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播电视基础专题总结【一】电视艺术的特性(近儿年的真题,对于广电艺术的特性的考察很常见,比如仪式性、时尚性、文 学性等等)1、即时传真独具的特性,即时传真使电视艺术常常最有某种“现场”的意味;即时传真 营造的现实感具有独特的魅力,可以从现场直播的强劲表现中看出即时传真确实 是电视艺术的重要美学特征。这种特性给艺术创作的方向和方式产生影响,如对于“生活原生态”的追求(真实的魅力),追求即时的时效优势等(当下感,共鸣)。美剧的边播边拍,电 视剧题材与当下热点结合,如剩男剩女题材大女当嫁张小五的春天,访谈 节目2、综合性从艺术学的层次上说,它是多个艺术门类的综合,兼收并蓄,通过它可以容 纳各种各样不
2、同的艺术门类,它们可以在电视上得以呈现。另外,它也吸收了各 门艺术的元素,如摄影的造型性,绘画的写神,尤其是电影的视听语言等,从而 形成了自身的魅力。从美学层次上说,它是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的综合,如春晚中的分会场,时 空自由调动;它是视听效果的结合,更立体,更具表现力;形式美与叙事美的结 合,如电视剧、MV等。最能体现综合性的莫过于电视综艺节目了,如春晚,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 式、超级的阵容赢得巨大感召力,是电视艺术综合性优势的体现。3、大众性(大众艺术)背景:19世纪中叶,社会经济条件的巨大变化改变了传统的艺术格局。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对于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要求提高,教育普及,民众的文化水平提高
3、,技术 发展使其有很多闲暇时间,于是对于文化艺术有了需求;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将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纳入了商品消费的轨道;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复制能力使艺术普及,社会的巨变引 起艺术形态的巨变。大众艺术:工业社会产生的大众群体的文化伴生物,娱乐的艺术。商品本质、追求利润、取悦受众、大量复制、缺乏个性电视为什么是大众艺术?a.制作传播接受方式、强大影响力;bo成本压力、商品趋势;影响:消极媚俗,大众、商业、社会权威三位一体。在这种极权统治下,其作 品不免会粉饰、肤浅和庸俗;工业化生产,无深度、模式化、缺乏个性(06真题)如何克服?体制内突破+机制本身突破。积极一一精神产品丰富;群众喜闻乐
4、见;慰藉心灵、提高素质、满足需要 大众艺术是否必然低级?不是。真诚天才创作,通俗形式可以包涵深刻内涵,如:传统通俗艺术:相声,小品;各时代都是低劣占多数,高雅艺术也有垃圾电视是不是当代艺术的主流?不是。数量占主流、形式上继承现实主义,但致命弱点是缺乏经典和深刻,只有 自身突破才能成为真正主流。4、时尚性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电视艺术的实现方式逐渐地多元化,电视节目在 制作观念和水准上更加地趋向时尚,这种时尚不仅只是体现在外部的包装和技术 的表现手段上,如春晚的舞美灯光设计,娱乐节目的包装理念。还在于节目的内 容结合社会现实的热点以及时尚的语言和事件,紧跟时代潮流甚至走在时代前 列,引领时代潮
5、流。而这些都体现为电视艺术的时尚性。如当下剩男剩女话题正热,很多电视节目和电视剧就紧跟潮流,有所体现。5、仪式性电视艺术由于其家庭观看模式,人们日常化审美,在心理距离上很近,不会 对电视上的内容很认真地观赏,更不会把它当作艺术品般仔细品味,所以电视创 作者为了让观众以更好的态度去欣赏他们的艺术,经常会在节目中加入一些仪式 化的手段,特别是在一些节庆日,更是把节目庆典仪式搬进电视,如春晚的零点 钟声,选秀节目如“好男儿”中经常出现的选手淘汰后灭灯,升降台下去等等。另外像是一些庆典日,电视表现仪式的内容那更是家常便饭了,在电视上经常有 很多仪式上演,如升旗、哀悼等等。这些都表现为电视的仪式性。6、
6、文学性电视艺术汲取了很多文学元素,如文学中的意识流、蒙太奇等创作思维,还 有文学化的解说语言,另外还有其抒情手法和诗化意象,如隐喻性画面,象征性 画面,夸张性画面,对比性画面等,都为电视艺术叙述故事和表现情感所用。另 外电视还常把文学作品的内容本身电视化表现,如电视诗歌散文,还有电视 剧也常常改编自文学作品,这些电视与文学的紧密联系,使电视艺术不可避免地 具有文学性。7、参与性与互动性电视的传播共性决定了电视艺术的参与性,“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方式,这 种交流本身,带有较强的参与性;特殊审美心理决定了电视艺术的参与性,看电视是开放的,看电影是“观赏 者”的审美心理,而看电视时较为自由,是以参与者
7、的身份参与的。特殊表达方式决定了电视艺术的参与性,电影是剧中人彼此对话,观众是第 三者,电视艺术多通过特写镜头直接向观众讲话,主要目的是倾吐感情,因此,观众是站在当事者的立场参与节目的。互动,跟电视文化的社会审美取向的变化有关的,电视呈现出“由单元向多 元、由单纯教化模式向自主选择的消费模式、由社会活动空间向私人娱乐空间的 转换。”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观众通过媒体来反映自己的思想也显得十分自然。观众与媒体的互动关系的产生,首先就产自于观众与媒体之间的平等关系,是直 到电视时代才出现的。回顾综艺四阶段的互动情况观众参与电视节目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意见参与形式,新闻资讯类,设置话题让观众发短信或在网
8、络上留言发表意 见,如中央2套第一时间,浅显层次辅助参与或辅助表演式,部分谈话节目中,现场观众参与提问,或表达自己 观点,如另外,表演类节目逐渐加入观众表演,如电视歌会成为节目的灵魂和主角,以他们的语言、观点或者表演作为节目的最大看点,主持人只是绳子,不仅如此,节目的观众同样参与节目,他们拥有取舍权,决定 游戏的胜负,如超女。广播电视节目听众参与性广电节目为了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获得更多受众对节目的关注,常常会 通过及时或延时的交流手段如电话热线、短信平台、网络留言等,来实现与受众 之间的互动,这样一来极大地满足了受众想要参与的心理诉求,也借此打开了节 目的知名度和认知度。8、人文性、贴近性
9、、群众性、服务性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巨大变革,高科技形成的技术霸权以及由此产生的 社会阶层的不平衡和精神失落,都有可能促使广大受众对人文精神有一种空前的 渴求,需要人文关怀来调节和梳理。倡导人文精神,满足受众人文关怀的需求,是电视节目的责任,也是发展趋势。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竞争格局下,电视节目想 要脱颖而出,必须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人文意识,将话语权让位于广大受众,使受众真正成为电视关注的焦点,即实现“贴近性”和“服务性”。贴近性,是节目内容要尽所能贴近目标受众的日常生活,从工作、居家生活、休闲等活动中寻找话题,使其成为节目主角:节目形式要采用目标受众喜闻乐见 的方式,增强亲和力,产生共鸣。
10、如一些情感类节目人间电视艺术的服务对象,充分体现出贴近性、群众性的艺术特点。几乎所有的 电视台,都把服务目标定位在广大人民群众之上,并以收视率作为衡量电视艺术 优劣成败的重要标准,从题材、主题到样式、风格,都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需 求与审美习惯为出发点和归宿。如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闯关东 等等。服务性是指通过向观众提供实用的生活资讯和常识来服务观众,增强观众对 节目的依赖性。这种服务性是电视节目很重要的优势之一,却常常被单纯追求实 效新闻或娱乐节目的主创人员所忽视。实践证明,在节目中增强服务意识,关注 日常生活时取胜市场的关键之道。央视生活为您服务长年不衰,就是这 个原因。还有天气预报的收视
11、率【二】电视的传播特性1、一次性传播作为一种电子媒介,电视的传播方式在时间维度上表现为即时的线性的一次 性传播,在空间维度上表现为超越空间限制的远距离传播,在一次性传播中制造 惊人的收视者,可以说是电视传播的基本特性,但转瞬即逝,使其成为短命的艺 术;电视传播的此特性也使其不能创作更多艺术内涵的艺术作品,一部蕴藉深刻 的艺术作品常常需要反复品味才能体会其妙处,其线性流动更加剧了这种状况;技巧方面,电视艺术的展示节奏受到这种传播方式的限制,电视观众只能被 动地根据节目自身时间节奏进行接受。因此,创作者由于这种传播的限制,不得不使其作品尽量平易直白,尽量剔 除那些需要反复揣摩才能领悟的审美信息,有
12、失于浅薄的可能;新鲜感、新奇感就成了竞争法则之一。如电视剧中,引人入胜的悬念、突如 其来的转折和出人意料的结局,一直是激起观众兴趣的基本手法,但这又可能导 致只重悬疑技巧和新鲜花哨,而忽视其他艺术的表现手段。2、电视节目的连续化和系列化流动的电子传播很适于系列性和连续性时间的连续性为广电的主要展示形态;另外,通过这种办法可以有计划地去 制造观众,把收视习惯融入到他们的生活节奏中,如电视连续剧的固定观众,电 视系列剧,各自独立成章,新老观众都可以加入;而通过连续性和系列化,媒介 传播和人们的相互传播可以达到观众不断膨胀的效果;如潜伏电视连续化和系列化是电视业激烈竞争的产物,有利于保持收视率、固定
13、观 众、培养收视习惯。如周播、日播、季播的概念,长篇史诗电视连续剧,时空跨 度大3、空间关系的两重性一方面,从传播到用户方接受,遥远;另一方面,电视荧屏到观众的家庭 环境接受,接近。观众在近距离接受中容易产生亲近感,由此也产生了面对面交流这种节目样式,还有“引戏员”这样的新型电视结构,负责沟通创作者和观众。栏目剧对观众来说,电视表演登堂入室,似乎比剧场表演更亲近,而对于表演者来 说,跟观众缺少直接交流,常常因为场景的限制,前后要表演没有逻辑的片段。拓展:电视审美日常化(06真题)【是什么】所谓“日常化”,是相对于专业化和仪式化来说的,专业化涉及 专业实践领域,仪式化则涉及对象虔诚的情绪、高度专
14、注,而日常化则是一种与 生活的日常状态相适应的情绪心理与行为状态。艺术的日常化即艺术的生活化,艺术的创作与接受都是在一种日常的生活背 景下进行的甚至已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但并不意味着技艺水平的日常化或 者是思想内容的平庸化。【为什么】日常化不仅意味着艺术创作与欣赏的仪式化的消解,同时也是作 为专业化的艺术在强大的大众传媒的挑战下的一种不得不然的选择,或者也可以 这样说,这正表现出传统的注重纯粹审美经验的艺术向现代大众审美文化转化的 一种必然趋势。随着广播电视的逐步普及,节目接收也越来越便捷,各种频道竞争激烈,人 们足不出户就能收看到各种各样和类型的节目,电视的审美接受也逐渐失去了其 仪式化
15、和贵族化的色彩,走向普通大众化的日常化的生活领域,电视也由家庭围 坐式观看变得更加随意,即使是一些直播性的专业性和仪式化色彩很浓的节目也 已褪去那份庄重的光环,很难持续保持注意力。【怎么样】这样的日常化审美:意味着审美距离的缩小或贴近,电视已成为家庭中的一员;它与观众的跳跃式观赏分不开,间歇式观赏日常化审美也体现出审美的淡化现象;它还带来受众角色感的变化,既是群体的,也是个体的,既是消费者,也是 参与者。电视作为一种大众艺术,从诞生之日起就充分体现了高度专业化的创作,能 够被大规模复制,适合日常化接受,大众艺术的标准文本是流畅的、平面的和易 解的,能够让日常接受者者在日常环境中也能获得某种表浅
16、的审美愉悦。【怎么办】由于电视的日常化审美,电视创作者想要吸引观众保持足够的持 续关注,必须要有些小手段,基本原则就是要内容精彩,形式新颖,贴近生活,贴近观众心理。内容上,满足观众的某些需求,如实用、休闲娱乐、知识等,形 式上,制作包装突出自身个性,精彩的导视和预告,制造亮点和兴奋点。适时地,可以制造一些仪式化手段,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三】电视文化1、电视文化是消遣文化、快餐文化、娱乐文化吗?(05真题)电视,作为20世纪人类文化舞台上的闪亮的星星,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对 电视引发的讨论也十分热烈。由于它的技术性和传播特性,如一次性传播、时间的线性流动、日常化审美 等,使它不能只讲究高端的艺术
17、品位和美学追求,因为真正的经典艺术作品是需 要反复精雕细琢的,反复咀嚼才能体味其中的艺术美感。显然,电视的一次性传 播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而对于电视观众来说,电视就像家人一样,无需仪式化 地来观赏,只是日常化审美,用来放松娱乐,也不用注入太多精力。所以,基于 对收视率和广告的追求,电视创作者近可能使自己的作品尽量轻松、通俗、平易,观众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当然其中也不排除出现低俗、媚俗、浅薄的节目,如 大量无深度、制造低级趣味的娱乐节目,窥探他人隐私,暴露假恶丑的情感类节 目等,于是,有些文化人,开始忧心忡忡,开始说电视文化是消遣文化,快餐文 化。这个说法有其原因,因为电视节目现在确实商品性质太
18、浓,跟观众之间很大 程度上形成了供需关系,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为了满足部分受众的低级趣味,制造噱头,有些电视节目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一味地追求平面,忽视文化内涵 和人文关怀,如08年被广电总局叫停的重庆卫视第一次心动。所以,在这个 角度看,这个观点似乎是成立的。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应该用多维角度来审视电视文化。从人类文化学来 俯视电视文化,它一方面更多地体现了大众文化的需求,同时也以大众文化的豁 达,融精英文化与世俗文化、高雅文化与娱乐文化与一炉,从而呈现出一种全能 文化的姿态,如它既有高品位的电视艺术片,又有通俗的娱乐节目;从中国传统 文化后视电视文化,它是传统文化发展链条上,现在时段主体
19、的显现者,它在完 成继承文明、沟通未来的使命中凸显自我,如新闻节目与历史记录片的结合;从 社会文化生存的角度外视电视文化,电视文艺更为明显地体现了对多元文化的综 合和兼并,其身份呈现多元文化的形态,如既有历史的,又有现今的,既有科技 的,又有朴实的;从电视文化本身的内视,电视文化身份多体现的是综合文化和 边缘文化的形态,体现出兼容性,集文学、音乐、电影等文化于一身。【高鑫观 点】总之,在人类社会文化生活中,电视是以全能文化形态,在实现对传统文化 纵向聚合和对现代文化横向综合的过程中,多维度地体现出其多具有的边缘性文 化本质和全球性文化趋向的一种文化类型,所以上述的说法是片面的。解析:此题来自苗
20、棣电视艺术哲学一书的观点,也是电视圈长久以来一 直争论不休的话题,同学对于这样的话题应该有敏感度,并有意识地做出自己的 思考,凡是有争议的观点,经常都很容易被考到,同学们只要言之成理就行。2、电视文化是一种消费文化,你怎么看(09真题)(一)从本质看,电视文化与消费文化共同具有大众文化属性电视文化是一种多元的文化,是一种具有极大的包容性的文化形态,这主要 表现在它本质上属于大众文化,但同时又兼具精英文化、通俗文化、主流文化和 边缘文化的属性。电视文化不仅传播对象是大众,大众化节目是电视内容的主体,而且电视文 化现象必须依托于大众而呈现。电视在节目制作、传播和接受方式上的特点使它 特别适合大众文
21、化的载体,电视运作机制及电视传播电视接受的基本特性决定电 视带有大众文化色彩,在成本压力下,当今电视也是靠着商业化靠拢的趋势。受 收视率和广告收入影响,传播制作成本回收的链条影响,大众艺术必然成为电视 艺术的主流。消费文化也是一种大众文化,它由大众的消费行为而生成。()从结构要素看,电视文化是一种消费文化电视文化是一种内容宽泛的泛文化形态,由围绕电视传播活动所形成的电视 生产(设备生产和传播内容生产)、电视传播、电视内容交易流通和电视消费等 行为共同构建而成,它从结构上讲分为电视物质文化、电视精神文化、电视制度 文化。其中,电视物质文化指的是实施电视文化建设中所必需的硬件,电视制度文 化支撑与
22、维系电视文化运作的相关制度,而电视精神文化则不仅包括电视节目传 播的知识、内容,而且涵盖了电视观众通过电视收视而产生的精神功能,以及由 之创造的经济效益。这每一种文化形态都与消费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基本上都可以纳入消费文 化的范畴,正是电视文化的丰富构成决定了电视文化是一种消费文化。(三)从生产和传播过程来看,电视文化是一种消费文化首先,在电视传播链条的起点电视内容创作阶段,当代消费文化背景是 一切创作的基础和源泉。如广告,电视综艺和娱乐节目的更新换代,也是由于消 费文化的观念的变化而变化的。其次,在电视产品流通和消费的过程看,电视传播本身就是在建立一个消费 的平台以精神文化消费为主的平台,不
23、仅电视文化产品的流通和交易已成为 文化产业中的一道风景线,而且现代社会的电视观众更大程度上是以消费者的身 份在进行着电视节目的收看。综上所述,在消费文化语境中蓬勃发展的电视文化自身就是一种消费文化,电视文化作为一种消费文化参与社会价值观念的建构,这是由电视文化的本质属 性和多元性特点决定的。3、电视文化多元化的建构(电视艺术的审美文化与大众文化【大纲】)电视文化必然是媒介性的、综合性的、动态发展的,在日益分众化、小众化 的今天,多元化是最佳策略。但也要警惕多元化导致社会必要原则和文化立场的 缺失。(1)主流文化:以深厚民族文化为基础,弘扬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如主旋律 的电视剧长征、电视专题片百年
24、中国、电视纪录片人民大会堂 等等。(2)精英文化:社会道德实现和社会良心守望;如电视艺术片西藏的诱惑、电视纪录片敦煌、科教频道的很多节目,品位和格调高,文化内涵,也 集中表现为一种纯粹的审美文化。(3)大众文化:通俗化首先应该具有合乎大众审美需求的内容与形式;多样化把少数人的文化变成多数人享有;要避免庸俗化和商业化;如现在大部分的电视剧,电视综艺节目都是迎合大部分观众的,大众的通俗的作品。商业化和消费性:精心设计诱发受众消费欲望,如大长今,大量的植入 广告,为广告定制的电视作品,如芒果台的丝丝心动等。期待与建议:科技引发媒体革命,文化对话空前重要,电视文化应该贴近现实、生活、百 姓。当代大众是
25、个很含混的概念,因此电视文化应该开放、民主、多元知识精英应该对大众文化保持一种文化清醒和理性批判精神电视文化应该紧跟时代、兼顾大众与小众、娱乐+现实、适应传统引导潮 流所以,审美文化与大众文化在电视艺术中应该和谐共处,兼容并蓄,各取所 长。因为电视本身的特性和传播特点,决定的他的受众面极其宽泛,雅俗共赏是 电视创作的最高追求。(思考,参考雅与俗)PS:广电主流文化的体系建构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国家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社会文化领域中具有精神的感召力,市场的吸引 力,社会的凝聚力,思想的影响力与心理驱动力的文化资源。一、广电媒体主流文化现状由于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我国70后的年轻人已经出现明显的西化痕
26、迹,他们严重远离民族文化和传统道德,面临前所未有的信仰危机和主流价值观的缺 失。广大受众对于现阶段低俗文化泛滥及主流文化缺失日益不满。由于媒体具有事业和产业的双重属性,在经济社会转轨和自身向市场转型的 过程中,面对必然会出现的这些问题,中国的电视媒体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绝 不能损害社会效益来获得经济效益,即要适应市场经济的挑战,满足受众的多元 需求,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又要坚守媒体的社会责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刻不容缓地推进主流文化的建设。二、广电媒体如何建设主流文化在我国,高端和娱乐没有很好地打通,高端节目要么流于说教,要么曲高和 寡;娱乐节目要么缺少内涵,品质不高,要么就不登大雅之堂,
27、流于低俗,一直 存在着高端和娱乐两张皮的问题。由此可见,中国的电视媒体要积极承担高端崛起与建设主流文化的职责,就 必须在价值上引导、在品质上提升,在品种上创新,就必须把雅高端和俗娱乐很 好地融合打通。当前的关键,一是提高文化自觉,而是强化执行力。比如在主流文化领域创作的红色经典系列作品,不仅激励了一代人崇高的爱 国主义精神和真挚的民族情感,使他们对于国家主流文化意识形态产生了高度的 心理认同,而且奠定了他们对中国主流艺术的审美趣味。以湖南卫视为例吧,2000年开始,先后推出了毛泽东与湖南、世纪 宣言、小平十章等理论文献片,获得了良好的反响。从2002年开始,湖 南广电又确立了大片战略,从快乐大
28、本营到还珠格格,再到超级女声,从变形计、阳光伙伴到情系大湘南,从大明王朝到恰同学少 年,有品质的娱乐节目和有思想内涵的高端节目逐步成为湖南卫视的两翼。“一个主题,两个重点,三个结合”的思路,一个主题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两个重点是从娱乐崛起到高端崛起,实现娱乐和高端两翼齐飞。三个结 合是创作必须结合现实,品牌和市场。多年来,湖南卫视在重大活动和重大晚会 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如连续几年的超女,公益元素。国球大典阳 光伙伴成人礼等鼓励年轻人积极向上,励志有为,赈灾晚会,金鹰节,轰 动效应,社会责任.央视所作的更不用说,4、电视语境下经典文化的生存经典文化:某种文化中具有根本性或权威性的
29、著作;文学艺术中权威性的典 范作品。如古典音乐、京剧文化等。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其权威性与传统性。【问题】电视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的典型代表,经典文化在电视语境下不可避 免地要受到限制:(1)大众文化极大挤压了精英文化代表的“经典”的生存空间;(2)经典观念和经典趣味日趋淡化;(3)对经典的反讽和颠覆时有出现,如春光灿烂猪八戒【原因】以前对于经典作品的审美无功利性被消解了;把经典作品当作圣经一样宝贝 的时代已经过去。消费文化强力渗透,高雅与低俗、精英与大众的界限消解,经典文化选择趣 味趋向多元、动态经典文化的世俗化以及建立在现代科技发展基础之上的消费社会中无所不 在的市场原则,导致了满足物欲、游
30、戏人生、摒弃责任的生成,是中国现代化进 程的一大障碍。【出路】电视虽然大众,但也不是完全不需要文化底蕴尤其是那些经久不衰的经典文 化的浸染的。现代观众看电视除了娱乐休闲之外,也是有获取知识、艺术审美的 需求的,所以经典文化需要在电视语境下巧妙地借助电视这一大众的传播媒介来 扩大自身的传播面,焕发第二春。如前两年的纪录片故宫就创造了一个经典文化的经典传播。故宫将 浪漫主义等创新理念注入传统纪实创作,大胆突破了传统的纪录片理念,在创作 手段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比如追求视觉形象的创新,大量 3G动画的运用,传统历史题材与现代高科技的有效统一。故宫将凝聚了五 千年文化的非常厚重的内容用
31、电视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使世界产生震撼,让中 国人为之骄傲,它让人们对传统文化肃然起敬,对于民族瑰宝,对于它的历史变 迁,它的命运兴衰以及它所表现出来的精神上的创造性和神圣灵光,后世都应该 怀有宗教般的敬畏之情。中国是文化资源大国,我们还有更丰厚广阔的文化资源,但是得到开掘的还 很少,故宫做了一个很好的探索,也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口、突破口。故宫的后续产品的开发和国际合作也很成功,与DISCOVERY合作,剪辑成国际版,向海外发行,传播了中华文化,取得了很好的收视效果,其DVD 光碟也销售,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因此,要找准切入口,用适宜的电视化手段来传播经典文化,在这个过程中,电视也因为成功
32、的经典文化作品浸染了文化气息。【四】中国电视五十年中国电视已经走过了 50年,在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她有过创业的艰辛、探索的曲折,也有过成功的辉煌与喜悦.而始终未曾间断的是她一以贯之、孜 孜不倦的创新。中国电视50年,从某种意义上看,就是一部不断满足中国百姓 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创新史。一、“宣传品”为主导阶段(19581978):多种传媒、艺术样式的借鉴、模仿这一阶段中国电视的内容生产,主要围绕党和政府的每个阶段的中心工作,来 组织、开展宣传,承担的是“宣传教化”功能,扮演着党和政府的“喉舌”角色,突 出强调的是意识形态的要求。导向正确、领导满意则是衡量节目宣传质量、效果 的最为重要的评价
33、标准。由于处在初创阶段,电视节目从技术到艺术远未成熟,更多是从邻近的广播、报纸、通讯社、新闻纪录电影和戏剧(舞台剧)、电影(故事片)那里学习、借 鉴和模仿。如在影像上模仿纪录电影(“新影体”);在文字风格上模仿人民日 报(“人民体”);在播报方式上模仿人民广播(“广播体”);在报道体裁上则 模仿的是新华通讯社(“新华体”)1、电视剧。从1958年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诞生到党救 活了他、相亲记、新的一代、火种等中国早期电视剧,其大多场 景构成单一、故事情节简单,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结构线索。由于受当时的技 术条件限制,这些电视剧几乎都采取的是直播的方式2、电视新闻。早期电视新闻节目的形态有
34、图片报道、电视新闻片以及口播 新闻。3、电视文艺。电视文艺是早期电视节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从1958 年起就有了国庆焰火晚会的转播,从1960年开始就有了综合性的文艺晚会春节 文艺晚会的出现,尽管早期电视文艺节目更多的是对诗歌朗诵、舞蹈、相声、曲 艺、杂技、映月等艺术样式的直播或转播,没有进行成功的“电视化”,但是它对 电视文艺节目形式的尝试和探索还是为我们的电视文艺发展迈出了可贵的一步。如三次笑的晚会,尤其是第三次笑的晚会,“试图突破社会上现有文艺 节目的局限,创作适于电视演播的喜剧节目”,对中国电视文艺,尤其是晚会类 节目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技术与艺术基础。这一阶段电视节目创新更多地体现
35、在借鉴、模仿的“杂交”,因此,一些节目 呈现出“四不像”状态,如“电视片”既有故事性,也有新闻纪实性,其解说词既不 像传统新闻报道,也不像传统文学样式,而显现出“别样”的形貌,收租院就 是此一阶段电视节目创新影响较大的代表性之作。从整体上看,这一阶段中国电视节目体现出以导向正确、领导满意、凸显意 识形态宣传功能的“宣传品”特质,在节目创新方面,主要体现为借鉴、模仿其他 历史积累较长、较厚的传媒样式与艺术样式,尚未形成自己鲜明独立的传媒特征 与艺术特征。当然,借鉴、模仿常常是创新的第一步,这一时期在借鉴、模仿中 的一些探索也已显现出一些具有突破可能的新质。二、“作品”为主导阶段(197820世纪
36、90年代中后期):形式与观念的探 索这一阶段,中国电视一方面努力摆脱上一时期模仿、借鉴别种传媒样式、艺 术样式的状态;另一方面又在模仿、借鉴别种传媒样式、艺术样式的基础之上,努力探索具有电视独特传媒特征、艺术特征的新形式和新观念,探索具有中国特 色的电视内容生产之路(-)形式与类型的探索(20世纪80年代)20世纪80年代电视节目创新的成果,集中体现为电视专题片、电视剧和电 视文艺这几种有中国特色的节目类型的发展和成熟,以及节目主持人这一电视独 特标识符号的出现上。1、电视专题片。电视专题片是中国电视人在本土实践中提炼、概括出的节 目类型。这一时期电视专题片生产量大,影响深远,成为中国电视荧屏
37、支柱性的 节目内容之一,主要体现为以下儿种形态:一是风光风情片,以展现自然景观、民族风情、地域风光为主,如大连漫游、哈尔滨的夏天、三峡的传说(插曲乡恋在文艺界乃至社会上引发了很大的争议,并导致此后中国大陆原 创流行音乐的崛起),这些风光风情片在视听表现力与冲击力上做了不少新的探 索;二是文化片,以表现历史文化创造与进步为主,标志性的作品就是轰动一时 的话说长江与话说运河,话说长江与话说运河等将中国古典小 说的章回体结构成功地运用到专题片的创作上,创造了电视文化片的“话说体”;三是主题鲜明,同时又渗透着个人独特思想、视角的政论片,如让历史告诉未 来等,与纯粹的宣传片不同,这些政论片已经有意识地将
38、思想宣传融入个人化 思考与表达之中;四是行业宣传片,如农业、工业、教育、军事、外交等众多行 业领域,在行业领域宣传中也加入了创作者个人化的理解。这一时期的专题片,无论是哪种类型,它既不同于传统的新闻宣传报道,也不同于国外的纪录片,而 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体现出创作者独特思考、观察与表达的节目类型。2、电视剧。20世纪80年代,小型摄像机、录像机、录像磁带的出现,演 播室设备的更新,甚至是特技设备的应用,为电视剧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中国电视剧在80年代前期迎来了第一个创作高峰,并在80年代中期 以后,逐步走向成熟。”这种成熟不仅表现在电视剧创作数量的迅速增加上,更 表现在对电视剧艺术本体
39、、电视剧剧作形式、电视剧题材的探索上:如完成了舞 台化向电视化的过渡。本时期的电视剧已由早期直播的舞台剧,发展成为可以录 播,且具夹叙夹议,跳进跳出等特点的单本剧,如凡人小事、蹉跖岁月 等;再如以单本剧为主经由多本剧向以电视连续剧为主过渡。从第一部电视连续 剧敌营十八年的推出到各种题材电视剧的大量涌现,像人物传记类的鲁迅、秋白之死,哲理类的希波克拉底誓言,纪实类的女记者的话外音,历史类的努尔哈赤,名著改编类的红楼梦,农村题材类的雪野、辘 特女人和井,改革反思类的新星等等。电视连续剧的故事性、悬疑性、连 续性使其很快成为电视受众最受欢迎的节目类型,成为电视荧屏最主要的节目内 容,这种情形在全世界
40、电视内容构成中也是少有的一道独特风景。3、电视文艺。电视文艺与综艺的创新引人注目:如春节联欢晚会的出现,它把中国传统的庙会等内容、形式搬到了电视荧屏,创造了中国电视的新的艺术 品种。从1983年第一次春节联欢晚会至今,她创造了吉尼斯世界收视记录,并 成为了全世界华人的共同拥有的新春仪式,不可或缺的一种新民俗;再如新的电 视文艺节目样式的出现,像电视诗歌、电视散文、电视小品、音乐电视(MTV)等。这些对提升中国电视的影响力做出了重要贡献。4、主持人。电视主持人的出现,使中国电视开始由广义的大众传播向人际 传播转变,实现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时代性结合。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 国电视新闻节目中首
41、次出现“主持人”称谓,到1984年话说长江中陈铎和虹 云以主持人形象造就的万人空巷的收视景观,到专栏节目、综艺节目和体育节目 领域里三位标志性主持人赵忠祥、倪萍和宋世雄的走红,再到后来东方时空 中主持人群体(敬一丹、方宏进、白岩松、水均益及稍后的崔永元等)的横空出 世,电视节目主持人日益深入人心,影响巨大,成为了电视节目特有的形象标识。(二)观念的探索(20世纪90年代)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视处于快速上升时期,也是诸多新的电视观念更迭 推出的时期。新的电视观念的探索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电视自身经过十几年的形 式、类型的探索,独立性、自主性日益强化;另一方面则是中国电视不断开放进 程中,境外、国
42、外大量电视节目的引进所产生的刺激与撞击的结果。全新的观念 赋予了中国电视节目颇具东方气韵的内容与形式,成就了大量独具中国特色的电 视作品,有些被誉为电视作品中的“精品”。这期间,有五种节目创新观念影响最 大1、电视纪实观念。电视纪实是以电视的技术与艺术的方式对生活原生态的 真实纪录。以电视纪录片望长城播出为标志,中国电视的纪实观念开启了电 视节目创新的一个全新时期。此后纪实的新观念不仅影响了电视纪录片创作,也 影响了中国电视的其他各类节目的创作,影响了电视节目的制作与传播方式,甚 至也辐射到了其他媒介与艺术样式。纪实观念影响下的纪录片代表作有远在北 京的家、香港沧桑、邓小平、毛泽东等。2、电视
43、栏目化观念.电视栏目是电视节目的一种载体方式,是特定的电视传 播内容按照相对统一稳定的标准和规则组织串连在一起的一种载体方式。电视栏 目与其他电视节目相比较更强调相对统一稳定的播出时段、时间长度及标识、标 志,相对统一、稳定的节目内容、风格与样式等。从1985年中央电视台提出“全 部节目实行栏目化播出”的要求,到1993年4月东方时空的播出为标志,中 国电视“栏目化”的观念趋于成熟。这一时期产生了广泛影响的著名电视栏目还 有:新闻评论性类的焦点访谈、新闻深度报道类的新闻调查、文艺类的 综艺大观等。电视“栏目化”规范对中国电视节目生产与传播整体能力与水平 的提高,对满足广大电视观众不断变化的需要
44、和口味有着积极和重要的意义和作 用。3、电视谈话观念.电视谈话是电视说话的一种方式,而电视说话方式的观念 演进与特定的时代环境、电视媒体自身的发展和人们对电视说话的理解和认识有 着密切的联系。1996年3月开播的实话实说,标志了中国电视的说话方式 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这便是现代电视谈话观念的形成。自实话实说之后,中国电视谈话节目发展迅猛,并形成了时事新闻类谈话、社会类谈话、娱乐类谈 话三足鼎立的格局。除实话实说之外还有一些知名的谈话类栏目如艺术人 生、对话、锵锵三人行等。电视谈话观念的逐渐成熟有多方面的意义 和价值,除了充分展示电视传播主体的个性化魅力,极大地调动了电视观众积极 参与外,相对较
45、低的成本投入与相对较高的效益回报,也使电视媒体以之为提高 节目生产能力,创造媒介较好的效益的最佳节目类型选择,而从更大的背景中来 看,在主流电视媒体中更多地让普通观众参与表达,某种意义上体现了社会民主 化程度的提高,也客观地推进了社会民主化进程。4、电视直播观念.电视直播在电视初创时代就是一种基本的传播方式,随着 ENG设备的引入,中国电视从70年代后期开始,变为以录播为主要传播形式。应当看到,录播对电视节目制作质量的提高和生产能力的增强起到了巨大作用,但随着技术的逐渐改进,社会的逐渐开放,人们对电视的收视需求逐渐发生的变 化,现代的电视直播观念也开始逐渐形成。1997年被称为中国电视的“直播
46、年”,这一年,中央电视台的三次大直播“三峡截流”、“黄河小浪底”、“香港回归”,充分借助现代电视的各种技术手段,在“第一时空”同步地、立体地、全息地并且 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报道,充分发挥了电视独特的传播优势和魅力。此后,“直播”成为了电视节目普遍的样态。5、电视游戏娱乐观念.游戏娱乐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电视传媒 节目构成中的重要内容,但在中国电视长期的发展进程中,游戏娱乐却始终没有 获得相对独立的地位。从90年代初期以来,电视游戏娱乐节目的探索就已经在 多家主流媒体进行,但由于上述各种原因,并没有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1998 年岁末,湖南卫视一档名为快乐大本营栏目的播出,使
47、人们看到了一种非常 纯粹和独立的电视游戏娱乐节目。一时间,冠以“快乐”、“欢乐”等名称的电视游 戏娱乐节目在各种主流电视媒体中纷纷亮相,如幸运52、开心辞典、玫瑰之约等等,令广大电视观众耳目一新,趋之若鹫。电视游戏娱乐节目的 迅速走红,使得中国电视的游戏娱乐观念成为一种时尚的观念,影响至今。电视内容生产在这一时期通过80年代形式、类型的探索,90年代观念的探 索,以“作品”的个性、独特性为追求,在节目创新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为电视 本体独特的传媒特征、艺术特征的形成,为中国特色电视节目风格、样态的形成,为中国电视迅速崛起成长为“第一大众传媒”和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品种,积累了宝 贵的经验,创造了丰
48、硕的成果。三、“产品”为主导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市场化、产业化 的探索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电视传媒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电视的内容与 市场、与观众的收视日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产业化、集团化、市场、效益、效 率、收视率、受众需求以及成本核算、营销、广告等影响着电视实践。中国电视 全面进入了以“产品”为主导的阶段,节目创新也是围绕着“产品”展开进行的。而 作为“产品”,其评价标准就转换成它的市场价值的实现,比如较高的收视率、较 强的广告拉动能力或者市场的回收能力、开发能力,能否形成产业链、创造市场 价值等。所以,具备可观市场价值的大型电视选秀活动、电视栏目品牌的创造以 及电视
49、产品的后开发(音像制品、系列图书等)被高度重视,而这一时期,电视 创新的主要任务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赢得观众的认可,提高收 视率,增加广告额,获取最大的市场回报。1、节目娱乐化:追求吸引力。“产品”时期的电视节目整体呈现娱乐化趋势,不仅综艺节目在谈娱乐,新闻节目、专题节目、社教节目以及各种对象性节目都 或多或少在谈娱乐。娱乐元素成为这些节目不可缺少的内容,可视性、互动性、参与性、故事性和悬念性,成为它们追求的目标。其中尤以综艺节目的娱乐化程 度最高,影响的范围最广,掀起了一股娱乐选秀热潮。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东方卫视的我型我Show,中央电视台的梦想中国,江苏卫视的绝对 唱响这些
50、节目与传统电视文艺、综艺节目最大的不同在于:从以电视媒体 为主,从“我播你看、“我说你听”变为以观众的参与为主,“大家做大家看”、“大 家说大家听“,将国夕卜“真人秀”的表现样式引进国内,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吸引 了无数人加入至选秀”行列,歌手秀、老人秀、太太秀、职场秀、宝宝秀让 万千观众有机会成为“选秀”中的一员,或以“粉丝”等身份直接、间接地介入,参 与到节目中来。2、栏目品牌化:追求影响力。近些年,困扰电视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 节目“同质化”,因此,走“差异化”之路,打造品牌,进而提升影响力成为电视栏 目的普遍的追求。对电视栏目而言,品牌的打造最重要的就是要挖掘栏目的独特 优势,寻找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