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鸳鸯日行为节律研究模板.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5426890 上传时间:2024-10-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鸳鸯日行为节律研究模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鸳鸯日行为节律研究模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级脊椎动物实习报告 鸳鸯日行为节律研究 指导老师: 王海涛 杨志杰 小组成员: 姜 悦 车 旭 杨 婷 刘 盼 薛宇君 张海龙 丛 曲 巴桑卓玛 实习时间: 5月12日— 5月16日 中国•长春 二 〇 一 四 年 九 月 鸳鸯日行为节律研究 姜悦 车旭 杨婷 刘盼 薛宇君 张海龙 丛曲 巴桑卓玛 【摘要】: 鸳鸯在中国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中国东北地区是其主要繁殖地之一。 5月12日- 5月16日, 我们小组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次生林中, 对人工巢箱中鸳鸯的卧孵、 翻卵、 理羽、 离巢等行为以及种内巢寄生现象进行了观测。本研究利用监测摄录设备对雌性鸳鸯的孵化期行为进行了录制, 用目标取样法对鸳鸯在巢中的行为进行观察, 并用连续记录法进行记录, 经统计分析后的结果显示: 卧孵行为是鸳鸯孵化期的主要行为, 占总时间的61.04%, 其次是离巢时间占26.46%, 翻卵时间占8.26%, 理羽行为占4.24%。翻卵行为每小时持续的时间在一天中比较平均, 没有显著的峰值, 理羽行为每天存在两个高峰, 分别为上午8点至10点和下午3点至5点。雄性鸳鸯在孵化期开始后多与雌性分开。 【关键词】: 鸳鸯 日繁殖行为 Abstract: Mandarin Ducks was listed as a Class II key state protection animal of China. From May 12th, to May 16th, , we installed nest boxes in Zuojia Nature Reserve in northeast China and then the Mandarin Ducks began to settle down and breed in the nest boxes. In this study, time budget and activity rhythm of Mandarin Duck during daytime had been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cubation behaviors include sit-in-nest behavior, preening behavior, recess and turning-eggs and other behaviors. Among them sit-in-nest, preening, recess and turning-eggs behavior take up 61.04%, 4.24%, 26.46%, 8.26%.Tow peaks are characteristic of preening behavior, rang from 8:00 to 10:00 and 15:00 to 17:00 respectively. Key words: Mandarin Duck Reproduction day behavior 1.研究地区及方法 1.1观测地自然状况简介 研究地位于吉林省东部左家自然保护区, 地处长白山脉向松嫩平原的过度地带, 是吉林市与长春市之间唯一的一块绿地。保护区内自然植被茂盛, 动植物种类丰富。主要树种有蒙古栎( Quercusmongolicus) , 糠椴( Tilia mandshurca) , 黑桦( Betula dahurica) , 白皮柳( Salixpierotii) , 春榆( Ulmusjaponica) , 黄檗( Phellodendrom amurense) 等, 树龄多在40-50年, 树高12-14m, 胸径20-32cm。 由于保护区内树种丰富, 植被茂盛, 为鸟类提供了充分而适宜的栖息地, 因此鸟的种类繁多, 保护区内记录的鸟类达190种, 隶属于17个目, 49个科, 103个属, 其中繁殖鸟114种, 占全区鸟类总数的59.5%。保护区内记录的国家Ⅱ级保护动物种类达30种, 鸳鸯即为其中的一种; 古北界鸟类170种, 东洋界鸟类15种, 广布种104种。常见的有大山雀( Parus major) , 沼泽山雀( Parus palustris) ,白眉姬鹟( Ficedulazanthopygia) , 喜鹊(Pica pica), 红隼( Falco tinnunculus) 等。 1.2研究对象简介 鸳鸯, 隶属于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鸟纲, 雁形目, 鸭科, 鸳鸯属。为中国著名特产珍禽之一。形似野鸭, 体形较小。嘴扁, 颈长, 趾间有蹼, 善游泳, 翼长, 可飞行。雄性羽色绚丽, 头后有铜赤、 紫、 绿等颜色的羽冠; 嘴红色, 脚黄色。雌性形体稍小, 羽毛苍褐色, 嘴灰黑色。喜欢栖息于内陆湖泊和溪流边。在中国内蒙古和东北北部繁殖, 越冬时在长江以南直到华南一带分布。旧传雌雄偶居不离, 古称”匹鸟”。但观测期正值鸳鸯的孵化期, 雄性鸳鸯在孵化期开始后多与雌性分开, 因此我们只发现了雌鸳鸯。 1.3研究过程方法 在鸳鸯的繁殖期, 主要是孵卵期, 我们对其进行了定点昼间行为观察, 但由于时间的限制和鸳鸯繁殖期活动少的现象带来的不便, 我们在定点观察时, 很少能够在早上看到鸳鸯进入人工巢箱, 而且晚上撤离观察点时, 鸳鸯依然没有出来露面。为了能观察到鸳鸯在孵化期巢中的各种行为, 我们在巢箱顶部安装了检测摄录设备, 用目标取样法对鸳鸯在巢中的行为进行观察, 并用连续记录法进行记录。可是, 在放入摄像头时, 也对鸳鸯的各种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这种影响在后文所展示的原始数据中能够明显地呈现出来。 在进行昼间活动行为节律研究时, 为了方便数据整理, 我们把鸳鸯在巢内的行为归为4类: 1、 卧孵: 鸳鸯将身体孵在卵上保持休息状态, 偶然有理羽毛、 摆动身体等动作; 2、 理羽: 用喙整理全身羽毛; 3、 翻卵: 由卧孵变为站立姿势, 用喙将外侧卵向内翻动, 然后转动身体, 卧在卵上, 左右摆动身体, 再用喙整理周围绒羽使其能充分覆盖卵; 4、 离巢: 雌鸟不在巢中。 2.实验结果 2.1原始数据 5月的繁殖季节对一巢鸳鸯在每天的5:00—17:00进行了录像, 有效录像时间为37小时21分, 在分析理羽与翻卵活动差异时, 以一小时作为一个时段单位。由于观察时间较短, 获得的视频资料有限, 样本容量也较小。经过观看视频, 将影像资料转化成文字资料。以下是我们整理出的原始数据: 5月12日 5月13日 时间 行为 时长( 分) 时间 行为 时长( 分) 4:36 翻卵 17 12:49 卧孵 27 4:53 卧孵 28 13:17 翻卵 7 5:21 离巢 320 13:24 离巢 33 10:41 卧孵 4 13:57 翻卵 5 10:45 翻卵 11 14:02 卧孵 55 10:56 卧孵 207 14:57 理羽 15 14:23 离巢 14 15:12 卧孵 91 14:37 卧孵 23 16:43 翻卵 15:00 翻卵 15 15:15 卧孵 59 16:14 翻卵 19 16:33 卧孵 5月14日 5月15日 时间 行为 时长( 分) 时间 行为 时长( 分) 5:18 翻卵 8 5:33 翻卵 19 5:26 卧孵 55 5:52 卧孵 78 6:21 离巢 21 7:10 离巢 25 6:42 翻卵 16 7:35 卧孵 70 6:58 卧孵 65 8:45 理羽 12 8:05 离巢 13 8:57 卧孵 34 8:18 翻卵 4 9:31 理羽 13 8:22 卧孵 60 9:44 卧孵 78 9:52 理羽 19 11:02 离巢 65 10:11 卧孵 94 12:07 翻卵 16 11:45 离巢 34 12:23 卧孵 81 12:19 卧孵 156 13:44 离巢 37 14:55 翻卵 29 14:21 翻卵 19 15:24 理羽 21 14:40 理羽 15 15:45 卧孵 37 14:55 卧孵 66 16:22 离巢 16:01 离巢 31 16:32 卧孵 2.2孵化期雌性行为及时间分配 2.2.1孵化期雌性行为及时间分配 本文对 5月12日— 5月16日利用人工巢箱繁殖的一窝鸳鸯在孵化后期进行了录像分析, 卧孵行为是鸳鸯孵化期的主要行为, 占总时间的61.04%, 其次是离巢时间占26.46%, 翻卵时间占8.26%, 理羽行为占4.24%。 61.04% 26.46% 8.26% 4.24% 卧孵 离巢 翻卵 理羽 2.2.2活动节律 翻卵行为每小时持续的时间不定, 但会在12:00—14:00之间出现峰值; 理羽行为在一天中有两个明显的高峰, 分别为上午8:00—10:00和下午15:00—17:00( 如下图所示) 。 3.讨论 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并经过查阅相关资料, 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 我们总结出卧孵行为是鸳鸯孵化期的主要行为, 占总时间的61.04%, 其次是离巢时间占26.46%, 翻卵时间占8.26%, 理羽行为占4.24%。翻卵行为每小时持续的时间不定, 但会在12:00—14:00之间出现峰值; 理羽行为在一天中有两个明显的高峰, 分别为上午8:00—10:00和下午15:00—17:00。虽然样本容量较小, 所得数据有限, 但我们依然能经过这些有限的数据对鸳鸯繁殖期的日行为节律进行评估, 得出相应的推测: ( 1) 除离开巢穴外, 在巢内的时间里, 卧孵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时间, 其次便是翻卵, 其中翻卵是断断续续的过程, 并贯穿于整个孵卵过程, 这两种行为主要是为卵的孵化提供所需的热能和保证受热的均匀, 以使幼鸟能够顺利孵化出来。 ( 2) 翻卵行为所持续的时间会在12:00—14:00出现峰值。在一天中, 该时间段的温度最高, 鸳鸯在此时间段内持续翻卵, 既能够保证卵所受的热量足够多, 也能够保证卵各个部位受热均匀, 十分利于卵的孵化。 ( 3) 资料记载, 鸳鸯的孵卵期有种内巢寄生行为, 但由于观测时间较短等原因, 我们在观测期间并未发现。另外, 整个孵化过程一直由雌鸟负责, 雄鸟从未出现过, 雌鸟将大量的时间和能量消耗在了后代的生产及照料上。虽为人工巢穴, 但雌鸟鸟巢的选址也很讲究, 倾向于巢箱环境隐蔽, 周围树木枝叶茂盛的环境。但这样的环境有可能会降低巢穴或后代被天敌鸟类发现的机会, 也可能会降低被同种个体寄生的几率。 ( 4) 每天的4:00—5:00之间会从人工巢箱中取出前一天录好的影像, 并重置新的摄录设备, 这种人为活动必定会对鸳鸯的各种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5月13日的原始数据中显示, 整个上午都没有鸳鸯入巢, 由此造成了数据的遗失, 对最终的实验结果影响很大。 4.结论 我们在 5月即鸳鸯的繁殖季节对一巢鸳鸯在每天的5:00—17:00的各种行为进行了录像, 有效录像时间为37小时21分, 卧孵行为是鸳鸯孵化期的主要行为, 占总时间的61.04%, 其次是离巢时间占26.46%, 翻卵时间占8.26%, 理羽行为占4.24%。翻卵行为每小时持续的时间不定, 但会在12:00—14:00之间出现峰值; 理羽行为在一天中有两个明显的高峰, 分别为上午8:00—10:00和下午15:00—17:00。由于观测时间较短, 在观测期内没有发现种内巢寄生现象。 参考文献 [1] 姚笛 鸳鸯繁殖日行为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5 [2] 金志民 杨春文 刘铸 金建丽 李丁男 黑龙江省牡丹峰自然保护区鸳鸯繁殖习性观察. 四川动物 , 29( 3) : 489—491 [3] 郑乐 刘芳 李琳娜 动物园条件下鸳鸯的繁殖行为. 特种经济动植物 .5: 8—9 [4] 赵正阶 张兴录 何敬杰 朴正吉 鸳鸯的繁殖生态学研究. 吉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0: 52—58 [5] 王兴阳 鸳鸯繁殖生态的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5 [6] 杨兴家 鸳鸯在吉林地区的新纪录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3: 31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