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刘苗苗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470547 上传时间:2024-11-10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72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苗苗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刘苗苗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刘苗苗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刘苗苗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刘苗苗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班级:_姓名:_山东省广饶县第一中学二校区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标解读】应掌握农业的起源、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设施的完善、灌溉工具的改进、耕作方式的演变。【知识梳理】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一、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1种植业:起源:原始农业是从_经济向_ 经济发展而来的。格局: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_ 和_ 形成规模,北方以旱地的_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 _生产为代表,形成_ 格局。 原因:气候不同 启示: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人与自然应协调发展。2家畜饲养业:五谷:黍、稷、麦、稻、菽或黍、稷、麦、稻、麻六畜:中国古代农民饲养的家畜主要有_ 。请思考1:我国古代形成了怎样的

2、农业格局?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二、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1生产工具的进步:农具材质的更新:原始社会、商周时期:原始社会的耕作形式是_ ,主要劳动工具是 _ ;商周文明时代,主要农业生产工具是_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铁农具使用耕作工具的发展:西汉中期:发明了_,推动了牛耕的推广。唐代:在长江下游出现_ (又叫_ )。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灌溉工具的发展 重要的灌溉工具有曹魏时期马钧发明的_ 和唐代的_。2生产技术的进步:农用动力的变革:借用牛力耕田也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_ ,牛耕开始出现,是我国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水利设施的逐渐完

3、善:原因:a.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b.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水利事业的发展c.水利施工技术的提高概况:a.内地:原始社会_;春秋时期的_战国时期的_ ;西汉的_ ;东汉_ 治黄。b. 边疆:西汉时期,在西域出现地方特色工程_ 。三、“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1千耦其耘原因: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不够发达,农具大多原始而粗糙,只能靠奴隶的集体劳动。特点:大多采用_ 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2自耕农经济原因:春秋时期,随着_ 和_ 的进步,使个体农耕有了技术的支持;_ 的出现又使个体农耕有了物质基础。产生:产生于春秋时期,并成为我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评价:优点:自耕农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因此生活

4、稳定;农民是小生产者和小私有者,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弊端:a.小农经济规模小,“男耕女织”的简单性别分工,使它很难扩大再生产,而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对手工业发展和商品经济的需要有限,也会逐渐阻碍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后期,它已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b.自耕农经济承受风险的能力差,十分脆弱。请思考2:评价中国古代的自耕农经济。 【知识拓展】1.精耕细作是以一家一户为经营单位,在一定面积土地上,采用较先进技术措施,进行细致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其内容包括:生产工具的进步;耕作技术的提高;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的耕作方式的演变。2千耦其耘是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奴隶在田

5、间集体劳动。载役说:“千耦其耘”,描写的就是这种劳动场面。监督劳动者劳动的是“田畯”,有时主人也亲自来检查。如甫田说:“曾孙不怒,农夫克敏。”3. 自耕农经济的正常发展需要的条件首先是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这样的环境少战争战乱之苦,才能为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其次是没有天灾,统治者也要重视水利的兴修。三是统治者的剥削要适度,轻徭薄赋,给人民以休养生息的空间等。这说明小规模的自耕农经济承受力十分脆弱,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有限,风险较大,因此有较多的不稳定因素。【课时训练】1.关于我国古代原始农业产生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生产工具的发明先民创

6、造性的劳动自耕农的贡献A. B. C. D.2.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形成规模是在A.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C.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D.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 3. 文明、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上的长时段中才能凸现,站在今天,回顾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A谷物种植 房屋建造 陶器制作 牲畜饲养4.牛耕出现后,很长内时间使用并不普遍。下列为牛耕的普遍推广提供了可能的技术革新是A.冶铁技术的产生 B.犁铧的使用 C.犁壁的安装使用 D.耧车的创制5.“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是下列那一工程的巨大功效A都江堰 B.白渠 C.郑国渠 D.漕

7、渠 7.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是A“千耦其耘”的大规模简单协作 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 D大规模分工合作8.有关小农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有“男耕女织”式 包括盐铁在内自给自足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A B. C. D.9.下列关于农业工具使用情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商周时期青铜器制品已出现,但主要的农业工具还是木石材料制作B.大约在战国中期,牛力犁耕开始出现,但并不普遍C.搜粟都尉是汉武帝时期主管农业生产的官员D.三国时期,马钧创制的翻车是中国古代引水机械的重大发明11.自耕农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式,下面对这一经济形势认

8、识正确的是自耕农经济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自耕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自耕农经济形势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A. B. C. D.13.(04全国一1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A.促使井田制瓦解 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14.(05全国二12)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芍陂,推动了所在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该水利工程位于A成都平原 B河北平原 C渭河平原 D淮河流域 16.(08年广东单科,4)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未作文之巧。未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

9、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该判断: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 ” 白居易朱陈村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

10、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与子孙以偿债者。 晁错论贵粟疏请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有什么特点? (18分) (2)如何评价材料一、二所反映的这种生产方式?(9分) 1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董永:

11、我挑水来你浇园。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改。西汉晃错论贵粟疏请回答:(1)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活方式?(2分)你能说说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吗?(3分) (2)以上两则材料哪个更能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1分) 概括该材料的观点。(5分)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标解读】应掌握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封建社会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

12、、土地兼并、租佃经营和租佃关系的变化。【知识梳理】一、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2奴隶社会:井田制(1)发展:产生于_,盛行于_ ,瓦解于_ ,废止于 _ 。(2)实质:名义上为_,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 _,所以其实质是国家共有名义下的贵族土地所有制。(3)特点:有公田、私田之分。公田由农民集体耕种,收获物全部交给贵族。公田实际上为贵族所有。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4)瓦解的原因和表现:原因:a.生产力的提高b.各国税制改革表现:a.大量公田抛荒b.部分私田逐渐成为私有土地c.贵族间争夺田地(5)井田制废除的途径一是从 _ 上废除井田制。二是培植了一批新兴_ 所

13、有者。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1)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君主土地私有制:是由 _ 掌握的那部分土地,其收入主要用于 _。地主土地所有制:土地兼并成为大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 _ ,引起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经常采取_ 的措施,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保护 _。(2)发展:宋初,“田制不立”,“ _ ”,使两极分化激烈。明清时期, _ 经济繁荣,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3)影响: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影响统治的稳定。二、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1租佃式经营的含义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 _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式经营方式。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 _

14、关系。2发展战国:产生原因:土地兼并的结果汉代:比较普遍:“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的现象已比较普遍。宋代:日益普遍化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地租以实物为主,又有分成租和定额租的不同。明清时期:进一步发展3影响:使佃农对地主的_ 关系相对减弱;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知识拓展】1.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关系(1)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制度。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2)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3)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2均田制度 (1)目

15、的:保证财政收入和征发徭役,巩固北魏的统治。 (2)实施:485年,北魏统治者采纳汉族谋臣的建议,在不触动官僚地主土地占有利益的前提下,颁布均田令,推行均田制。 (3)内容:国家将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给农民一定数量的土地。奴婢和耕牛也相应受田。土地不得买卖。官吏在任时可按级别在官府所在地就近受田。受田农民必须每年缴纳一定的租调,丁男还要负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4)意义:均田制是我国历史上较为完备的一种土地制度。它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受田者的土地占有权和使用权,改变了赋税征收的混乱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自耕农的负担,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少数民族封建化和各族人民的融合。课时训练一、单

16、选题: 1.(2006年上海)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A.小农经济 B.佃农经济 C庄园经济 D.商品经济 2.(05天津14)春秋时期,鲁国实行税亩制的目的是A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B.确立贵族土地私有制C增加地主租税收入 D.确立国家土地所有制3. 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 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 D.贵族之间争田现象严重4.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

17、井田,民得卖买”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B.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和灌溉系统 D.扩大了农民的占田份额5.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主要形式是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贵族土地所有制A. B. C. D. 6.统治者经常采取措施限制土地兼并,其最主要的目的是A.解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主要矛盾 B.安抚农民,保证国家税收,稳定统治C.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 D.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7.下列反映秦汉时期已经出现租佃关系的是A.“为用户阡陌封疆”B.“耕豪民之田,见税十五”C.“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D.“上米贸银,别以中下者抵租”8. 自

18、宋代以来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这一方式A. 使政府对百姓的控制加强 B. 农民完全脱离了政府的剥削 C. 农民生产自主权大为加强 D. 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9.史载: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陇亩,夕贸市廛”。上述材料反映了: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佃农与商品经济发生了关系 农副产品投入市场 佃农的生产自主权扩大A. B. C. D.10春秋后期,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其导致的后果是: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承认了土地私有促进了关系的变化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A. B. C. D.11.土地兼并与集中,是我国土地私有制的突出特征。宋

19、代的土地兼并尤为突出,主要原因是A.宋代实行“以军功行田宅”的制度 B.采取田庄式生产经营模式C.实行“田制不立”和“不抑兼并”的政策 D.宋代采取均田和限田的措施12.下列对土地兼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 B.是导致阶级矛盾尖锐的主要原因C是封建社会的偶然现象 D.兼并导致政府收入减少13.下列对田庄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东汉田庄经济开始发展起来 B.田庄的劳动者还要担负军事义务C.田庄是纯粹的农业生产集团 D.田庄势力的发展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14.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租佃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A.租佃方式最早在秦代开始出现B.在宋代租佃的方式下,主要地租形态是货币地租C.

20、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D.封建社会末期,租佃关系占主要地位,但也出现了雇佣关系15(04上海5) “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屯,山谷不能受。”引自后汉书仲长统传文中“豪人”指当时的 A封爵将领 豪强地主 僧侣贵族 江南巨贾第4 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程标准】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课标解读】应掌握不同时期金属冶炼技术、纺织业的发展,官营、私营手工业的发展特点及地位变化和原因,明确明朝中后期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促进作用。认识农业的发展与手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官、

21、私营手工业地位的变化进行分期分析,得出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多种经营形态并存、长期领先于世界是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知识梳理】一、主要部门和发展概况(一)主要成就1冶金业(1)冶铜业:青铜时代:是指从_ 到_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是主要手工业部门,技艺相当成熟。特点是:数量较多,种类齐备,工艺精湛,使用广泛。思考1. 为什么把夏商周时期称作“青铜时代”?提示:青铜时代,是指人类社会已经发明和制造了青铜器,运用于生产和生活领域,使整个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时代。它相当于我国的夏商周时期(即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历时约15个世纪); 之所以称为“青

22、铜时代”其主要依据是:第一,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第二,生产数量大,品种多,价值高。第三,青铜铸造是商周时期的主要手工业部门。(2)冶铁业:春秋时期:发明冶炼_ 和 _ 的技术。这是我国冶金技术的重大成就,也是世界冶铁史上的奇迹。(3)燃料:汉代:人们开始用_作燃料,并用来冶铁。北宋相当普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南宋末年:开始用_ 冶铁,明朝流行开来。2纺织业(1)丝织业:上古时代:人们已经学会养蚕缫丝。西周:丝织工艺有了突飞猛进发展,品种日益丰富,花色图案精美。汉代:丝绸远销欧洲,获“_ ”称号。唐代:出现_ 技艺,以“_ ”手法自由变换色彩,纹饰极具艺术神韵。(2)棉纺织业

23、:_以来:棉花种植由边疆迅速向内地传播,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元代:_ 全面推广先进技术,发明脚踏三锭纺车;_ 在元明时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明代后期:_ 已取代_ 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棉布主要特点:_ )思考2.棉纺织技术作为一个新兴部门为什么得到了迅速的推广?提示:丝织品太贵重,往往为社会上层穿着,很难在民间推广;而棉布柔软、保暖,并且结实耐用,适合各阶层穿着,社会需求量大;棉花种植由边疆向内地的推广,为棉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棉花加工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3陶瓷业(1) 制陶业: _ 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陶器工艺如_、_、_等。(2)

24、制瓷业:东汉晚期:烧出成熟的_ 。南北朝:成功烧制出_ ,是制瓷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为我国制瓷业开辟了广阔前景。隋唐时期:陶瓷工艺臻于成熟,唐代瓷窑遍布南北,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宋代:_ 成为“瓷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元代:开始进入_ 生产时期。明清时期创造出更丰富多样的制瓷工艺,_和_ 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_世纪,中国国瓷器风靡欧洲,价格高于黄金。 世纪,中国瓷器已遍销全世界,并深入到普通的外国人家庭。(二)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1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2规模越来越大、劳动分工越来越细。3生产技术不断进步。4多种经营形态并存,

25、互为补充。5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长期领先于世界。_6手工业生产布局随经济重心的转移而变化。二、主要经营形态生产方式的变化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而独立;夏商周时期:手工业发展,但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出现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1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产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1)特点:_ 与_ 相结合。(2) 影响:对于稳定_ 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2官营手工业(1)产生:西周时期。从西周到明朝前期,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2)特点:官府统一经营管理;集中的大作坊;主要生产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

26、费的生活用品;生产不计成本;工匠职业世袭;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明代以前占据主导地位。(3)优势和不足: 优势: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利于细密分工和协作;工匠集中、管理严格,利于技艺水平提高。不足:官府提供原料,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缺乏竞争;采取_手段,引起工匠反抗。3私营手工业(1)兴起:春秋战国时期(2)发展:春秋之后,在曲折中发展,成为手工业生产中日益重要的成份。_ 以后,在制瓷、纺织、矿冶等行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3)特点: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4)经营方式的变化:唐代以前,以农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组织生产。唐宋以来,商品经繁荣,私营手

27、工业的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明朝中后期使用众多工人的手工作坊或工场日益增多,并孕育出_ 关系。思考3.古代手工业由官营为主到私营为主变化的原因有哪些?提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农业生产的进步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原料;而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也有利于劳动力的获得。【知识拓展】1手工业的含义;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原始社会晚期,从农业中脱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之后有了较大发展。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是古代中国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

28、态。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主要生产武器等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它利用国家权力征调最优秀的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非常精美。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上出售。在中国漫长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的比重。2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享誉海内外的原因中国古代手工业品是日用品和艺术品的完美结合,应用于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中国手工业产品向海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古代封建王朝利用馈赠手工业品方式,加强与亚、非、

29、欧各国的友好往来。【课时训练】一、选择题1. 古代青铜艺术进入繁荣时期应是在A商周时代 B秦汉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2瓷器是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发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从陶到瓷的过渡开始于新石器时代 .青瓷技术要求比白瓷的更难.隋唐时期白瓷进入了成熟期 .景德镇在元代成为瓷都3缂丝技术是我国独特的丝织工艺,它出现于.西汉 .唐朝 .北宋 .明朝4“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这句话反映的现象是.棉布保暖性好,可以御寒.棉布因其实用性广为流行.棉布完全取代了丝织品的地位 .棉布功劳大于丝织品5杜甫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诗中写道“大邑烧瓷

30、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你认为诗所描写的应是.青瓷 . 白瓷 . 青花瓷 .彩瓷6(2005年,全国)下列手工业行业中,较早兴起的是 A冶铁业 B.制瓷业 C.造纸业 D.印刷业7“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 .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 8下列金属冶炼技术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青铜铸造技术灌钢法用煤作燃料冶铁焦炭炼铁 A. B. C. D. 9.某收藏家收藏的瓷器有邢窑白瓷长颈瓶.青花釉里红婴戏碗.粉彩开

31、光花尊,该收藏家生活的时代不早于 A.唐 B.宋 C.明 D.清10.宋末诗人艾可叔曾写道“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机杼终年织妇勤”,这反映了 A.宋代制瓷的高超技巧 B.宋代丝织业的发展 C.宋代棉纺织业的发展状况 D.宋代冶炼技术的进步 11.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兴起 B唐代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从征役制到募役制,是官营手工业生产关系上的重大进步 D. 明朝中后期,私营手工业中孕育出雇佣劳动关系 12国语中说:“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这反映的是 A.官府垄断工商业 B. 工商业受官僚剥削 C.

32、工商业者不属于庶人,属于官僚 D.工商业者不劳而获 13.我国陶器文明的时代应该主要是在A新石器时期 B商周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唐宋时期14.对古代官营手工业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技术水平高,推动了古代手工业技艺的提高B生产不计成本,生产效益低下C元朝实行匠籍制度,影响了生产者的积极性D宋朝出现的雇募工匠制度是对生产关系的调15. 棉布成为中国人的主要衣料是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二材料解析题16.下列材料:材料一 “(齐国)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织作冰 琦秀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汉书.地理志材料二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

33、蚕桑也.” -(清)王应奎柳南续笔材料三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矣。”-孟子.尽心上材料四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衣履天下”的纺织原料是什么?材料二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的一个纺织业中心城市,材料四的中心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3)比较材料三,四在经营方式上有何区别?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34、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课标解读】应掌握不同时期国内商业产生、发展、繁荣的状况、货币的演变、城市发展的特点、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重农抑商政策在不同时期的推行情况及其在明清时期的影响;注意分析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同时联系古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从而得出商业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是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知识梳理】一、商业的发展(一) 产生1原因:原始社会末期,_ 的出现和_ 的发展。2表现:在氏族部落之间和氏族内部偶尔出现了_ 的交换行为,产生了原始商业。 (二)发展概况1商朝:_ 和最早的_已经产生。2西

35、周:实行“_ ”政策,将商人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为他们提供衣食,驱使他们为_服务,成为官商。 3春秋战国:_逐渐取代_ 成为商人的主体。随着商业的繁荣,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4.隋唐时期:商业繁荣(1)原因:_ 的统一和_ 的开通,密切了南北的经济往来,商品贸易蓬勃发展起来。(2) 概况:_以及_ 、_ 商人往来经商频繁。陆上、海上_ 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5. 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_,集镇、夜市兴盛6元代:广泛流通纸币,古代商业步入一个新的高峰期。7明代:出现许多新的特点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经济作物普遍种植成为商品化的组成部分;广泛使用贵金属货币白银;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