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下第五单元测试题姓名: 分数: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成语共有四个错别字,请改正后将成语抄在田字格里。(2分)卷土从来 迫不急待 养精蓄瑞 永往直前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2分)凛冽( )的寒风将这几个li( )弱、步履( )蹒跚的探险者彻底吞sh( )了。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A在这个喧嚣浮躁的世界上,芸芸众生都在为生活忙碌奔波,很少有人能“停下脚步来等等自己的灵魂”B.他在大会上的即兴讲话逻辑严密、语无伦次,博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C.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每走一步都忧心忡忡,因为一旦偏离了方向,错过了贮藏点,无异于直接走向
2、绝路,D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说:“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B.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C.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使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社会购买力大幅度提高。D.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5、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一个拥有高眼界的读书人,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的藩篱。眼界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
3、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有价值的书籍。 ABC D 6、 的昆虫记被誉为“ ”,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 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 之情。(2分)7、古诗词默写。(8分)(1) ,散入春风满洛城。(2) ,寒光照铁衣。(3)逢入京使中反映诗人面对前路迢迢,不禁回首故乡,却愁思萦怀的诗句 , 。(4)约客中通过细微的动作、形神兼神,达到与唐代诗人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敲”字相同效果的诗句是 , 。(5)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其原话是 , 。二、阅读与欣赏。(4
4、0分)(一)阅读短文两篇,完成下列题目。(16分) 甲 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乙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8、 解释加线字词(2分)(1)逐日( ) (2)河、渭( ) (3)怒而触不周山( )(4)地维绝( ) 9、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欲得饮 饮于河、渭 B. 未至 虽有至道C. 地维绝 以为妙绝 D. 怒而触不周之山 道渴而死 10、翻译重点语句(4分)(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
5、,欲得饮。(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11、怎么从积极意义上看待夸父逐日的行为 ?(2分) 12、怎样理解“弃其杖,化为邓林。”结尾的好处?(2分)13、“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怎么理解?(2分)14、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2分)(二)阅读父爱陷阱,完成题目。(12分)父爱陷阱 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突如其来的一阵黑暗,使他无法适应。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亲,但这一切都是徒劳。他清楚,不久前,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康复。他所有的呼喊,父亲可能真的听不到。可是,他居然看见井口
6、边,父亲正在伸头探望。他喜出望外,挥动双手,大声地喊着:“爹。我在这儿!爹,我在这儿!”父亲还是没听见。也许是陷阱内的光线太暗,父亲看了一会儿,没发现他,就转身离开了。那一刻,他急得哭了。他沿着井壁走了一圈,没发现任何能攀援的地方,要想离开陷阱,凭他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他绝望地坐在地上,等待救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期待着父亲能早点再找到这里,并能发现他。 井下昏暗潮湿,坐在井底,他感到了阵阵寒意。更糟糕的是,他感觉肚子前所未有的饥饿。父亲一时找不到他,可能回村里喊救兵了。他意识到,即使父亲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也需要两天的时间,那么,他能坚持两天吗?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耐心地等待。周
7、边非常安静,他知道。夜幕开始降临了。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像是井边的草丛在响。可能是危险动物向井边靠近了。他无法想象,即使是一只常见的獾子,跟他同时窝在一个陷阱内,后果也难以预料。更何况在森林里,危险的动物不计其数。他提起警觉,掏出那把猎刀,作好了随时跟动物拼命的准备。幸运的是那声音一会儿又消失了动物可能转个方向离开了。他松了一口气,再次坐到地上。没多久,困意向他袭来,他闭上了眼睛。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他意识到。在井内比在任何地方都危险。他没有退路,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但是坚持不了多久,他又松懈了,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夜深了,他不再指望父亲能来救他
8、。如果父亲真的不来,那么,他将永远被困在井内。对于他来说,等待或许才是最危险的。想到这里,他再次站起来,沿着井壁寻找出路。他发现,井壁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他掏出猎刀,在井壁上挖出阶梯,挖一步,向上爬一步。他相信,只要他能坚持住,不久就可以爬出陷阱。他终于成功了!当他爬到井口时,黎明的霞光正照射过来,明亮而美丽。他几乎耗尽了所有力气,一屁股坐在草地上。突然,他一跃而起,好像踩上了毒蛇一般他发现了父亲!父亲竟然就站在一棵大树后面,静静地看着他,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那一刻,他几乎气晕了父亲竟然一直守在井口,任由他在井内痛苦地挣扎。他没想到父亲竟然如此冷漠绝情。父亲满脸憔悴。看到他,显得非常兴奋,赶
9、忙跑过来拥抱他。他一把将父亲推开,气急败坏地说,我没有你这个见死不救的父亲!父亲伸出的手僵住了,愣了愣,显得很愧疚。父亲说:“对不起。”他说:“你知道,我在井里多么期盼着你来救我;而你,竟然就一直守在井口看着我痛苦。”父亲说:“我知道你掉入陷阱,但是,我也知道,凭你的能力,能顺利爬出陷阱。因为井壁的土质很松软,只要有把猎刀就能顺利爬出来,而你身上就有一把猎刀。整个晚上,我守在井口,一步不敢离开,因为随时会有动物靠近陷阱。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幸运的是,昨天晚上一直没有任何动物出现。我知道,你习惯了等待救助,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你等不到救援。你必须学会自救!这便是我挖这口陷阱
10、的初衷。”他的双眼湿润了,他理解了父亲的苦。他扑进父亲怀里,说:“爹,对不起!”父亲拥抱着他,开心地笑了。那年,他才13岁。却一夜间成熟得像个老猎人。15、从不慎掉进陷阱到爬到井口,他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2分)_-警觉地应对危险-_16、文中说,第二天早晨父亲已是满脸憔悴,结合故事情节说说父亲满脸憔悴有哪些原因。(3分)17、请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文中父亲的形象(2分)18、父亲说,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文章在前面为此埋下了哪几处伏笔,试找出其中的三处来.(3分)19、文中父亲教育孩子采用的是怎样的方式?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
11、说说你对这种教育方式的看法。(2分)(三)阅读零下三十度的温暖,回答问题。(12分)零下三十度的温暖那是记忆中最冷的一个冬天,最初的时候雪少,干冷干冷的,连我们在这地方长大的人都有些受不了。而且,那时候我刚刚经历了一场挫折,仿佛看透了世态炎凉,所以愈发地觉得从心里往外的寒冷。闲得无聊,也是为了躲避伤痛和失望,我决定去乡下的老叔家。老叔一直和我很谈得来,他由于种种原因,大学没有读完就回乡务农,可从没见过他露出过落寞的神情,相反却生活得有滋有味。在老叔那里,受他的情绪感染,我的心情也许会好些。那时老叔正赶着马车给镇上拉煤,每天都忙得团团转。于是我决定第二天和他一起去干活,也许劳累也可以使人忘掉很多
12、事。没想到当天夜里下了这个冬天最大的一场雪,早起一看,那雪足有一尺多厚,大风呼啸,寒气逼人。我和老叔赶着马车出发了。煤场距镇上十多公里,那里荒无人烟,很是偏僻。虽然出发前我们已经全副武装,厚厚的棉衣棉裤棉鞋,大狗皮帽子,毛围脖,只露出一双眼睛,可坐在马车上,我还是冻得眼睛生疼。老叔的鞭子打着响亮的哨子,说:“今天零下三十度,最冷的一天让你赶上了!”我眯着眼睛,看着白茫茫的雪野,冻得说不出话来。装完车,身上的汗便多了起来,竟是丝毫感觉不出冷了。休息片刻,马车开始向镇上奔去。风一吹,浑身的汗顿时变凉,接着便是彻骨的冷。那马身上一层细细的白霜,口鼻间突突地吐着大团的白气。我和老叔的帽子上围脖上也是白
13、糊糊一片霜,风像细刀一样钻进身体,连打寒战的力气都没有了。中途路过一个小村子,远远地看见一个人站在村口的路边。待马车行近,看清那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妇女,手里拿着笤帚和一只编织袋。老叔忽然用力一甩鞭子,收回时鞭杆戳到煤上,立时一团冻在一起的煤滚下车去。走出很远,不经意回头,见那女人正捡着马车一路颠簸下来的煤,装进编织袋里。又拉了两车煤,每次经过那个村子,那女人都等在那里捡煤,而老叔也总是故意弄掉些煤。终于我忍不住问他为什么,老叔说:“你老婶的弟弟住在这个屯儿,他跟我说起过这个女的。这女的家里很困难,男人死得早,为了供儿子上大学,把地都卖出去了。自己家的那点儿口粮田,到秋天割下来的柴禾还不够平时做饭
14、用的,她家冬天连炉子都不点,屋里冷得直挂霜,她每年冬天都冻得一身伤!”我点点头,说:“哦,所以她才在这儿等着捡些煤!”老叔甩了个鞭哨说:“捡的那些煤她也不烧,要等到儿子放寒假回来时,才把炉子点着,让儿子热热乎乎地过个年!”我心里一动,忽然觉得不那么冷了,便想着也帮那个女人一把。可是最后一次拉煤回来时,车却在半路陷进了雪地里。我和老叔又推又拉的,马蹄把雪蹬得飞溅,仍没能拉出去。老叔坐下来,说:“只好等过路的车帮忙了!”我也坐在车上,北风正紧,寒冷包围着我们。老叔从衣兜里摸出卷烟纸,掏出烟料来,熟练地卷好一支烟,点燃,深吸了一口,然后递给我。我虽不会吸烟,还是接过来吸了一口,立刻被呛得直咳嗽,忙又
15、还给了他。他一边吸烟一边仔细地看着那明灭的火光,对我说:“你看,这么冷的天也不能把这一点烟头冻灭!”看着那一点火光,我亦很有感触,老叔又说:“这么大风,越吹,这烟头上的火越亮!人啊,有时也该像这烟头上的火光一样,冻不灭,吹不灭,那就有奔头了!”我一阵感动,老叔用最形象的比喻点醒着我。等过路的马车把我们的车拉出来时,天已经有些黑了。最后路过那个村子时,竟没发现那个女人等在那儿,可能她觉得天太晚了,我们从别的路直接回家了!老叔一路打着极响的鞭哨,并大声地吆喝着马匹,我手一推,一些煤便落在了路边。车穿过村子时,我回头张望,见那个女人的身影正出现在路边。返回城里后,心里竟是暖暖的有了春意。想起那个为儿
16、子捡煤取暖的女人,想起冰天雪地中老叔不灭的烟头,那份爱,那种启示,便会点燃我心中所有的希望和热情。每一个冬天都是春天的先行者,是的,在那个零下三十度的冬天,我却感受到了生命中最动人的温暖。21请简要分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22从全文来看,“老叔”是个什么样的人?(2分)23你怎样理解第段画线句的含义?(2分)24文章结尾处加点的“生命中最动人的温暖”指的是什么?(3分)25本文开头、结尾都写了“我”的心理活动,请说说其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2分)四、写作。(40分) 请以“我心目中的英雄”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作文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要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17、。(3)字数不得少于600字。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像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不仅表现他本领大,更丰富了这个英雄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
18、雄。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夸父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自我牺牲。【答案】11.消极地等待救援(被动地等待救助)积极地设法自救(主动地设法自救)12.答案要点:父亲在陷阱边上守候了一夜,彻夜未眠。父亲整夜都在警惕地防止动物的袭击。父亲整夜都在担心孩子能否作出自救的决定并进行自救。13、父亲是一个懂得磨炼孩子、教给孩子方法,是一个不溺爱孩子,用心良苦的人。14、埋下了四处伏笔:(1)忽然,他听到一陈窸窸窣窣的声音,是井边的草丛在响。(2)忽然那声音再次
19、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3)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4)父亲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15、父亲采用的是情境教育(或:体验教有、挫折教有)的方式。这种教育方法有利于孩子增强孩子的自救能力,值得提倡(三)零下三十度的温暖1.自然环境描写(答“景物描写”也可)。突出天气的寒冷,暗示生活的艰辛,反衬“我”感受到的生命中最动人的温暖。2.朴实善良、有爱心;对生活中的挫折能淡然处之;吃苦耐劳。3.人在困境之中,只要坚守自己的信念,顽强地抗争,保持生活的希望和热情,就能战胜困难,走向成功。4.冰天雪地中老叔对“那个女人”的关爱;冰天雪地中那个女人为儿子捡煤取暖的爱心;冰天雪地中老叔那个不灭的烟头给“我”的启示,点燃了“我”心中所有的希望和热情。5.首尾照应,结构严谨。以“我”“ 愈发地觉得从心里往外的寒冷”开头,以“我”“ 返回城里后,心里竟是暖暖的有了春意”结尾。对比“我”前后心情的变化,突出那一天的经历对“我”产生的重大影响,深化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