形变异,教师不是主导而是主演,学生不是主体而成了学习的“奴隶”,以致陷于费时低效的窘况,渗透德育多流于空泛,成了一句空话。如今,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努力探索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新方式、新方法,大胆改革,利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重要性,自觉学习知识,主动接受教育。在教授桂林山水时,我在学生体会到桂林山水的特点后,趁热打铁,让学生用简笔画画画想象中的桂林山水。学生兴趣大增,积极动手,尽管画得不是多么逼真形象,但可以看出他们都想画出祖国山河的美丽,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丰碑课时,我在学生理解了为什么说冻死的军需处长就是一座“丰碑”,在被他的崇高精神深深打动之后,引导学生为军需处长写碑文,从而加深对其高尚情操的认识,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并没有一种固有的模式,重要的是教师应有强烈的既教书又育人的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