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打造孩子梦想起航的乐园.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47479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造孩子梦想起航的乐园.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打造孩子梦想起航的乐园.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打造孩子梦想起航的乐园.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本刊记者高林福昆明市盘龙区明致实验中学创办于 2011 年 8 月的昆明市盘龙区明致实验中学,是经云南省教育厅、昆明市教育体育局、盘龙区教育体育局批准成立的一所集初、高中于一体的寄宿制完全中学,是山东二七一教育集团在云南创办的第一所学校。建校十二年来,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变大,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明致实验中学成立以来,依托山东二七一教育集团的管理理念,深入实施项目管理,逐步形成了以“271 教育价值观”“271 教育课程”“271 教育课堂”“271教育管理”为支撑的“271”教育大厦,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均取得了可喜成绩,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普遍赞誉。打造孩子

2、梦想起航的乐园寻找中国好老师走进学校26高效、自主的学习模式据介绍,学校的“271教育课堂”,通过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创新课堂育人模式,充分利用“271BAY”整合教育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学习;课堂以“认知内化、实践生成”为目标,以“任务驱动,情境体验,真实探究”设计学习过程,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学习方式,坚决捍卫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领者、陪伴者,学生具有良好的课堂状态,全身心投入课堂,课堂效率空前提高,让真实学习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发生。明致实验中学执行校长丁春和介绍,所谓“271BAY”,是教育与互联网线上与线下深度融合、极度开

3、放、高度自主、生态、学习者热爱的智慧学习社区。2019年,明致实验中学作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实践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引入了智慧课堂“271BAY”,学校斥巨资改造教室教学环境:专用网络、教学一体机、专用充电柜、无线路由设备等。免费为孩子们配备智慧课堂设备及资源:教学平板、专用皮套、教学资源、云空间存储资源等。如今,通过全校师生不断探索、研究,深度应用,“271BAY”智慧课堂日趋成熟,得到师生、家长一致好评。在课堂上,老师给孩子们提供的学习素材更加丰富多彩,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高效,学习效果的反馈和数据分析即时呈现,老

4、师的指导更加精准,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高效,育人效果大幅提升。在学习社区中,孩子们可以自主选择个性化的校本课程,自主学习感兴趣的、特别需要的内容,自主参与更多的校内实践或社团活动,孩子们的成长被多样化、全过程的数字记录、动态呈现。孩子们在学校的表现还能通过网络即时生成结果评价,有更加清晰的发展方向。“271BAY”走进课堂后,学生学习效率快速提升。现学校已成为低进高出的名校,连续获得昆明市高考一等奖、二等奖、进步奖,受到了学生、家长、社会的普遍赞誉。幸福、感恩的师生团队“昆明市盘龙区明致实验中学作为山东二七一教育集团学校之一,始终与集团保持文化同根、理念同源、行为同步、目标同一。”丁春和表

5、示。近年来,依托集团的理念和方法,学校培养了大批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为孩子成长提供一流的师资保障。明致实验中学“家庭式亲情关系”的打造是271教育最关键的环节之一,一直以来,学校都以“一家人,一辈子,一件事”为准则,努力构建全校师生的家庭式亲情关系。“我们始终坚持认为,只有当教室里充满家庭式亲情关系时,学习才会真正发生;让爱和尊重成为师生关系的主旋律,真正让学生把老师当作朋友,让浓浓的亲情充盈在老师和学生中间;用家庭式的亲情关系创设一个安全民主、和谐积极的学习生活氛围。”丁春和表示。在明致实验中学,干部体恤老师,每月定期举办教师集体生日会,工作和生活中也积极帮助老师解决遇到的困难。老师间相互

6、帮助,老教师积极帮助新教师提高个人专业水平,新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为课堂创新出谋划策。老师关爱学生,每月的班级集体生日形式多样且活动丰富,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期间,老师们全程陪伴,吃饭陪、休息陪、自习陪。如今,学校成功打造了三支优秀团队,首先是一支特别有战斗力的干部团队,他们身先士卒,持久苦干,为全体教职工树立了榜样。其次是一支爱岗敬业、踏实肯干的教职工团队,他们陪伴孩子、引领孩子、服务孩子。最后是一支具有良好生命状态的学生团队,他们富有激情,快乐学习,主动成长。全体老师默默付出,积极主动承担责任,用父母般的人性光辉尊重、接纳每一位孩子,做孩子的人生导师,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齐心协力把学校打造成

7、一个整洁的、和谐的、温馨的心灵港湾。得益于此,该校学子在取得良好成绩的同时,德智体美劳也得到了全面发展。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明致实验中学已然成为孩子梦想起航的地方。27OPEN CLASS好教育,重在点燃丁春和:从教三十年,丁春和遇到过的学生千千万,既有品学兼优的,也有调皮捣蛋的。不管哪类学生,在他的眼里都是一样的。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他更加坚定了一直以来的想法: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没启动的内心。在他看来,所有孩子都可以成才。这些年来,从教师到校长,他引领着、激发着,带着一批批孩子迈向幸福的彼岸。好老师,要有挑战性、革命性、创新性对丁春和来说,走上教育岗位,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小时候的丁春

8、和性格较为顽劣,上学期间,经常受到老师的责罚,有时候甚至被讽刺、挖苦、体罚。那时候的丁春和就在想,假如他将来成为一名老师,一定不会如此这般对待自己的学生。当然,他也遇到过耐心、细心的老师,正是得益于这些老师的帮助,他才走出了农村,怀揣理想奔赴教育岗位。“我想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好老师,不讽刺、不打骂孩子。尊重孩子,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农村的孩子考上大学,走出农村。”这就是丁春和最初也是最单纯的想法。此后近三十年的教育生涯中,他把这份单纯带进学校,带上讲台,带给千万学生。20岁的时候,丁春和站上讲台,成了一名真正的教师。幼时许下的诺言,一直埋藏在他的心底。“做好老师,一定要具备挑战性、创新性、革命性。”

9、这是他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一个人的发展、成长是非常艰难的,所以一定要善于挑战,不能懒惰,不能安于现状。”初涉讲台的他,熬夜备课是常态,还经常利用空闲时间向他人请教学习,实现了自我的不断成长。同时,他还在学习反思中不断检视自己,用他的话来说,就是“革自己的命,革落后的命,革愚昧的命”,这也是助推他不断成长的重要环节。此外,他还坚持着每时每刻创新。他的课堂,就算是讲授相同的内容,方式方法也完全不一样。“每天上课都有一个新的样子,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思想去启发孩子、引导孩子。”丁春和表示。彼时,老师们都说他的公开课有新意,不仅是一次听有新意,而且是每次听都会有新的收获。同样的公开课内容,变换了

10、时间后,连同用过的歌曲、图片、背景材料等都变了,常常令听课的老师们耳目一新。“教师永远要创新,只有这样,你的课堂、你的教育才能更吸引学生。”丁春和说道。他的终极目标,是成为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课堂上是良师,课后是益友。“我的工作可以在农村,也可以在城市,这都不重要,但是我真正想的是,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自己做教师的价值。”从教三十年,丁春和有着二十多年一线教学的经历,其中有二十二年的班主任经历,既在乡村学校教过,也到过区县级高中和省会中学。他说,这些年来,他最大的收获是历经风雨后,仍然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我喜欢到教室听课,喜欢在操场上和孩子嬉戏,也喜欢到餐厅和孩子们聊天,更喜欢孩子们叫我丁爸

11、丁爹。”丁春和表示。2017年,跨越两千多公里从山东来到云南,丁春和做的第一件事是前往昆明、西双版纳等地的山区进行调研。看到山区孩子的教育现状,他的内心受到极大触动,回到学校,除了一如既往走进孩子,做他们信任的“丁爸”,丁春和还把办公室的门永远敞开,师生只要有事,随时可以走进去和他交流。他刚到学校时,在走廊处遇到了瑟瑟发抖的王同学(化名),一聊才知道,王同学家里生意惨淡,生活拮据,因为交不起伙食费,他带了一箱泡面到学校,每天一盒泡面,长此以往,饥肠辘辘、营养不良。丁春和随即把他带回办公室,叫人买来两盒拉面、两个肉夹馍,他和王同学一人一份,边聊边吃起来。他向王同学提议,每个月七百块的伙寻找中国好

12、老师走进学校28丁春和昆明市盘龙区明致实验中学校长,高级教师,先后担任山东省昌乐二中副校长、山东省潍坊实验中学副校长,荣获云南省民办学校优秀教师、山东省昌乐县优秀教师称号,荣获山东省潍坊市政府教学成果奖两次、山东省高中政治优质课一等奖两次,被评为山东省潍坊市高中政治教学能手,多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发表。食费,学校出五百,王同学家里只需要出两百,就能享受和其他同学一样的一日三餐。考虑到王同学的实际情况,丁春和还延缓了他的学费,“什么时候情况好转了再来补交”。类似的情况,在昆明市盘龙区明致实验中学数不胜数,丁春和来到昆明的六年多时间里,每年对贫困学子都有一百多万元的减免和帮助。“我要帮助那些热爱学习

13、、喜欢教育的孩子走出去,找到幸福!这是我的教育使命。”他表示。好教育,重在点燃孩子理想的明灯“教育不是工业,是农业。老师要尊重每一棵植物的生长规律,浇水、施肥、松土,给这些农作物提供充足的阳光、空气、水分,不同的植物会有不同的花期,不同的植物会有不同的生长时间。”从教三十年,丁春和对教育有着极为深刻的认知,在他看来,教育的重点,就是两个字:“点燃”。“没有学不好的孩子,只有没启动的心灵。”他坚信,只要找对方法进行点燃,所有孩子都可以学好。“学校就是一片森林,在森林里面,有高大挺拔的乔木,有郁郁青青的灌木,还有盘旋生长的藤蔓以及充满生机活力的小草。”丁春和介绍,明致实验中学的核心理念,就是帮助每

14、个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让每一个孩子、每一个生命都拥有精彩的故事。依托山东二七一教育集团的施教理念,在丁春和的引领带动下,明致实验中学的师生开启了自我管理课程的学习,其重点就在“自主”两个字上。丁春和坦言,一路走来,他经历的许多管理都带有压制和束缚,在明致实验中学,恰恰要破除这种束缚,通过自主管理培养每个孩子对自我的认知,对团队的认知,对规则的认知,对合作的认知,“而这一切,恰恰是将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为此,明致实验中学推出了“三级梦想”。其实,早在2005年,丁春和便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他表示:“很多孩子的梦想是考大学,可是考上大学之后,浑浑噩噩度过四年,接着考编制、考公务员,梦想就此消

15、失。发现这个问题之后我就思考,因为孩子们没有梦想支撑,所以大学往往成为混日子的地方。”在明致实验中学,每个学生都要树立“三级梦想”。第一级是学业梦想,即考大学。第二级是职业梦想,即将来从事的职业。第三级是人生梦想,即人生想要达到什么样的高度。从初一入学开始,学生每周都要围绕梦想上台演讲,通过思考、碰撞、修改,历经半年多时间,真正明确个人的“三级梦想”,并为之付出努力。与此同时,通过“三驾马车”和“八个自主管理团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在明致实验中学,每个班级都有高效学习小组、行政管理小组、高效学习科研小组。行政管理小组又有八个达标验收团队:文化团队、学习团队、爱心团队、目标团队、行

16、政团队、素养团队、家校团队、课程团队。在这里,所有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大家互相提醒,互相监督,互相管理,提升了团队精神、演讲能力、领导能力、管理能力。丁春和推出的另一项创新管理模式,叫“成长日记”。每天、每周、每月,每个学生都要做出自我规划和自我总结,并依据计划学习、依据总结反思。已经从该校毕业考入大学的胡芯晨,回忆起高中的学习时光,她表示:“成长日记是记录,也是规划,能够让我更加明确需要完成的任务,上大学之后我也会把每天要做的事情记下来,这样可以更高效地完成,并且不会有遗漏。”值得一提的,还有学校丰富多彩的活动。读书节、体育美食节、科技节、艺术节,当然还包括演讲比赛、读书交流会、话

17、剧展演等社团活动。“在这里,我第一次站上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舞台,也正是这次小小的圆梦体验,让我更加坚定地选择了表演的道路。学校带给我的,不只局限于一段美好的高中时光,更是一辈子的感恩与思念。”胡芯晨表示。在明致实验中学,像胡芯晨一样的学子成百上千。如今回望,丁春和如愿实现了一路坚持的教育梦想,在这一方校园里,每个孩子都活泼开朗,每个孩子都多才多艺。诚如丁春和所言,喜欢体育的孩子考入了体育类院校,喜欢表演的孩子考入了表演类院校,他们为兴趣找到了落脚点,也为人生找到了方向,这何尝不是成功的教育。29OPEN CLASS科技育人,寓教于乐孔佑彪:寻找中国好老师走进学校来到昆明市盘龙区明致实验中学短短六

18、年多时间,孔佑彪不但见证了学校取得的成就,更实现了个人的成长。作为学校数据中心主任,又是信息技术相关专业毕业,在明致实验这方天地里,时常可见他为了学校数据化、信息化打造而忙碌的身影。2019年,在和朋友的一次聊天中,孔佑彪进一步深化了对科技活动的认识。在此之前,包括他在内的学校老师,对科技活动的理解都只停留在表面上,日常教学的开展也只是局限于考试。聊天过程中,朋友向他介绍了借助科技打造的一项项精彩的活动,以及给学生带去的好处,令他茅塞顿开。对明致实验中学这样一所有着先进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的学校而言,只有借助科技的力量,方能迎来更大的发展。“我们想要打造的教育,应该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 STEAM

19、 教育,一种融合教育,一种以实践为主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教育。”孔佑彪表示。在实际教学中,明致实验中学开始了尝试。该校引入前沿科技,让学生去接触,去了解,去和网络接轨。同时,以孔佑彪为主的一批教师,在学校打造了科技特色社团。而为了让科技在学校真正落地生根,孔佑彪等人先后前往重庆、厦门、青岛等地学习观摩,并将先进的理念带回学校,经过多轮次信息素养提升的课程培训,一步步打造出了明致实验中学的数字课堂,促进了学校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随后,学校又引入了无人机特色课程、3D打印特色课程和机器人课程。“这些课程开设起来之后,产生的效果完全超乎我们的想象,所有的老师、学生都非常喜欢接触科技类的培训和活动。到目

20、前为止,我们已经开设了十多门科技特色校本课程。”孔佑彪表示。活动和课程的融合,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在明致实验中学,学生在互动式、游戏式的体验当中,学到了知识,提升了素养。每年的科技节,学校都会整合云南当地的特色,邀请专家进校进行科普和展演。同时,学校也会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小实验,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实验中进行演绎,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此外,科技研学是该校的一项重头戏。云南省博物馆、科技馆等地,都曾留下该校师生的足迹。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开阔了眼界,对科技的向往进一步加深。“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最明显的变化是变得开朗了。”孔佑彪坦言,不仅如此,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强化,原来,学生只知道埋头苦读,

21、对外界很少关注,对生活常识更是一窍不通。通过科技活动的熏陶,大家不但可以熟练运用日常的各类软件,还对科技产生了浓厚兴趣,很多学生甚至跟随孔佑彪一起,研发制作了各类小游戏。“我们 271 教育的一个理念,就是全面放手,点燃激发,老师在整个过程当中只是做一些安全保障,或者一些引领,一些点拨,还有资源上的一些支持,由学生动手来完成,因为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中学生才是主体,老师只是引导。”孔佑彪表示,从 3D 打印到无人机摄影,明致实验中学的孩子们各展所长,蓬勃生长。“老师这个职业,是一个良心活,而且非常有趣,非常有意义。”孔佑彪的教龄不长,但感触颇深,在明致实验中学,他和师生们一起成长着、见证着。孔

22、佑彪昆明市盘龙区明致实验中学数据中心主任,担任云南省 人工智能课程-几何机器人设计与编程(中级)编委、“少年硅谷”云南省赛区裁判员,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会员,指导学生参加 2022 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荣获全国复赛一、二等奖,全国决赛二等奖。30做师生唯一的“郭哥”郭伟:憨厚的笑容、沉稳的声音,在操场上、在食堂里、在花园旁,学生们经常可以看见那个熟悉、亲切的身影,这人就是郭伟。认识郭伟的人都说,他不仅是一个敢于坚持、善于创造的人,也是一个带着幽默站在讲台上的人。在他十八年的教育生涯中,上述观点体现得淋漓尽致。2013年,“山东大汉”郭伟从山东的昌乐二中,来到云南昆明盘龙区的

23、明致实验中学,由北向南,跨越两千多公里,他克服了气候、饮食等诸多不适,扎根在云贵高原上,用心浇灌着青春的花朵。自此,“用智慧启迪智慧,用激情点燃激情,用人格引领人格,用生命影响生命,用心陪伴孩子们成长”成了他的教学目标。郭伟曾经的学生苟雨闲评价他:“抬头挺胸,昂首阔步的是他;笑脸盈盈,乐于助人的是他;和蔼可亲,温柔似水的是他在我心里,他总是那么亲切。他总是在课堂上制造出笑点来活跃气氛,印象最深的是将自己比作一棵葱。他还有大长腿和鸡心领毛衣。我们的郭哥,是我们的唯一。”学生喜欢称呼郭伟为“郭哥”,只因为郭伟性格里的不拘一格。在盘龙区明致实验中学从事生物教学的日子里,为了做好班级管理,郭伟充分利用

24、山东二七一教育集团的育人理念,采用4人小组捆绑评价和班级成员全员参与的班级管理机制,建设并用好一支高效率的自主管理队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强化三力建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生活、自主管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营建了充满正能量的、富有家庭式亲情关系的班级文化。为了教好生物课程,郭伟亲自动手制作和找来许多生物类的植物标本,使学生能够通过实物近距离接触观察了解,把生物课上得生动有趣。他循循善诱的课程讲授更像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使学生们在探索中、在惊奇中、在理解中爱上了生物课。对孩子们而言,郭伟既是一位严格威严的老师,也是一位慈善平和的朋友,在学校的课间体育活动中,在激昂的韵律操节奏中

25、,他和孩子们一起跳动、一起流汗、一起欢笑,俨然一个大哥哥。“我的人生梦想就是做一个有温度的教育家。所谓有温度,就是不拿分数去衡量一个孩子。”从教多年来,郭伟遇到过很多“问题”孩子,面对这些孩子,他始终觉得,问题不在孩子身上,更多的是要从孩子成长的环境及身边人去找原因。所以,他最常用的方法是主动走进孩子,帮助他们打开心扉,“把一个人彻底激活”。很多厌学的孩子,已经走到了辍学离开和继续留下的十字路口,这个时候,他们遇到了郭伟。从交流中发现孩子的长处,在郭伟的帮助下,这些孩子迎来了学业上的重生。喜欢绘画的,郭伟鼓励他们专业绘画,结果考进了美术专业学校,毕业后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当然,还有喜欢体育、音乐

26、等等各类学科的,郭伟都是尽最大力量鼓励和帮助,让学生走好自己的路。郭伟的“抖音”短视频平台,目前已有一万多的粉丝,这也是他坚持不懈的另一个最好的证明。平台里的内容并非多么高大上,有时候是聊聊家长关心的学习问题,有时候分享一些学校举办的活动及班级学生的日常,有时候也把遇到的新鲜事分享一波。郭伟坦言,最初入驻平台,仅仅只是想分享学校和师生的日常,没成想吸引了那么多人的关注。凡事贵在坚持,郭伟用行动,为学生的成长做出了最好的示范。多年来,郭伟始终在默默用心做人,诚心做教育。他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心和负责,是学校里的一股正能量,更是家长、学生、同事口中名副其实的“郭哥”。郭伟昆明市盘龙区明致实验中学生物教师,先后获昆明市级先进班集体班主任、昆明市高一新教材课堂教学竞赛暨研讨活动生物学科一等奖、昆明市盘龙区“文明班班主任”、盘龙区第九届骨干教师、盘龙区高一新教材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盘龙区“盘教杯”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竞赛指导教师二等奖等。31OPEN CLASS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