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版】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5413427 上传时间:2024-10-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版】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二单元 热传递 5.热传导 1.冬天天气很冷,我们怎样才能使身体温暖起来呢? 用暖手宝焐一焐,身体就暖和起来了。暖手宝传热让手暖和是固体与固体接触。 对着自己的双手哈一口热气,双手就会暖和起来。哈气使手暖和是气体与固体接触。 到温泉中泡一泡,身体就会暖和起来。泡温泉使身体暖和是液体与固体接触。 喝一杯热茶,热茶会让身体暖和起来。喝热水使身体暖和也是液体与固体接触。 2.热是怎么传递到衣物和板栗上的? 用熨斗熨烫衣服,热通过熨斗传递到衣服上。熨衣服时,加热电熨斗的金属底板,金属底板的热量传递给与其接触的衣服,使衣服变热,变得平整。 利用沙子炒板栗,热通过沙子传到板栗上。炒板栗时,沙子吸收大量的热量,再把热均匀地传给板栗,板栗很快就被炒熟了。 3.生活中热传导的例子: 用电饭锅煮饭,热由电饭锅传给了米饭。 用炒锅炒菜,热由铁锅传给了蔬菜。 热水器,热通过热水器中的镁棒传给了水,使水变得温暖。 北方人冬天用的热炕,热由炕面传给了人。 4.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传导。热传导时,热总是从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 5.解释生活中热传导的现象 烙饼。烙饼时,火的热传递给锅面,饼与锅面接触,热传递给饼,饼受热变熟了。 量体温。测量体温时,人体将热传给体温计的感温探头,感温探头变热,直到与人体温度相同,热传导就会停止。此时体温计上显示的温度就是人体的温度。 冷敷或者热敷。冷敷是皮肤的热传递给布包里的冰块,皮肤的温度降低,达到减慢血液循环的目的;热敷是布包里的热传递给皮肤,皮肤温度变高,以加快血液循环。 吹头发。使用电吹风吹湿头发时,电吹风产生的热传递给头发,头发温度升高;另外电吹风吹出气体,加速空气流动。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使头发上的水快速蒸发。 电烙铁作画。电烙铁通电后被加热,烙铁把热传递给与其接触的木板,接触点的木板受热颜色发生改变,利用这种颜色变化完成作品。 6.实验一:研究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方向 探究的问题:热在金属中是怎样传递的? 实验材料:凡士林、金属片、试管夹、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等。 实验方法: ①将凡士林均匀地涂在两块金属片上。 ②用试管夹夹住金属片的一端,加热金属片的另一端,观察凡士林是怎样变化的。 ③加热另一块金属片的中心,观察凡士林是怎样变化的。 实验现象: 在一侧加热的金属片上,凡士林油从加热的地方向另一侧慢慢熔化。 在中间加热的金属片上,凡士林油从中间向四周扩散熔化。 实验结论:无论加热金属片的中间还是边缘,金属片都会变热,说明热是可以传递的,而且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方向是四面八方。 7.实验二:探究热在水中的传递 探究的问题: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 实验材料:铁架台、水槽、冷水、烧杯、热水、温度计等等。 实验方法: ①在烧杯中到一杯热水,并且放在盛有冷水的水槽中。 ②分别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的热水和水槽中的冷水的温度。 ③5分钟后,再分别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的热水和水槽中的冷水的温度,并比较两测量的温度。 实验现象:烧杯中的热水温度会越来越低,水槽中的冷水温度会升高,一直到水槽中的冷水和烧杯中的热水温度相近或相同。 实验结论:这个实验说明热在水中传递时,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递到温度低的地方,说明温度不同的液体之间也可以发生热传导。 8.学生活动手册: 在下图中画箭头表示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情况。 实验发现:无论是加热金属片的中央还是边缘,凡士林都会熔化,说明热是可以传递的。热总会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做与教材上相反的实验,将盛有冷水的烧杯放入盛有热水的水槽里,记录你的发现。 实验发现:在相互接触的冷热不同的物体之间,热可以传递。热从水槽里的热水传到烧杯上,再传到烧杯中的冷水,最后烧杯里的水也慢慢变热。也就是说,热会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 6.热对流 1.把一小瓶红色热水放入冷水槽中,会看到的现象是:红色的热水会上升,到达冷水顶部会向四周流动,然后沿着水槽壁向下流动。 2.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循环流动,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对流。热对流时,热总是由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 3.制作简易走马灯 制作材料:两个一次性纸杯、剪刀、蜡烛、火柴、一根细绳、牙签、双面胶等等。 制作方法: ①在一个纸杯的侧面开两个口,将蜡烛固定在杯底。 ②在另一个纸杯的侧面开多个直角扇叶窗。 ③在杯底穿一根细绳,用牙签固定。 ④将两个纸杯口对口用双面胶黏合。 ⑤点燃蜡烛,手提细绳,走马灯就转起来了。 简易走马灯的使用方法: 当点燃走马灯中的蜡烛时,我们会发现这个简易的走马灯转动起来了。 简易走马灯转动原理: 当我们点燃走马灯中的蜡烛时,下面纸杯里的空气被蜡烛加热,热空气上升,推动扇叶,走马灯就转动了。 4.生活中的热对流现象 粮食仓库中的对流现象。粮食仓库都装有天窗和地窗,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仓库内的热空气上升后从天窗排出去,外面的冷空气从地窗进来,这种冷热空气的对流,周而复始,循环不息,所以仓库内能保持恒温,以免粮食受热生虫或者发霉变质。 电冰箱中的对流现象。烧开水就是利用了水的对流。 自然界中的风是依靠冷热空气的对流形成的。 冬天暖气片表面附近受热空气会向上流动。 空调也是利用热对流的原理。 5.实验一:研究热在水中的传递 实验探究的问题: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 实验材料:木头屑子、烧杯、冷水、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等等。 实验方法: ①把木屑放入水中。 ②用酒精灯给水加热。 ③观察木屑在水中是怎样运动的。 实验注意点:正确使用酒精灯,注意安全,小心烫手。 实验现象: 烧杯底部中间位置的木屑会上升,到达水面处会向四周扩散,然后沿着杯壁附近下降, 到达杯底附近会再次聚向中间并上升,如此循环流动。 实验结论:水受热之后会上升,遇冷会下降。 6.实验二:研究热在空气中的传递 实验探究的问题:热在空气中是怎样传递的? 实验材料:玻璃罩、线香、火柴等等。 实验方法: ①固定一支线香,点燃。 ②用玻璃罩倒扣住线香。 ③观察线香冒出的烟是怎样飘动的。 实验现象: 线香的烟会直立向上直到瓶底,然后四散向下,接近线香燃烧处时,又向上流动。 实验结论:空气受热之后会上升,遇冷会下降。 7.学生活动手册: 在下图中画出热在水中的传递情况。(用蓝色箭头表示冷水的传递方向,用红色箭头表示热水的传递方向) 在下图中画出热在空气中的传递情况。(用蓝色箭头表示冷空气的传递方向,用红色箭头表示热空气的传递方向) 实验发现:从木屑与烟的运动轨迹可以看出,无论是热水还是热空气都会向上流动,冷水或冷空气则会向下流动,这样循环流动使得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从而使全部液体或气体的温度趋于均匀。这种传热方式叫热对流。 7.热辐射 1.站在烈日下,站在炉火、篝火边,会有非常炎热的感觉,是因为热辐射的原因。 2.太阳与地球之间有很大一部分空间没有任何物质,但是太阳仍然能够将热传递给地球。像太阳、篝火这样直接向周围发射热的方式,叫作热辐射。热辐射不需要依靠空气、水等任何物质,即使在真空中也能进行。 3.热辐射特点:热辐射不需要依靠空气、水等任何物质,即使在真空中也能进行。 4.太阳是利用热辐射的传递方式将热传递到地球上的。 5.做一个简易太阳灶 制作材料:纸板、锡纸、剪刀、美工刀、热熔胶枪、玻璃管或透明塑料管等。 制作方法: ①用纸板做一个支架。 ②用热熔胶把锡纸固定在支架上。 ③将玻璃管灌满水,并封好玻璃管口,固定在支架上后,调整锡纸凹陷的位置,使反射的阳光汇聚在玻璃管上。 简易太阳灶的原理: 利用的是太阳的热辐射原理。太阳灶的受光面是一个凹型面,太阳光照射到凹型的面上,会聚焦于玻璃管上,能够将反射的光最大限度的转化成热能,传递给位于焦点的玻璃管上,然后传递到玻璃管中的水中。 6.使太阳灶的加热速度变快的方法 通过制作对比让学生发现影响热辐射效果的主要条件有受热物体颜色的深浅,太阳灶的材料、形状、大小,反光板聚焦的位置等。 可以将凡是不是吸热的地方,只要有温度的部位,用保温材料保温起来,防止热量的散失。 调整好最佳的日照角度,可以让太阳灶最大限度的接收热量。 可以增大受热的面积,这样就可以更多的吸收热量。 7.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 电烙铁是运用热传导的方式传热。 电水壶是运用热传导、热对流两种方式传热。 烤箱、电暖器是运用热对流和热辐射两种方式传热。 太阳能热水器是运用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传热。 8.仔细观察下面两幅插图,想一想这两幅插图中有哪些热的传递方式?他们分别是什么? 左图,用火焰加热的炉子烧热水。火炉和水壶外壁的传热方式是热传导;壶中的水的传热方式是热对流;火炉向周围空气传热的方式是热辐射。 右图,厨师用铁锅炒菜。锅的外壁和铲子的导热方式是热传导;菜汤的导热方式是热对流;锅、菜等向周围空气导热的方式是热辐射。 9.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传递热的方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 相同之处:这三种都是热传递方式,都是从温度较高之处传到温度较低之处。 不同之处: 一是热传递的过程不同。热传导需要直接接触;热对流是循环传递;热辐射是从热源处向四面八方直线传递。 二是热传递的媒介不同。热传导在固体中传递能力最强,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弱;热对流只在气体和液体中存在;热辐射可以不依靠媒介直接传递。 10.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这三种方式又有什么关系呢? 热传递有传导、对流、辐射这三种方式。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这三种方式往往不会独立存在,而是两种或三种同时存在。 11.学生活动手册: 在下图中用箭头表示热的传递方式。 写出三种传热方式的不同与相同之处。 传热方式 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热传导 1.直接接触. 2.固体传热能力最强,液体次之,气体最弱。 都是由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热量。 热对流 1.循环传递。 2.只在液体和气体中存在。 热辐射 1.从热源处向四面八方传递。 2.可以不依靠媒介直接传递。 8.物体的传热本领 1.实验一:比较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 实验探究的问题:塑料、木头、铜、铝、钢5种材料,哪种传热最快,哪种传热最慢? 实验材料:塑料、木头、铜、铝、钢5种材料棒、凡士林、珠子、热水、烧杯等等。 实验方法: ①用凡士林分别在5种材料棒上粘一颗珠子,珠子与材料棒远端的距离须一致。 ②把5种材料棒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 ③观察5种材料棒上珠子脱落的先后顺序。 实验现象: 将塑料、木头、铜、铝、钢5种材料棒上粘一颗珠子,然后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五种材料上的珠子脱落的先后顺序为:铜——铝——钢——塑料——木头。 实验结论:在这5种材料中,铜的传热最快,木头传热最慢,这5种材料的传热性能从高到低的顺序为铜、铝、钢、木头、塑料。这个实验也说明了不同材料导热性能不同。 2.像铜、铝、钢等容易传热的物体叫作热的良导体;像木头、塑料等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作热的不良导体。 3.空气是热的良导体还是热的不良导体?举例说明。 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例子: 蓬松的棉被盖起来很暖和,是因为蓬松的棉被中含有大量的空气,空气是不良导体,所以热量不容易散失,因此蓬松的棉被盖起来很暖和. 双层窗户可以隔热保暖,是因为双层窗户中间有空气,空气是不良导体,有了空气这个不良导体的保护,房间中的热量不容易散失,才会感觉很温暖。 冬天穿羽绒服比较暖和,是因为羽绒服中羽绒蓬松,有很多空气,空气是不良导体,所以热量不容易散失。 4.赤脚分别站在地板、地毯、瓷砖上,感觉是不一样的,地砖上非常凉,地板上比较温暖,站在地毯上感觉非常暖和。因为瓷砖、地板和地毯三种物体的传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光脚站在瓷砖上感觉最凉,因为瓷砖是热的良导体,脚的热量通过瓷砖迅速散发,造成脚底温度降低,感觉很凉。光脚站在地毯上不会觉得凉,因为地毯是热的不良导体,脚底温度不容易散发,不觉得凉。 5.物体的导热性能在生活中的运用 炒菜用的铲子,铲子头和铲子杆是不锈钢材料,不锈钢虽然是热的良导体,但坚固、耐用;手柄是塑料的,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防止烫伤。 高压锅的锅体是钢制的,导热性能好,手柄是塑料制的,是热的不良导体,以免烫伤。 用塑料薄膜把树干包起来可减少水分蒸发,帮助小树保温,以抵御严寒。 岩棉板是热的不良导体,可帮助墙体保温。 保温瓶的瓶塞选用导热性能较差的非金属,如木头、塑料等制成。 电饭锅的锅胆选用导热性能较好的金属。 利用棉花制作棉衣、防寒服等等。 冬天人们喜欢使用双层的保温玻璃杯,可以防止杯子中的热水很快冷却。 6.设计并制作一个保温盒 选择什么材料制作保温盒才能够让保温盒的保温效果更好? 可以选择木头、塑料、硬纸板等一些热的不良导体材料制作保温盒,保温效果会更好,尽量避免使用钢铁与铝、铜这些热的良导体材料。 除了在材料方面考虑之外,我们还可以在哪些方面考虑保温盒的保温效果? 我们可以把保温盒设计成双层的,这样可以利用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这一原理使保温盒的效果更好。 7.学生活动手册: 对不同材料制作的勺子传热的快慢进行排序。 我最初的预测: 最慢 塑料勺 木勺 铜勺 铝勺 钢勺 最快 实验结果: 最慢 木勺 塑料勺 钢勺 铝勺 铜勺 最快 根据物体的导热性能给下面物体分类。 铜、铁、铝、塑料、空气、木块、陶瓷、泡沫、锡纸 热的良导体——铜、铁、铝、锡纸 热的不良导体——塑料、空气、木块、陶瓷、泡沫板 一、苏科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2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人穿手介联 A.人们可以用干冰进行人工降水 B.衣服变干是因为水遇热凝结成水蒸气 C.水的三种形态之间的变化是不可逆的 2.降水的动力来源于( )。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3.利用篝火取暖主要是利用了( )。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4."猴子捞月"这个寓言故事说的是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井水里了,于是设法把它捞上来。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中的月亮是光源 B.天上的月亮是光源 C.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5.许多科学家认为,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原因是()。 A.板块碰撞 B.火山爆发 C.板块拉张 6.小明在西藏某地旅游时,导游告诉他,当地山体中有很多不同种类的贝壳化石,小明的以下推理中合理的是( )。 A.远古人类曾把贝壳带上高原 B.这里曾发生了海陆变迁的地形变化 C.贝壳原来生活在高山上,后来环境巨变,才退到水中生活 7.不需要直接接触就能传递热量的方式是( )。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8.下列方法中,( )可以减少光的反射带来的不便和危害。「A A.多建高楼大厦,使用玻璃幕墙八来果哎 B.家里装修时,墙面尽量使用光滑的材料主贷氮烘口 C.剧场的墙面使用粗糙的材料 9.下列现象是由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是( )。米 A.日食 B.水面倒影 C.彩虹 10.下列属于人工智能的是( )。 A.键盘 B.鼠标 C.电子手环 11.人的起跑反应时间有快有慢,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反应时间通常在0.2~0.3秒,那么训练有素的运动员的反应时间会是( )。 A.1~2秒 B.0.1~0.2秒 C.0.5~1秒 12.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表附近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形成( )。 A.云 B.雾 C.雨 13.地下水的来源主要是( )。 A.地表径流 B.降水渗入 C.海洋 14.人冬,雨落在树木、高楼、山岩等物体上,立即结成了冰,这种雨在气象学上叫( )。 A.冰雹 B.雨夹雪主 C.冻雨太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大部分是陆地,小部分是海洋 B.地球的陆地主要分布在六大洲 C.地球表面是千姿百态的 16.冬天用电暖器取暖,热空气( )。 A.向上运动 B.向下运动 C.无固定运动方向 17.潜望镜的两块镜片都是( )。 A.平面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18.下列方法中,( )可以减少光的反射带来的不便和危害。 A.多建高楼大厦,使用玻璃幕墙 B.家里装修时,墙面尽量使用光滑的材料科 C.剧场的墙面使用粗糙的材料 19.冬天,在同一环境里用手触摸木头、大理石和塑料,会感到大理石更冷,这是因为( )。 A.大理石的温度低 B.木头和塑料是热的良导体 C.大理石是热的良导体 20.红色的滤光纸可以让( )光通过。 A.红 B.绿 C.蓝 21."猴子捞月"这个寓言故事说的是猴子看到水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水里了,于是设法把它捞上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月亮是自然光源 B.水中的月亮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C.水面的作用相当于平面镜 22.医生戴额镜给病人检查耳朵,是巧妙地利用了(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色散 23.子萱制作了几个彩色轮,旋转后不能变成白色的是( )。 A.红、橙、黄、绿、蓝、靛、紫 B.黄、绿、蓝 C.红、绿、蓝 24.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没有发生热传递,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 ) A.质量 B.体积 C.温度 25.下列都属于热的良导体的一组是( )。 A.铁锅、木质锅铲 B.瓷碗、不锈钢筷子 C.空气、水 26.下列做法中,( )是正确的。 A.白天睡觉,晚上熬夜学习,睡眠不足 B.喜爱脑力劳动,不爱体育运动 C.锻炼身体,保持充足睡眠,营养均衡 27.每年的9月7日或8日是( )节气。 A.白露 B.寒露 C.霜降 28.一般在一天中的( )能看到雾。 A.早晨 B.中午 C.傍晚 29.下列现象不属于凝结的是( )。 A.洗澡时,玻璃上出现的小水珠 B.煮饭时,打开锅盖冒出的雾气辑 C.芳芳买的雪糕化了 30.关于降雨时,水物态变化过程,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水蒸气-小水滴一聚集成云一直接降落 B.水蒸气-小冰晶一聚集成云一降落过程中融化成雨滴 C.水蒸气-小水滴一凝固一聚集成云一直接降落 31.冰雹多发生在( )。 A.夏季 B.秋季 C.冬季 32.人们经常用"眼疾手快"形容一个人反应很快,这主要是因为这个人(A)。 A.反应时间短 B.视力很好 C.肌肉发达四 33.观察右图,我们会感觉a、b两条直线不平行,这是一种( )现象。 A.直觉 B.幻觉 C.错觉 34.大脑的表面凸凹不平,和( )的表面相似。 A.核桃仁 B.杏仁 C.花生 35.下列不属于科学家收集有关地球内部信息的途径的是( )。 A.研究火山和地震 B.研究地热和温泉 C.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 36.把木头杯盖换成( )杯盖,保温效果会更好。 A.陶瓷 B.金属 C.泡沫塑料 37.下列选项中用来加快热传递的是( )。 A.热水瓶的瓶胆 B.电熨斗的金属底面 C.冬天盖的棉被 38.夜晚,我们能在灯光下读书、写字,是利用了光的( )。 A.直线传播原理 B.反射原理 C.折射原理 39.下图中的两个圆柱大小相同,圆柱的高与直径相比,( )。 A.高比直径大 B.高比直径小 C.高与直径相等 40.我们用积木能摆出各种形状的物体,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具有( )。 A.记忆功能 B.创造功能 C.识别功能 41.笔记本电脑常常用铜条来辅助散热,这是因为( )。 A.铜的导热性能很好 B.铜是热的不良导体 C.铜的价格低廉 42.页岩变质会形成( )。 A.玄武岩 B.板岩 C.砂岩 43.地震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当地震发生时,下列行为中不合适的是( )。 A.迅速离开房间,到空旷的地方 B.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家具下 C.快速跑到窗边大声呼救 4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霜是固体,雾是液体 B.夏天打开冰箱门,冰箱门周围出现的白汽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 C.雪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再凝固形成的 45.人的大脑分工不同,( )分管音乐、绘画、情感、技艺等。 A.左脑 B.右脑 C.小脑 46.水在加热时,变热的水会在水壶里( )。落8 A.上升 B.下降 C.不动 47.在地球内部,越往深处( )。 A.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B.温度越高,压力越小 C.温度越低,压力越大 48.烧开水时,壶壁与水之间的热传递方式主要是( )。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49.露经常在( )形成。 A.傍晚或夜间 B.中午 C.下午 50.在造霜实验中,在冰水中加盐是为了( )。 A.让水尽快结冰 B.制造更低的温度 C.增加水蒸气含量 51.下列成语中,包含光的反射原理的是( )。 A.杯弓蛇影 B.如影随形 C.无影无踪 52.下列物体中,反射效果最差的是( )。 A.白色墙壁 B.棕色木板 C.黑板合大 53.下列自然现象形成的条件相同的是( )。 A.霜和雪 B.云和霜 C.露和霜 54.冬天天气寒冷,小芳睡觉时盖上了厚厚的棉被,会觉得暖和,其中的原理是( )。 A.棉被能防止热量散发 B.棉被能产生热量左式阳 C.棉被既能产生热量,又能防止热量散发中亚( ) 55.热辐射的辐射越强,温度( )。 A.越低 B.不变 C.越高 56.保温材料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 )。 A.这些材料能生热 B.这些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 C.这些材料完全不传热 57.小宇同学的家乡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具有这种特点的地形是( )。 A.高原 B.山地 C.盆地上 58.( )可以使地形瞬间发生较大的变化。 A.岩石的风化作用 B.火山喷发和地震 C.河流的沉积作用 59.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是由( )形成的。 A.板块分离 B.大陆板块碰撞 C.火山爆发 60.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突主货重量燃雾姗雕小决 A.地壳的运动 B.地下的温度太高 C.人类的活动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苏科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2 1.A 2.B 3.C 4.C 5.A 6.B 7.C 8.C 9.A 10.C 11.B 12.B 13.B 14.C 15.C 16.A 17.A 18.C 19.C 20.A 21.C 22.B 23.B 24.C 25.B 26.C 27.A 28.A解析:雾一般在较冷的时候出现,一天中早晨温度最低。 29.C 30.C 31.A 32.A 33.C 34.A 35.C 36.C 37.B 38.B 39.C 40.B 41.A 42.B 43.C 44.C 45.B 46.A 47.A 48.A 49.A 50.B 51.A 52.C 53.A 54.A 55.C 56.B 57.C 58.B 59.B 60.A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科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