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道器之辩:智慧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命题.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39516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器之辩:智慧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命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道器之辩:智慧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命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道器之辩:智慧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命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总第212期Sum No.2122023年第2期No.2.2023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 l of Fuya ng Norma l University(Socia l Science)DOI:10.14096/34-1333/c.2023.02.22道器之辩:智慧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命题李珍(阜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安徽阜阳236041)摘要:智慧图书馆时代的到来,正在重新定义图书馆未来的建设图景和发展姿态.借助中国哲学思想中“道”“器”概念,从人文与技术两个维度分别论述智慧图书馆的内涵,尤其强调作为“环境”的技术观和常议常新的 人文性.在道、器融合的考察视角下,提出要深入

2、理解技术的多样化属性,明确新时代图书馆人的使命,在此基 础上促进人文和技术的良性“对话”,让“图书馆的智慧”引领“智慧的图书馆”,以充分融入到中国式现代化建 设的实践之中.关键词:道器之辩;智慧图书馆;技术;人文;中国式现代化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志码:A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尤其是第五代移动通讯 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的落地普及,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生产、生活和学习 方式,极大推动着社会发展,引领各行各业朝着互 联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方向前进。图书馆作为信 息集聚与知识传播的重要场所,也在这场技术革命 的引领下彰显出新的活

3、力。近年来,先有无感借阅、智慧书房、精准推送、云课堂等实践的纷纷涌现,又有元宇宙概念与图书馆想象擦碰出的迷人火花,这一切不仅昭示着智慧图书馆时代的到来,也正在 重新定义图书馆未来的建设图景和发展姿态。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规划 纲要提出要积极发展“智慧图书馆”,将这一理 文章编号:2096-9333(2023)02-0152-05念纳入到未来数字社会建设的整体规划中。事实 上,智慧图书馆概念的提出已有多年,且在学界和 业界都引发了大量的关注,尽管不同学者对其定 义、特点、功能的论述不同,但可以明确的是,智 慧图书馆早已超越了某项服

4、务、某种应用的单一范 畴,业已成为今后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宏观理 念。数字化、智能化的新技术打破了图书馆传统的 资源载体限制,使信息服务更加主体化、互动化和 多元化,不断强化外界与图书馆的应有黏合度。图 书馆工作既要在技术话语体系中响应科技进步的 潮流,也要在人文话语体系中明确新时代图书馆人 的职责使命。中国哲学思想中“道”“器”概念与 图书馆活动中“人文”“技术”理念有较强的共通 性,因而借助对这一辩证关系的分析,挖掘智慧图 书馆的丰富内涵,为图书馆工作探寻可持续、可推收稿日期:2022-01-17基金项目:2021年度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美好安徽建设背景下皖北优秀文化乡村阅读

5、推广的路径研究”(AHSKQ2021D106);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文旅融合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传播研究”(SK2021A0409).作者简介:李珍(1969-),女,安徽亳州人,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152-广的良性发展机制。一、因何辩:智慧图书馆的题中之义智慧图书馆是一个由技术变革催生的概念,近 乎天然地披上了“利其器”的外衣。然而“智慧”本身却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词语,与“形而上之道”的联系更为紧密。换言之,“技术狂欢”与“人文 温度”本就是智慧图书馆的题中之义,对相关问题 形成正确认识必须综合这两个维度系统考量。(-)技术视野中的智慧图书馆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曾提

6、出“媒介即讯息”的 观点,他认为应把媒介技术本身视为最有价值的信 息,因为是技术的进步决定了人类从事相应的传播 活动的可能性,改变了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重新 确立了思维与行动的“尺度”。这一观点突破了理 解技术的功用取向,走进基础设施式的技术观,这 里的“器”就不止于“器具”,还上升到了“容器”层面,将技术理解为孕育新模式、新理念的“环境”。举例来说,在古人眼中,踏一叶轻舟实现“千里江 陵一日还”已然是非常之快,但对习惯了高铁飞机 的今人而言,这样的行进速度只是稀松平常,这里 交通工具革新改变的就不仅仅是出行方式,更从深 层次重新定义了人们对距离、时间、快慢的认知。把同样的逻辑援引到图书馆活动

7、中,也可以看 到,正是“器”的进步,即技术的革新不断推动着 图书馆的变迁。古代缺乏文本信息的大规模复制手 段,书籍生产需要付出大量人类劳动,这就决定了 当时图书馆以藏书室为主的形态,其功能也局限在 单纯的“藏”上,知识文化属于少数精英阶层,普 通百姓与藏书室间的距离可谓山高路远。而当信息 的复制技术脱离原始手抄,走过铅与火、穿越光与 电、来到数与网,现代图书馆已由各类文献资料存 储、传播甚至生产的中心,转变为开放包容的知识 文化公共领域。可以说,与人类科技文明同频共振,图书馆前行的每一步都深深刻下了技术的注脚,如 今智慧图书馆成为新的发展命题,仍可以重温麦克 卢汉的论断一技术即是最有价值的讯息

8、。在“器”的视野中,未来的图书馆服务必将与 区块链、人工智能、多媒体、云平台等新技术携手,把技术的可供性同图书馆的现实需求相结合,在科 技的赋能下打造智能化的读者体验,让阅读变成“悦读”,不断满足用户对图书馆高度智能化、数 字化的期待与诉求。更重要的是,“容器”层面的 技术观也提示我们,这些应用新科技、新手段的过 程必须伴随着对图书馆功能、社会职责、价值标准、人才评判等多项“元”问题的思索,将技术的作用 浸润到图书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对新技术的理解 和掌握程度,决定了“智慧”的高度,这是建设智 慧图书馆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具体展开“道器之辩”前必须明确的关键。(二)人文视野中的智慧图书馆2019

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家图书馆老 专家的回信中指出:“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 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 要场所。”m点明了新时代图书馆建设的核心取向,即完成对人的教化,推进国家与民族的文化进步。一方面,这是图书馆社会功能发挥的传统,近代有 识之士如林则徐、魏源就曾引进介绍公共图书馆概 念,促进思想启蒙,带动对文化的思考;另一方面,这也是图书馆担负新时代使命的必然。在建设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图书馆 需要坚守“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初心,更好地 创新发展理念、健全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充 分而均衡地满足人民群众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需 求。智慧图书馆

10、的提出,并没有脱离这一图书馆活 动的普遍价值规则与精神内涵,实际上表达了图书 馆人利用先进技术为用户提供便利服务的愿望。现代图书馆只有充分发挥传统人文精神,才能 保持原有的社会地位与良好的社会形象。一定程 度上,人文精神的存在才是图书馆真正有意义之 处,回顾那些关于图书馆的比喻一信息枢纽、精 神粮仓、科学摇篮、学校心脏等等便不难感受 到人文理念在其中的分量,也是图书馆保持长久发 展的根基所在。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人文价值的实 现并非只是追逐一个抽象的宏大目标,而是要伴随 着对“智慧化”的层层剖析,综合更丰厚的资源、更精细的服务、更多元的平台、更开放的空间,凝 聚出符合当下价值的新人文理念。因此,

11、在当代,继续人文精神的“旧”话题绝非老生常谈,反而是 回应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技术变革传递给我们的“新”答卷。在“道”的视野中,智慧图书馆必须以服务于 人文作为发展旨归,这就需要充分把切时代脉搏、聆听用户心跳,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中发展“智慧”,从内容提供、空间建设、反馈搜集等环节提高服务 的速率和效率。由此观之,新技术的出现恰似阵阵“好风”,不断将人文作用的发挥送上层层“青云”。在习近平总书记“发展国家文化”“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指引下定义出“智慧”的底色,于“道器之辩”而言更是必须坚守的原则。二、向何辩:道与器的融合考察视角道与器的分野并不是图书馆讨论中的陌生声 音,20世纪90年代“

12、Lib2.0热”中,就曾经有过-153-“技术酒徒”和“人文烟鬼”两派的大辩论叫 然 而辩论并没有得到结果,两种不同的基因延续到了 智慧图书馆时代,或许需要更换一种理解的思路。()突破“大战风车”的对立在图书馆研究里,技术和人文的冲突常常陷入 孰主孰从、孰先孰后的对立式争论。Lib2.0时 期,图书馆在信息服务上经历的变革便在声望较高 的教授学者和年轻的技术人员之间引发争执,双方 均对图书馆学及图书馆事业抱有极大的热忱,但在“谁应该主导图书馆发展”的问题上难以达成一 致,或指责对方缺乏对读者的人文关怀、或贬低对 方没有顺应潮流的技术思维。遗憾的是,道器之辩 在这样抵牯中并没有得到任何有效的结果

13、,最终落 得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尴尬境地,先 后高低之争便如同堂吉诃德大战风车的行为,在各 自虚妄的理想情怀中自顾自地演绎骑士精神。易传系辞上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 而下者谓之器。”用“形而上者”与“形而下者”来称谓“道”与“器”,以无形之本质和有形之表 象作为二者的区分。需要注意的是,这虽然是一种 两两划分,但并未把双方置于对立不相容的状态。事实上,在中国传统哲学思维中,一直有着破二元 的底色,如有无相“生”、阴阳相“济”、祸福相“倚”等,看似一分为二概念的背后,更多的是强调统一 共生之处。这便为我们理解“道器之辩提供了中国式思 维,那就是摒弃厚此薄彼、参辰卯酉的二元对立,悬置孰

14、为本孰为末的问题,而是等量齐观兼顾之,把对道、器的思辩放在开展新时代图书馆工作的全 领域与全过程中,重新认识内在根本和外在驱动间 相伴相融相生的关系,在智慧图书馆的共同体中探 索数字时代的实践之路。(二)实现相辅相成的统一一般而言,技术的发展呈现出较强的活跃性,信息革命爆发以来更是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人 文的内涵则保持着较统一的稳定性,比如涵化功能 的发挥应成为图书馆活动的“天行有常”。因此,道器之辩也被一些学者解读为恒动之思,既往关于 图书馆的讨论中也能看到,在形式与本质、变与不 变之间,业内人士一直在探求其平衡点同。寻找平衡点,便是在技术和人文之间追求融合 统一,在智慧图书馆的讨论框架内

15、,这一点显得更 为重要:一是当下由于技术进步带来的冲击远高于 历史上任何时期;二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强国建设为图书馆赋予了更崇高的历史使命。当“器”的变迁更剧烈,“道”的坚守更迫切,对技 术和人文的思考就必然要挣脱二元对立的思维,转 而放在融合的视角下进行考察。在实践中,这种融合已经得到体现。以区块链 技术为例,得益于该技术去中心化、开放性、无法 篡改的特点,引入图书馆管理可以创新服务模式,重新定义图书馆、用户、信息之间的关系一打造 多方共建共管的协作模式,最大程度实现资源共 享,给予用户参与感和获得感;记录下用户入馆后 的每一个行为,精准绘制读者画像,提供针对性服 务;保障图书数据

16、的安全性,也保障图书作者的合 法权益。所以,对区块链技术的理解就不能只是搭 建了一个数据库,而是尊重了每一个读者作为独特 个体的需求与权利。在人文关怀的导向下完成新技 术的落地应用,在技术变革的引领下提升人文的价 值发挥,以相辅相成的视角,才能理解图书馆工作 真正的“智慧”。三、如何辩:人文与技术的珠联璧合前文论述了智慧图书馆建设与发展中需要引 入“道”与“器”两种不同视角的必要性,以及应 抛开对立思维,着眼于统一融合关系的考察框架。但回答道器之辩的命题不应只作概念上的阐述,还 应放诸当前图书馆事业的业务领域,结合实际工作 解读兼具技术和人文的实现路径,向道器之辩更深 处漫溯。(-)理解新技术

17、,找准对接点在信息通讯技术革命性进步的浪潮中,各类新 兴技术层出不穷,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都 给图书馆行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与可能。但是,在图 书馆事业发展中,技术狂热不能等同于技术盲目,如果对各种新模式不加甄别地取用,随波逐流任意 上马技术项目,便容易陷入重“器”轻“道”甚或 有“器”无“道”的困局,导致实际工作中不能有 效发挥图书馆行业的文化职能,技术本身在短暂喧 嚣后也只能归于沉寂。在秉持积极拥抱新技术态度的同时,图书馆人 必须从技术自身的属性出发,理解不同技术的可供 性,找准其能适用于行业工作的发力点。本文认为,现阶段的新兴技术主要在三个基本面影响着图书 馆的未来建设:首先是“去中介

18、化”,这个介质既 包括人(如馆员、读者等),也包括物(如馆舍、书籍、技术程序等),图书馆藉此可以实现不受工 作时间限制的24小时服务,不受场所和有形载体 限制的跨场所服务;其次是“精准化”,长期以来,传统图书馆以“用户提出需求一图书馆满足需要”的机制进行运转,对读者反馈了解的滞后,让图书 馆面对异质的需求时往往只能提供同质的服务,而-154-海量数据存储和分析,则让图书馆在今后可以预判 用户心理,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定制服务,使图 书馆知识服务体系从僵化的“千篇一律”走向动态 的“丰富多彩”;再次是“连接化”,利用新技术,可以将位置定位、二维码等移动技术与图书馆服务 有机结合,也可以将馆与馆、

19、人与书、人与人智能 化地连接起来,建立起互联互通、开放共享的知识 服务体系,及时便捷地满足读者在查询借阅、交流 探索诸方面的需求,使读者产生全新的智慧体验。如此,图书馆工作才能切实有效地将新技术引入具 体的工作场景,把智慧发展落到实处,打造智慧图 书馆新业态。(二)明确新使命,开出对症方如果说理解技术是对“器”的打磨,那坚守人 文还需要对“道”的叩问。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 迁在不断重塑图书馆的人文使命,图书馆人在新时 代需要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惟有明确这项新使 命,才能坚守住“道”的本真。所谓“君子藏器于 身,待时而动”,也是在提醒,技术带来的创新性 必须融合到对时代症候的解读里。当前的中国正

20、在经济腾飞的道路上阔步疾行,文化事业的发展也不能落后,但弘扬优秀传统文 化、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培育民族文化自信是一项 复杂浩大的工程,还要面对内部文化发展水平不均 衡、外部西方文化入侵等客观困难与严峻挑战。习 近平总书记在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的回信中论及 的“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为新时代图 书馆事业发展提供了正确方向和行动指南,智慧图 书馆建设中更是要守住这份使命担当。比如,通过 设置更多的接入通道,将图书服务提供给文化事业 较落后地区;主动培养用户技术能力,授之以信息 素养、技术素养之“渔”;建立虚拟仿真空间,为 用户提供身临其境的革命精神、红色文化的教育体 验;利用互联技术,善于

21、把图书馆与博物馆、美术 馆、档案馆等相关或相近机构建立起合作共享关 系,实现公共资源与服务的整合释放等。目前多数 学者在研究智慧图书馆时,多把重点放在技术变革 的可能上,但本文认为,对家国人民和精神文化的 关注,才是“智慧”一词最核心的释读。(三)剖析新关系,把握对话术将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看作一个整体,技术和人 文分属于整体中不同的运行系统,表面上看似运作 逻辑不同,但始终没有跳脱“共同体”的范畴,并 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二者的辩证关系可以概括为“道为器之理,器为道之质”冏。基于这种关系认 识展开的图书馆工作,才能将不同思路的碰撞转换 为有利于发展的“对话”,以“过程-关系”的发展 视角取代“静

22、态-孤立”的刻板思维,让图书馆成 为一个不断“生长”的“有机体”。综合来看,图书馆的智慧化可以归结到人、信 息、场景三个层次:第一,人的智慧化。作为信息 提供方的馆员等,逐步脱离单纯的人工内容,转向 智能化操作,部分工作甚至可以完全让渡给机器进 行处理;作为信息接收方的用户,需求和喜好被最 大程度尊重,彼此间的距离趋于消弭,文化素养的 整体性更强。此外,伴随元宇宙概念大火的“数字 分身”概念,也让我们有了更多关于“赛博读者”的想象。第二,信息的智慧化。信息不再仅是“被 动”等待用户阅读,可以依据特定需要(如开展红 色教育)“主动”进行聚合,继而传达给用户;表 现形式也将超越文字、图片、音频、视

23、频等基础符 号,综合虚拟、仿真、沉浸的特性呈现跨媒介延展 能力。第三,场景的智慧化。传统的物理空间变为 一个跨越线下线上、打通真实虚拟的新空间,图书 馆可以无“馆”,而用户却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 地点享受到图书馆服务,且场景内发生的每一个环 节,如书籍流通、人员流动等都会被详细记录,为 后续工作的改进持续助力,使图书馆工作呈现出更 加形象、更加生动、更加实用的特性。四、结何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实践遵循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 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立足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图书馆工作中技术 与人文的辩证关系找到了最合适的落脚地,二者间 既有张力又有

24、合力的动态作用,成为奔走在精神文 明建设大道上的“双足”。因此,本文认为,完成 道器之辩的结辩语必须还要溯源并回归到中国式 现代化道路的实践图景。在实然层面,智慧图书馆的概念肇始于21世 纪的第二个十年,这既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间 段,更是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时 间段。比如,党的十八大以来,包括农村书屋、县 级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服务场所的建设与完善,正 反映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实际的图书馆现代化思路,在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我们追求的“现代化不应只满足于各种进步和效率,而应 该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皿。此外,尽管“技术酒 徒”和“人文烟鬼”为代表的道器之争长期不绝于 耳,但我

25、们看到的智慧图书馆工作从未能够脱离其 中一方,反而恰是维持着动态关系中的平衡。前文 曾述,中国文化有着破二元的哲学传统,这也决定 了我们建设现代化图书馆的理念不是基于西方冲-155-突的、对立的思维,而是传承着有机的、整体的东 方智慧,道器的融合考察视角正是栖息于此。在应然层面,中国式现代化指引下的智慧图书 馆应当具备数字化、精准化、均衡化、人性化等特 质。当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文化需求从“有没有”转 向“好不好”,道器之辩需要解决的就绝不可能仅 是孰先孰后、孰主孰次的浅层矛盾,而是深入精神 文明建设的机理,找到技术与人文的相互作用落脚 在实践的场所。在当前语境下,这组关系势必要以 回答中国式现代

26、化建设中涌现的种种问题为指向。不能否认的是,现代化不仅概念始于西方,其实践 的捷足者也是西方世界,我们需要完成的是追赶超 越,也是批判创新。那么图书馆应该承担的是何种 使命?本文看来,这正是一个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 务治理能力的问题。面对规模巨大的人口,丰富人 民的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间,智慧图书馆引入的纷繁技术、提出的创新理念,归 根结底还是应当融入到富裕的文化生活、丰富的精 神世界之中,有力支撑起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 设。脱离这一点,任何对智慧图书馆发展的讨论和 规划,都只能沦为夸夸其谈。质言之,本文的希冀在于将智慧图书馆的建设 从单一的概念认识或技术探讨中挣脱出来,在对基

27、础关系的辩证讨论中抽离出升维的认知,再重新回 应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智慧图 书馆事业的发展。结语明代文学家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里记叙自 己早年“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只能“假借于藏 书之家”,在寒冬腊月也要“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的艰苦求书经历。今天,技术的代代革新,早已让 文化走出“藏书之家”,人们无需像宋濂一样深陷“求书之虞”“抄书之苦”,但这份求知若渴的精神,依然穿越历史的长河熠熠生辉。我们忍不住想象,如果宋濂能够走进一座现代化图书馆,他会如何感 受与界说这份“以中有足乐者”?智慧图书馆愿景的擘画,饱含着人们对技术发 展的无限憧憬,更孕育着国家和民族对文化发展的 不懈追求。道

28、器之辩,是智慧图书馆建设与发展之 路上需要不断反思的命题,既要大胆革新,又不能 落入“技术至上”的误区;既要发扬人文,又不能 陷入“抱残守缺”的藩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让“智慧的图书馆”服务于“图书馆的智慧”,不 仅应当成为未来图书馆工作的目标,也是适应数字 技术全面融入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趋势,尊重人的 创造力,拓展人类智慧边界的“以中有足乐者”。参考文献:1新华网.习近平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的回信EB/OL.http:/www.xinhua ders/2019-0 9/09/c_1124978597.htm,(2019-09-09)2022-11-01,郑卫光.融合与重构:智慧图书馆发展新形

29、态J.图书馆 杂志,2020(1):56-60.3朱晓华.现代图书馆与传统人文精神J.图书情报工 作,2002(2):5-9+92.柯平.关于智慧图书馆基本理论的思考J.国家图书馆 学刊,2021(4):3-13.范并思,等.20世纪西方与中国的图书馆学基于德尔 斐法测评的理论史纲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 社,2004:1316 范兴坤.图书馆学“人文”与“技术”性的“道”“器”辩证J.图书馆,2010(2):1-5.7 咎涛.罗荣渠先生的思想遗产与图书馆的现代化J.大 学图书馆学报,2022(1):46-51.陈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的基础与 路径J.图书馆论坛.2023(1

30、):30-39.How to Dea l with the Rela tionship Between Da o a nd Qi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nd Developing Sma rt Libra ryLI Zhen(Libra ry,Fuya ng Norma l University,Fuya ng 236037,Anhui)Abstra ct:The coming of the era of sma rt libra ry is redefining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a nd development direct

31、ion of libra ry in the future.Ba sed on the concepts of Da o a nd Qi in Chinese philosophy,this pa per discusses the connota tion of sma rt libra ry from two dimensions of huma nity a nd technology,especia lly empha sizing technology a s environment a nd often-discussed huma nity.From the perspectiv

32、e of the integra tion of Da o a nd Qi,this pa per proposes to deeply understa nd the diversified a ttributes of technology,cla rify the mission of libra ria ns in the new era,on this ba sis,promote the positive dia logue between huma nity a nd technology,promoting the*wisdom of the libra ry*to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ma rt libra ry,so a s to fiilly integra te into the pra ctice of Chinese pa th to moderniza tion.Key words:Da o a nd Qi;Sma rt Libra ry;huma nity;technology;Chinese pa th to moderniza tion-1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