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学期补考题
第Ⅰ卷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选出该答案并将其前面的字母填在卷二相应的表格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这表明在我国 ( )
A.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B.人民直接掌握政权
C.宪法规定公民的权利 D.人人都要履行义务
2.在我国,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
①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责任②公民有肖像不容侵害的权利,但不得恶意毁损、玷污、丑化他人肖像③公民有通信自由,但不得泄露国家机密④公民必须维护国家 统一和民族团结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下列行为属于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有 ( )
①工厂排出的污水致使他人中毒 ②为泄私愤给他人面馆的面粉中投毒,致使多人死亡或中毒 ③建筑物上的搁置物坠落砸死砸伤他人 ④装神弄鬼将他人吓成精神分裂⑤为找到丢失的物品,老师在教室挨个搜查每个学生 ⑥枯死的大树在大风之后倒塌将路人砸伤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⑥ D.①③④⑤
4.2008年9月1日,我国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这一举措 ( )
①标志着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已完全实现②为贫困家庭子女依法享受教育权提供
了物质保障③有利于维护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④体现了国家把教育摆在了优
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下列做法不属于侵犯公民人格权的是 ( )
A.某班主任将没完成作业的学生留下,规定不完成作业就不准回家
B公安机关张贴被通缉的犯罪嫌疑人画像
C.小王取款排队时,没有站在一米线外
D.小明因妒忌大江学习成绩好,在一次考试后,就向老师举报大江作弊
6.下列行为属于侵犯公民肖像权的有 ( )
①某广告商未征求陈某意见,即把他的肖像印在广告上 ②马某为了表示对王某的不
满,当着王某和其它人的面,损毁王某的肖像 ③某影楼虽已和张某打过招呼,但未得
到张的回复,便把他的肖像摆在橱窗上 ④李某把一损毁交通标志的人及其行为拍摄
后投到报刊发表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下列行为中没有侵犯他人隐私权的有 ( )
①某商场将其注册会员的照片、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信息整理成册卖给某信息公司
②因为有人曾将厂里的产品藏在厕所里,所以工厂在厕所安装监视器
③警方对犯罪嫌疑人的住宅电话进行监听 ④进他人房间先敲门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8.2010年3月28 日20时30分至21时30分全球2848个城市,超过十亿人参加了“熄灯
一小时”活动。此举 ( )
①反映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是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②体现了对环境的保护
③是缓解地球变化的根本方法 ④可以提高人们的节约意识
A.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9.赵某从商店购买一台彩电,使用时间不长就发生爆炸。经有关专家现场鉴定,是电视机
自身质量问题引起的。在这种情况下,赵某维权应采取的正确方式是 ( )
①与商场协商解决 ②到商场强行搬走一台价值相同的电视机 ③自认倒霉,重新购买
④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⑤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节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⑤
10.小强平时成绩很好,有一次期中考试。同学吴宇示意要他帮忙。碍于同学情面,他给吴
宇传了张纸条,结果被老师当场抓住。事后,学校宣布小强和吴宇的成绩无效,并全校
通报批评。面对这样的结果。小强不正确的做法是 ( )
A.及时反省自己的错误
B.换位思考,认识到学校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考场纪律
C.觉得委屈,找老师聊聊
D.觉得不公平,不去上课以示抗议
11.高考结束后,刘某因迟迟未收到通知书而以为落榜了,后来才得知是张某冒名顶替自
己上了大学。刘某愤然将张某告上了法院,因为张某侵犯了他的 ( )
①受教育权 ②肖像权 ③名誉权 ④姓名权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12.某市消协的一位工作人员为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承受来自社会的压力甚至是恐吓,打
了八年官司,终于为消费者讨回了公道。这说明 ( )
①消费者的利益应当由消协来维护 ②它具有崇尚公平,主持公道的高尚品德
③只要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就能打赢官司
④见到不公平现象采取什么态度和行为,反映出我们的精神境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3.某农民用合法收入买了一台拖拉机,农忙时他用拖拉机耕地、运庄稼,农闲时他将拖拉
机出租给别人。两年后,他将拖拉机卖掉。该农民对属于自己的财产拥有什么权利? ( )
①占有权 ②使用权 ③收益权 ④处分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发明创造以及其他创造性智力成果,在知识经济时代更加显得重要
B.对创新精神最有效的鼓励是给予创新成果以智力成果保护
C.为激励公民创造无形财产,各个国家先后通过立法保护智力成果所有人的权利
D.著作权规定未成年人没有智力成果权
15.公平是人们不懈追求的目标,下面对“公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追求公平是一种美德,它能促使人们处理事情时采取恰当的行动
B.个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影响对事情公平与否的判断
C.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们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D.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追求公平是徒劳的
16.在2010年各地出台的中考方案中,把科技特长生和以前的体育和艺术特长生一并写
入了新的中考方案,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政策 ( )
①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发展 ②有利于加强学生应对考试的能力 ③有利于培养未成年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④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智力成果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7.下列关于遗产继承说法正确的是 ( )
①钟某生前的中奖收入属于遗产范围 ②只有有血缘关系的子女才能享受继承父母
遗产的权利 ③遗产的分配要体现权利义务一致性的原则 ④刘某可以立遗嘱将自
己的合法财产赠送给某人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8.当我们的生命健康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时,我们有权 ( )
①报复 ②依法自卫 ③请求法律保护 ④对他人实施伤害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19.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 )
①会对正义行为表现出赞赏和崇敬之情 ②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 ③对非正义行
为会产生不满等情绪 ④对非正义行为乃至采取行动来维护正义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以下言行中,能体现公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是 ( )
A.“又该缴税了”。“嗯,让我想想怎样少缴点税”。
B.“征兵工作开始了”。“我符合条件,明天就去报名”。
C.“听说你母亲病了?”“这与我无关,我是领养的”。
D.“你为什么不上学?”“我成绩不好,不想念了,反正老师说会把初中毕业证书给我”。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二学期补考题
第Ⅱ卷
二、问答题(共60分)
21.某校女生徐某、蔡某到商场购物,商场工作人员怀疑她俩偷了一瓶化妆品,便对她们进行责问、盘查、搜包,但未发现“赃物”。继而又要搜身,被两名女生严厉制止。工作人员将两名女生非法拘留达1个多小时。事后,两名女生向人民法院状告该商场侵权。法院经审理,判决商场向两名女生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并向两名女生支付精神损失抚慰金4 000元。
请回答:(1)商场工作人员的行为侵犯了两名女生的哪些权利?
(2)法院的判决说明了什么?
(3)你从这一案例中得到什么启示?
22.材料一 2005年3月16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北京市交通局原副局长、首发公司原董事长兼党委书记毕玉玺受贿、私分国有资产案进行一审,62岁的毕玉玺因犯受贿罪、私分国有资产罪被判处死缓。据调查,在1994年至2003年间,毕玉玺利用职务之便,通过介绍、推荐和打招呼等方式,先后帮助多人在五环路等公路建设工程及相关配套项目上谋取利益,涉嫌收受他人贿赂达6 000万元人民币。首发公司多名涉案人员也被缉拿。
材料二 赵某无视国家法律,自称是上帝的信徒,能医治百病。他向当地群众卖“神药”,还用“神针”扎病人的身体,有时病人被扎得痛晕过去。他就这样装神弄鬼,骗取钱财,后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毕玉玺、材料二中的赵某为什么会被逮捕、判刑?
(2)公民应怎样依法行使权利?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A
C
C
C
B
B
C
C
B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A
D
D
C
B
B
D
B
21:(1)商场工作人员的行为侵犯了两名女生的隐私权和人身自由权。
(2)法院的判决说明了公民的隐私权和人身自由权受法律保护。
(3)启示:当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当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取各种方式保护自己的权利。
22.提示:(1)材料一中的毕玉玺利用手中的权利,收受贿赂,私分国有资产,触犯了国家法律。材料二中的赵某披着宗教的外衣,装神弄鬼,骗取钱财,祸害群众。这两个人都违犯了国家法律,危害了社会,必然要受到法律的严惩。
(2)公民在作出行为选择时,要依法行事,依法行使权利。首先,不得以非法手段谋取私利;其次,不得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再次,要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利;最后,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总而言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
- 7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