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pdf

上传人:fus****123 文档编号:53902 上传时间:2021-06-1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4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4 1 卷第 2 期 2 0 1 4 年 2 月 建筑技术开发 B u d i l d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De v e l o p me n t V rJ 1 41 No 2 Fe b 2 O1 4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常见 问题及 预防措施 唐飞 郭付东 唐兴泉 王晖 ( 1 泰安 市路达公路仪器制造有限公 司, 山东泰安 2 7 1 0 0 0 ; 2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泰安 2 7 1 O 1 8 ) 【 摘 要】 在混凝土施T过程中, 混凝土表面会出现蜂窝、 麻面、 脱皮 、 浇筑层次明显、 外表不平整等外观质量问题, 允就 部分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2、 并提出防范措施。 【 关键词 混凝土; 浇筑;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T U 7 5 5 6 文献标志码】 B 【 文章编号】 1 0 0 1 5 2 3 X( 2 0 1 4 ) 0 2 - 0 0 4 2 0 3 混凝土施T是T业与民用现代建筑工程的重要 组成 部分。混凝 土浇筑质量的好 坏, 直接 系到建筑 物 的质量安全 。对混凝土 1 程的配料 、 搅 拌 、 运输 、 浇捣 、 养护等过程来 说, 在整个T艺过程中, 各丁序 既紧密联系义相互影 响 , 其 中任何一个T序处理不 当 , 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最终质量。 1 工程 实例 1 1 工程 实例一 某1 _ 程是位于广西南宁

3、市青秀区的地下室停车 场 程 该 一 程采用的是框 剪结 构 , 共 2 层地下室 车库 , 建筑总 面积 为 1 5 0 0 0 m 。本 T程的混凝土强 度等级 : 基础垫层混凝土强度为 C 1 5 ; 桩基础强度为 C 2 5 ; 独 立基础强度为 : C 3 0 ; 承台 、 基础梁 、 地板 、 顶 板 、 地 下室外墙剪力墙强度 为C 4 5 、 P 8 ; 地下室部分 梁板 强度为 C 3 0 。负二层底板厚度 4 0 0 mi l l , 顶板厚 度 3 0 0 1 Y I I I I , 剪 力墙厚 度 5 0 0 mm, 负一 层顶 板厚 度 3 0 0 n m, 剪力墙厚

4、度 3 0 0 m m。 1 2工程 实例 二 某住宅楼为地下 1 层 、 地上 1 9 层剪力墙结构 , 采 用预制管桩及平板式筏板地基 , 楼板为钢筋混凝 土 现浇楼 板 。混凝土构件 混凝土 设计强 度等级均为 C 3 0 , 现主体施 r 至地上 3 层 。在拆模时发现地下室 部分构件混凝 土存在外观质量缺陷 , 剪力墙墙顶与 顶梁底部尤其明 , 其 中顶板混凝土龄期为 1 4 d 。 以上两个 。 1 程案例 巾所 出现 的外 观质量 问题 有 : 蜂窝 、 麻面 、 掉皮 、 沙眼 、 漏浆 、 流泪等 以下就混 凝土施T过程 中常 见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 收 稿 日期 :

5、2 0 l 3一I 1 1 5 作者 简 介 : 唐 飞 ( 1 9 6 8 一) , 男 , 河 北沧州人 , 毕、 I k 于山东农、 大 学 , 本 科, 高级_ I 稗帅, 现从事公路仪器的研发与制造丁作 、 42 预防措施。 2 混凝 土分 层浇 筑” I 2 1 产 生的 问题 混凝土的浇筑 , 无论是按从一端开始向另 一 端 , 或从 中部开始 向两端对称 的, 呈斜面层次 , 全断面而 推进的浇筑方法 , 还是按从下向上层层的 , 呈水 平 层次浇筑方法, 都必须分段 、 分层地进行浇筑作业。 所谓分层 , 是指混凝土灌筑过程 中, 按断面处 白下而 上分次进行的混凝 土虚铺厚

6、度 , 4 05 0 c m一层为宜 ( 约为振动棒作用半径 1 2 5 倍 ) , 每层混凝土顺次 、 连 续进行等厚浇铺 。冈此 , 在这一过程 中最容易产生 的问题则是 : 混凝土层次明晰可见。 2 2 产 生原 因 混凝土浇筑速度太慢 , 当浇筑上层混凝土时 , 下 层混凝土 已初凝 , 上下层不能连接而彤成 自然层次 2 3预 防措施 保证混凝土 的浇筑速度 。首先必须进行浇筑速 度的设计 , 计算每层混凝土的数量 , 然后以控制时速 及每 台拌 和机的生产能力推算拌和机 俞数和各种人 员、 机具 的数量 。在浇筑过程中 , 上下层混凝土浇筑 间隔时间一般控制在 3 0 ra i n

7、以内。当然 , 问隔的时 间也 因混凝土标号 、 是否添加外剂 、 气温等多种 广大 1 素 的不同而有差异 , 振捣上层混凝土时, 振动棒应插入 下次5 t ill , 使上下层结合良好。 3 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出现色差 3 1 产 生原 因 1 ) 不同种类的水泥对混凝土外观颜色的影响。 2 ) 拌和用水s c a b 观颜色的影响。 3 ) 活性7 昆 合料对外观颜色 的影响。 4 ) 模板接缝不严密漏浆后在接缝处 现条状深 第 4 l卷 唐 飞, 等: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第 2期 色区。 5 ) 在浇筑过程中, 混凝土的配合比不稳定及搅 拌不均匀 , 导致颜色有差异 。

8、 6 ) 浇筑工艺不妥, 如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落差过 大 , 会导致混凝土离析 , 产生色差。 3 2 预 防措 施 1 ) 在浇筑一个混凝土单元时, 必须使用同厂、 同 标号 的同批次水泥。 2 ) 混凝土拌和用水在混凝土施工前必须取样送 检, 必须满足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要求 。 3 ) 明确知道混凝土 中掺人粉煤灰, 能加深外观颜 色。 4 ) 采用模板夹海绵的方法控制漏浆 。 5 ) 设专职人员用重量 法控制水泥 、 沙子 、 石子 、 水及外加剂的用量, 坚持安配合比伴制, 并保证搅拌 的时间, 使每盘混凝土都均匀一致。 4 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 4 1 产生原因 1 ) 模板表

9、面不平整或者有伤痕 ; 2 ) 模板缝 口加工精度不够, 拼装后存在渗漏的 缝隙 ; 3 ) 模板表面的锈斑未清除或清除不彻底 , 模板 涂油过早 , 脱模剂用废机油涂刷 , 模板表面所涂的油 粘度过大 ; 4 ) 模板 的刚度 、 支持情 况不 良以及浇筑速度太 慢使浇筑层问形成台阶。当浇筑上层混凝土时 , 下 层已初凝, 上层混凝土侧压力使模板向外膨胀或稍 稍偏移, 而下层已初凝的混凝土便与模板脱离, 浇筑 层 问形成台阶。 4 2预 防措施 模板工在拼装模板时 , 要保持模板接缝平顺 , 尽 量使用刚度一致的模板, 合理设置外支撑, 使模板整 体刚度均匀, 支撑稳固, 必要时, 可在模内

10、设置拉杆, 防止胀模。 5 混凝土表面出现沙眼及蜂窝较多 5 1 产生原 因 1 ) 浇筑方法和振捣方法欠妥。 2 ) 混凝土下料不当, 如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 , 没 有分层分段浇筑。 3 ) 模板漏浆严重, 表面粗糙或不干净, 钢模板隔 离剂涂抹不均匀或局部漏涂 。木模板浇筑之前没有 湿润或湿润不够。 5 2预 防措 施 1 ) 配备有经验的混凝土丁进行操作 , 在混凝土 人仓成堆时 , 取顶部细骨料较多的混凝土紧靠模板 注入 , 然后再均匀摊铺仓 内混凝土 , 振捣 时, 首先采 用捣固铲延模板表面迅速人工捣固, 然后用振动棒 振动。人工捣固铲可将紧靠模板的粗骨料与模板分 离 , 从而使模

11、板表 面充人饱满的沙浆 。振捣时要 注 意方法和 时间 , 一棒挨一 棒 的振捣 , 使气泡完全排 除, 不能漏振, 否则漏振处会出现蜂窝、 空洞。 2 ) 一旦出现局部蜂麻, 对其进行修饰的方法如 下 : 将蜂麻面周边外延 23 e m范围内的表皮混凝土 剔掉 , 剔深 23 e m( 至少削掉水 泥皮 ) , 并挖除蜂麻 部分的表面浮浆, 浇水湿润后, 采用湿修法补浆、 打 磨 , 最后对局部或连 同大面范 围 , 采用适 当比例 的 黑、 白水泥干灰干擦一遍。结构混凝土表面经过局 部修饰和大面积修饰后, 仍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 果, 可采用喷涂修饰法清除色差。 6 漏浆 1 6 1 产生

12、原 因 模板拼装式接缝不严密或模板面上有眼孔均会 造成漏浆 , 同时, 模板底边与地面或? 昆凝土表面接缝 处有较大的缝隙 , 也会产生漏浆现象 。 6 2预 防措 施 拼装模板时, 可在模板问压入厚 1 e m, 宽 3 5 e m 的海绵 或钢窗密封条 , 可有效控制板缝漏浆 。模板 面不穿拉杆的洞孔, 应在支好模后用胶带纸贴住, 模 板底部与地 面或混凝土接触 面的缝隙 , 用高标号的 砂浆填死 , 待砂浆凝固后在进行浇筑。 7 脱皮、 麻面现象 7 1 产生原 因 1 ) 与模板表面温度有关 。在炎热 的夏天 , 经暴 晒的刚模板表面温度高达 6 0 左右 , 当混凝土人模 后 , 与

13、模板接触的表 面会很快干燥 , 形成缺水层 , 模 板表面温度越高, 持续时间越长, 缺水层发展越深 , 对混凝土表面造成 的损害就越严重 , 因而拆模后将 会出现混凝土表面发 白、 失去光泽 、 松散脱皮现象。 2 ) 模板表面不干净, 有外来物或脱模剂使用不 当。造成粘膜而产生脱皮现象 。 3 ) 在浇筑过程中, 混凝 土进入模板时, 砂浆粘挂 在模板上 , 粘挂的砂浆很快会干燥 , 新浇的混凝土与 这些砂浆结合不好 , 拆模后 , 会 出现粘膜脱皮 , 导致 麻面。 4 ) 水灰比过大, 使混凝土坍落度值增大, 则紧靠 模板面上有水积存 , 拆模后水分挥发, 水份所占体积 处即形成麻面。

14、 43 第 2期 唐飞 , 等 : 混凝土施工过程 中常见 问题及预防措施 第 4 1卷 6 2预 防 措 施 1 ) 夏季施工在浇筑混凝土前或浇筑完毕后 , 应 根据情况测定模板表面温度 , 必要时采取洒水降温 措施 , 确保模板表面及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条件和养 生条件。 2 ) 模板表面要清理干净 , 脱模剂的使用要符合 规定。在施工过程 中采用机油掺兑一部分 柴油 , 脱 模效果较好。 ( 但混凝土表面颜色灰暗) 3 ) 在浇筑过程 中, 及时清除黏在模板上 的干燥 砂浆, 重新刷上脱模剂。 4 ) 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 比。 8 脱模形成的混凝土表面有“ 流泪” 现象 8 1 产生原 因

15、1 ) 主要是浇筑速度太慢 。 2 ) 在某一区域内 , 上一层的模板支撑刚度弱于 下一层 。当浇筑上层混凝土时 , 模板受侧压力外移 模板与混凝土问产生缝隙, 上层混凝土的液浆便顺 着这个缝隙 , 向下流淌。 8 2预 防措 施 保证混凝土的正常浇筑速度 , 同时尽量合理的 组装模板, 和设计支撑的位置, 保证各部位的支撑强 度和稳定性。 9 渐变不平整 9 1 产生的原 因 模 板安装 大面不平整 或模 板及支撑 刚度不均 衡 , 导致表面渐变不平 。 9 2 预 防措施 合理设计模板与支撑的位置 , 特别注意加强模 板接缝的支撑 , 保证模板衔接牢靠 , 使整个模板支撑 刚度均衡 , 有

16、相对稳定性 。同时在浇筑过程 中, 随时 检查模板的变形情况及支撑松动情况 , 以便及时采 取才是控制。 1 0结论 总之 , 上述混凝 土外观质量产生 的原 因和影响 因素是多方面的 , 预 防的措施和手段也是多种多样 的 , 在施工中, 某一点的疏忽都会造成多种缺陷的产 生, 某一缺陷的预防会牵扯到多个方面。我相信, 在 全体工程技术人员与施_T操作者共 同努力下 , 按以 上所总结的措施去防范 , 严格按规程进行施工 , 严格 管理 , 混凝土的外观质量会进一步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宽宝, 赵二平, 刘洪卫 瑞丽江水 电站压 力钢管 道混凝土浇筑速度 控制 J 1 云南水 力发 电

17、 , 2 0 1 1 ( 0 3 ) 2 姚伟华 略道桥梁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措施科学资讯, 2 0 1 0 ( 3 1 ) 3 杨云彪 浅谈道路桥梁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l J 1 中国高新技术企 业 , 2 0 0 9 ( 1 2 ) 4 杨刚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浅谈 J J _科技经济市场 2 0 0 9 ( 0 6 ) 5 】 陈静芳, 俞锦伟 预应力空心板梁混凝土施工常见质量问题的成因 及预防l J 1 _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 0 0 8 ( 1 1 ) 【 6 黄务锦 混凝土工程外观质量常见缺陷的处理及预控措施 J J 企业 科技与发展, 2 0 0 9 7 1 彭雪峰 现场

18、检测鉴定混凝土1 二 程质量缺陷实例分析I J I 建筑学研 究前沿 , 2 0 1 2 ( 1 1 ) 8 湛永强 混凝土外观缺陷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J 1 河南水利与南 水北调 2 0 0 9 ( 上接 第 3 页) 在框架梁端部, 采用穴模式做法, 部分框架梁张拉端 采用 出板面做法 ( 见图 6 、 图7 ) , 预应力筋伸 出承压 板长度( 预留张拉长度 ) I5 0 c m。 4 ) 预应力筋张拉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中的预应力筋应等混凝土强 度达到设计 强度后 ( 即 1 0 0 的设计强度 ) 方允许张 拉, 且张拉前不得拆除梁下支撑。为保证张拉时的 混凝 土质量 能够达到设计

19、要求 , 建议在每个 部位浇 筑混凝土时多留出一组混凝土试块 , 进行同条件养 护。 为保证预应力张拉后达到预定效果 , 应遵循对 称张拉 、 先次梁后主梁 、 先长 向、 后短 向的原则进行 张拉。 5 ) 张拉端 的封堵处理 预应力筋在张拉后 , 在报监理确认张拉合格后 , 尽快切断外露的预应力筋, 剩余不少于3 0 m m, 最后 用微膨胀细石混凝土将锚具封堵好 , 封堵孔洞要求 填密实 , 防止孔 内有蜂窝 , 表面不得露筋 。 4结语 青海省公安消防总队餐厅及多功能厅工程井字 梁跨度大 、 弯矩大 , 通过采用预应力技术可以有效地 提高梁 的抗裂性能与变形性能 , 同时缓粘结技术施 工的便捷性与良好的可靠性使得其在类似的工程中 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 1 】 潘 立 , 后张预应力混凝 土结构设计 巾的几个 概念问题 , 工业 建筑 , 1 99 6 【 2 】 陶学康, 后张预应力混凝土设计手册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 99 6 3 】 黄国辉 某剧院大跨度有粘结预应力井字梁设计 建筑结构 , 2 0 1 0 ( 6 ) 4 】 王起才 , 缓粘 结预应力混凝 土构件试验研究 , 铁道学报 , 2 0 0 1 , 2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房建工程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