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岛纺织服装及家纺行业深度调查系列报道纺织服装,青岛产业链之痛 小张在青岛重庆路麦德龙商场附近一家货运公司干搬运工,他所在的这家货运公司专门从事浙江-青岛的零担货运业务,其中布料是他们主要的货源之一。小张很骄傲地告诉记者,青岛许多品牌西装和床上用品所用的布料都经过他的手,从青岛整个纺织服装产业的角度来看,小张所从事的工作是对于纺织服装产业链断链问题的一种弥补。 现状: 青岛的名片 一直以来,纺织服装业是青岛的标志性轻工行业之一,也是青岛市长期使用的一张名片,尽管目前这种名片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其他行业的高歌猛进显得有些褪色。 在青岛服装协会秘书长李明超的眼里,纺织服装业在青岛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
2、,青岛拥有良好的纺织服装文化氛围,特别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管理基础。| |31青岛纺织服装业门类齐全,配套产品多,产业链较长,基本形成了上中下游相衔接的产业体系。已涌现出一批骨干企业和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目前,我市纺织服装业主要从事出口订单加工,总体上还处于加工集聚的初级阶段。服装产业链包括:科研、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生产(加工)包括:纺、织、印染、整理、服装制造等环节,以及纺织服装装备制造。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纺织服装业开始大量接收三来一补加工贸易订单,进行贴牌生产,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以劳动力资源和成本为竞争焦点的企业集群初步形成,建立起规模庞大、品类齐
3、全的服装加工体系,这是我市纺织服装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市规模以上的纺织服装企业近共有350多家,2004年上半年,全市纺织服装企业完成工业销售收入135.8亿元,同比增长34.1%。 针织是青岛纺织服装的亮点,尤其是近年来,青岛针织产品链发展迅速,目前青岛拥有规模以上的针织企业近百家,出口和利税都占到纺织工业总数的30%以上。即发集团、华金集团、中大集团、雪达集团、大农服装等企业,具有较大生产能力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针织骨干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营销能力,即发集团的自营出口位居全国服装企业前列。 青岛的区域特色经济逐步形成,即墨市针织服装企业近有近400家,产业集中度较高,规模效益明显,形成了
4、集纺、织、染整、服装制造、销售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对行业、市场影响力较大,对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贡献比较突出,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针织名城的称号。位于即墨市的青岛服装城是山东省重点培养的四大服装市场之一。而同时,胶南市的纺织机械和胶州市的皮革服装产业链都已形成规模,在当地工业经济中占有较大比例,在全国都有了较大的影响。 近年来,青岛市政府也将纺织服装业作为重点支持和重点发展的产业,力图重振“上青天”的辉煌,在有关行业规划中,青岛市力图在2005年把自己打造成中国时装名城,实现销售收入达到308亿元,2010年达到706亿元。 焦点:断链之痛 丁国林是位于城阳高速路口附近一家床上用品企业的副总
5、经理,他告诉记者,他平均每月都要花上10天左右的时间从南方采购布料,然后运输到莱州一家印染厂进行印染,然后再运回工厂加工,最后加工产品出口。丁所在的企业是青岛纺织企业的一个缩影,在记者采访调查的1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中,与丁国林一样,大家不约而同地谈到了行业发展层面上的同一个问题“断链”。 “目前,我们的纺织服装产业链显然还不够完善,纺、织、染、整不配套,甚至部分环节已经出现了断链现象”。青岛服装协会秘书长李明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服装产业有一个很长的产业链,而这些链是环环相扣的,只要其中的一个链条断了,整个产业链都会受影响。 长期困扰青岛纺织服装企业的一个问题是面料来源问题,由于青岛纺织服装
6、处于一个“代工”的阶段,为国外客户加工的产品比重自然就比较大。 因为产业链的不完整,青岛纺织尤其是服装必须比同行业的竞争者付出更多。根据丁国林的说法,国外客户对于面料的要求非常严格,多数人家指定的面料,我们的本地企业都不能生产,只有多花些运费从江苏南通和浙江等地进货,“其中的关键应该是是技术和设备上的问题,我们的许多纺织企业受自己的设备局限,只能做一些普通规格的布料,生产不出人家那些有含量和手感要求的原布”。 原青岛纺织总公司总经理王磊在时装周期间也表示,服装产业链的链头是服装面料。而目前面料生产正是我们服装生产的最薄弱环节之一,应该承认,我们面料的质量、价格、花色与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存在一
7、定差距。 但是产业链的问题并不仅仅局限于面料,去年发布的2003-2005年青岛市服装产业链发展规划中,对我市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除了面料这一看得见的链条之外,研发、人才等不容易看见的几个环节也被重点提及。我市纺织服装工业过分依赖劳动力资源低成本优势,技术进步缓慢,装备技术落后特别是印染、后整理技术、能力低,紧密纺和液氨后整理等先进设备还是空白,导致质量、品牌创新能力不强,劳动生产率不高。有关数字显示,我市纺织服装工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处于较低水平,新产品产值率仅为9.8%,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率只有5%,多数企业尚缺乏一支训练有素的设计师队伍。 许多环节缺失或者说不完备,让青
8、岛纺织服装企业成本倍增。丁国林就深受其苦,他告诉记者说,“说实在的,我们更不愿意大老远把布匹运到青岛以后,再运到莱州去染,这样算起来,即使不算人工,光运费和损耗就额外增加了不少成本,许多小单子,我们本来就不怎么赚钱,如果真加上这些,基本上就是赔钱做,可是没有办法,我们找到的青岛印染企业,一个是印染质量不过关,另外成本也太高”。 在关键的面料、印染、后整理等环节之外,还有一些无关大局的环节也让青岛企业感觉颇不方便,李明超说,“例如,服装加工的必须辅料之一纽扣,我们都依靠南方的企业供货”。 解读:女装尴尬 “青岛姑娘外地装”,是让青岛纺织服装业尴尬的现象。 在今年时装周情况通报会上,青岛市副市长吴
9、经建再次直面这一尴尬。他说,青岛有深厚的纺织服装工业基础,近几年来也涌现出了绮丽、即发、红领、巴龙、华金、一诺、好事中等服装名牌,但是这些企业生产的要么是男装、要么是内衣。而最具有时尚元素、展现服装流行趋势的本地设计生产的女装名牌却只一直难得一见。他说,实际上,女装最能代表一个城市服装发展的实力和水平,青岛市鼓励企业创女装名牌,是对青岛纺织服装业的一种产业引导。 “青岛这座城市开放、时尚,但是没有与这个城市相对应的女装名牌,的确是我们的一大遗憾。”李明超对记者表示,“服装是纺织业的龙头,如果女装能率先发展起来,就会带动整个纺织面料的发展。” 然而,从产业的角度来研究,造成这种现象的不是别的原因
10、,正是产业链断链问题,而且主要是位于产业链源头的服装设计和面料生产。 在服装的发展的历程中,女装代表着行业的潮流和方向,是企业和行业,乃至一个城市服装生产、研发实力的标志,同时女装占据了服装市场的大部江山,是最重要的时装门类。女装的特点也决定了对于服装产业链更大的依赖度,它需要更加时尚撩人的设计、更加绚丽多彩的面料。而且对于女装企业来说,极为关键的一点是,必须不断提供最新的、最流行的设计款式和面料。 这样的基础条件,注定青岛女装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暂时缺失。 青岛市政府力图借助每年一次的国际时装周平台打造青岛的“时装名城”。早在,2003年青岛国际时装周上,青岛市政府就承诺,只要本市企业的女装产
11、品能获得中国名牌或中国驰名商标,就将获得800万元的奖励,而且是连续3年,每年都奖,这样奖励总额其实是2400万元。这样的重奖力度不仅开了青岛市先河,在国内也没有第二家。但令人遗憾的是,女装品牌800万元的重奖已经一年了,目前还没有一家企业前来捧回大奖。 “青岛市政府对于重奖女装可谓是用心良苦”,李明超说,“青岛目前已经有雪驰、即发、喜盈门三家企业成为同时荣获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的双冠王,但这些家企业一个主打是羽绒服装、床上用品,另外两家分别主打针织内衣和毛巾。青岛女装企业虽然数量不少,但在名牌上还是空白,政府单独给女装设重奖,意在突破一点,带动全局”。 “不过,我们的女装企业想要在一两年时
12、间,创出名牌来,拿走大奖,显然还有不少困难要克服。”李明超分析说,青岛的女装,比起男装来,品牌基础更显脆弱,因为男装的红领、巴龙、好事中已经在国内有了相当知名度,而女装则养在深闺,品牌影响力尚待提升。 思考:如何定位? 在记者本次采访的多数企业看来,青岛要彻底解决产业链断链问题自然非一日之功,但是解决问题也完全可行。其中,选准定位当是青岛纺织服装突破的一个关键点。定位包括了两个方面:一个是青岛纺织服装行业要选准行业定位,青岛纺织服装企业要选准市场或者说产品定位。 行业的定位往往对于纺织服装企业具有指导性的作用,从而也可以对产业链的缺失进行调节。 在上届青岛国际时装周上,青岛市社科院城市所所长、
13、研究员郭先登曾经提出过青岛纺织服装业的行业定位问题。郭先登研究员说,“建立服装名城,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自己的劣势,如受各种内外因素影响,产业发展波动性较大,影响了产业整体竞争形象的确立;产业各种资源整合距离南方地区有较大差距,非常有影响大的服装品牌太少;人才匮乏,尤其是设计人才匮乏,成为产业发展的一个障碍”。郭先登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营造行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形象,关键要有一个准确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定位。具体说,一是大类产品发展定位。突出正装重时装,针织服装是拳头;正装抓西装,时装抓女装,针织服装外衣化。二是市场开拓定位。抓出口,建设世界工厂;抓内销,稳
14、固区域市场,开拓全国细分市场;建设青岛服装产品整体销售竞争新形象。三是整体形象定位。学深圳,赶大连;三五年内,使青岛成为中国北方最有影响的服装名城。四是战略布局定位。以青岛服装工业园为核心,按照近期目标创造品牌10个、中期目标创造品牌30个的要求,在即墨建设成熟性的服装品牌群体性产业;三五年内,在全市建设起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服装科研中心、服装品牌设计中心;三五年内,推动其他几家服装企业成为上市公司。 企业的市场定位是完善产业链,也是企业成败的最终决定力量。 原来在青岛市经委工作的一位官员告诉记者,“这个行业目前突出的弱点是,专业化水平不高,大企业不够强,大企业内部相互间关联度低,相互协作配套不
15、紧密,而小企业又不够精,大小企业都普遍缺少竞争的活力。” 大企业无疑是青岛完善产业链的关键,有实力的服装企业如果能够在缺失的关键产业链条上先行一步,不仅可以实现自己的突破,在企业内部实现配套协作,也可以完成弥补青岛整个产业链条的缺憾。 对于面料问题,原青岛纺织总公司总经理王磊认为,“我们的面料上要缩小差距,必须实现产业的升级。目前,由于企业设备老化,关键设备不过关,特别是后整理加工技术落后,影响了面料质量的升级换代。因此,一些相关企业应重点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提高制造水平和后整理加工水平,满足市场对高档面料的需求”,据青岛纺织总公司办公室主任刘玉刚介绍,目前处于印染环节的凤凰印染公司在蜡印
16、产品上,已经逐步在国内市场上确立了技术优势,公司因而得以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在许多环节上,青岛企业正迎头赶上。 但是目前来看,青岛企业显然在短期内还不能实现完美的纺织服装产业链条。 在青岛目前三个中国驰名商标企业雪驰、即发、喜盈门的定位来看,这三家企业的主打产品分别是羽绒服、针织内衣和毛巾,从他们的市场定位来看,企业的专业化定位和成长无疑依然是企业发展的主流。 在去年底,我市1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曾经组织去省内一些知名同行企业如魏桥、兰雁、耶莉娅等参观,回到青岛后,青岛一家国有纺织企业的副总感慨说,“这些邻居同居已经把我们远远甩在了后面,人家基本已经形成了完善的配套的产业链格局,做稳了在行业中的位
17、置,我们不少企业却还在为生存苦苦挣扎”,这位人士分析,“成长中的青岛纺织服装企业也必须有所扬弃,不能什么都做”。 丁国林对于小企业的定位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说,“小企业资金实力毕竟有限,但是如果能够自己开发一种可以依托的技术,如目前的生物纤维素纺织品技术中的一种,那么对于这个小企业来说,市场将不可限量。而青岛一家专业从事枕头生产的企业适之宝枕工坊的林小姐告诉记者,“实际上,如果小企业能够把一种产品转专,做细,在一个小领域做成了全国的专家,前途也会非常好”。 历史:“上青天”的由来 青岛的纺织服装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雄厚的基础,是中国近代纺织业的发祥地之一。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到六、七十年代,中国纺
18、织业一直有上青天的说法,“上青天”是对中国当时的“三大纺织工业基地”上海、青岛和天津的简称。 根据有关记载,早在1902年的德占时期,德国的“德中蚕丝工业公司”就在青岛的沧口辟地350余亩,设立了大型蒸汽缫丝工厂“德华缫丝厂”。起初,该厂因使用了“胶东柞蚕”而一度投产失败。后来,在改用了“东北柞蚕”后,才使大规模生产获得了成功。至1907年,该厂已培训出技术工人1700多名,生产出的蚕丝粗细均匀,质地光滑,容易染色,一下子就打开了欧洲市场。1913年8月,实业家周学熙来到青岛,着手筹办了华新实业公司。不久,他从德国人手中买下了“德华缫丝厂”,将其更名为“华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工厂”。这是青岛
19、的第一个纺纱厂。 第一次世纪大战后,随着日军登陆胶州湾,日本的纺纱业也纷纷抢滩青岛。1915年10月30日,日商内外棉株式会社在四方机厂西北部,率先设立了“内外棉纱厂”。在随后的几年内,日本的大康、钟渊和富士等纺织公司相继也在青岛开办了一座座纱厂,使青岛逐步形成了由日商垄断的“九大纱厂”。到1945年为止,国民党接收大员在接收日本纱厂时发现,上海有三十几家,青岛就有九家,而天津已是七家。这其中,青岛的纱厂普遍规模较大,人员多,故生产能力仅次于上海。所以说,“上青天”的排序,也是按照当时上海、青岛和天津这三个城市的纺织生产能力的大小而决定的。 建国后,青岛纺织业不断发展,一直到60、70年代青岛
20、都是全国纺织业的三大基地之一。 谁动了青岛家纺的奶酪? 最近一段时间,在寸土寸金的青岛闽江路商业街,几家色彩绚丽的床上用品专卖店陆续开业,其中包括了多喜爱、澳西奴等几个国内知名家纺品牌,加上原来入驻的冬冬宝、富安娜、罗莱等品牌,目前,闽江路的家纺一条街已经小有气候。“只可惜,没有一家是青岛本土的家纺企业”,一位原来在国棉一厂上班的“老纺织”每次走到这里,心里面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博锐|31家纺:纺织的潜力股? 家用纺织品和服装、产业用纺织品一起,既是纺织最终产品的三大领域之一,家纺业既是一个古老而又新兴的产业,更是一个现代纺织业的领衔产业。家用纺织品所涵盖的巾、床、厨、帘、艺、毯、帕、线、
21、袋、绒等产品,可以说古己有之,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的家用纺织品行业已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从过去的铺铺盖盖、遮遮掩掩、洗洗涮涮的实用功能,逐渐向装饰、美化、保健、文化等多功能方向发展,我国多名专家认为,家用纺织品这个纺织行业曾经的配角正逐渐成为市场新宠。 青岛纺联寝装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克生告诉记者,“从发达国家的一些数据来看,家用纺织品和服装、产业用纺织品的消费比例大约各占1/3,而目前,我国家用纺织品的消费性支出仅仅在7,70以上的消费支出属于服装行业,这样悬殊的比例正显示出我国家纺市场的巨大潜力”。根据估算,中国家用纺织品人均消费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年需求就可增加300多亿元。 孙
22、克生说,“按照惯例来说,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随着人们对家用纺织品消费观念的变化,家纺市场巨大的消费潜能将被释放出来,我们近几年的家纺行业的快速发展,也证明了这一趋势”。 在青岛家纺行业,喜盈门集团是全国知名的毛巾类产品生产企业,不久前也刚刚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的荣誉称号,青岛纺联寝装股份有限公司属于规模加大的外向型家纺企业,但这两家企业之外,在有着“纺织名城”之称的青岛,很难发现其他一些具备相当知名度的家纺企业。根据我市的一个统计,2003年,毛巾类产品占到了青岛家纺产值的42%,而毛巾类产品的高比重,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青岛家纺其他门类的匮乏。 当然,家纺业的巨大商机以及家纺在青岛大纺织战略
23、位置的重要性,还是被青岛众多人士所发现,在原青岛市计委去年发布的一个的行业分析文章中,家纺甚至被认为应该成为青岛大纺织战略的“突破口”。 该文章分析,青岛纺织行业始终在以服装为龙头的怪圈和死结里打转,目前需要另辟蹊径,只有超常发展新兴家庭纺织业,并以此作为重振青岛大纺织雄威的战略突破口和领衔产业,才能真正搭乘上WTO的快车。 两成:青岛人不爱本地牌? 与家用电器的情况完全不同,在许多青岛人的家中,找不到本地产的家纺用品,已经让主人和客人都非常习惯。 不仅仅闽江路上的床上用品专卖店难以发现青岛的品牌,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在青岛家乐福、佳世客、利群、海信等大型商场和超市中,青岛本地的家纺品牌也难得一
24、见,记者仅仅在部分商场中看到了青岛中亚工贸、青岛健康绣品厂等2、3家中小型床品企业的产品,而且与几个大的外地品牌如冬冬宝、富安娜、多喜爱等专卖店,本地企业的品种显得单一,而花色上也要逊色不少。 全国知名的家纺品牌“恒源祥”青岛代理商,青岛大昌泰工贸有限公司的销售经理江伟告诉记者,“青岛家纺市场上,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有35、6个品牌,其中青岛的家纺品牌企业 不过3、5个,也就是说,青岛本地品牌数量还占不到1/7”。“从商场、超市、专卖店这些主流渠道的市场销售来估算,恐怕外地品牌要占到青岛家纺市场的8成以上”。 “不是青岛人不喜欢当地的家纺牌子,确实是我们在许多方面还存在差距,与一些全国知名的家纺
25、品牌尤其是南方一些大品牌比较,我们的牌子在用料、花色、品种、科技含量上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江伟说,“实际上,我们在代理的同时也推出了自己的品牌秀,但是我们也承认,尤其是在商场、超市等渠道,与恒源祥这样的牌子比较,自有品牌的市场销售份额要小得多。” 作为香港冬冬宝品牌的北方地区代理商,青岛艾威尔公司秦玉华经理告诉记者,“说句过分的话,如果从我们所处的家纺这个领域来看,青岛真是空亏了纺织名城这个称号”。 “青岛的家纺尤其是富有代表性的床品,可以说是非常不发达,我们做这个行业的都比较着急”,秦玉华说,“尤其是前几年,青岛本地的家纺企业都属于小型作坊式工厂、与其他外地品牌比较,基本上属于中低档产
26、品,需要指出的是,其中好几家本地家纺企业的产品也并非是本地生产,而是在南方等集散地加工后发到青岛,贴上自己的商标销售,一方面这样的产品质量上难以保证,另外这样的产品就不可能有自己设计理念的体现,因此生命力不强。 “即便是我们一些家纺企业已经注册了自己的品牌,但是如果市场依然仅仅局限在青岛周边地区,那么也不是大家所认可的知名品牌”。在已经做了冬冬宝品牌10年代理商的秦玉华看来,青岛家纺企业要在内地市场上做大做强远远不是注册一个商标那么简单。 当然,据记者了解,外地家纺品牌在青岛市场上也并非都是一帆风顺,如今站在闽江路上的富安娜、雅芳婷等品牌据说已经是“三进青岛”,而福建佳丽斯、湖南梦洁等全国知名
27、名牌进青岛后也是水土不服,后来再也没有见到大的动静。一大怪:家纺企业爱老外! 尽管青岛人所用的本地家纺产品不多,但记者调查发现,实际上青岛本地的家纺企业为数并不少,并且加工能力强大,但他们基本上都把青岛生产的产品卖给了老外。 在城阳双元路上,青岛纺织总公司的几家大型纺织加工企业和部分私营家纺公司汇集在这里。每年出口量超过200万套的青岛纺联寝装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克生告诉记者,“如果连上一些小型加工厂,青岛大大小小一共要超过100家纺企业, 但是95%的企业都是为国外客户代工,基本上不做国内市场”。 青岛的毛巾企业喜盈门集团是全国最大的巾类产品生产企业之一,该企业也刚刚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但是
28、据介绍,该企业产品的主要市场也在海外。 数目可观的海外订单是青岛家纺企业永远的诱惑。家纺实际上也一直是青岛出口量较为可观的行业之一,按照孙克生的说法,青岛市每年家纺的出口量在5亿美金左右,折合人民币40亿元左右,这个数据实际上是青岛本市家纺市场容量的几倍。 “不是不想做内销市场,只是我们做内销市场的风险确实比较大”,孙克生的说法可能道出了多数青岛外向型家纺企业的心声,“这与国内家纺市场目前不够成熟也有关系”,孙克生认为,比较服装等产品,由于家纺产品的展示功能较差,企业制定品牌战略的效果自然会打折扣,“您问问自己,您自己能够说出几个熟悉的家纺品牌?” “另外一点,国内家纺市场依然比较混乱,除了本
29、地的低档产品,目前南通等地的一些企业借助于自己印染的优势,来做家纺产品,他们在价格上的冲击力非常大”,孙克生说,“不过,内销家纺市场的迅速成长,以及35%的利润空间,对我们也是一个诱惑,我们目前正在做市场调查,计划明年就开始推出自己的内销战略,推广自己的靓屋品牌”。 秦玉华告诉记者,“对于以前一直做外贸的青岛家纺企业来说,建立内地销售网络、代理的营销支持、物流以及商场超市等终端管理、尤其是 符合内地市场的产品研究等方面,都将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适之宝枕工坊是青岛市一家专业生产各类枕头的一个企业,他们段时间内迅速在全国各地的商业区和百货商店内开设名为枕工坊的专卖店和柜台,生意兴隆。该公司黄经理
30、对于国内市场家访品营销也持有与秦玉华接近的态度,“内地市场的确比较难做,需要企业在品牌上面的更多付出。谁耽误了青岛家纺的花样年华? 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的青岛家纺业依然处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服装工业的中低水平”。也就是说,相对不敢言先的服装业来说,我市家纺业的发展至少又落后10年;而和南方相比,我市的家纺业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水平,还是市场占有率,差距都较大。有人说,现代的家纺正进入一个花样年华的时代,那么到底是谁耽误了青岛家纺的花样年华呢?消费意识决定论 谁看到了枕头上的螨虫? “青岛人的消费能力也许是影响家纺业发展的一个因素”,记者采访到的部分家纺行业人士也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31、 冬冬宝北方地区的代理商、青岛某公司经理秦玉华给记者讲的故事也许能够说明一定的问题,她说,“到我们专卖店来买床品的好多人,都这样告诉我们的店员:新房子刚刚装修完,感觉挺累的,买个便宜点的床品凑合一下行了”,“从我们销售的经验来感觉,我们青岛人穷应当是家纺发展滞后的一个原因,想想看,青岛房子价格那么高,自然让许多人都有压力”,秦玉华表示,家纺企业的发展与居民的购买力密切相关,尤其是对于一些要做品牌的家纺企业而言。 与消费能力密切相关的是人们的消费意识,也被称做消费习惯,“是消费意识决定了家纺发展”不仅仅是青岛更多家纺业内人士的观点,实际上它也是中国家纺行业许多权威人士的声音。 对于消费能力影响家
32、纺的观点,青岛纺联寝装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克生持有略微不同的观点,“因经济的相对不发达,我们收入水平中等的家庭,实际上他们的消费还保留着装扮脸面的习惯”,青岛纺联寝装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克生颇有感慨的说,“他们宁愿花上10000元去买一套真皮沙发放在自己的客厅里,而却不愿意去花上1000元买上4套床品轮番换洗用,为什么?因为沙发放在客厅里,客人都可以看见,而床品却没有这个展示效果,同样的道理,大家都愿意花高价钱买名牌服装、名牌领带,却根本不对品牌家纺感兴趣”。 “根据我们的调查,现在关键是一个如何启动消费的问题”,孙克生说,“就拿毛巾来说,中国每年人均消费水平只有3条,我我们很多家庭尤其是在农
33、村,多个人合用一条毛巾也不稀罕,而目前一个日本人平均每年要消费掉12条毛巾,欧美等国家的消费更高”,孙克生认为,“一条毛巾才多少钱?所以并非是我们中国的消费者消费不起,而是落后的消费意识”。 “例如,我们现在还没有人过多关注睡眠的卫生,实际上研究表明,拿一个枕头而言,如果以个人睡眠超过2个月,那么这个枕头上的螨虫可能要达到16-20只,而我们很多人现在根本没有这个意识” ,孙克生说,意根据他们公司目前的调查,按照青岛市民目前的收入,消费床品的能力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关键在如何引导消费,启动居民的消费”。 技术落后成绊脚石 绍兴200:山东10的尴尬 青岛家纺业的不足,实际上还可以从技术上的落后
34、来思考。 “青岛目前的家纺企业的技术、尤其是印染技术已经明显落后,如果说落后10年我想肯定是没有问题”,一位在沧口一家国有纺织企业从事纺织印染多年的技术负责人高厂长这样告诉记者。在此前,也有类似的说法是,“青岛家纺业依然处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服装工业的中低水平,相对不敢言先的服装业来说,我市家纺业的发展至少又落后10年”。 高厂长分析说,“青岛和山东省出口的家纺产品比较多,但是即便是我们出口的多数家纺产品,也基本上属于中低层次产品,我们赚钱很少,我们青岛很多企业为了出口的单子基本上不赚钱都在做”,“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企业创新及设计能力差”。 这一的差距被认为存在于两
35、个方面,一是企业的技术人员匮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档次低而且品种单一,仍以传统的床单、床罩、毛巾被、床帘、毛毯为主,有的企业一直从事出口加工,形不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在品质花色上难以与强手抗衡。而是技术装备水平落后,高技术容量、高附加值产品生产比例偏低。家用纺织品的纤维消费总量大约占13左右,而产值只占15左右,产品附加值远远低于服装产品秦玉华则告诉记者,“我们本地的多数家纺企业都要到外地买布来做,而不是自己设计、自己去印染,而对于创立家纺品牌而言,缺乏设计无疑就没有品牌的核心”,她说,冬冬宝香港总部本来一直不愿在青岛扩大投资,就是考虑到缺乏配套环节的原因。 “从我市现有从事家纺业的装饰布
36、厂、毛巾厂、织布厂甚至染料厂、台布厂等现有企业看,除了个别企业外,大部分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发展缓慢,技术应该是主要决定因素”,高厂长告诉记者,“我们可以从几个统计数字上对我们的差距有所了解”,他说,“例如,一台MBK牌的印花机在浙江绍兴地区就有200多台,而在纺织大省山东省却只有10台,没有好的设备,怎么会生产出好的产品?”。 “印染、色织等行业基本断层,割断了纺织与服装的关联度,大量原铺材料的外购,制约了纺织服装行业的做大,” 我市有关部门发布的一份针对纺织行业分析文章曾经这样说,青岛的印染行业曾是一大优势,而印染又是一种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比织造设备更加昂贵,投入巨大,一般企业无力问津,这也
37、是青岛大家纺产业中得天独厚的优势之一。但长期以来,由于行业管理滞后,缺乏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手段,青岛大印染这一唯一能在中国形成产业链的综合优势没有发挥出来。 如果说印染技术的落后粘住了家纺行业发展的翅膀,那资金投入的不足则是加重翅膀的砝码之一,由于青岛家纺业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主要靠自有资金滚动发展,而现在企业的资金只能满足生产的流动资金需求,没有充足的资金,企业在产品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引进新技术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困难。资金投入不足也影响了我们家纺产业的升级。 自己身上找原因 “喜盈门行,其他企业也行” “尽管消费观念和技术落后都是影响家纺业发展的因素,但是他们不应该是主要因素,我觉得关键还是在
38、于企业自身”,青岛一位原来在行业管理部门工作的人士这样表示。 该人士表示,青岛家纺企业普遍喜欢国外订单,而也正是这些不断维持企业的国外订单,让企业在国内市场犹豫不前。由于青岛有着地理位置上的优势,本地家纺企业接纳的国外订单量普遍比较多,孙克生告诉记者说,“国外订单的优势非常明显,首先是量大,即使是利润(加工费用)很薄,但是由于量大也能赚些钱维持企业”,“而国外订单一般是国外先付定金,没有任何风险,另外一般花色布料都要国外客户提供,图样,甚至国外客户决定印染,所以加工企业也没有印染上的风险”。 而比较而言,家纺企业要自己拓展国内销售渠道,需要投入较大的财力物力人力,据某企业负责人介绍,光在山东省
39、内铺开一些主要的商场和超市,可能就需要资金投入在2000万元以上,因为家纺产品销售非常容易占用资金。” 而上述行业管理人士表示,“如果企业过分眷恋加工所带来的的微薄利润,也非常容易导致企业停滞不前的局面,因为仅仅做加工,企业就不会有任何创新”。 在记者的调查中,“国内市场上,由于家纺产品不具备服装那样的展示性,家纺品牌战略实施难”成为大家一个普遍的认识,但是就在我们青岛,也有成功品牌的榜样那就是喜盈门。 巾被类产品是我市家纺产品的重中之重,占我市家纺产值近42,重点企业包括“喜盈门”、“美好”等。“喜盈门”近期更是一举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称号,说明企业在国内市场占有已经占有相当的份额青岛家纺
40、 敢问路在何方? 在威海路附近的一家外贸店里,店主人林小姐告诉记者,“他们的店面开张有1年多了,现在每天都要卖出3-4套床品,生意还不错”,林小姐说,她这里基本上都是些外贸公司的尾单,有一些货可能有些残,但是青岛人格外喜欢这种外贸的东西,“有时候一批好货过来,很快就抢光了,大家觉得,人家老外订的东西,基本上都是纯棉,做工又不错,咱们用起来肯定没问题”。外贸家纺产品在青岛家庭的受宠至少说了一个|博锐|31问题,就是说,青岛外向型家纺企业的产品在青岛的市场是存在的,只是没有去挖掘而已。 外贸企业浪子回头 国内蓬勃发展的家纺市场,已经让占据青岛家纺企业数目95%的诸多外向型企业频频回头观望。 家纺的
41、出口业务虽然因为业务量大、风险小而有让人难以抗拒的诱惑力,但是如果一个家纺企业长时间埋头于国外订单加工业务,它也许会获得一些急需的东西,却往往会失去更多一个企业赖以长期发展的东西。许多青岛的外向型家纺企业负责人实际上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 记者调查发现,对于许多青岛外向型家纺企业而言,目前的境况是,并非自己不愿意做国内市场,而是已经受累于国外订单,城阳区双元路头上一家私营床品企业的丁姓副总经理告诉记者,“我们整个企业的人都忙,老外的单子一直不断,您想想,业务上好不容易拿到了,我们不能不接吧?但是现在仔细算算,我们有相当比例的单子,算起来根本不挣钱”,“现在这个时候,不是我们不想做国内,是工厂没有
42、机器去做,而且我们的管理人员也没有精力去想”。 是外贸业务越来越低的利润,也让企业负责人不能不进行深入思考,青岛一家大型外贸家纺企业的老总告诉记者,“目前的外贸订单只有大约5、6%的利润,也就是说接了100万的单子,才能挣到5、6万元”,而与此同时,国内家纺市场的的利润率一直在30%以上,当然品牌家纺产品的利润率会更高一些。 青岛纺联集团寝装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克生告诉记者,他们从去年开始已经开始做国内家纺市场的调查,准备将自己一直藏在深闺中的“靓屋”品牌推向全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国内家纺市场还是很诱人的,只不是目前运作可能会存在不少的困难。” 孙克生所说的困难不仅仅局限于消费习惯和消
43、费能力,更主要的在于国内市场的资金占用方面,“如果自己做渠道,根据我们的估算,光做山东市场,大约就需要2000万元”。 尽管如此,孙克生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决定明年将正式进入国内市场,“不过形式上可能变化一些,例如更多借助于外部的力量,我们通过提供品牌和产品,多采用代理、经销等方式来运作”。 拥有加工和产品优势的外贸企业的回头,无疑将是青岛家纺行业一个腾飞的机遇。 家纺的品牌要不要? 部分家纺企业表达的一个观点是:青岛甚至是中国的家纺行业还暂时不具备发展品牌战略的条件。持这宏观点的人经常询问的一句话是这样的,“您自己想想看,服装品牌您肯定可以罗列出来很多,但是家纺品牌您能说出几个?” 但是与其他
44、行业一样,品牌战略还是被更多专业人士认为是企业赢得未来市场的一个法宝。目前国内家纺业总体而言,品牌的作用还没有被消费者充分认识,家纺企业自己也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产品的颜色、纹样等方面均没有太大突破,设计前卫、流行的家纺产品更是少之又少,直接影响了产品的价格和销量。 随着人们对家用纺织品在数量、质量、个性化等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一种成熟的环境正在形成,国内一批有远见的家纺企业实际上已经走在了前面,目前大家已经熟知“恒源祥”、“富安娜”、“博洋”等品牌,青岛人对于“冬冬宝”等格外熟悉,这是因为他们的品牌产品、专卖店人们都能看得见。 可让许多青岛纺织人感到遗憾的是,尽管青岛的品牌经济全
45、国知名,但青岛本地家纺品牌却一直没有突出的表现。只有一个“适之宝枕工坊”作为一个深度专业化、“剑走偏锋”的青岛家纺企业,目前在全国已经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毕竟只是代表了大家纺的一个产品枕头。在不久前青岛市关于纺织服装工业发展的一份官方材料中,对纺织服装“提高品牌运作水平,加大品牌经营力度”做了重点强调,原青岛市纺织总公司总经理王磊也提出,家纺产品的设计要渗透丰厚的文化底蕴,要有民族特色,善于整合设计资源,创自己的品牌。 品牌战略并非一日之功,所以有远见的家纺企业为了未来,必须舍弃一些现在的东西。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闽江路上的家纺专卖店中,大多数可能根本不赚钱,只是起到了一种展示作用,从厂家来
46、说,是为了将来”,“其中一家知名家纺品牌的专卖店,前两次加盟商的运作都已经失败,目前的店是厂家直接来做的”。 对于青岛的外贸家纺企业转型国内品牌市场,有着自己的许多优势,“首先是熟悉一些国际品牌家纺产品的包装和加工,自己也有技术设备和人才的优势,所以从产品上来说,一点问题都没有,关键在于企业最后能不能下决心去做。”上面提到的丁姓副总对记者这样表示。 期待政府出手相助 专业市场的缺憾一直是青岛家纺的一块心病。 作为冬冬宝北方地区总代理的秦玉华经理告诉记者,“在青岛做家纺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从原材料、到辅料、到成品,青岛都没有非常专业的大型批发市场,这与南方存在很大差距,南方许多城市都有专业的面料
47、市场、窗帘市场、床品市场,甚至毛毯市场,但青岛没有”,她说,“即墨虽然有几个供应面料的摊位,规模也太小”,“另外,对于品牌家纺产品,一直也还没有形成一条商业街”,“我们这方面与北方的沈阳,甚至山东的烟台、威海等地比较也存在差距”。 在秦玉华看来,专业批发市场的培育还需要政府的多多干预,“这与政府的规划和推动应当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为一个面料用量较大的纺织企业-“适之宝枕工坊”的销售经理黄先生也表示受面料的苦很深,“枕头对于面料花色要求不高,幅宽要求也不高,但是青岛本地的市场太少了”。“现在我们在支持服装上面有着更多举措,但是家纺上面却没有看到什么动作,而实际上,目前为破解家纺行业的消费观念瓶
48、颈,大力倡导家纺文化,引导消费观念,更需要政府的力量”,在记者采访的许多家纺业内人士看来,振兴青岛家纺,加快实现昔日的纺织大市向今天的纺织强市的战略转变,实际上与发展青岛这个城市有着密切关系。 青岛一家国有家纺企业的一位中层经理告诉记者,“南通是一个例子,南通目前已经是全国最大的家纺产品集散地之一,几乎每个专业都形成了一条龙服务,例如电脑刺绣,一般他们是每千针3分钱,我们青岛现在最低要1毛,南通因为家纺而知名。我们青岛纺织在历史上有着许多值得怀念的东西,所以今天更不应该放弃纺织这一张牌”。秦玉华则告诉记者说,“与南通类似的城市还有广东东莞,东莞原来只不过一个小镇,如今因为是全国电子产品的集散地而一举全国知名”。 在部分家纺业内人士看来,对于青岛市过去一直把服装放在“龙头”的重要位置上的战略也存在商榷的余地,他们认为,比较服装而言,家纺可能是青岛大纺织梦想更容易取得突破的地方。“面对当前家纺业发展面临的前所未有的良好契机,我们需要调整思路,另辟蹊径,例如增加家纺品中的民族文化含量和文化附加值,紧紧抓住家庭纺织品将大量进入宾馆、饭店、住宅、小汽车及千家万户这一大好商机,开拓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