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体会 镇江市丹徒区冷遹中学 张玉内容提要: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有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关键词:初中化学 基本概念教学 加深理解 初三化学中基础知识点多且比较零散,学生如果对基本的概念没有很好的理解也没有进行梳理归纳,就会觉得要记要背的东西太
2、多,容易遗忘。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热情就不会太高。 我们说学无定法但一定要有法,贵在得法,根据教学实践我有这几点体会。一、一定要让学生深刻的理解基本概念首先,一个概念的提出有多种方式:可以是教师直接给出,也可以让学生在书上自己找出划下来,但我认为采用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获得概念效果会更好。在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提出概念的方式。比如有些概念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形成。例如:在讲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的时候,如水的沸腾,引导学生观察水由静态转化为水蒸汽再冷凝成液态水,师生总结出变化特点,仅仅是物质状态上的变化,无其他物质生成,那么这就是物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3、演示“镁带燃烧”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发出耀眼白光及生成白色固体,这个变化特点是有了新的白色物质氧化镁的生成,那么这就是一个化学变化。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硫酸铜晶体的研磨等。“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如镁带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还有一些概念教师可以直接提问,什么叫“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可以通过分组讨论,自己动手做实验等方法得出最终的概念。这些形式都是学生乐于接受的,自然不容易遗忘。其次,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只有深刻理解了概念才会真正运用到解题中,印象才会深刻。主要
4、表现在:1、可以通过计算推理,帮助学生理解如在“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讲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其质量极小,运用起来很不方便,指出“相对原子质量”使用的重要性。指导学生阅读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然后提出问题,依据课本中定义进行推算。(1)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基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的比,称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2)相对原子质量的基准是什么?(学生计算):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即 1993X10-26千克X1/12 166X10-27千克(2)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如何求得的?(学生计算):2.67510-26千克166X10-27千克1
5、6.11如果学生只注意背相对原子质量概念,尽管多次记忆仍一知半解。通过这样计算,学生便能直观地准确地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而且还较容易地把握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一个没有单位的相对量。2、正面、反面、侧面多角度剖析,准确掌握概念,加深理解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教学中指导学生在正面认识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反面或侧面去剖析,使学生从不同层次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例如碱的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碱”。然后提问,碱式碳酸铜属于碱吗?要求学生写出它的化学式Cu2(OH)2CO3,我们发现碱式碳酸铜离解后得到的阴离子除了有氢氧根离子之外还有碳酸根离子,因此
6、它不是碱。在理解酸的定义时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这样,从侧面理解定义中“全部”的含义,更能准确地掌握酸、碱的概念。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之后,再从反面来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找规律、编口诀,巧学妙记化学
7、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许多现象明显的化学反应,掌握生活中的很多小常识,我们还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许多知识点之间是有联系有规律可循的,当我们找出这些规律后会发现学习起来更轻松。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书将由厚变薄,将很多问题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就可寻找出其中的规律,归结为一个问题。如“酸碱盐中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总结该章中的反应:(1)金属+酸盐+氢气(2)金属1+盐1盐2+金属2(3)碱性氧化物+酸盐+水(4)酸+碱盐+水(5)酸1+盐1酸2+盐2(6)盐+盐两种新的盐通过综合分析,就可知道:(1)至(6)类都是交换成分的反应,只要会写反应物的化学式,就可以写出生成物的
8、化学式,从而就可以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只有牢记概念才有可能灵活应用,但是这么多概念要全部牢记是有一些困难的,有的时候将基本概念及对它特征、性质等方面的知识点编成口诀,有趣且能牢记。例如:我们介绍溶液的概念时,“物质以分子、离子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我们光记住这一概念还是不够的,还要清楚,溶液的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要能够将溶液和悬浊液、乳浊液区分开来。同时在学习溶液概念后我们还要清楚溶液有两部分组成:溶质和溶剂,那么什么是溶剂什么是溶质?怎么区分?这也要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就和学生一起编写一些上口易记的口诀: (一)甲物质分子,分散物质乙,形成混合物,
9、称其为溶液。均一稳定又透明,长期存放不分离。溶液内部之性质,各处都是相同的。 (二)溶质是固气,溶剂是液体。两液如互溶,判定需过细,量少为溶质,量多为溶剂。溶剂不指明,就是水溶液;溶质加溶剂,相加得溶液。再有,在学习酸碱盐的溶解性的时候,要学生记住那么多种物质的溶解情况是非常困难的,也可以将酸碱盐的溶解性总结起来编口诀记忆。三、多角度地对基本概念进行练习巩固概念形成之后,一定要使学生通过复习和反复运用来掌握和巩固,决不能让学生满足于死记硬背和一般性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组织练习,当学生学过有关概念后,教师应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布置一些练习题,使学生通过习题实践,巩固和增强学生应用概念的能力
10、。例如: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叫做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数量表达式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X100%这个概念的引入和建立并不难,难的是质量分数的具体运用。所以在建立这个概念之后,通过下列练习,讨论:(1)10克食盐溶解于90克水中,它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2)20克食盐溶解于80克水中,它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3)100克水溶解20克食盐,它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对不对,为什么?(4)20的食盐溶液100克,倒去50克食盐水后,剩下溶液的质量分数变成10,对不对,为什么?(5)KNO3在20时溶解度为316克,则20KNO3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16,对不对,为什么?以上思考与练习从溶质、溶剂量变化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影响,使学生较准确地掌握溶液质量分数概念,这对后面运用质量分数进行有关计算也有很大帮助。总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初三学生认知特点和思维能力,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和事实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并把基本概念运用到解题和生活实践中,这样就能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参考文献:数理化学习2009.1 P55 2009.7 P58 中学生必读2008.4 P23 中学化学创新教法 P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