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水浒传》的宗教态度与“忠义”主题.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46804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浒传》的宗教态度与“忠义”主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水浒传》的宗教态度与“忠义”主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水浒传》的宗教态度与“忠义”主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水浒传的宗教态度与“忠义”主题司家民(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济南)摘 要:水浒传在宗教上具有明显的“袒道黜释”倾向 在水浒传成书时代社会上存在着将佛道二教看作胡汉民族的文化分野崇道斥佛便暗含“夷夏之防”之观念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在元朝统治者的压制下水浒传作者无法直接表现“忠义”主题便借助崇道斥佛这一宗教态度曲折地表现民族意识这种隐晦的思想倾向也是水浒传在民间广泛流传的重要基础关键词:水浒传佛道观念“忠义”主题民族意识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水浒传对待宗教的态度 世纪中叶以来随着文学、宗教史研究的日益深入不断有学者将两个学科共同纳入考察范围早期对水浒传宗教观念的探讨就是在

2、这样的学术环境中拉开帷幕 年肖作铭发表谈水浒作者的道家思想一文他从全书的命意缘起、对道家清静无为的赞扬以及作家对道教诸神和道家人物的歌颂三个方面论述了道家思想为小说的主导思想 此后陆续有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水浒传中包含的“道教成分”进行挖掘与考证所牵涉的话题有梁山英雄的座次与道教罗天大醮的关系、水浒传中的道教谪谴神话、九天玄女授天书等 此外水浒传中提及的道教法术、术语也受到了部分学者的关注在水浒传的道教色彩不断发掘之时小说对待道教及佛教的态度问题也引发了学界的讨论一般认为水浒传对待佛道二教有明显的的偏好即袒护道教、排抑佛教水浒传对道教的袒护表现在对宣和遗事涉及林灵素部分的删削 自胡适、鲁迅以来学界

3、对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大致形成了这样的认识即宋江历史故事宋代民间的口传故事南宋话本故事元杂剧水浒戏水浒传小说 其中南宋水浒话本存世极少基本以“宋人旧作而元人增益”的大宋宣和遗事为唯一材料故而学界对其尤为重视 胡适就曾表示宣和遗事 可看作“一部缩影的水浒故事”亦有学者表示它是水浒传的最早底本水浒传的骨架在其中已经具备在宣和遗事前集中有一部分关于林灵素的故事情节仅根据该书目录涉及林灵素的便有“灵素入冥见明达后”“林灵素以梦感徽宗得幸”“诏林灵素修道书”等章回 这些内容可以分成四个部分一是描述林灵素等道士的法术二是关于林灵素等道士的逢迎、误国行径三是将徐知常、吕洞宾等仙道与林灵素进行对比四是林灵素引发僧

4、道斗法结果道教大败正如有论者所言宣和遗事 中林灵素的故事情节起伏变化是该书中最为生动的段落之一 这部分本应被吸收、改写进入到水浒传中的情节却遭弃置 这是因为林灵素是宋徽宗时真实存在的道教人物 徽宗自遇林灵素独喜其事甚至逐步促使北宋政权神霄化 在林灵素的鼓动下天下大兴宫观民力虚耗最终将北宋王朝推到了灭亡的边缘 宋史总结徽宗失国的原因对第 卷第 期.菏泽学院学报 年 月.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司家民()男山东德州人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佛道关系史其“溺信虚无崇饰游观困竭民力”大为挞伐而论“溺信”之祸首则首推林灵素因此水浒传吸收改编宣和遗事且大量引进道教神话与法术唯独未能采纳堪称道教“污

5、点”的林灵素故事我们有理由认为该书对道教实有偏袒另一方面在对待佛教的态度上水浒传却并不客气 比如小说中着重描写的佛教人物代表 “花和尚”鲁智深在整部作品中他的形象虽偏正面但这样一个人物却一直视佛教清规戒律如无物浑然一个沙门的颠覆者 无论处于五台山抑或大相国寺他对寺庙的规条毫不忌惮吃酒打人无所顾忌集中体现水浒传对佛教讽刺的是小说第四十五回“杨雄醉骂潘巧云石秀智杀裴如海”这回讲到报恩寺中出家的僧人裴如海与杨雄妻子潘巧云有奸情杨雄结拜兄弟石秀发觉此事二人因觉石秀碍眼欲构陷之终被石秀所杀 该回开篇便有偈云:朝看楞伽经暮念华严咒 种瓜还得瓜种豆还得豆 经咒本慈悲冤结如何救 照见本来心方便多竟究 心地若无

6、私何用求天佑 地狱与天堂作者还自受很明显这首诗偈是对佛教的轻视讽刺佛教徒只知诵经念咒却浑然失去了慈悲本心在后续情节中水浒传利用一些细节描写表现了对僧侣的挖苦 如讲到一众和尚做道场正在拈香礼佛、念动真言之际忽然见了杨雄老婆漂亮便都七颠八倒起来但见:班首轻狂念佛号不知颠倒 阇黎没乱诵真言岂顾高低 烧香行者推倒花瓶 秉烛头陀错拿香盒 宣名表白大宋国称做大唐 忏罪沙弥王押司念为押禁 动铙的望空便撇打钹的落地不知 敲铦子的软做一团击响磬的酥做一块 满堂喧哄绕席纵横 藏主心忙击鼓错敲了徒弟手维那眼乱磬槌打破了老僧头 十年苦行一时休万个金刚降不住这段令人喷饭的文字描绘出了和尚们的窘态见众“高僧”出丑小说借石

7、秀之口说道:“似此有甚功德”不仅如此水浒传从裴如海的淫行进一步引申出对僧团的嘲讽:看官听说:原来但凡世上的人情惟和尚色情最紧 那时古人评论到此去处说这和尚们真个利害 因此苏东坡学士道:“不秃不毒不毒不秃转毒转秃转秃转毒”和尚们还有四句言语道是:一个字便是僧两个字是和尚三个字鬼乐官四个字色中饿鬼类似这种攻讦佛教的内容水浒传 中并不少见 或许小说引述苏东坡对和尚的讽刺可能代表了宋元时期人们对僧侣嘲弄的某种风气抑或如有学者认为小说对宗教的不同描写仅为一种为叙事结构服务的实用主义态度 然而小说对道士的描写却未有如此态度 因而水浒传选择崇道黜释而非崇佛抑道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孙述宇认为水浒传袒道斥僧的

8、态度表明了小说起源于法外强徒中间因民间起事多借助宗教组织他据此推论传讲水浒传的强徒主要由道教领导 不过即便水浒传起源于道教徒之间最终能为更广大民众所接受显然受到其他因素推动二、宋元时代崇道抑佛的历史语境宗教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人们会对宗教产生不同维度的理解方式在中国古代当人们排斥佛教、亲近道教时往往与民族情感密切相关客观而言佛教曾在维系、推进胡汉融合促进中华民族大家庭形成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诚如孙昌武所论“就历史上北方民族活动的主导潮流来看与中国本部统一乃是大趋势 这些民族兴起、扩充、南进的历史进程即是逐步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过程 佛教对于推进这一过程发挥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不过

9、佛教是从异域传入的宗教虽然在中土长期流传过程中已为中原人民所接受且多有信奉但始终带有外来文化的底色 并且在历史上中原汉族曾与北方少数民族对抗而佛教是北方各族信奉的宗教 北方少数民族信奉佛教有着观念和地缘上的原因 观念方面中原文化传统上强调夷夏之辨强调胡汉有别与之相对佛教也常被看作外族的“胡教”从地缘上来讲自两汉以来佛教入华经西域传入是一条重要的路线因此北方民族有 年 司家民:水浒传的宗教态度与“忠义”主题 第 期接受佛教的有利条件宋元时代正是中原与北方各族割据混战的时期在宗教文化领域也容易产生对抗情绪 宋真宗(年在位)曾与宰相王旦就周边民族与宗教问题有过讨论:臣寮言:“愚民无知佞佛过度谓舍财可

10、以邀福修供可以灭罪蠹害国政宜加禁止”上谓宰臣曰:“佛教使人迁善诚有其益安可禁之?且佛法所至甚广虽荒服诸国皆知信奉唯道教中原有之然不甚盛”王旦对曰:“顷岁虏使登开宝塔瞻礼甚虔誓当戒杀及至上清宫不复屈膝是知四夷唯重佛而不敬道也”上曰然王旦指出“四夷唯重佛而不敬道”“唯道教中原有之然不甚盛”这是他主张排佛的主要依据宋真宗也表示了赞同 可见少数民族信佛与中原崇道的宗教格局已经受到朝堂的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素以崇道见称的宋徽宗对佛教的排抑自是题中应有之义 早在大观年间徽宗就已显露出崇道斥佛的倾向 大观元年()二月“诏令道士序位在僧上女冠在尼上”重和元年()在林灵素怂恿之下徽宗下令焚毁佛教经籍 这次焚经总计

11、有六千余卷佛经毁于一炬不少属于释典精品 宣和元年()徽宗下令改佛为仙改和尚为德士隶属道箓院 并强迫僧人戴道冠、穿道服同道士一样受戒尤其在他遇到了道士林灵素之后对佛教的排斥态度愈发明显 政和七年()四月徽宗亲笔写下:朕每澄神默朝上帝亲受宸命订正讹俗 朕乃昊天上帝元子为太霄君睹中华被浮屠之教盛行焚指、炼臂、舍身以求正觉朕甚怜焉遂哀恳上帝愿为人主令天下归于正道据徽宗讲述自己的使命是订正讹俗要对中华遭受浮屠之教(佛教)的现实予以纠正令天下重新归于正道他所说的正道当即道教 很明显徽宗是将佛道二教看作胡汉双方的文化分野故而中原佛教盛行、道教衰落是讹俗误国的表现南宋末年在蒙古的压力之下赵宋再次陷入到了风雨飘

12、摇的境地 宋理宗其在位期间()为了强调华夏的正统性及其政权合理性再次鼓吹“化胡说”史料记载他曾制文为“化胡说”辩护即宋理宗皇帝御制化胡辩其文略曰:朕尝观灭儒道之书胡人皆忌其老子有化胡之说言老子生于定王之世佛生于老子出关之前在昭王之日 因与中国儒书所载不同朕以儒典考之通鉴内当幽王之世洛河竭有老子叹河竭之说皆载之史籍矣 是知中国圣人诞生之迹化胡之事天道有不可泯者矣“化胡说”认为佛陀为老子所化自中古以来统治者提及“化胡说”往往是给“夏优于夷”、道优于佛的观点张目 理宗强调“化胡说”的正当性其目的便是借中国圣人的优越性“激励朝廷上下与野蛮的蒙元贵族政权作战的勇气以使华夏王统之不堕”宋朝统治者以崇道斥佛

13、鼓动社会奋起救亡的想法终至落空大力操持此事的宋徽宗也遭到了后人的嘲笑 不过崇道斥佛及其代表的华夷观念并未随着宋朝的败亡而消散后世仍有人秉持道教与佛教所昭示的华夷文化格局并有可能将崇道斥佛代入到民族意识之中 实际上我们可以从元明时期广大民众和士大夫对“化胡说”的接受及态度上管窥一二首先元朝时期随着全真教的崛兴“化胡说”的一种图像形式问世并得以广泛传播此即老子八十一化图 然而全真教的扩张及“化胡说”的流传引起了统治者的警惕加之沙门不满等因素由此拉开了四次佛道辩论辩论均以道教失败收场遂使化胡经八十一化图及诸道经遭大规模焚毁 值得注意的是八十一化图在元代及之后仍有众多版本存世并反复刊刻 图像的表现力能

14、向观众直观地展现“化胡”等故事 职是之故道在佛先、以华化夷等观念亦将随着这些故事在民众之中悄然流传其次元代焚经使“化胡说”相关的讨论禁绝至明代知识分子议论该说时尚有支持者著名文人胡应麟便如此 他对“化胡说”涉及的诸多细节进行过推论如在老子出关问题上据他考证“盖过函关乃传道尹喜出散关乃化服胡王过函关者仅一而出散关者三”他还叙述了化胡经 源流谓:道家有老子西升经云老子人天竺化胡成佛故一名化胡经 浮屠教每以为病六代诸人 年 菏 泽 学 院 学 报 第 期论辨极繁见弘明集中所载历唐至宋竟莫能决迄于胜国世方崇奉释教又以帝师主之遂焚此经浮屠有为下火文者极鄙陋而佛祖通载有之殊可笑也胡应麟对西升经与化胡经关系

15、的说法显然是错误的 但从其行文语气来看他对元朝及释教并不客气对其焚经之举也深表愤恨 可以认为胡应麟这种思想倾向代表了元明时期部分民众的想法过往学界对水浒传崇道黜释原因的研究出现过以下观点:有学者结合小说的宋代背景与北宋时期的社会现实认为水浒传崇道贬佛本质上是佛道斗争在文学上的表现也有学者从时代背景出发将宋徽宗崇道抑佛作为小说宗教态度的影响因素 根据以上对水浒传 形成及流传初期社会佛道观念的背景分析我们看到了一副更为广阔的社会思想样态 这种深入人心的宗教价值取向与社会心理便是广大民众接受水浒传的文化土壤三、水浒传的民族意识辨析在水浒传成书及流传的关键时期也就是元明之际是文人的民族意识较为高昂的一

16、个时代朱元璋在讨元檄文中就曾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 这种思潮的涌现并非只是朱元璋军事斗争的宣传需要而是在元代汉人尤其是文人之中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张佳对元代夷夏观念的研究表明元代汉人仍具有族群意识“既反映在坚持故国文化传统、拒绝北俗习尚的诸多举动上也通过使用隐晦的修辞、假托特定的主题(如思宋、咏雁)在文字史料中如草蛇灰线一般不绝如缕”元明时期的小说创作者多为知识分子他们往往怀有朴素的正统观念并将这种意识加入到小说创作中 小说家“严华夷之分”可以从元代“开国”小说的缺失中看出 历代开国故事是小说创作的重要题材元代“开国题材”小说在清中期前却处在缺失的状态 究其原因部分是因为元代开国史料阙如使

17、现实创作缺少基础 然而小说创作可以对历史进行虚构演义杞宋无征的夏朝都能作为小说家的创作素材且当时亦不乏虚构历史的小说彭利芝的研究表明元明小说家却对元代开国缺乏兴趣是因为小说家秉持“严华夷之分”的正统观念这种“忠义”观念或者称为民族意识在水浒传中有多处体现 王晓家认为小说着重表现了宋江等人奉诏破辽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绪这种倾向在后七十回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此外孙述宇在讲述水浒传的来历时也重点叙述了小说的英雄报国情节他将两宋之际的民间武装与岳飞抗金等历史与小说的描写相比照认为小说的忠义意识是“水浒”故事在民间流传过程中经说书艺人斧削后的历史孑遗 不过亦有学者指出近代以来对水浒传民族意识等思想的揭示存在

18、偏颇与荒谬实际上明朝时期就有人指出水浒传中蕴含着民族意识 如天都外臣(汪太函托名)水浒传序赞扬梁山好汉说他们不肯像郦琼等叛宋之徒“右絓料而左絓金”而是能“审华夷之分”李贽所作的忠义水浒传序则云:“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 盖自宋室不兢冠屦倒施大贤处下不肖处上 驯致夷狄处上中原处下 是故施、罗二公传水浒而复以忠义名其传焉”水浒传存在民族观念本无疑问之所以令人们感到怀疑除了学者研究视角的不同之外有一个重要的客观因素就是在小说创作过程中对“忠义”的表现有隐晦之处如所周知有元一代的统治者对汉人知识分子防范之心很重限制他们参与政事于是他们怀着不满情绪去参与小说、词曲创作明人胡侍真珠船卷四便关注这种现象谓:元

19、曲如中原音韵 阳春白雪 太平乐府天机余锦等集范张鸡黍王粲登楼三气张飞赵礼让肥单刀会敬德不伏老苏子瞻贬黄州等传奇率音调悠圆气魄宏壮后虽有作鲜之与京矣 盖当时台省元臣郡邑正官及雄要之职尽其国人为之 中州人每每沉抑下僚志不获展于是以其有用之才而一寓之乎声歌之末以舒其怫郁感慨之怀盖所谓不得其平而鸣焉者也与此同时元代统治者对汉人民族意识及不满情绪有意弹压如元朝人忌讳“虏”“鞑”等字元修宋史其中仅有四次出现“金虏”字样且一次是书名金虏南迁录另外三次则为臣僚奏疏及上书中的只言片语恐怕亦为未及删净的漏网之鱼 年 司家民:水浒传的宗教态度与“忠义”主题 第 期元人的统治给水浒传的创作带来了一定的限制程毅中便指出

20、“水浒传里屡称“大金”而不涉金虏、金贼等文字不谈宋金联合灭辽的史实不提太行山的首领而只谈梁山泊的聚义当是元朝人回避和删改的结果”质言之水浒传若要在元代传播其民族意识难以直接表现出来明确及次我们便能理解水浒传的主题在于“忠义”小说的创作者希望表达民族意识但又不能毫无保留地展现这种观念只得进行删改或者以一种隐晦却能令民众理解的方式来表现“崇道斥佛”这种宗教观念恰恰符合这种需求前文分析表明宋元、乃至明朝时期佛道观念在社会上代表着一种特殊的文化理念水浒传尊道斥佛放在当时社会历史背景下不在于佛道本身本质是对宗教式夷夏观念的一种文学表达这也说明水浒传创作者对中国文化中的独特把握是其成为经典小说的一个重要因

21、素鲁迅先生曾感慨: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 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道教植根于民间适应中国传统的乡土生活如其提倡的“化胡”思想以拒斥“胡教”为宗旨便是民众朴素华夷观念表现形式 据此而论水浒传创作者亦是“懂得此理者”附记:本文初稿曾提交“中国小说论坛”(济南 年 月)蒙与会专家提供意见谨致谢意注释:参见吴真罗天大醮与水浒英雄排座次读书 年第 期李丰楙许逊与萨守坚 邓志谟道教小说研究台湾学生书局 年第 页吴光正容与堂本水浒传的宗教叙事及其悖论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年第 期新江九天玄女授天书 水浒札记世界宗教文化 年第 期李景梅古代小说中的“九天玄女”考论明清小说研究 年第 期

22、如王立、刘囝妮水浒传中戴宗神行术渊源探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年第 期陈庆纪水浒传中的道术描写及其作用张虹等主编水浒争鸣第 辑中央文献出版社 年第 页郭尚珍李娟:从天罡地煞看水浒传的道教色彩张虹等主编:水浒争鸣第 辑青海人民出版社 年第 页王守亮:水浒传天罡地煞神话试论明清小说研究 年第 期参考文献:肖作铭.谈水浒作者的道家思想/湖北省水浒研究会水浒争鸣编委会.水浒争鸣().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许勇强李蕊芹.元代水浒杂剧与宣和遗事关系新论.明清小说研究():.许勇强李蕊芹.宣和遗事与宋江三十六赞中水浒故事时间先后考论:兼论“梁山泊聚义本末”的产生时间.明清小说研究():.胡适.水浒

23、传考证/胡适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陈中凡.试论水浒传的著者及其创作时代.南京大学学报():.徐朔方.从宋江起义到水浒传成书/小说考信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程毅中.宣和遗事校注.北京:中华书局.陈洪.“水浒与道教”四题.文学与文化():.唐代剑.论林灵素与“徽宗失国”.宗教学研究():.脱脱.宋史.北京:中华书局:.王利器.水浒全传校注.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张同胜.水浒传文本叙事中的宗教态度.菏泽学院学报():.孙述宇.水浒传的诞生.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孙昌武.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与佛教.北京:中华书局:.志磐.佛祖统纪/大正新修大藏经().台北:新文丰:.毕沅.续

24、资治通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朱权.天皇至道太清玉册/道藏()北京:文物出版社:.李小荣.弘明集广弘明集述论稿.成都:巴蜀书社:.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上海:上海书店 年 菏 泽 学 院 学 报 第 期出版社:、.单长江.水浒传与北宋道教/张国光等.水浒争鸣().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张筱南.略论水浒传的宗教思想/张国光等.水浒争鸣().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张佳.元代的夷夏观念潜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 本):.彭利芝.元代“开国题材”小说缺失考论.文学遗产():.王晓家.水浒传中的民族意识试探.河北大学学报():.程华平.论水浒传创作主旨的近代解读.明清小说研究():.天都外臣.水浒传序/朱一玄.水浒传资料汇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李贽.忠义水浒传序/焚书.北京:中华书局:.胡侍.真珠船.西安:陕西通志馆印:.程毅中.忠义军与忠义水浒传.文学遗产():.鲁迅.小杂感/而已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责任编辑:谭淑娟)年 司家民:水浒传的宗教态度与“忠义”主题 第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