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微免作业.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5450931 上传时间:2024-11-05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41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免作业.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微免作业.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n化脓性细菌是一类能够感染人体并引起化脓性炎症的细菌。化脓性细菌对人体有致病性,常引起皮肤、皮下软组织、深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乃至内脏器官的脓肿,也能引起脓毒血症。一般把对人类有致病性的化脓性细菌分为两大类:化脓性球菌和化脓性杆菌。n球菌:球菌:是细菌中的一个大类。对人类有致病性的病原性球菌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故又称化脓性球菌,分为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两类。n杆菌:杆菌:是细菌中的又一个大类。化脓性杆菌指能引起人类化脓性炎症的一类杆菌。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多。第一节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葡萄球菌属n为革兰阳性球菌,病原性葡萄球菌一般引起皮肤黏膜、各种组织器官的化脓性炎症,也可引起败血症,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细菌。病原性葡萄球菌一般分布在人的皮肤和鼻咽部。抗原结构:抗原结构:已发现的抗原在30种以上,其中以葡萄球菌A蛋白较为重要。n1、葡萄球菌A蛋白(SPA):是细菌细胞壁上的一种表面蛋白。SPA是一种单链多肽,与胞壁肽聚糖形成共价键结合。SPA可以与人类IgG1、IgG2和IgG4的Fc段发生非特异性结合。SPA与IgG结合后的复合物具有抗吞噬、促细胞分裂、损伤血小板和引起超敏反应等多种生物学活性。n2、荚膜:宿主体内的大多数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存在有荚膜多糖,有利于细菌黏附到细胞或生物合成材料表面。3、多糖抗原:具有群特异性,存在于细胞壁n分类分类:根据DNA的相关性程度,葡萄球菌属可分为32种。若根据色素、生化反应等不同表型,葡萄球菌可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3种。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多为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偶尔致病,腐生葡萄球菌一般则不致病。此外,根据有无凝固酶,也可将葡萄球菌分为凝固酶阳性菌株和凝固酶阴性菌株两大类。n抵抗力:抵抗力:葡萄球菌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强于其他无芽孢细菌。二、致病性n致病物质:致病物质:金黄色葡萄球菌侵袭力强,它产生的毒素、酶种类多,毒力较强。n葡萄球菌的毒力因子包括:酶:凝固酶、纤维蛋白溶酶等;毒素:细胞毒素、表皮剥脱毒素、毒性休克综合症毒素-1等;细菌的一些结构蛋白;细菌胞壁成分。葡萄球菌的主要毒力因子:n1、凝固酶:能使含有枸缘酸钠或肝素抗凝剂的人的血浆发生凝固的酶类物质。凝固酶有两种:一种是分泌至菌体外的蛋白质称为游离凝固酶;另一种是凝聚因子又称结合凝固酶,不释放,结合到菌体表面,是该菌株的表面纤维蛋白原受体。n2、葡萄球菌溶素:致病性葡萄球菌能产生多种溶素,是损伤细胞膜的毒素。按抗原性不同,可分为、等,对人类有致病作用的主要是溶素,是一种外毒素,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经甲醛脱毒后可制成类毒素。n3、杀白细胞素:大多致病性葡萄球菌能产生另一种破坏白细胞的毒素称为杀白细胞素(PV)。PV杀白细胞素只能攻击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其作用不为主要在白细胞的细胞膜。n4、肠毒素:均能引起急性肠炎即食物中毒。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当其到达中枢神经后,刺激呕吐中枢而导致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食物中毒。n5、表皮剥脱毒素:也称表皮溶解毒素。蛋白质性质,具有抗原性,可被甲醛液脱毒成类毒素。表皮剥脱毒素引起的烫伤样皮肤综合症(SSSS),又称剥脱性皮炎,多见于新生儿、幼儿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承认。患者皮肤呈弥漫性红斑和水疱,继以表皮上层大片脱落,受损部位的炎症反应轻微。n6、毒性休克综合症毒素-1(TSST-1):可引起机体发热、休克及脱屑性皮疹,并增加对内毒素的敏感性。n超抗原:超抗原:是指那些不经过抗原呈递细胞的处理,便能与MHC类分子结合,直接激活T细胞增殖,使其能释放细胞因子的抗原。所致疾病:所致疾病:n有侵袭性和毒素性两种类型,表现形式为各种化脓性炎症、中毒和葡萄球菌肠炎。1、侵袭性疾病: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n(1)局部感染: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皮肤软组织感染。如疖、毛囊炎、蜂窝状组织炎、伤口化脓等。此外还可引起气管炎、肺炎、脓胸、中耳炎等内脏器官感染。n(2)全身感染:如败血症、脓毒血症等,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2、毒素性疾病:由葡萄球菌产生的有关外毒素引起。n(1)食物中毒:先有恶心、呕吐、上腹痛,继以腹泻。呕吐最为突出,大多数病人于12d内恢复;n(2)假膜性肠炎;n(3)烫伤样皮肤综合症:由SSSS引起;n(4)毒性休克综合症:主要由TSST-1引起。第二节第二节 链球菌属链球菌属n 链球菌属细菌时化脓性球菌中的另一大类常见的革兰阳性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人与动物粪便和健康人的鼻咽部,大多数为正常菌落,不致病。链球菌分类:1、根据溶血现象分类:按产生溶血与否及其溶血现象分为三类:n(1)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菌落周围有12mm的草绿色溶血环,称为甲型溶血或溶血,因而这类细菌又被称为草绿色链球菌。这类链球菌多为条件致病菌。n(2)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菌落周围形成一个24mm宽、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无色溶血环,称为乙型溶血或溶血,因而这类链球菌又称为溶血性链球菌。其致病力强。n(3)丙型链球菌:不产生溶血素,菌落周围无溶血环,因而又称为不溶血性链球菌。n2、根据抗原结构的分类:按链球菌细胞壁中多糖抗原不同,可以分为A、B、C等20个群。对人致病的链球菌菌株,90%左右属于A群。n3、根据对氧的需要分类:分为需氧、兼性厌氧和厌氧性链球菌三类。前两类对人有致病性,后者主要为口、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正常菌群,在特定条件下致病。一、A群链球菌(一)生物学性状(一)生物学性状n形态与染色:形态与染色:呈链状排列,链的长短与菌种和生长环境有关,在液体培养基中形成的链状排列常比取材于固体培养基上者长。无芽孢,无鞭毛,多数菌株在培养早期形成透明质酸的荚膜。链球菌易被普通的碱性染料着色。n培养特性:培养特性:多数菌株兼性厌氧,少数菌株专性厌氧。n生化反应:生化反应: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n抗原结构:抗原结构:抗原结构复杂,主要有三种:1、蛋白质抗原或称表面抗原;2、多糖抗原或称C抗原;3、核蛋白抗原或称P抗原。n抵抗力:抵抗力:除了D群和某些N群链球菌能耐受6030min外,一般链球菌均可被55杀死。对常用消毒剂敏感。(二)致病性(二)致病性n致病物质:致病物质:A群链球菌也称为化脓性链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侵袭力,并产生多种外毒素。致病物质中有三大类:1、细菌胞壁成分 n(1)脂磷壁酸(LTA):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增强细菌对细胞的粘附性。n(2)M蛋白:含有M蛋白的链球菌有抗吞噬和抵抗吞噬细胞内的杀菌作用。此外,M蛋白与心肌、肾小球基底膜有共同的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损害人类心血管等组织,故与某些超敏反应性疾病有关。n(3)肽聚糖:化脓性链球菌的肽聚糖具有致热、溶解血小板、提高血管通透性和诱发实验性关节炎等作用。n(4)细菌胞壁受体;n(5)F蛋白:F蛋白 纤维粘连蛋白的受体,能与上皮细胞表面的纤维粘连蛋白结合,使得链球菌黏附到上皮细胞表面,以利于细菌在宿主体内定植和繁殖。2、外毒素类:n(1)致热外毒素:又称红疹毒素或猩红热毒素,是人类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链球菌致热外毒素(SPE)具有以下作用:对兔有致热性和致死性;对培养的脾细胞和巨噬细胞有毒性;能改变血脑屏障的通透性,直接作用于下丘脑而引起发热反应。n(2)链球菌溶素:有溶解红细胞、破坏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作用。根据对O2的稳定性,可以分为两种溶菌素:链球菌溶素O(SLO)和链球菌溶素S(SLS)。n1)、SLO:绝大多数A群链球菌菌株和许多C、G群菌株能产生SLO。SLO对O2敏感,遇到O2时巯基就被氧化为二硫键,失去溶血作用。n2)、SLS:多数A、C、G群及有些其他群链球菌产生SLS。3、侵袭性酶类:A群链球菌可产生多种侵袭酶,与致病性相关的主要有以下几种:n(1)透明质酸酶:又名扩散因子,能分解细胞间质的透明质酸,使病菌易在组织中扩散。n(2)链激酶(SK):亦称链球菌溶纤维蛋白酶,能使血液中纤维蛋白酶原变成纤维蛋白酶,故可溶解血块或阻止血浆凝固,有利于病菌在组织中扩散。n(3)链道酶(SD):亦称链球菌DNA酶。能降解脓液中具有高度粘稠性的DNA,使脓液稀薄,促进病菌扩散。n超抗原:超抗原:A群链球菌产生的SPE A和SPE C也具有超抗原活性。所致疾病:所致疾病:A群链球菌引起的疾病约占人类链球菌感染的90%,链球菌引起人类多种疾患,大致可分为化脓性感染、中毒性和超敏反应性疾病三种类型:n1、化脓性感染;n2、中毒性疾病;n3、超敏反应性疾病。二、肺炎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俗称肺炎球菌。经常寄居于正常人的鼻咽腔中,多数不致病或致病力弱,仅少数有致病力,是细菌性大叶肺炎、脑膜炎、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原菌。(一)生物学性状(一)生物学性状n形态与染色:形态与染色:革兰阳性球菌,无鞭毛、无芽孢。在机体内或含血清的培养基中能形成荚膜。n培养特性:培养特性:兼性厌氧。n生化反应:生化反应:肺炎链球菌对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等分解,产酸不产气。n抗原结构与分型:抗原结构与分型:n1、荚膜多糖抗原;n2、菌体抗原:n(1)C多糖;n(2)M蛋白。(二)致病性(二)致病性致病物质:致病物质:n1、荚膜:有抗吞噬作用,是肺炎链球菌的主要侵袭力;n2、肺炎链球菌溶素O:对O2敏感,性质类似A群链球菌的SLO。n3、脂磷壁酸;n4、神经氨酸酶。n所致疾病:所致疾病:肺炎链球菌主要引起人类大叶性肺炎。肺炎链球菌在正常人的口腔及鼻咽部经常存在,一般不致病,只形成带菌状态。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才会致病。第三节第三节 奈瑟菌属奈瑟菌属n奈瑟菌属是一群革兰阴性球菌,无鞭毛、无芽孢,有菌毛。需氧,具有氧化酶和触酶。此菌属细菌常可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不产气。n奈瑟菌属包括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干燥奈瑟菌、浅黄奈瑟菌、金黄奈瑟菌、粘膜奈瑟菌等。对人致病的只有脑膜炎奈瑟菌核淋病奈瑟菌。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淋病奈瑟菌寄居于尿道粘膜,引起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而脑膜炎奈瑟菌和其他奈瑟菌均存在于鼻咽腔粘膜;脑膜炎奈瑟菌有多糖成分的荚膜,淋病奈瑟菌只在分离早期有荚膜;脑膜炎奈瑟菌菌体内很少有质粒存在,淋病奈瑟菌可携带多种质粒。一、脑膜炎奈瑟菌n脑膜炎奈瑟菌俗称脑膜炎球菌,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菌。(一)生物学性状(一)生物学性状n形态与染色:形态与染色:肾型或豆型,革兰阴性双球菌。n培养特性:培养特性:专性需氧。n生化反应:生化反应:大多数脑膜炎奈瑟菌分解葡萄糖和麦芽糖,产酸不产气。n抗原结构与分类:抗原结构与分类:脑膜炎奈瑟菌的主要抗原分为四类:n1、荚膜多糖群特异性抗原;n2、外膜蛋白型特异性抗原;n3、脂多糖抗原;n4、核蛋白抗原。(二)致病性(二)致病性致病物质:致病物质:n1、荚膜:荚膜有抗吞噬作用,能增强细菌的侵袭力。n2、菌毛:可黏附至咽部粘膜上皮细胞的表面,利于进一步侵入。n3、内毒素:是脑膜炎奈瑟菌的主要致病物质。病原侵入机体繁殖后,因自溶或死亡而降解放出内毒素。内毒素作用于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引起坏死、出血,故出现皮肤瘀斑和微循环障碍。严重败血症时,因大量内毒素释放可造成DIC及中毒性休克。二、淋病奈瑟菌n淋病奈瑟菌俗称淋球菌,是人类淋病的病原菌,主要引起人类泌尿生殖系统粘膜的急性或慢性化脓性感染。(一)生物学性状n形态与染色:形态与染色:脓汁标本中,大多数淋病奈瑟菌常位于中性粒细胞内。无芽孢,无鞭毛,有荚膜和菌毛,革兰染色呈阴性。n培养特性:培养特性:专性需氧。n生化反应:生化反应:只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其他糖类。n抗原结构与分类:抗原结构与分类:可以分为三类:1、菌毛蛋白抗原;2、脂多糖抗原;3、外膜蛋白抗原。(二)致病性(二)致病性致病物质:致病物质:n1、菌毛:淋病奈瑟菌进入尿道后,通过菌毛黏附到柱状上皮细胞表面,在局部形成小菌落后,再侵入细胞增殖。n2、外膜蛋白:P可以直接插入中性粒细胞的膜上,严重破坏膜结构的完整性导致膜损伤。P分子参与淋病奈瑟菌间及菌与一些宿主细胞间的黏附作用。P则可以阻抑杀菌抗体的活性。n3、脂多糖:淋病奈瑟菌的胞壁脂多糖(即内毒素)与补体、IgM等共同作用,在局部形成炎症反应。n4、IgA1蛋白酶。n所致疾病:所致疾病:人类是淋病奈瑟菌的唯一宿主。成人感染初期,一般引起男性前尿道炎,女性尿道炎与子宫颈炎。如进一步扩展到生殖系统,引起慢性感染,如男性发生前列腺炎,精囊、精索炎和附睾炎;女性出现前庭大腺炎和盆腔炎等,是导致不育的愿意之一。第四节 其他菌属一、假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是一大类格兰阴性杆菌,有荚膜和鞭毛,无芽孢、需氧。与人类关系较大的是铜绿假单胞菌,俗称绿脓杆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n生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革兰阴性菌,无芽孢,有荚膜,单端有13根鞭毛。专性需氧。n抵抗力:抵抗力:抵抗力较其他革兰阴性菌强,耐许多化学消毒剂与抗生素。n抗原结构:抗原结构:铜绿假单胞菌有O和H抗原。O抗原包括两种成分,一种是内毒素脂多糖,另一成分是原内毒素蛋白(OEP)。OEP是一种高分子抗原,具有强免疫原性。n致病物质:致病物质:主要致病物质是内毒素,此外尚有菌毛、荚膜、胞外酶和外毒素等多种致病因子。n二、肠球菌属n三、卡他布兰汉菌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