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四章(3)-棉花病害.ppt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5457807 上传时间:2024-11-06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4.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3)-棉花病害.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本文档共30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第三节第三节 棉花病害棉花病害棉花枯萎病棉花枯萎病 cotton Fusarium wilt棉花黄萎病棉花黄萎病 cotton Verticillium wilt 棉花枯萎、黄萎病是棉花的重要病害。棉花枯萎、黄萎病是棉花的重要病害。枯萎病于枯萎病于1892年在美国阿拉巴马州首次发年在美国阿拉巴马州首次发现,后随棉种调运而扩散。世界各棉区均有发现,后随棉种调运而扩散。世界各棉区均有发生。我国生。我国1934年江苏南通首次发现。年江苏南通首次发现。该病具毁该病具毁灭性,一旦发生,很难根治灭性,一旦发生,很难根治。重病株苗期或蕾。重病株苗期或蕾铃期枯死,轻病株发育迟缓,结铃少,品质下铃期枯死,轻病株发育迟缓,结铃少,品质下降;多与黄萎病混发。降;多与黄萎病混发。黄萎病黄萎病1914年首发于弗吉尼亚州,受害后年首发于弗吉尼亚州,受害后叶片枯萎,蕾铃脱落,棉铃变小,一般减产叶片枯萎,蕾铃脱落,棉铃变小,一般减产20-60。症状症状病名病名 枯萎病枯萎病 黄萎病黄萎病危害时期危害时期时期盛期时期盛期苗期至成株苗期至成株6月现蕾前后月现蕾前后主要成株主要成株78月结铃期月结铃期症状症状网纹、黄化、青枯、网纹、黄化、青枯、皱缩、紫红皱缩、紫红掌状斑驳、落叶掌状斑驳、落叶株型株型矮、丛叶矮、丛叶正常正常发病特点发病特点 由上至下发病由上至下发病由下至上发病由下至上发病内部症状内部症状 维管束深褐色或墨绿维管束深褐色或墨绿维管束黄褐色维管束黄褐色病症病症潮湿时,红色霉状物潮湿时,红色霉状物潮湿时,白色霉状物潮湿时,白色霉状物黄色网纹型黄色网纹型棉花枯萎病黄色网纹型棉花枯萎病黄色网纹型黄黄 化化 型型棉花枯萎病黄化型棉花枯萎病黄化型紫紫 红红 型型青青 枯枯 型型青青 枯枯 型型气温急骤变化,气温急骤变化,如雨后迅速变晴、如雨后迅速变晴、变暖,日光曝晒变暖,日光曝晒强烈,易出现急强烈,易出现急性青枯症状性青枯症状 矮缩病株矮缩病株健健 株株棉株节间缩棉株节间缩短,病株比短,病株比健株明显变健株明显变矮,但并不矮,但并不枯死枯死矮矮 缩缩 型型网纹网纹黄化黄化青枯青枯皱缩皱缩紫红紫红矮化矮化棉花黄萎病棉花黄萎病棉黄萎病初期病叶棉黄萎病初期病叶棉黄萎病中期病叶棉黄萎病中期病叶 后期,病斑由淡黄色变为黄后期,病斑由淡黄色变为黄色至褐色,病叶边缘向上卷色至褐色,病叶边缘向上卷曲,主脉极其附近的叶肉仍曲,主脉极其附近的叶肉仍保持绿色,整个叶片呈掌状保持绿色,整个叶片呈掌状斑驳斑驳初期,病叶边缘和主初期,病叶边缘和主脉间叶肉出现不规则脉间叶肉出现不规则淡黄色斑块淡黄色斑块棉花黄萎病棉花黄萎病重病株后期叶重病株后期叶片脱落,茎基片脱落,茎基部或落叶的叶部或落叶的叶腋处,可长出腋处,可长出赘芽和枝叶赘芽和枝叶棉花黄萎病棉花黄萎病 真菌致不可恢复的病理性萎蔫:病理性萎蔫真菌致不可恢复的病理性萎蔫:病理性萎蔫的实质是维管束组织堵塞、死亡。的实质是维管束组织堵塞、死亡。枯萎枯萎 黄萎黄萎 健康健康病原菌病原菌 枯萎病枯萎病 黄萎病黄萎病病原菌病原菌尖镰孢萎焉专化型,尖镰孢萎焉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ium大丽花轮枝孢大丽花轮枝孢Verticillium dahliae生长适温生长适温273022C30 pH值值3.5-5.35.3-7.2寄主范围寄主范围大麦、小麦、辣椒、茄大麦、小麦、辣椒、茄子等子等40多种多种锦葵科、茄科、豆科锦葵科、茄科、豆科等等660种种致病机理致病机理镰刀菌酸、阻塞作用镰刀菌酸、阻塞作用轮枝菌素、阻塞作用轮枝菌素、阻塞作用1 小型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小型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2 小型分生孢子小型分生孢子3 大型分生孢子梗;大型分生孢子梗;4 大小分生孢子;大小分生孢子;5 厚垣孢子厚垣孢子尖镰孢萎焉专化型:半知菌类丝孢纲丛梗孢目瘤座孢科尖镰孢萎焉专化型:半知菌类丝孢纲丛梗孢目瘤座孢科镰刀菌属镰刀菌属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棉枯萎病菌棉枯萎病菌大丽花轮枝孢大丽花轮枝孢 半知菌类丝孢纲丛梗孢目半知菌类丝孢纲丛梗孢目淡色菌科淡色菌科轮枝菌属轮枝菌属棉花黄萎病菌棉花黄萎病菌棉花黄萎病菌原形态棉花黄萎病菌原形态 丛梗孢菌丛梗孢菌黄萎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黄萎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病害循环病害循环 越冬:越冬:枯萎病菌以枯萎病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分生孢子菌丝体、厚垣孢子、分生孢子在在棉籽、病残体(棉籽壳、饼)、土壤和未腐熟的粪肥棉籽、病残体(棉籽壳、饼)、土壤和未腐熟的粪肥中越冬,是翌年的初侵染源。棉籽短绒带菌率极高;中越冬,是翌年的初侵染源。棉籽短绒带菌率极高;菌丝体可在土壤内存活菌丝体可在土壤内存活6-7年,厚垣孢子可达年,厚垣孢子可达15年。黄年。黄萎病菌以萎病菌以微菌核和菌丝体微菌核和菌丝体在病残体和短绒中越冬。微在病残体和短绒中越冬。微菌核在土壤可存活菌核在土壤可存活810年。年。传播:传播:土壤中的病叶和病残体是近距离传播的菌源。土壤中的病叶和病残体是近距离传播的菌源。病菌主要靠流水、农事操作和地下害虫在田间蔓延传病菌主要靠流水、农事操作和地下害虫在田间蔓延传播。通过带菌种子和棉籽壳的调运远距离传播。播。通过带菌种子和棉籽壳的调运远距离传播。发病因素发病因素 枯萎病枯萎病 黄萎病黄萎病气候条件气候条件 适温适温2028,高于,高于28 不利于发病,不利于发病,5 56 6月月多雨高湿利于发病,春多雨高湿利于发病,春秋两个高峰秋两个高峰适温适温2528 ,高于,高于30 、低于、低于25 发发展迟缓。展迟缓。7 78 8月月花蕾花蕾期多雨重,春秋两个期多雨重,春秋两个高峰高峰耕作栽培耕作栽培 多年连作,地势低,大多年连作,地势低,大水漫灌,发病重水漫灌,发病重多年连作,地势低,多年连作,地势低,大水漫灌,发病重大水漫灌,发病重棉花种棉花种中棉较抗、陆地棉中感、中棉较抗、陆地棉中感、木棉、海岛棉高感木棉、海岛棉高感海岛棉较抗、陆地棉海岛棉较抗、陆地棉次之、中棉较感次之、中棉较感生育期生育期苗期感病,高温隐症秋苗期感病,高温隐症秋季第二高峰季第二高峰现蕾期后较感病现蕾期后较感病防治防治加强检疫、保护无病区、把好种子关加强检疫、保护无病区、把好种子关 无病区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无病区建立良种繁育基地 浸种:种子硫酸脱绒、浸种:种子硫酸脱绒、402或乙蒜素或乙蒜素55-60浸浸种种30分钟;分钟;40多菌灵室温浸泡多菌灵室温浸泡14h铲除零星病株铲除零星病株,强氯精、棉隆或氯化苦土壤处理,强氯精、棉隆或氯化苦土壤处理(每平米(每平米7.5kg)换茬轮作换茬轮作:与麦、玉米等禾本科轮作:与麦、玉米等禾本科轮作3-4年,水旱年,水旱轮作轮作1-2年年种植抗病品种种植抗病品种:如中棉:如中棉12和和866等等黄瓜枯萎病黄瓜枯萎病茄子黄萎病茄子黄萎病黄萎病黄萎病 Verticillium Wilt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