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单边钢次梁与混凝土主梁插入式连接节点的试验研究.pdf

上传人:wang****lang 文档编号:54676 上传时间:2021-06-1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5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边钢次梁与混凝土主梁插入式连接节点的试验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单边钢次梁与混凝土主梁插入式连接节点的试验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单边钢次梁与混凝土主梁插入式连接节点的试验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单边钢次梁与混凝土主梁插入式连接节点的试验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单边钢次梁与混凝土主梁插入式连接节点的试验研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2 8卷第 1 期 2 0 1 1年 3月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Ci v i l En g i n e e ri n g a n d Ma n a g e me n t Vo 1 28 No 1 Ma r 2 O1 1 单边钢次梁与混凝土主梁插入式连接节点的试验研究 杨清发 , 秦文科 , 周剑波。 ( 1 广东省 电力设计研 究院 , 广 东广州5 1 0 6 6 3 ; 2 武汉大学建筑物检测与加 固教育部工 程研究 中心 , 湖北武汉4 3 0 0 7 2 ; 3 武汉大学土建学院 , 湖北武汉4 3 0 0 7 2 ) 摘要: 钢次梁插入混凝土主

2、梁的节点连接是一种新型的节点连接形式, 该节点区别于传统的挑耳式钢梁与混 凝 土主梁节点连接方式 , 具有施工方便 、 力学 性能优越 的性 能。为 了明确 此种 节点连 接方 式 的受力 和承载 特 性 , 本文以某工业厂房的节点工程为背景, 对单边钢次梁与混凝土主梁连接节点进行了 1 : 2的缩尺试验研究。 试验表明, 钢次梁插入主梁的连接节点为半刚性连接节点 , 节点的破坏始于钢次梁上翼缘混凝土板与主梁交界 面处过大的横向裂缝及钢次梁上翼缘焊板的拉伸屈服; 试验结束时, 主梁端部箍筋均屈服, 端部截面产生宽而 深的扭剪裂缝, 表明单边钢次梁作用下主梁抗扭能力成为控制条件。试验还发现, 钢

3、次梁上翼缘焊接板条的布 置对 节点承载力有较 大的影 响 , 当上翼缘焊接板与翼缘 板的横 向面积 比控制 在 0 3 5 0 4 5的范 围内时 , 节 点 的破坏始于钢次梁上翼缘连接焊板的拉伸屈服, 属于次要构件的塑性破坏, 满足安全设计和承载力的要求。 关 键词 : 钢次 梁 ; 混凝土 主梁 ; 节点 ; 承载力 中图分类号 : T U 3 7 5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2 0 9 5 - 0 9 8 5 ( 2 0 1 1 ) 0 1 - 0 0 5 3 -06 随着建筑结构载荷和跨度逐渐增大的设计要 求, 钢次梁与混凝 土主梁的混合支撑系统得到大 量的应用 , 其

4、中钢次梁与主梁的节点连接成 了设 计的核心。传统的设计方法一般是在框架梁侧设 置挑耳 的单边节点连接 ( 图 1 ) , 该节点连接形式 施工较为繁琐 , 且结构受力不理想。钢次梁简支 于砼梁挑耳上 , 支座处为简支 , 实际楼板为整体浇 筑 , 在砼主梁处不可能为纯简支 , 仍能承受部分负 弯矩。这样便将梁端负弯矩产生的拉应力转由板 承担 , 导致板产生拉伸裂缝 , 不满足设计要求。本 文在传统挑耳式节点连接 的基础上 , 提 出了一种 改进的新型节点构造 ( 图 2 ) , 将钢次梁直接伸入 锚于砼主梁 , 伸入长度不少于梁宽的 1 3 , 为确保 堤 士楼板 砼梁施工缝 挑耳 堡墨 图

5、1 传统挑耳式单边 节点 连接 图 2 钢梁插人 主梁的单边 节点连接 使钢次梁节点处砼能浇灌密实 , 避免钢梁 上翼缘 与腹板间的交接处 出现空隙 , 将钢梁伸入砼梁段 上翼缘板 切掉 , 另补焊两 根一定宽度 的钢板条。 端支座处钢板条 弯人砼梁 , 钢板条担负钢次梁上 翼缘拉力作用。为确保钢次梁抗剪强度, 在靠近 砼梁侧处钢梁腹板两侧焊上加劲肋 。为了明确该 节点连接方式的受力性能 , 在 试验 室进行了模型 试 验 。 1 节点模型设计 以某工业厂房的钢次梁插入主梁的节点为背 景 , 考虑 1 :2的缩尺 比例 , 主梁单侧布置 4根钢 次梁 ( 图 3 ) , 混凝土框架 主梁 的载

6、面尺寸为 bh 收稿 日期 : 2 0 1 0 1 1 - 2 2 作者简介 : 杨清 发( 1 9 6 0 ) , 男 , 广东广州人 , 高级工程师 , 研究方 向为火电厂建筑结构设计 ( E m a i l : y a n g q i n g f a g e d i c o rn c n ) 5 4 土, 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 5 0 r l l l T l 6 0 0 mm, 跨度为 4 5 0 0 m m, 混凝土强 度等级为 C 4 0 ,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 3 5 mm; 钢次 梁选为 H N 3 0 01 5 0 - 6 5 9 ( mm) , 跨度为 4 5 0 0 n

7、l r n , 钢材为 Q 2 3 5 B钢。钢 次梁翼缘上混凝土板 厚取 为 6 0 m m。 钢次梁长度大、 分布根数多, 做全尺度模型试 验极为不便。为了试验方便有效 , 试验模 型中对 钢次梁进行了一定简化, 即钢次梁长度仅取插人 端至其反弯点的距离 。对于两端 固结 的梁 , 其反 弯点距端部 0 1 0 1 5 倍 的跨长。从节点构造来 看 , 钢次梁与混凝土主梁的节点为半刚性连接 , 钢 次梁反弯点相 比于刚性节点而言 , 应 向梁端部靠 近 ; 据此 , 本试验中钢次梁对应的反弯点与混凝土 主梁截面中心的距离取为 0 0 5倍的钢次梁跨长, 即 2 2 5 m m。考虑到钢次梁

8、翼缘上焊接钢板形式 不一样, 导致节点刚度不一致 , 相应反弯点也各 异 , 因此 , 在试验时 , 当钢次梁翼缘上焊接板刚度 相对 较弱时 , 加 载点 向次梁支 座靠拢 5 01 0 0 T 1 401 n 量 m mo 进行混凝土主梁 的配筋设计时, 宜根据次梁 先于主梁破坏的设计原则, 求出钢次梁上集中荷 载的设计值 ; 依据钢次梁对主梁的荷载传递, 同时 考虑主梁的截面承载能力 限制 , 依据相关设计规 范完成主梁的配筋计算 。 依据以上设计思路 , 本试验模型 的构造如图 3所示 。梁两端为扩大头 , 梁顶 4 1 8 , 通长布置 , 梁底 4 1 8 ; 钢次梁插入主梁深度为

9、9 0 l n r l l , 混凝 土板钢筋为 4 b 1 0, 抗剪键为 4 l 8 。钢材及混凝 土的力学性能指标实测值见表 1 。 表 1 材料 力学性能指标实测值 图3 主梁与钢次梁结构布置 考虑到钢次梁上翼缘的焊接板对节点承载力 性能影响很大 , 选取 2种不同的焊接板形式 , 即翼 缘中部分别焊接 5 0 m l n 、 9 0 m m宽的 1 块焊接板 , 焊板厚度 t = 8 m m, 试验共选取 2组模型, 不 同节 点对应构件编号分别记为 R C I 、 R C 2 。试验 时, 对所有钢次梁同时加载, 仅对 1 # 、 2 # 钢次梁进行 观测 。 2 试验加载装置及

10、量测布置 试验加载过程按照 C B 5 0 1 5 2 - 9 2 混凝土结 构试验方法标准 的有关规定进行, 加载时在 主梁两端扩大头顶面以大量程的千斤顶施加压力 以约束主梁端部, 对次梁外伸端 同步向下加载 , 试 验加载装 置见 图 4 。 钢次 梁插入 主梁 的节点 核心区是 试验研 究 的 一 反力 肚 需岳 仁 一千 斤 分 力 : L I J 二 一 钢 筋 ; 一 钢 次 一 钢筋j -L - _0 00 0 一 土板 土主梁 图4 试验加载装置 重点。如图5示意, 在钢次梁腹板沿不同截面高 度处 、 上翼缘焊接板上布置应变片 , 钢次梁端部与 混凝土底部布置位移计 。 3 试

11、验结果及分析 3 1 重 要部位 的荷载应 变 曲线 J 。 l _ 上 卜 第 1 期 杨 清发等 : 单边钢次梁与混凝土主梁插入 式连接节 点的试验研究 5 5 钢 板 条 ,|: : : 卜 位移 图 5 测 点的布置 不意 通过试验发现 , 钢次梁翼缘在不 同焊板连接 形式下 , 节点承载力不一样 , 节点破坏形式也不一 样 , 宜分别进行考虑。试验发现, 在结构达到破坏 时, 以下部位应变较大 : 主梁纵向钢筋应变 、 节点 核心区翼缘应变 、 靠近梁端的箍筋应变、 节点核心 区钢梁腹板中部横 向应变 , 本试验重点对这些部 位进行观测和分析 , 其荷载应变曲线如图 6所示 。 诔

12、挺 螂 柱 ( a ) R C - 1 ( b) R C一 2 图6 荷载应变曲线 试验过程显示 , 节点受力过程可分为三个 阶 段 , 即第 1阶段 ( 未裂 阶段 ) , 第 1 I阶段 ( 开 裂阶 段 ) 和第 1 I I 阶段 ( 破坏 阶 段 ) 。 ( 1 ) 第一 阶段 : 加载初期 , 由于节点 区剪力 、 弯矩 、 扭矩较小 , 节点核心区钢次梁应变均很小 , 节点处于弹性工作阶段 。 ( 2 ) 第二 阶段 : 当荷 载达到开裂荷载时 , 在节 点核心区主梁与次梁上翼缘混凝土板的交接面处 出现第一条水平裂缝 , 随着荷载的增加 , 此裂缝宽 度逐渐增加 ; 当继续增加时

13、, 主梁端部和跨中均出 现细而短的斜 向裂缝 ; 随着荷载不断增加 , 次梁上 翼缘? 昆 凝土板与主梁 的交接面处裂缝宽度加速增 加 , 板 内钢筋 及翼缘焊接板应 力逐渐增 加 ; 对于 R C 一 1构件 , 当荷载达到 2 1 t 时, 翼缘 焊接板达到 屈服; 此时次梁上翼缘混凝土板 的交接面处裂缝 宽度达到 2 5 m l n , 主梁端部箍筋屈服 , 主梁端部 扭剪 裂缝相继增加 和扩展 。对于 R C - 2构件 , 当 荷载达到2 1 t 时 , 主梁端部箍筋屈服 , 主梁端部扭 剪裂缝明显 , 节点核心 区钢次梁及翼缘焊接板均 处理弹性状态 , 远未屈服 , 此时次梁上翼缘

14、混凝土 板与主梁的交接面处裂缝宽度达到 1 m m。 ( 3 ) 第三阶段 : 对 于 RC 一 1构件 , 当荷载达到 2 5 t 时 , 钢次梁翼缘板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 , 混凝 土板趋于拉裂脱落, 翼缘趋于破坏 , 此时主裂缝的 宽度达 3 4 1T I I n , 主梁箍筋也接近屈服。混凝土 板典型张拉裂缝如图 7所示。对于 R C - 2构件 , 随 着加载进行 , 箍筋应力逐渐增加 , 梁端部剪扭裂纹 明显扩大和加宽 ; 当加载达到 2 5 t 时, 裂缝宽度达 2 5 m i l l , 剪扭裂缝 已多处贯穿主梁顶面 , 加载结 束 , 主梁端部剪扭裂缝见 图 8 , 但此时节点

15、核心区 钢次梁及翼缘焊接板均处于弹性状态。对 比 R C 一 1 、 R C - 2两种节点连接的破坏形式 , 前者始 于节点 核心区翼缘焊板的屈服 , 属 于次要构件的塑性破 坏 , 后者破坏始于主梁 的剪扭破坏 , 属于塑性变形 小 的主要构件破坏 , 从安全角度出发 , 后者不满足 结构结构设计 的要求 ; 从试验结果来看 , 除上翼缘 焊接板外 , 钢次梁节 点核心 区其他部位应变相对 较小 , 同时靠近主梁跨 中的节点先于靠近梁端的 节点发生钢次梁上翼缘焊接板条 的破坏 ; 在钢次 梁插入主梁节点连接设计时 , 应综合考虑钢次梁 、 主梁及节点的综合承载能力 , 即在保证主梁抗剪 扭

16、 承载 力 的 同时 进行 钢 次 梁翼 缘 焊接 板 的设 计 。 图 7 钢次梁 与主梁连接处横向裂缝 3 2次梁 端部 的荷 载位 移 曲线 试验获取 了位 移计 的端 部位移 , R C 一 1和 R C - 2构件端部的荷载位移曲线见 图9 。对于 R C 一 1 构件 , 当荷载较小时 , 节点 区为 弹性 变形 , 曲线 5 6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 0 1 1 年 图 8 主梁端部剪扭裂缝 段线性上升 , 当荷载达到开裂荷载时, 钢次梁上翼 缘与顶面混凝土板接触面出现开裂 , 节点刚度降 低 , 对应 曲线段斜率降低 , 随着荷载增加 , 裂缝宽 度加速增加 , 节点刚度加速

17、降低 , 曲线段斜率逐渐 变小 ; 当荷载接近 2 1 t 时, 对应 R C 一 1 构 件, 钢次 梁上翼缘焊接钢板屈服 , 对应 R C - 2构件 , 主梁箍 筋屈服 , 当荷载增加至 2 5 t 时 , 节点趋于破坏 , 曲 线段斜率降低并趋于平坦。 ( b ) R C - 2 图9 R C一1 、 R C - 2构件次梁梁端荷载位移曲线 对 比两种节点连接的荷载位移 曲线 , R C 一 1 构 件破坏始于翼缘的屈服 , 塑性变形较大 , 导致次粱 的梁端位移相对较大; 从加载结束时曲线段斜率 来看, 节点仍具备一定 的刚度。从试验现象也可 以看到 , 加载结束时, 钢次梁插入主梁

18、的节点核心 区混凝土依然完好 , 未出现明显扩展的表面裂缝, 即节点核心区还存在一定的抗剪能力 , 但节点附 近梁腹板出现纵横交错的弯剪裂纹 , 使得节点抗 剪能力有限。 4 单边钢次梁插入 混凝 土主梁 的节 点简化分析模型 对 比 R C - 1 、 R C - 2两种节点的破坏模式 , 前者 始于节点核心区翼缘焊板的屈服 , 属于次要构件 的塑性破坏 , 属于较为合理 的节点形式 , 设计时上 翼缘焊接板与翼缘板的横向面积比控制在 0 3 5 0 5的范围内。 对于单边钢次梁上翼缘焊接钢板连接节点形 式( 图 1 0 ) , 当钢梁 自由端受到向下作用的竖向荷 载时, 节点核心区平衡内力

19、有混凝土板内钢筋拉 力 F 钢次梁上翼缘焊接板拉力 、 钢次梁腹板 与混凝土之间粘结力 、 混凝土局部受压支点反 力 及钢次梁上翼缘焊接板侧压力 , 钢次梁 下翼缘和腹部下部与混凝土之间纵向挤压力 , 钢次梁下翼缘与混凝土之间的纵 向粘结力、 摩擦 力 , 厶 为钢次梁插入混凝土主梁 的长度 , 为 腹部下部与混凝土之间纵向挤压力的分布高度; 由于钢粱 自身刚度较大, 钢梁对节点区域产生撬 杠作用 , 导致混凝土板 内钢筋、 钢次梁上翼缘焊板 的拉应力及钢次梁上翼缘焊接板侧压力迅速集 中, 钢次梁腹板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也抵抗 了 小部分梁端荷载。 粱端荷载 旦 L I f 兰 1 4l 至

20、乖 圭 三 三三 凡 L 三0 图l O 节点核心区之内的主要荷载分布 假定主梁截面满足钢次梁集中荷载作用下的 抗扭要求, 从力的平衡来看 , 当两边钢次梁梁端荷 载一致时, F 。 、 通过两侧钢次梁 自平衡, 此时 分配的力非常小 ; 当两边钢次梁梁端荷载不一致 时, 由 、 F 抵抗两侧 F 。 、 F 2 产生的不平衡力 ; 梁 端荷载 与支点反力 相平衡 。 由 的支点力矩平衡有 : ro X L o+1 2 X F6L 5=F1L1+ L2+ 1 2 F 4 ( 1 ) 设混凝土板 内钢筋面积为 , , 钢次梁翼缘面 积为 , 两者抗拉强度分别 为 , 假定 F 。 和 第 1 期

21、 杨清发等: 单边钢次梁与混凝土主梁插入式连接节点的试验研究 5 7 按钢次梁受力范围内抗拉刚度比例分配, 则有: 人员可以进行人为的控制和调整。 l F2 =A s 1 A s 2 ( 2) 以钢次梁上翼缘焊接板水平与垂直交界处水 平方 向的平衡有 : F 】 + + F 6 = F 4 + +F 7 ( 3 ) 假定节点屈服破坏时, 上翼缘焊接板侧面受 压混凝 土达到抗压强度 , 则有 =b 。 L , x L, F 6 =( t 1 b 2 +t 2 L 5 ) , F 7 =b 2L 4 x f , , 中 6 为翼缘焊板的侧面宽度 , b 为钢次梁下翼缘宽 度, t 为钢次梁下翼缘

22、的厚度 , t 为钢次梁腹板的 厚度 , 为钢次梁焊接板条在混凝土中的垂直锚 固深度 , 为钢次梁表面与混凝土间粘结强度 , 为混凝土的抗 压强 度 , 则 由( 3 ) 式可求 出腹部下 部与混凝土之间纵 向挤压力的临界分布高度 。 以 R C 一 1 构件为对象 , 可求得 L 接近为 0, 即腹部 下部与混凝土之间纵 向挤压区域较小。 设腹板与混凝土问粘结面积为 。 , 当荷载增 加到钢次梁上翼缘焊板与混凝土板 内钢筋屈服应 力时, 假定腹板与混凝 土间粘结应力也达到粘结 强度设计值 , 则由( 1 ) 、 ( 2 ) 式有 : F o x L 0 +1 2 F 6 L 5 - L A

23、s 1 L 1 + 厂 v X A s 2 L 2 +1 2 x A s o L 2 ( 4 ) 依据 以上思路 , 以 R C 1构件 为对象 , 可求得 为 1 8 1 1 t , 以 R C 一 2构件为对象 , 可求得 为 2 3 6 t , 与试验结果 2 1 t 较为接近 , 故该方法可作 为钢次梁插入主梁节 点设计 的参考。因 R C 一 1构 件节点 为延 性节点设计 , 结果偏小 , 需要 说明的 是 , 由式 ( 1 ) 中, 。 对应为钢次梁反弯点离支撑反 力点的距离 ; 大小 与钢次梁上翼缘焊接板 的刚 度有关 , 当焊板较多 时, 节点刚度变大 , 则反弯点 向次梁跨

24、中延 伸 , 即 变大 , 根据 ( 1 ) 式 , 对应 的 节点承载力 变小 , 节点设计 时应考虑 的影 响。 另外 , 为了保证节点破坏时不至于 出现侧面 混凝土的压碎破坏 , 应满足 F + + + + , 由于 、 和 所 占比重均很小 , 可以忽 略不计 , 在节点设计时满足 + F 2 F 5 即可。以 节点焊接形式一为例 , 可求得 厶1 2 2 5 l T l r 。同 时, 钢次梁焊接板条在混凝土 中锚 固深度应参考 混凝土结构设 计规 范 ( G B 5 0 0 1 0 2 0 0 2 ) 第 9 3 条确定 。 另外 , 考虑到钢次梁底部交界处 的混凝土压 应力较大

25、, 建议在钢梁下部增加小端板来纵 向受 压。实际上 , 节点的弯矩承载力取决于次梁支座 上部的节点核心区混凝土板 内钢筋、 钢次梁上翼 缘焊接板 的含钢量 。在具体 的工程设 计 中, 设计 5 结 论 ( 1 ) 钢次梁与主梁节点连接形式 的施工较为 方便 , 钢次梁插人主梁 的连接节点 为半 刚性连接 节点 , 节点具备的抗弯能力有 限, 此种节点连接形 式下 , 钢次梁上翼缘焊接板首先发生弯曲屈服 , 钢 次梁上翼缘混凝土板与主梁交接面出现宽而深的 裂缝 , 随着荷载增加 , 裂缝逐渐扩大 , 钢梁翼缘混 凝土板接近拉裂脱落 , 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 节点趋 于 破坏 。 ( 2 ) 加

26、载 结束时 , 钢 次梁插人 主梁 的节点核 心区混凝土依然完好 , 未 出现 明显扩展的表面裂 缝 , 即节点核心区还存在一定的抗剪能力 , 但主梁 端部箍筋 已屈服 , 端部 混凝土腹板 出现明显 的弯 扭裂缝 , 使得节点抗剪能力有限。 ( 3 ) 通过 试验分析 , 当上翼缘 焊接板与翼缘 板的横向面积 比宜控制 在 0 3 50 5的范围 内 时 , 节点的破坏始于节点核心区翼缘焊板 的屈服, 属于次要构件的塑性破坏 , 满足安全设计的要求 , 属于比较合理 的节点设计形式 。 参考文献 1 G B 5 0 0 1 0 - 2 0 0 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s 2 G B 5 0

27、 1 5 2 - 9 2 ,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 s 3 马宏伟, 姜维山, 于庆荣 , 等 连接钢筋传力的组合 梁连续复合螺旋箍混凝土柱节点的研究 J 东南 大学学报, 2 0 0 2 , 3 2 ( 5 ) : 7 4 1 - 7 4 5 4 陈林 钢一 混凝 土 组合 粱 与钢筋 混凝 土柱 节点 设 计方的试验研究 D 南京 : 东南大学, 2 0 0 3 5 陆铁坚 , 肖林红 剪力连接度对组合梁- 钢筋混凝土 柱点抗震性能的影响 J 工业建筑, 2 0 0 7 , 3 7 ( 1 2 ) : 6 7- 7 0 6 毛炜烽 , 肖岩, 李贤, 等 螺栓连接钢一 混凝土组 合 T型

28、节点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 J 建筑结构, 2 0 0 6 , 3 6 ( 9 ) : 9 7 - 9 9 7 戴绍斌 , 傅冬, 朱健, F B G传感器在节点试验中 的应用研究 J 华 中科 技大学学 报 ( 城市科学版 ) , 2 0 1 0 , 2 7 ( 2 ) : 7 - 1 4 8 王静峰, 韩林海, 郭水平 半刚性钢管混凝土框架端 板节点试 验研 究及 数 值模 拟 J 建 筑 结构 学 报 , 2 0 0 9 , ( s 2 ) : 2 1 9 2 2 4 9 李静 , 杨发 云 , 区达光 高强 混凝土新 型梁柱节点 构造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J 郑州 大学学报 ( 工学 版 )

29、 , 2 0 0 5 , 2 6 ( 4 ) : 9 一 l 4 1 O 王静 峰 钢管 混 凝土 柱一 钢 梁单 边螺 栓平端 板连 接 节点 的力学性能 D 北京 : 清华大学 , 2 0 0 7 5 8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 0 1 1正 Ex p e r i me n t a l S t u d y o n t h e J o i n t Co n n e c t i o n o f Un i l a t e r a l S t e e l Ti mbe r s I n s e r t e d i n t o t he Co nc r e t e Gi r de r Y A N G

30、Q i n g - f a , Q I N耽n k e , Z H O U J i a n b o ( 1 G u a n g d o n g P o w e r D e s i g n a n d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G u a n g z h o u 5 1 0 6 6 3 , C h i n a ; 2 En g i n e e r i n g Re s e a r c h Ce n t r e o f Bu i l d i ng S t r uc t u r e I n s p e c t i o n a n d S t r e ng

31、 t h e ni n g Au tho r i z e d b y 山e Mi n i s t r y o f Na t i o n a l Ed u c a t i o n,W u h a n Un i v e r s i t y,W u h a n 43 0 0 7 2,Ch i n a; 3 S c h o o l o f C i v i l a n d 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 E n g i n e e ri n g , Wu h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 Wu h a n 4 3 0 0 7 2 , C h i n a ) Ab

32、 s t r a c t :T h e j o i n t c o n n e c t i o n o f s t e e l t i mb e r s i n s e r t e d i n t o the c o n c r e t e g i r d e r i s a n e w f o r mDi f f e r e n t f r o m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h a n g i n g j o i n t , t h e n e w t y p e o f j o i n t h a s a g o o d b e a r i n g p e r

33、f o r ma n c e a n d s u p e ri o r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p e rf o r m a n c e I n o r d e r t o c l a ri f y t h e j o i n t f o r c e a n d b e a ri n g c h a r a c t e ri s t i c s ,t h e e x p e ri m e n t i s c a r r i e d b y the s c a l e o f 1 2 t o m a k e mo r e a c c u r a t e u n d e r

34、 s t a n d i n g f o r the a c t u al w o r k p e r f o rm a n c e o f j o i n t s ,a n d the b a c k g r o u n d o f o n e i n d u s t r i a l p l a n t j o i n t a p p l i c a t i o n w a s t a k e n a s a n e x a mp l e T e s t s s h o w tha t the j o i n t i s o n e fo r m o f s e m i r i gi d c

35、 o n n e c ti o n s , j o i n t d e s t r u c t i o n b e gi n s w i th l a r g e c r a c k s f r o m the j u n c t i o n b e t w e e n t h e g i r d e r fla ng e we l d e d pl a t e a n d c o n c r e t e b e a m a n d y i e l d f a i l u r e o f t h e we l d e d p l a t e At the e n d o f e x p e r

36、 i me n t , the, e n d s t i r r u p s o f c o n c r e t e b e a m h a v e y i e l d e d wi th the b r o a d a n d d e e p c r a c k s f r o m the t o rsi o n an d s h e a r , i n d i c a t i n g tha t b e a m t o r s i o n c a pa c i t y i s the k e y c o n t r o l c o n d i ti o n u n d e r t h e

37、form o f un i l a t e r al s t e e l ti mbe rsI t w a s a l s o f o u n d tha t t h e l a y o u t o f the w e l d e d p l a t e h a s a g r e a t e r i mp a c t o n the j o i n t b e a ti n g c a p a c i t y Wh e n the r a t i o o f t h e w e l d e d p l a t e t o the w h o l e fl a n g e c r o s s

38、s e c t i o n i s c o n tr o U e d f r o m t h e r a n g e o f 0 3 5 t o 0 4 5 , j o i n t d e s t r uc ti o n b e g i n s wi th the y i e l d f a i l u r e o f the we l d e d p l a t e,whi c h i s th e mi n o r c o mp o n e n t d a ma g e a n d me e t s the r e q u i r e me n t s f o r s a f e t y and b e a n n g c a p a c i ty K e y w o r d s : s t e e l t i mb e r ;c o n c r e t e g i r d e r ; j o i n t ; b e a ti n g c a p a c i ty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建筑设计/结构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