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彩云之南绿电生——写在云南巨龙梁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之际.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40280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5.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彩云之南绿电生——写在云南巨龙梁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之际.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彩云之南绿电生——写在云南巨龙梁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之际.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彩云之南绿电生——写在云南巨龙梁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之际.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报道本刊特稿FEATURE在海拔3300多米的云南寻甸花石头山主峰巨龙梁上,他们用风能为彩云之南赋予灵动之美,被誉为“御风者”。在自然资源与万家灯火间架设起沟通的桥梁,他们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绿色能源追风彩云间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北部的巨龙梁,因山体像一条横卧的巨龙而得名。这里有昆明最大的高原草甸牧场,巨龙梁风电项目就坐落于此。作为云南省“保供给、促投资”新能源规划重点项目之一,巨龙梁风电项目被云南省政府列入2022年度“重中之重”项目清单。项目工程总装机容量100MW,主要包括13台6.7MW和2台6.45MW的风电机组、15 台箱式变压器与35kV集电线路及升压站扩建,以及15个风机安装平台

2、、场内施工道路及改扩建道路、渣场施工。2022年8月,中国安能第二工程局的施工人员和机械一进场,高海拔、大体量、长运距“三座大山”就横亘在了建设团队的面前。第一座大山是项目处于3300米以上的高 写在云南巨龙梁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之际 文/徐迎华 张泽华 图/中国安能第二工程局彩云之南绿电生基础开挖风绳控制叶片摆动国企管理2023.864海拔。这意味着一线施工人员不仅要克服缺氧环境,还要应对严寒、大风、冰雹等极端天气,要付出比平原地区施工多出几倍的精力,甚至要承担生病、受伤无法及时送医的风险。第二座大山是项目设计使用目前国内单机容量最大的6.7MW高原山地风机。这意味着风机轮毂中心高度有11

3、5米,叶片长度达93米,非2400吨大型吊机不能胜任。而2400吨吊机一组一拆、机位辗转,都要消耗极大的时间和资金成本。6 月 30 日 19 时 16分,中国安能二局承建的云南巨龙梁风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创造了“同机型海拔最高、单机容量最大、首投工期最短”三项纪录。第三座大山是项目80公里(其中包括近60公里崎岖山路)的超长混凝土运输距离。这意味着45台混凝土运输车从搅拌站到距离最远的15号机位,需要驾驶近8个小时,远超混凝土自然凝固时间。如果不采取有效手段,混凝土将在半路凝固,基础浇筑进度将严重受阻。面对这“三座大山”,中国安能第二工程局的建设者们立下了“军令状”:克服一切困难,保证

4、在2023年的“630”节点前完成建设任务。驭风攀高山云南山路十八弯,道路山体垂直梯度大,海拔起伏跌宕。在这里实施混凝土长距离运输,车辆需要克服弯多坡陡、雨雪天气道路湿滑等诸多困难。为保证混凝土及时、保质保量地运输到机位,项目部一班人马在确保车辆安全的基础上,集智攻坚,通过反复总结经验,研发出一套“三步走”的高海拔、长运距浇筑方案。第一步“全员上阵,分兵把守”。他们就是“御风者”吊装前最后调试65报道本刊特稿FEATURE进行浇筑作业时,除必要人员留守项目部,其余全部参与浇筑保障,分别在搅拌站、进场路口、两处会车平台设置点位,实时反馈运输车辆动态,以便现场把握浇筑速度,防止质量事故发生。第二步

5、“来车必测、来样必检”。每车混凝土抵达现场后,必须经过测温、测塌落度等二次检测合格后,再现场振捣,方可进行浇筑,确保浇筑质量。第三步“配齐配强,随叫随到”。项目部总工程师、副经理、安全总监、施工管理部全员及施工队技术人员全程紧盯浇筑进度及浇筑质量,一旦发生问题,现场立即解决,坚决杜绝质量事故发生。按照“三步走”方案,2023年3月20日,15台风机基础全部顺利浇筑完成,未出现任何质量安全事故,为高海拔山地风电项目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风机吊装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在寻甸花石头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大风三六九,小风天天有”。根据数据测算分析,巨龙梁风电场各个机位平均风速

6、常年高于吊装作业要求的8米/秒的极限风速,最高瞬时风速更达到40米/秒,每个月的吊装窗口期不足5天。为了抓住宝贵的吊装窗口期,项目部安排人员驻扎一线,24小时不间断观测现场风速,并结合高山风电场风速预测,一旦发现风速小于8米/秒,立即组织人员展开吊装作业。“由于巨龙梁风速变化极大,为避免吊装过程中,叶片与塔筒、机舱碰撞,造成严重工程事故,项目部根据现场吊装实际情况,采取2400吨主吊与800吨副吊配合吊装,加以风绳辅助固定的方式,将吊装过程中组装好的叶轮、叶片摆动幅度降至最低”,项目部施工管理部负责人郑乐怀介绍。运用这套施工方案,今年,6月29日,15台风机全部顺利完成吊装,无一出现碰撞事故。

7、乘风破浪时在彩云之南、青山之巅,创造风电项目“同机型海拔最高、单机容量最大、首投工期最短”三项纪录的建设团队,其实是28名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人。从基础开挖、浇筑、风机安装到并网发电,他们乘风破浪一直坚守在施工一线。“虽然辛苦,但感觉很有成就感,公司把这样的重任交给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和肯定。我们一定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决不能辜负公司的期望和信任”,项目书记熊增生介绍说,这是项目团队每一名年轻工作人员的心声。工程建设,安全先行。在现场安全管理上,项目安全总监黄港可谓煞费苦心。参与施工的部分专业劳务人员虽然干活是一把好手,但年龄偏大,加上当地方言难懂,这让交流变成了一件难事,也给安全教育增加了

8、不少难度。为此,黄港召集现场安全员,专门制作了一份以视频、图片为主的安全教育资料,通俗易懂地将13种安全事故类型及预防措施、解决方法传授给每一名施工人员。“安能的这次安全教育是我理解得最透彻的一次,违章作业的事儿咱可千万不能干”,施工队的老王师傅连连夸赞。除此之外,黄港还带领5名安全员深入现场,仔细巡查每一片施工区域,绝不放过一处安全隐患。经过3天的巡查,他发现施工区域周边多是悬崖峭壁,且山顶海拔高达3200米,经常浓雾弥漫,工人一不小心就可能跌落山崖。他立即敦促建设团队集中采购了800米长的防护围栏、50盏夜间作业灯,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对刚入职的新人来说,这样的项目是锻炼成长的好机会。在项

9、目稳步推进的过程中,4名新员工潮气蓬勃地来到了工地现场。项目分管领导、部室负责人第一时间与他们签订了师徒协议,为新员工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工程管理部的李裕刚来到巨龙梁项目部时,因为远离城市,感到十分不适应。师傅杨永鹏发现这一情况后,就隔三差五地用自己亲身经历,为李裕指点迷津,帮助他迅速进入工作角色。“工作上,杨师傅手把手教我如何审查图纸,一台风机从物料进场到投入发电的全部流程;生活上,他还教我如何与项目部的同事相处,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关系。非常感谢师傅的关照,让我在这青山之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正是在这样一群年轻人的共同努力下,今年6月30日,云南巨龙梁风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预计项目年发电量为29550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9.1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59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7.28吨。编辑/车玉龙 统筹/陈邦祺在海拔3300多米的巨龙梁上,国内塔筒高度最高、叶轮直径最长的山地风机日夜飞转,预计年发电量为29550万千瓦时、节约标准煤9.1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59万吨。国企管理2023.86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