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当代中国民歌合唱创编新思考.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39469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中国民歌合唱创编新思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当代中国民歌合唱创编新思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当代中国民歌合唱创编新思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2民族音乐专统音乐理论当代中国民歌合唱创编新思考麻华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民歌合唱发展的回望与话语分析,阐述民歌合唱的理论要义。从歌曲创作本体技法和创编思维两个层面,提出民歌合唱的创编是“获取材料、分析材料、创新材料”的有机过程,新时代民歌合唱创编要坚持“为民而作”的创作理念,坚持“中西兼容”的创编技法,坚持“传承传统文化、传播中国声音”的目标导向。推动我国内地民歌合唱多元多彩的快速发展,使民歌合唱的发展与中国国情相适,与民族感情和文化自信相配,让中国民歌合唱走向世界,更好传播中国声音。关键词:民歌合唱;文化传播;创编:新思考中图分类号:J614文献标识码:A中国民歌合唱是合唱艺术的一种形态,

2、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优秀中华文化的精粹和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积淀,是我国各族人民集体情感的抒发,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从建国初期的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牧歌三十里铺,到改革开放后的乌苏里船歌沂蒙山歌在银色月光下,大批经典民歌合唱展现了我国合唱艺术的多元发展。新世纪,随着奥林匹克世界合唱比赛、金钟奖、青歌赛、中国民歌合唱节等赛事活动和作品评选活动的开展,又产出了八骏赞飞歌与跳跃捡棉花春天来了李永松香巴拉等一批优秀民歌合唱作品,形成了我国民歌合唱的基本范式。我国民歌合唱的发展虽有上述经典作品奠基,发展快速而多元,但回望整个2 0 世纪,中国合唱佳作存世量不多也是事实存在的。据统计,我

3、国2 0 世纪创作的经典合唱艺术作品不足百首,其中经典的民歌合唱更是鲜见,这对于一个拥有5 6 个民族的大国来说是极其不相称的。正如田晓宝先生所说“2 0 世纪中国作曲家在进行合唱作品的创作时,更多地是以改编民歌为主要方式,在合唱形式的运用上,以单线性的旋律为主,这意味着中国的合唱创作,从一开始就很难确立多声部的、复调的音乐思维,这不能不说是2 0 世纪中国合唱最大的不足与遗憾”。新世纪2 0 年,虽然各种合唱专业赛事、评奖活动和合唱节不断呈现,中国合唱作品国际知名力不断提升,但民歌合唱式微的现实却没有大的改变。民歌合唱问世量少,认同度低,传播范围路径狭窄等问题已不容回避。找到我国民歌合唱发展

4、的症结,提出纤困之策,实现民歌合唱创作的再一次繁荣,使民歌合唱的发展与中国国情相适,与民族感情和文化自信相配,让我国的民歌合唱走向世界,更好传播中国声音是现实且迫切的问题,为此,本文重点针对中国民歌合唱的创编问题展开进一步的再思考。一、中国民歌合唱话语分析民歌合唱的称谓最早见于1 9 5 6 年黎英海先生在人民音乐发表的试论民歌改编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民歌合唱的定义有如下几种论断。杨秋仪认为“狭义的民歌合唱是指在中国民歌(山歌、小调、号子)的基础上,采用西方多声音乐作曲技法(和声或复调手法)改编而成的一种单章性合唱曲;民歌合唱是不仅区别于宗教合唱、艺术合唱、通俗合唱的合唱类型,也明显区别于外国合

5、唱(歌剧合唱或音乐会合唱)、我国新现代合唱以及其他具有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的合唱。”倪俊杰把民歌合唱定义为“民歌风格的合唱”,将其分为三类界定:一是在原生态民歌基础上改编的合唱;二是在原生态民歌改编的单声部民歌基础上改编的合唱;三是在民族民间旋律元素上改编的合唱。闫媛在其硕士论文中将民歌合唱分为三类:凡是运用民歌音乐素材而创作的合唱作品;在单声部民歌基础上加以改编的合唱作品;具有原生态风味的多声部民歌都可以称为民歌合唱。田晓宝将民歌合唱定义为:由民歌创作改编的合唱,其形态包括两类,一类是原生态的多声部民歌,另一类是指在我国各民族流传下来的单声民歌的基础上,采取西方多声音乐的作曲技法改编而来的民歌合

6、唱。综上可以看出,民歌合唱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定义较作者简介:麻华华(1 9 8 1-),男,硕士研究生,湖北文理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副院长、副教授。23$黄3 之SONGOFYELLOWRIVER/092023为统一,即:民歌风格的合唱,或更广泛地说“姓民”的合唱”。狭义的定义也基本是清晰的,仍存的模糊点在于“由民间音乐素材或民族民间旋律元素改编的合唱是否可以定义为民歌合唱”。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更深层地关注在创编中所使用的民间音乐素材或民间旋律元素的多少,是作为作品的完整主题使用,还是仅仅作为创作动机使用。如果作为完整的主题使用属民歌合唱范畴无疑,如仅仅使用一些民间音乐元素作为

7、创作动机,且比重较少,从作曲的本体上讲,这类作品更偏向于现代创作合唱,不能纳入到民歌合唱的范畴。二、创编与创编思维从创编的内涵而言,合唱创编首先要具有创意性。在民歌合唱作品的创作中,“创”和“编”分别具有独立的内涵意义。“创”是以民歌元素或者民间音乐素材为动机,使用现代作曲技法将其创作发展为符合当代审美取向的合唱作品,主要突出其原创性;“编”主要指将单声部民歌或线性民歌旋律通过和声编配,复调写作等手法,将其从横向线性音乐编配为横纵结合的多声部声乐作品,主要突出其创新性。所以,“创编”即是指对民歌合唱音乐的原创性创作或根据现有作品的创新性“再创作”。“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

8、反应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艺术创作中进行的“思维”都以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为源头,使用既有认知和经验对客观事物做出反应,从而探寻和观察“客观事物”的本质联系。“创编思维”即是指创作者在创编过程中对创作原始素材选择的逻辑定势,创编过程中的审美取向和设计思维,以及作曲本体技巧技法选择的依据等思维动态。正因为如此,音乐作品的创编思维一般会受当时政治与经济发展环境、社会与人文环境,写作技法更新等因素影响,更多地呈现出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特点。三、中国民歌合唱创编思维从创编思维语境来说,民歌合唱的创编是获得“材料”、分析“材料”、创新“材料”的有机过程,既是感性的认知过程,也是理性的分析与创造过程

9、。从音乐传播的角度而言,民歌合唱创编要满足“精神层面”和“技术层面”两个层面的统一。(一)寻得好材料民歌合唱以民歌为母体,是最典型的民间艺术形式。民歌最原始的状态来自人民的生活劳作,这是其“风格”之源。经过近百年的历程后,在已经挖掘出众多优秀作品的现实背景下,再从众多原生态民歌中寻得适合改编成合唱的,又独具风格的创编材料是非常不易的。需要作曲家深入民间田野采风,现实参与和感受人民群众的生活劳作,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当下民歌合唱式微,优秀作品贫,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创作者的生活与创编原材料源空间上的脱节。很多民歌素材是传统音乐方向或民族民间音乐学者挖掘而出的成果,合唱

10、创编者并没有直接参与采风和田野,这一现实导致民歌合唱创编出现作曲家没有一手的优秀素材可改可编,获得的部分“二手”单声民歌因缺少现实亲身体验,无法准确把握其风格的问题。导致当前时期优秀民歌合唱作品产出量少,作品风格偏差大,无法得到人们的认同和广泛传播。所以,业界要紧跟当前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挖掘、保护、传承为的契机,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亲身田野,掌握一手创编素材,创作出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民歌合唱佳作。(二)坚持为民而作新时代民歌合唱创编应坚持“为民而作”的创作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指出:“要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11、”,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歌合唱创编导向,是对其最本质属性和规律的回归,是新时代民歌合唱创编的根本理念,应从“为了谁”和“表现谁”两个维度进行思考和解读。首先是“为了谁”。民歌合唱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显性表达,应该也必须主动去反映我国不同民族区域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从另一个层面讲,目前我国民歌的创造者(含原生态的传承者)多数未受过音乐专业知识和歌曲写作技能的训练,无法通过现代音乐创作与传播范式表达自已的意识和诉求,更需要作曲家作为他们的代言人,将他们的单声民歌通过科学合理的创编留存和推广。其次是“表现谁”,人民群众既是民歌的创造者,更是民歌的最大本体,民歌合唱最重要的表现者。一部优秀的民

12、歌合唱作品要客观反映出人民的喜怒哀乐情绪,劳作生活场景,使人民群众成为作品的真正主体。正如“第四届中国民歌合唱节”提出的“为民所听、为民所爱、为民所唱”的目标那样,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体现创作者人民音乐家的主流价值。(三)关注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维系一个民族族群感情的纽带,这种文化认同通常会建立在民族区域内人民共同的审美经验之上,具有民族性、地方性和普遍性的特点。“地方性文24民族音乐统音乐理论化和审美经验通常以地方性的艺术或文化形态等物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具有一种地方性身份属性。在具体的地区和民族,最普遍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形态或艺术形式往往就是该地区地方性审美经验的物化”表现”关于民歌合

13、唱所蕴含的“文化认同”,可从广西那坡县黑衣壮合唱团实例论证。“黑衣壮”是壮族的一个分支,因男女世代都身着一袭黑衣而得名。但是因为久居大山之中,经济文化都较为落后,所以被戏称为“黑乌鸦”和“黑肚皮”,逐渐形成了一种族群自卑和世俗偏见。新世纪初,在一次摄影展上,一部详细展示黑衣壮族群生活场景的作品得到了普遍关注,特别是他们演唱民歌“诗敏”的画面,更是给音乐创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随后,很多创作者都纷纷来到黑衣壮聚居的那坡县采风,将一首首风格独特的“诗敏”改编为了黑衣壮的酒黑衣壮阿哥等合唱曲目。作品一经推出,就以充满乡土气息的表现内容和独特的多声部演唱方式,引起了巨大轰动,被誉为是“最纯净的天籁之音”

14、。那坡县黑衣壮合唱团也走出了大山,到城市、省府和首都进行演出,甚至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以此为基础,那坡县政府也积极开展非遗申报工作,开展演出、比赛等一系列交流活动,黑衣壮合唱已经成为了那坡县的名片。其所带来的不仅是黑衣壮人生活的变化,更为重要的是来了黑衣壮族群身份的认同,让他们不再感到自卑,而是为自己是一个黑衣壮人而自豪,是一个具有强烈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认同感的族群。在黑衣壮民歌合唱的发现一一挖掘一一创作一一展示一一推广的过程中,诸多创作者正是秉承了“为民而作”的理念,从自身的艺术责任感出发,真正融入到黑衣壮人的生活中,为黑衣壮人量身打造合唱作品,在充分展示特色艺术风格的同时,更深刻表现出了黑

15、衣壮人对真、善、美的追求,通过民歌合唱改变了黑衣壮的生活境遇和精神风貌,使得黑衣壮人民获得了文化自信和族群文化认同。(四)求得雅俗共赏民歌合唱“雅俗之争”由来已久,1 9 5 0 年原生态演唱风格的陕北民歌女声合唱队的产生,在合唱领域掀起了“土洋之争”,合唱队质朴高亢的演唱方式,极具民族韵律的旋律,自然亲切的歌唱获得了群众的认可,同时也让中国民歌合唱走向了世界。但其接近原生态的唱法,民歌线性旋律的西洋和声编配也受到了学者的质疑和对民歌合唱特色发展前景的担忧。关于民歌合唱的唱法应该使用原生态唱法,还是使用美声唱法;合唱舞台实践时是否可以保持民歌载歌载舞的原始特征等问题,国内众多合唱团在国际舞台演

16、唱民歌合唱频频获奖已经给出了答案。田晓宝曾说:“民歌合唱植根于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之中,基本上没有受到现代西方和现代中国合唱的影响,保持了生活的原生”状态,我们不应该用西方传统的合唱理念来评论中国传统民歌合唱,更不需要把西方传统的合唱模式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笔者认同田晓宝先生的观点,认为这一观点应该是现代民歌合唱创编理念的核心标尺。同时我们也认为,原生态民歌合唱无需改编,必须保持其本色唱法和原始表演形态,不易做大的调整,其原真本色本身就是中国合唱多元化的体现;而本文探讨的民歌合唱在创编设计之初就应坚持“因人(团)而异”的创作思维,和符合人们后现代审美的现代合唱范式。一方面严格留存民歌素材所独有

17、的民族风格特征,如少数民族民歌中所特有的生活化润腔、音色性韵味衬词和标志性的律动节奏等,保留其“土”的一面;另一方面也应该充分考虑作品留存、传播现实需求和大众审美取向,在音域(特别是男高音的音域)、调式调性,和声设计甚至表演设计等方面充分考虑“现代合唱团”的实际情况,使创编的作品既可以因团而作,也可以大众传播;既适合专业合唱团演唱,也适合业余合唱团演唱,且符合现代大众审美需求,促进更大范围传播,求得雅俗共赏。(五)民族风格与复调思维黎英海先生曾说过:关系风格的各种条件中最本质的是音乐本身一一音调、节奏等,所以在民歌合唱的创编中有着“本色调性决定作品风格”的论断。这一论断从歌曲创作的本体而言,为

18、民歌合唱的创编带来了一些困境。我国的民歌产生于民间劳作,绝大多数为民族五声调式,在民族五声调式的民歌旋律上,采用西方和声技法进行编配,自然就会产生一定的“民歌+和声”的“错味”问题。另外受传统音乐审美习惯影响,我国多声部音乐创作更多地倾向于突出旋律的线性思维,和声、复调在合唱作品中的分量不足。多是采用为民歌旋律配和声的创作方法,通常会出现旋律声部自然大于其他声部的问题。所以,笔者认为,在我国民歌合唱创编中应该做好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对原始素材线性民歌的改动幅度不宜过大,确保民歌的主题旋律在民歌合唱作品中清晰可见,处于突出的“主旋律”地位。同时对歌词语言不进行“它化”处理,以保证合唱作品风格的纯正

19、,这应是中国民歌合25$黄3 之峯SONGOFYELLLOWRIVER/092023唱创编的思维前提。二是更多的使用中国传统音阶、和声和民族调式,“强调民族五声性和声风格,在和声选择上多用纯五度和大小二度结构,三度结构的功能性和声则尽量少用;突出和声色彩、弱化和声功能等。”在支声部的旋律进行中,可适当加入和弦外音以增加旋律流动性和色彩性。三是突出复调创编思维,在创编中有效利用民歌节奏自由,拍子变化丰富的特点,“从传统线性音乐展开的主题中提取元素构成不同织体样式,从音调中,从节奏、衬词或是民间乐器演奏法中寻找灵感进行动态的造型,将这一器乐化的创作方式融合在具有浓郁风格的主题中?”,从而凸显复调性

20、。在和声横向进行时,多利用旋律跳进以隐伏声部的形式体现复调形态;在对号子、山歌等民歌素材进行合唱创编时,充分利用民歌中所特有的支声、陈词等以领唱和伴唱的形式构建复调手法。对于而其他可能影响作品风格的语言、音色等,通过大量的经典民歌合唱作品实践来看,除语言和音色是该作品风格不可分的条件之外,使用普通话和美声唱法也并不会直接影响民歌合唱作品的风格特色。但在编创中也必须深入研究民歌语言中的行腔规律、语言押韵、语气节奏、语速等要素,合理设计语言层次,将主题词、背景词进行和谐安置。结语中国合唱经过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形态和范式,正朝着多元多彩的方向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合唱宽泛性、

21、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美学标准。既要植根于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保持本色和风格不变;又要抛掉“民族本位”和“政治本位”为中心的思想观念;既要汲取西方和声与复调技法的优点,又不能以“欧洲中心论”而狭隘地定义合唱范式,忽略我国传统音乐调式调性的优势与特色。“从中国合唱的特点出发,去展现人类合唱声音的丰富性,人类音色的复杂性和风格的多样性;重点在于多种方法、技巧、风格之间的互渗与融合”。最终目的是创编出可以在世界艺术舞台呈现中国声音的优秀合唱作品。就合唱本体的发展而言,作为一个拥有5 6 个民族的大国,我国各民族民歌才是也应该是我国合唱音乐发展的不竭源泉,应该将多元世界合唱理念运用到新时代的中国合唱艺术道

22、路之中。从传承与传播的视角而言,合唱作为一种世界通用的音乐语言,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播中国声音的责任与使命,可以跨越地域、种族之间藩篱,推动文化交流与融合,特别是植根和源于我国民族民间的民歌合唱更应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载体,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输出的主要内容。从艺术传播过程来看,民歌合唱“创作一一表演一一接受”的整个过程中,始终都是以人民为主体的,这也是对民歌合唱发展最本质的要求。这就要求合唱创作者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更高视野地看待我国民歌合唱事业的发展,通过主动田野,亲身感受,以新时代音乐创作人的不懈探索和努力,推动新时代中国民歌合唱创编再上新台阶,使中国民歌合唱成为传承中华优

23、秀文化、传播中国声音的价值载体,实现中国民歌合唱“人民的歌人民唱”的当代价值。注释:田晓宝,中国当代合唱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M.上海音乐出版社,2 0 1 3:1 0.杨秋仪,中国民歌合唱的开拓者一一谢功成及其混声四部合唱阿拉木汗 J.民族音乐,2 0 1 2,(06):77.倪俊杰中国民歌改编合唱曲研究综述 J音乐与表演,2 0 1 4,(0 3):1 5 7.)闫媛民歌合唱一中国当代合唱创编的瑰宝J陕西师范大学,2 0 1 5,0 6):1 2.田晓宝中国当代合唱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M.上海音乐出版社,2 0 1 3:1 0 0.“材料”指单声民歌尹庆红,民歌与文化认同一一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

24、为例 J.民族艺术,2 0 1 3,(0 5):1 1 8.田晓宝中国当代合唱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M.上海音乐出版社,2 0 1 3:1 0 1.现代合唱团指目前的专业合唱团或职业合唱团,是当前合唱作品演绎和传播的主体。其人员构成多为美声唱法功底的音乐人,声音的共性多于个性,音域一般不及原生态唱法宽广,唱法和表演方式趋于“西方化”。黎英海试谈民歌改编的几个问题 J人民音乐,1 9 5 6,(1 0):1 8.樊祖荫多声部民歌的和声特点 J中国音乐,1 9 8 8,(0 4):2 2.苏青从本土线性音乐元素的运用看当代合唱创作中的多声结构思维 J.中国音乐,2 0 0 7,(0 4).田晓宝中国当代合唱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M.上海音乐出版社,2 0 1 3:1 5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