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T态建构:基于农耕劳动项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幸福农场“向日葵”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40987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T态建构:基于农耕劳动项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幸福农场“向日葵”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T态建构:基于农耕劳动项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幸福农场“向日葵”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T态建构:基于农耕劳动项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幸福农场“向日葵”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1学 校课程建设2023.18.黄朝侠以幸福农场“向日葵”为例T 态建构:基于农耕劳动项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同为实践课程,均以价值体认为核心,以实践活动为载体,聚焦知行合一,具有目标指向和育人方式的一致性。在 T态建构学习模式里,“”表示学习资源的广度关联,指向的是知识的结构;“”表示学习任务的深度推进,指向的是学习主体对知识的解构与建构。说明既要关注学科,又要关注学程,观照学习主体已有经验建构新的体验及反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落实劳动教育中具有独特优势,以劳动项目为轴,T 态建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增强劳动的教育性、完整性、综合性,促进劳动教育深度、持续发展,实现综

2、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的同频共振。一、定向:链接生活世界,确定项目主题教育本质上是生活实践。斯宾塞的“生活准备说”,杜威的“教育即生活”,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均是在此逻辑下展开的。劳动项目的选择应关联真实的生活世界,体现人与自然,摘要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目标指向和活动方式的一致性。基于农耕劳动项目 T 态建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克服两门课程在实施中的碎片化、肤浅化问题,实现优势互补,双赢共振。以核心素养落实为目标,横向关联生活课程资源,通过定向、筹划、实施、展评的纵向推进,能够克服学生成长中的各种“症状”,重塑育人场域,重建学习意义,走向对话性实践,实现课程育人的终极目标。本文以“向日葵

3、”项目进行了案例分析。关键词T 态建构农耕劳动项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以便更好地解决青少年成长中的各种不良症状。“向日葵”课程项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关通人与自然,远离“空心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们与泥土渐行渐远。鉴于此,我们开辟了“幸福农场”劳动教育基地,让儿童接触自然,接触农耕劳动,用多种感官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用身体力行、出力流汗的劳动,让学生学会感恩,珍惜自然,丰盈生命。向日葵的勃勃生机正是我们课程目标的意向物化,亲近泥土、亲近自然,形成丰富的感知,如向日葵一般生机勃勃,远离“空心症”。(二)关切人与社会,远离“孤独症”人有交往的需要,归属的需要

4、。然而,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却越来越少,感到孤独的小学生却越来越多。在家庭生活中家长的宠溺,在学校生活中秧田式的座位排列,导致学生交往的机会减少,以自我为中心,内心孤独空虚。而向日葵的主题项目正是要让学生走出被动接受知识的禁锢,通过与同伴的合作、与家长、老师的交往中认识世界,建构知识,完成一系列种植、养护、收获、制作等复杂任务,建立人与社会的联系,远离“孤独症”。(三)关照人与自我,远离“拖延症”小学生处于社会自我的形成时期,角色意识逐步建立。角色意识的建立标志着社会自我概念的形成,角色同样意味着责任与担当。然而现实中,很多孩子在家里娇生惯养,导致责任意识缺乏,在各

5、个方面表现出拖延现象。向日葵项目就是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做小主人角色的机会,让孩子经历从一颗种子到一份食物的完整过程,在照顾植物的过程中关照自我,体验责任担当,拥有感恩之心,告别“拖延症”。二、筹划:统筹课程资源,重塑育人场域课程资源是一切能够运用到教学活动、课程研发中的各种条件和材料。教育场域是“一种以人的实践为基础、通过实践而构型的开放性关系结构或时空构型”。通过课程资源的统筹运12学 校课程建设2023.18.用,可以让课程突破时空的限制,“形成并释放特定教育力量的场”,最大限度地实现课程育人的价值和创造。在向日葵课程中,我们统筹人力、物态、学科等各种资源,让资源“活”起来,让课程体现人性化

6、、合作化、创造化,最终实现素养导向的育人场域重塑。(一)统合人力资源,共筑课程“共同体”在各种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其他资源能够发挥作用的媒介和载体。人力资源的挖掘、优化和配置是课程资源有效开发利用的前提,它关系到课程开发的方向、层次、质量和效果等根本性问题。教师是各种资源的鉴别和转换者、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设计者,在课程开发中处于核心地位;学生是基础性课程资源,也是课程的学习者,是家庭与学校的中介桥梁;家长是辅助性课程资源,也是隐性的助学者。在“向日葵”课程的筹划中,将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学科教师、有种植和烹饪经验的家长、充满探究精神的学生以及社区资源统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作用,形

7、成课程“共同体”,为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保驾护航。(二)统筹物态资源,构建具身“认知场”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认知是身体、心智及环境交互活动协同作用的结果,其关注点在于身体感受、身体体验和情境交互上”,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时期,运用真实的环境与情境,给学生提供具身认知的场域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必要。在校园中开辟出“幸福农场”农耕劳动教育基地,学生运用劳动工具在农场进行种植活动,经历“一物一生”不同的阶段。在向日葵课程中,从育苗到移栽、从养护到除虫、从绚烂的花期到果实的收获,美丽的向日葵园成为具身认知的场所、建构知识的乐园。课程不再是书本上平面的文字,而是成为亲切而鲜活

8、的生活,可以观看、可以触摸、可以嗅探。(三)统整学科资源,提高学生“实践力”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最大的价值在于打破单一学科课程一统天下的局面,完善教育生态和课程结构的优化。作为一门“知行合一”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的学生拥有真实的问题解决经历,成为积极的行动者,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基础,创造性地解决真实情景中的问题”。在“向日葵”项目中,学校整合科学、数学、语文、劳技、美术等各科资源,让学生将经验和学科知识运用到实践问题的解决中,观察育苗、测量田地、做自然笔记、创作诗文、种植烹饪知识不再仅仅是书本上的抽象符号,而是在实践中变成了解决问题的行动力,在学以致用中提高了学生的“知行力”

9、。三、实施:解决真实问题,重建学习意义问题是思维的启动器,也是课程展开的主要凭证。对于学生来说,真实的问题最有吸引力,也最有挑战性,它要求学生“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具有一定新意和深度的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分析,用科学方法展开研究,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向日葵课程的各个阶段,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群,有效推进学生主动参与、深度思考,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有效推进深度学习的目标达成。(一)针对操作性问题,搭建学习支架在学科课程中,孩子们解答的都是虚拟的问题。在向日葵课程中,要解决的则是真实性问题。从一颗种子到一株植物,从开花结果到成为我们餐桌上的美食,向日葵课程的开展实质上就是由一个个阶段性、

10、操作性活动组成的。通过在不同阶段开发学习单,为学生搭建学习的支架。比如,在种植前,设计“认识农具”学习单,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认识本次种植所需要的工具;在向日葵育苗阶段,设计“向日葵育苗”学习单,学生通过上网搜索、采访等方式完成学习单的过程也是为育苗做准备的过程;养护阶段有“向日葵养护”学习单、收获阶段有“葵花籽美食探究单”,学生边研究、边实践,以知导行,以行达知,知行合一,操作性问题在研究与实践中不断得到解决。(二)聚焦非良构问题,培养高阶思维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善于捕捉利用课程中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指导学生深化活动主题”。真实的问题往往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非良构问题,需要学生用以往的

11、经验综合研判,克服障碍才能完成。非良构问题的解决过程正是培养高阶思维的过程。在向日葵课程中同学们遇到了向日葵防晒、倒伏、花盘易折断等真实而复杂的非良构问题。问题的发现倒逼学生搜集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对问题进行分析。学生不断地分析、试错、实践,寻找可以利用的资源,寻找最优的问题解决路径。针对向日葵倒伏问题,学生将园林植物防倒伏的经验迁移过来,制作支架,进行防倒伏模拟实验、测试结果、优化迭代,最终形成每个小组的最优方案,实践运用到真实的问题解决中来。问题的现场感和价值感得到彰显,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得以培养,情境迁移能力得以提升。(三)引领关联性问题,重塑自我认知农耕劳动关联着饮食问题。在

12、很13学 校课程建设2023.18.多人的认知里,食物的价值被大大低估为生存所需,审美、生命、情感价值被淡化,由此引发一系列问题,食育变得自然而又重要。通过食育,让孩子们了解食物、学习就餐礼仪、掌握简单的烹饪、了解传统饮食文化,实现农耕劳动的价值增值。借助校园幸福农场的向日葵园,学生亲历照顾植物的艰辛,真切感受到果实的来之不易。在向日葵收获的季节,同学们变身小厨师,自制各种瓜子美食,与伙伴分享劳动的喜悦。这也是一次生命教育的契机,重塑学生自我认知,认识人与天地、自然的关系,人与食物的关系,形成万物互联的情感和价值观。四、展评:基于核心素养,走向对话实践成果展评代表整个项目的高潮,是将最有价值的

13、内容用令人印象深刻的方式展示给公众的过程,作为课程学习的“高光时刻”,学生项目成果展评集中体现了关系的建构。学生需要通过团队合作,调动全方位的能力将项目过程与收获创造性地展示出来。成果的展示也是一种成长仪式,这种仪式感来自同伴、父母、师长、社区人员、专家等各个群体的出席、认可。展评更是一种对话,让学生有机会与他人、世界和自己对话,在对话实践中实现意义的重建。(一)创新成果形式,走向合作对话成果的展评是每个学生的真实参与、多元创新,这样的展示才能让学生更有仪式感,促进学生反思成长。这需要学生学会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合作完成成果展示的筹备工作,最终呈现出最优的成果展示形式。在向日葵收获的季节,学校召

14、开了幸福农场成果发布会,参与课程的同学、老师、家长以及社区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回顾这段难忘的经历。同学们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准备了形式多样的成果,各种美食、黏土小盆栽、向日葵书签、向日葵生长记微视频、PPT成果汇报、向日葵诗词创作欣赏、劳动日记、防倒伏实验模型、向日葵科普情景剧等等。静态与动态相结合,视听盛宴展示的不仅仅是结果,还有问题解决的过程、合作交往过程、与家长评委团的对话答辩过程。借助成果展评这个平台,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共同克服困难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行。(二)服务真实生活,走向意义对话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经验课程,它“以生活为内容,以实践为路径”,立足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生活中来,到

15、生活中去,实现了学生学习与生活世界的连接。在成果展示阶段,学生通过合作的实践、探索、设计、制作,构建客体的意义世界,构筑结构化的关系,在与世界的对话中建构学习。在展示的现场,通过家长、老师、同伴的评价、反馈,获取更丰富的信息,完善自己对于项目的认识,以便与世界进行更深层次的对话,更深层次的实践体验。在向日葵成果发布会上,同学们调动各种感官,感受食物色香味带来的美好体验;畅谈种植过程中发现的故事,建立起表象与概念之间的符号;展示防倒伏支架模型,形成个体主动改造世界的实践自觉;将葵花籽义卖所得资助校园中的贫困儿童,让项目延伸出更多温暖的教育意义,在与世界的对话中走向有意义的学习。(三)反思优化迭代

16、,走向自我对话“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同样是需要不断复盘和反思的。复盘整个活动过程,总结优缺点和不足之处,反思优化迭代,吸取经验再成长再实践。在向日葵课程展评结束后,同学们通过小组互评、家长评价、自我评价等多元互动的方式反思自己在课程实施各个阶段的表现,做得好的地方以及不足之处,明确努力方向。有的同学针对向日葵容易倒伏的问题提出深挖坑、筑根基、适时施肥的优化方案;有的同学提出葵花籽美食制作好以后,可以给它设计包装和说明书;有的同学说向日葵既然全身是宝,我们可以将其各个部分的作用展示出来,方便更多同学认识和利用在与自我的对话中实现学生不

17、断反思,“自我探索”,获取有益经验,将项目优化迭代。在周而复始、循环上升的优化迭代中,课程得以更加丰富、适性、完善。怀特海说:“理解一切,就是忘掉一切。”经历之后所能留下的,就是我们课程的价值追求。以劳动项目为轴,T 态建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实践课程打开了一扇向阳的窗。向着生活,向着阳光,无限拓展生活的广度,不断推进课程的深度,在具身体验中,在问题解决中,重塑育人场域、重建学习的意义,从认知与走向实践,从竞争走向合作,从独白走向对话,从知识走向素养。参考文献:1 刘远杰.场域概念的教育学建构 J.教育学报,2018(6):30-32.2 王红岩,熊梅.课程实施中的人力资源J.教育育人 校长参考,2011(3):57-58.3 杨丹滋.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教学方式变革理论探讨 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9.4 夏雪梅.项目化学习的实施学习素养视角下的中国建构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作者黄朝侠,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小学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