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钢管混凝土拱桥管内混凝土品质检验综述.pdf

上传人:be****ey 文档编号:53659 上传时间:2021-06-1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8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管混凝土拱桥管内混凝土品质检验综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钢管混凝土拱桥管内混凝土品质检验综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 0 1 1年 第 9期 (总 第 2 6 3期 ) Nu mb e r 9i n 2 0 1 1 ( T o t a l No 2 6 3 ) 混 凝 土 Co n c r e t e 实用技术 PRACT I CAL TECHNOLOGY d o i : 1 0 3 9 6 9 j i s s n 1 0 0 2 - 3 5 5 0 2 0 1 1 0 9 0 3 7 钢管混凝土拱桥管内混凝土品质检验综述 李锋 ,丁庆军 ,陈宝春 ,季韬 ( 1 福州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 5 0 1 0 8 ;2 武汉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 3 0 0 7 0 ) 摘要: 收集了大量工程资料, 从力学性能、 工作性能与体积稳定性三个方面对钢管混凝土拱桥管内混凝土品质检验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以2 8 d 标准养护强度作为管内混凝土强度检验依据从理论上分析是可行的, 但还缺乏系统的试验验证, 密闭养 护与标准养护、 自 然养护强度的关系有待今后的深入研究; 管内混凝土工作性除控制拌合物人泵时坍落度 、 扩展度 、 凝结时间等常规性指 标, 还应控制拌合物入泵时含气量、 压力泌水率, 其合理取值范围也有待今后的研究; 管内混凝土体积稳定性检测模型和检测方法还未建 立起统一标准, 管内混凝土的体积变形规律应开展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 管内混凝土品质;钢管混凝土拱桥 ; 力学性能;工作性能; 体积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 i T U5 2 8 0 1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 3 5 5 0 ( 2 0 1 1 ) 0 9 0 1 1 8 0 3 Summa r i z e of pr op er t y ex a m i na t i on f or c or e c onc r e t e o f c onc r e t e- f i l l ed s t e el t ubul a r ar ch b r idge L I F e n g , DI NGQ i n g -j u n , C HE NB a o c h u n , J T a o ( 1 C o l l e g e o f C i v i l E n g i n e e ri n g , F u z h o uUn i v e r s i t y , F u z h o u 3 5 0 1 0 8 , C h i n a ; 2 S c h o o l o f Ma t e r i a l S S c i e n c e a n dE n g in e e r i n g , Wu h a nU n i v e r s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Wu h a n4 3 0 0 7 0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B a s e d o n d a t a o f p r a c t i c e e n g i n e e ri n g p r o j e c t s , a n a l y s i s a n d d i s c u s s i o n o n p r o p e r t y e x a mi n a t i o n f o r c o r e c o n c r e t e o f C o n c r e t e F i l l e d S t e e l T u b u l a r ( C F S T) a r c h b r i d g e s i s c o n d u c t e d , t h e f u rt h e r r e s e a r c h i n t h e fut u r e i s p r e d i c t e d T h e 2 8 d c o mp r e s s iv e s t r e n g t h i n s t a n d a r d c u r i n g i s f e a s i b l et o e v a l u a t i n gt h e s tr e n g t h o fc o r e c o nc r e t e o fCF STf r o m thetho r i t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 b ut l a c k o fs y s t e mi ct e s t c e r t i fi c a t i o n, the r e l a t i o n s hi p b e t we e n t h e s t r e n g t h u n d e r s e a l e d c u r i n g, s t a n da r d c u r i n g a n d na t u r a l c u r i n g c o n d i t i o n n e e d t h o r o u g h r e s e a r c h i n t h e fut u r e F o r t h e wo r k a b i l i t y o f c o r e c o n c r e t e of CFS T, b e s i d e the g e n e r a l c o n tro l l i n g i n d i c a t o r s o f s l u mp, s l u mp f l o w a n d i n i t i a l s e t t i n g t i me, s o me o t h e r s s h o u l d a l s o b e i n c l u d e d, s u c h a s g a s c o n t e n t , b l e e d i n g r a t e o f p r e s s u r e, a n dt h e i r r e a s o n a bl e r a n g e s h o ul dbe s t u d i e di n t e n s i v e l y Th e u ni for m s t a nd a r d s of d e t e c t e dm o d e l a n d d e t e c t e d me t h o d s o n v o l u me s t a bi l i t y o f C O re c o n c r e t e o f CF S T h a s n o t b e e s t a b l i s h e d, t he d e f o rm a t i o n r u l e s o f c o r e c o n c r e t e o f CF S T s h o u l d s tud y s y s t e ma t i c a l l y Keywor ds : p r o pe r t yo f c o r e c o n c r e t e ; CFS T a r c hb rid g e ; me c h a n i c a l b e h a v i o r ; wo r k a b i l i ty; v o l u me s t a b i l i t y 0 引言 钢管混凝土拱桥受力合理、 造型优美 、 架设方便 、 适应性 广, 近二十年在我国得到大量的应用【 1 。 从理论上讲, 钢管对混 凝土形成“ 约束” 作用, 混凝土对钢管提供“ 支撑” 作用 , 二者取 长补短使组合结构实现了“ 1 + 1 2 ” 的复合效应嘲 。 然而 , 大量的 工程实践表明钢管混凝土拱桥中钢管与管内混凝土之间均会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脱黏” 的现象。 从其构成的两种材料来看, 钢管为工厂化标准产品, 材性稳定, 混凝土用地方材料配制, 材 性变化范围大。 因此, 在探讨钢管与混凝土脱黏现象时一般从混 凝土材料人手。 混凝土的成型与养护均在密闭钢管内进行, 管内混凝土配 制成免振捣 自密实混凝土, 低水灰比、 高流动性、 低收缩、 低水 化热、 缓凝、 早强等是其基本品质要求 。 我国钢管 昆 凝土拱桥的设计与施工技术标准相对滞后于 工程实践, 在缺乏指导性规范和可操作性技术指标的前提下, 工程中对管内混凝土的品质检测存在较大的差别 , 缺乏系统的 研 究。 收稿 日期 :2 0 1 1 - 0 3 - - 0 9 l 1 8 本文在收集大量工程资料的基础上, 从品质检验的角度对 管内混凝土力学性能、 工作性能及体积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的整 理与分析, 为相关研究提供素材, 也为管内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提供依据。 1 管内混凝土力学性能 管内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通常选用 C 4 0 、 C 5 0 、 C 6 0 , 昆 凝土 设计强度取决于拱桥承载力、 刚度及稳定性要求 , 但并非强度 越高越好。 B ri d g e 等发现 采用高强混凝土会使钢管混凝土受 压构件的脆性增大。 C e d e r wa l l 等试验表明 钢管混凝土偏压长 柱试件的承载力基本以受压区钢材达到屈服极限为标志, 而此 时管内混凝土的抗压能力只发挥到轴压强度的 3 0 左右。 此 外, 混凝土强度提高其水胶比降低, 自收缩增大, 混凝土与钢管 脱黏几率增大, 影响二者协同工作。 而且, 当采用 C 6 0以上的高 强混凝土时, 强度的要求加上其他品质的要求, 会使混凝土配 制的难度急剧上升_ l 】 , 质量不易控制。 表 1为部分已建实桥管内 混凝土力学性能设计要求。 我国现行施工验收规范中混凝土质量的检测以强度为特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征值。 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管内混凝土目前均采用 2 8 d标准养护 强度作为施工质量验收依据3 - 7 。 表 l 中各工程对于管内混凝土 2 8 d ( 标养 ) 强度和弹性模量的要求一致, 早期强度要求不同则 源于施工季节及工期要求等具体情况。 表 1 部分工程管内混凝土力学性能要求 技术指标 力学性能要求 早期强度 2 8 d强度 弹性模量 7 J 1 0 4 MP a j 5 8 o 设计强度 ” 罔 或 8 O 设计强度啦 或 8 O 设计强度 61 或 设计强度 ” 2 9 -3 o 8 配制强度 _10 - 3 2 C5 O 3 6; C6 0 3 8; C8 0 40 管内混凝土从浇筑完毕就处于密闭钢管内, 拌合物中水分 既不会散失也无法补充, 强度发展规律不同于直接接触 自然介 质的常规自密实混凝土, 其强度属于密闭养护强度。 自密实混凝 土在密闭养护、 标准养护 、 自然养护条件下的强度关系还不明 确, 孙振平等试验发现, 3 、 7 、 2 8 d密闭养护强度比相应龄期标 养强度低 1 2 9 、 7 6 、 6 3 ; 叶梅新等试验发现, 密封养护和 非密封养护试块的早期强度相差不大 , 但后期( 9 0 d ) 强度有较 大差异 , 其中, 非密封养护强度高, 但弹性模量却较低 ; 李北星 等试验发现 , 自密实混凝土 7 、 2 8 d密闭养护强度均高于标养 强度; 孟焕陵等试验发现【 3 3 , 高强混凝土( C 7 0 、 C 8 0 、 C 9 0 ) 早期标 养强度较高, 但后期密闭养护强度超过标养强度。 上述结果的差异缘于某些研究者的密闭养护温度为 自然 温度, 而非标准养护温度( 2 0 2 )。 环境温度湿度是影响混凝 土强度发展的关键因素, 用 自然条件下的密闭养护强度与标准 养护强度比较时会随季节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果。 由以上分析可知, 同温度条件下密闭养护与标准养护的强 度、 弹性模量差距很小 , 远小于标准养护与 自然养护的强度、 弹 性模量差距。 首先, 在密闭状态下拌合物水分没有损失 , 胶凝材料的水 化进程正常进行 , 自密实混凝土的强度随胶凝材料的水化程度 提高而增长, 即同温度条件下密闭养护与标准养护时胶凝材料 水化程度和水化进程并无差异 , 其强度之间亦无显著差异。 其次 , 自密实混凝土本身密实度高 , 保湿养护补充的水分 只会影响到表层有限深度的相对湿度, 对于混凝土内部相对湿 度的影响几乎为零 , 即保湿养护对于 自密实混凝土的强度影响 有 限。 再次, 胶凝材料在水化后期因白干燥作用导致 内部相对湿 度降低并影响其强度增长, 但自干燥作用对于密闭养护与标准 养护 自密实混凝土的影响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 , 以 2 8 d标准养护强度作为管内混凝土强度检验 依据是可行的, 但 目前缺乏系统的试验验证 , 尤其是密闭养护 与标准养护、 自然养护强度的关系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2 管内混凝土工作性能 钢管混凝土拱桥普遍采用从钢管底部泵送顶升压注混凝 土的施工工艺, 管内混凝土靠顶升过程的翻滚和自重挤压密实 充填管腔与钢管共同工作【 1 。 因此, 管内混凝土与免振捣 自密实 混凝土有相似之处。 我国 、 日本 以及欧洲 均规定 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 ( 或自密实性) 用流动性 、 抗离析性和自填充性来表征 , 并规定 了相应的技术指标。 管内混凝土不同于常规自密实混凝土 , 钢 管内部一般不配置钢筋 , 其工作性只需检验流动性和抗离析性 , 而无需检验 自填充性。 傅沛兴等试验表明3 7 1 , 坍落度、 扩展度可 以较好地检测 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动性 , 同时也可以观测拌合物 的抗离析性。目前管内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和抗离析性普遍 以坍落度 、 扩展度来检测。 表 2为部分实桥管内混凝土工作性 能要求。 表 2显示大部分工程对于管内混凝土工作性检测注重于 拌合物的初始坍落度、 初始扩展度、 初凝时间等常规性指标, 而 对于影响钢管与混凝土黏结性能的含气量、 压力泌水率则较少 关注, 只有少数工程将其作为管内混凝土的控制指标。 表 2 部分工程管内混凝土工作性能要求 技术指标 工作性能要求 初始坍落度 m m 初始扩展度 mm 初凝 时间 h 含气量 相对压力泌水率 2 00 t1 8 -1 9 , 2 71 2 1 0 11 1 3 ,2 6 ,3 2 2 2 0 t 11 ,1 4 , 1 6 - 1 7 , 2 1- 2 2 , 2 8 1 2 3 0 t1 0 , 1 5 ,2 0 ,2 9 - 3 lJ 5 0 0 t1 1 , 1 3 - 14 ,2 7 5 5 0 t1 2 , 2 1 ,2 6 ,2 9 ,3 2 6 0 0 t1 0 ,1 7 ,2 0 , ,2 8 】 6 5 0 t 日 l 0 s ,5 o l 1 2 1O , 14 , tq 1 3 t l _ 1 4 t 7 1 1 5 t 1 3 ,2 1 ,2 3 - 2 4 ,2 6 】 1 6 口 5 ,竭 1 8 2 0 p o ,2 2 ,3 1 3 0 t 1 8 ,2 8 】 2 0 t韧 2 5 t 14 ,2 6 3 O 【 司 4 0 t 】 3 5 I 4 0 t 15 ,2 1 ,2 3 刮 含气量、 压力泌水率不仅影响拌合物的泵送性能 , 而且影 响硬化混凝土与钢管的黏结性能。 适量的含气量提高了拌合物 的流动性和抗离析性 , 减小了拌合物与管道的摩擦力, 益于管 内混凝土的泵送施工。 但是, 含气量高的拌合物在凝结硬化过程 中, 固体颗粒因重力作用下沉时挤压气泡上升, 大量气体富集 于钢管拱上部尤其是顶部形成空腔, 影响钢管与混凝土整体性 , 部分工程的管内混凝土超声波检测结果证实了这种现象。 同 样, 压力泌水率过大 , 泵送顶升过程中在输送管和钢管内高泵 送压力下, 拌合物长时间翻滚式运动时极易产生离析和泌水等 现象 , 泌出的水分附集于钢管内壁 , 混凝土硬化后在钢管与混 凝土界面形成环形间隙影响二者的黏结与共同工作 , 压力泌水 率愈大, 环形间隙愈大。 因此, 管内混凝土工作性除控制拌合物 坍落度 、 扩展度、 初凝时间等常规性指标, 还应控制拌合物含气 量 、 压力 泌水率 。 拌合物含气量、 压力泌水率的合理取值范围还有待于系统 的试验研究, 行业指南切 规定拌合物含气量应2 ; 丁庆军等 11 9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试验发现2 o l2 】 含气量 1 8 时 , 钢管壁与混凝土间所形成的环 形间隙小于0 1 mm, 有益于减小二者发生脱黏几率; 孙振平等试 验发现I- 哈气量为2 5 , 压力泌水率为 3 2 时拌合物性能最佳。 需要注意的是, 相关规范3 - 7 以拌合物处于常压和静止状态 下的工作性为控制依据, 但管内混凝土应该控制拌合物人泵时 工作性, 而非控制拌合物出厂时的初始工作性。 设计文件中应该 明确规定拌合物入泵时的坍落度、 扩展度、 凝结时间、 含气量、 压力泌水率等指标。 3 管内混凝土体积稳定性 3 1 管内混凝土体积稳定性 体积稳定性是指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不受外界环境 影响而保持自身体积不变的性质 。 管内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 定义如图 1 所示。 理想的情况应该是, 硬化状态和服役状态体积 大于塑生状态的体积 , 使管内混凝土对钢管壁产生微膨胀应力。 l 塑 性 状l f 凝 结硬 化l l 服 役 状f l 态 体 积l I 状 态体 积l l 态 体 积l 图 1 管内混凝土体积稳定性定义 体积稳定性差是 自密实混凝土的特征之一, 但管内混凝土 体积稳定性有别于直接接触 自 然介质的常规自密实混凝土。 自 收缩、 干燥收缩等是常规自密实混凝土体积变形的主要构成, 而 管内混凝土体积变形主要由自收缩引起, 管内混凝土体积收缩 小于常规自密实混凝土体积收缩。 补偿自 密实混凝土收缩的措施包括: 掺入减缩剂( s R A) 3 9 ; 使用膨胀水泥或掺入膨胀剂( E A) 2 I 4 t ; 加入高吸水性树脂( s A P ) 或预湿轻骨料( L wA) 作为自养护剂实现内养护4 2 等。 由于成 本和配制难度的限制 , 目前工程中都采用膨胀剂等质量内掺来 补偿管内混凝土体积收缩。 3 2 管 内混凝土体积变形试验标准 自密实混凝土体积变形试验方法主要包括两类 : 体积法和 线性法。 体积法采用密封橡胶袋可测试出混凝土至加水搅拌成 型以后的自收缩 , 缺点是拌合物的泌水在试样与橡胶袋之间产 生水膜 , 或者残存的空气使试样与橡胶袋之间不能紧密结合。 线性法用棱柱体试件纵向相对长度的变化率来近似表征其体 积变化率 , 适合于长度相对截面尺寸较大的混凝土构件 , 缺点 是只能测量试件 2 4 h拆模后发生的变形, 而自密实混凝土的自 收缩大部分主要发生在混凝土终凝前。 我国混凝土规范均以混 凝土成型 2 4 h拆模作为体积变形的测试起始点, 且采用线性法, 钢管混凝土拱桥管内混凝土体积变形亦采用线性法 , 线性法测 定混凝土体积变形又分为两种。 文献 4 5 】 采用的是 自由收缩( 膨 胀) 率测定法, 试件尺寸 1 0 0 m mx l 0 0 mmx 5 1 5 mi l l , 测试环境为 温度( 2 0 2 ), 相对湿度( 9 5 5 ) 。 文献 4 6 1 采用的是限制收缩 ( 膨胀) 率测定法, 试件尺寸 1 0 0 mmx l 0 0 m mx 3 0 0 r n lT l , 试件中 心埋设 书1 O钢筋棒与两端钢板连接构成纵向限制器 , 测试环境 为温度( 2 0 2 ), 相对湿度( 6 0 5 ) 。 为方便起见 , 本文将前者 称为“ 自由法” , 后者称为“ 限制法” 。 部分实桥管内混凝土的设 计指标见表 3 。 实际上 , “ 自由法” 与“ 限制法” 在反映管内混凝土实际体积 变化上均存在着不足之处。“ 自由法” 显然与钢管混凝土的初始 假定相背离, 无视于钢管壁对于管内混凝土实际约束这一事实 的存在; “ 限制法” 又与事实矛盾, 因为钢管壁对管内混凝土的 约束来于自外部而非内部。 1 20 表3 部分工程管内混凝土体积稳定性设计要求 探索一种能够客观真实反映管内混凝土体积变形试验方 法的尝试已经开始, 武汉理工大学设计出一种能真实反映管内 混凝土体积变形的模具 , 在底部密封钢管立柱内灌注混凝土, 顶面用塑料薄膜密封并放置玻璃片以固定千分表测头 , 可连续 跟踪测定出管 内混凝土体积变形规律。 如果对该方法系统研 究, 确定出标准试件和操作规程, 再对试验温度等条件予以规 定 , 并能应用于具体工程或被钢管混凝土拱桥规程采用 , 无疑 会推动管内混凝土体积变形的研究 , 定性或定量评价钢管与混 凝土的脱黏问题。对于我国已建和在建的几百座钢管混凝土拱 桥后期的维护与保养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4结论 ( 1 ) 以2 8 d标准养护强度作为管内混凝土强度检验依据从 理论上分析是可行的, 但缺乏系统的试验验证, 尤其是密闭养 护与标准养护、 自然养护强度的关系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 2 ) 管内混凝土工作性除控制拌合物人泵时坍落度 、 扩展 度 、 凝结时间等常规性指标 , 还应控制拌合物入泵时含气量、 压 力泌水率。拌合物含气量、 压力泌水率的合理取值范围还有待 于系统 的试验研究。 ( 3 ) 管内混凝土体积稳定性能检测模型和检测方法还未建立 起统一标准, 管内混凝土的体积变形规律还未掌握, 探索一种能够 客观真实反映管内混凝土体积变形的试验方法显得尤为迫切。 参考文献: 【 1 1 陈宝春 钢管混凝土拱桥( 第二版) l 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 0 0 7 2 胡曙光, 丁庆军 冈 管混凝土 M 】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 0 0 7 3 C E C S 2 8 : 9 0 , 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s E 京: 中国计划出 版社, 1 9 9 0 4 J C J 0 1 8 9 , 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s 上海 : 同济大学出版 社, 1 9 8 9 5 C J J 2 2 o o 8 , 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s 6 6 J T G F 8 0 1 -2 0 0 4 ,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s 北京 : 人民交通 出版社 , 2 0 0 4 【 7 s c J 卜一 o 1 , 公路钢管混凝土桥梁设计与施工指南 s E 京 : 人民交通 出版社 , 2 0 0 8 【 8 B R I D G E R Q, P A T R I C K M, WE B B J H i g h s t r e n g t h ma t e r i a l s i n e o m p o s i t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J C o n f e r e n c e Re p o r t 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o n f e r e n c e o n Co mp o s i t e Co n s t r uc t i o n- Co n v e n t i o n a l a nd I n n o v a t i v e , I n ns b ru c k Au s t r i a, 2 9 4 0 【 9 】C E D E R WA L L K, E N G S T R OM B, G RA U E R S Mh i g h s t r e n gth c o n c r e t e u s e d i n c o m p o s i t e c o l u m s J H i g h - s t r e n g t h C o n c r e t e, 1 21 - 1 1 , 1 95 - 21 0 下转第 1 2 4页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混凝土一次浇筑厚度不宜过厚, 避免不均匀流淌, 出现掺 合料浮浆夹层。 混凝土浇筑宜从一端向另一端推进, 确保浇筑面混凝土新鲜。 对于较大面积及较大厚度的结构, 混凝土浇筑应配备足够 的浇筑设备, 合理划分浇筑段, 宜采用水平分层梯次跟进浇筑。 由于磷渣微粉混凝土的早期强度相对较低, 冬季应用应慎 重, 施工应采取相应措施。 2 4 混凝 土养护 工 艺 混凝土成型完毕后 , 应及时覆盖表面并进行保湿养护。 在高 温季节或大风、 日照较强的环境中或对水胶比小于 0 4 0的混凝 土浇筑成型后应立即覆盖或采用其他保湿措施, 如环境雾化。 混凝土保湿养护时间不宜少于 7 d 。 对于预拌泵送混凝土 大多掺加缓凝剂 , 其保湿养护时间不宜少于 1 4 d 。 2 5 质量检验评定 混凝土的强度检验评定 ,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GB 5 0 1 0 7 混 凝土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执行。 磷渣微粉混凝土的强度验收龄期宜为 6 O 、 9 0 d 或按合同规 定的其他龄期执行。 严格控制引气。 上接第 1 2 0页 1 o 叶梅新, 唐习龙, 肖佳启密实钢管混凝土的设计及应用研究l J 混凝 土与水泥制品, 2 0 0 6 ( 2 ) : 1 8 2 0 【 1 1 】 许兆斌, 王远锋, 邓妙辉 大型钢管混凝土拱桥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 计【 J 1 桥梁建设, 2 0 0 4 ( 3 ) : 2 7 3 0 1 2 1 雷俊卿, 赵小星 汉中潘家河大桥钢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试验研 究 J 】 公路, 2 0 0 5 ( 1 1 ) : 1 7 7 1 8 0 1 3 1 丁虎 , 郝建忠, 龚汉甫, 等 大跨径钢管拱主弦管混凝土在益阳南县 茅草街大桥的配制及应用情况 J 1 _混凝土, 2 0 0 6 ( 1 0 ) : 5 2 6 0 【 1 4 倒1 振平, 金慧忠 , 蒋正武, 等 聚羧酸系减水剂在钢管混凝土拱桥施 工中的应用 J 建筑技术, 2 0 0 6 , 3 7 ( 1 ) : 6 0 6 2 1 5 N功元, 彭劲, 袁长春, 等 支井河大桥 C 5 0 钢管微膨胀混凝土配合 比试验叨 桥梁建设, 2 0 0 9 ( 4 ) : 3 2 3 4 1 6 蒋正武 , 李享涛, 孙振平, 等 钢管拱自密实混凝士的配制与应用J 1 建筑材料学报 , 2 0 1 0 , 1 3 ( 2 ) : 2 0 3 2 0 9 【 1 7 李悦 , 张丽慧目 密实微膨胀钢管混凝土的研制与应用f J 1 _北京工业 大学学报, 2 0 0 5 , 3 1 ( 5 ) : 4 9 6 4 9 9 1 8 1 吴文清, 罗瑞华, 钱配舒 , 等C 5 0自密实微膨胀钢管混凝土配制与 应用研究叫 建筑技术开发, 2 0 0 6 , 3 3 ( 7 ) : 6 4 6 6 1 9 张鸿, 方华, 黄彭, 等钢管混凝土配合比正交试验研究【 J 1 公路交通 科技, 2 0 0 7 , 2 4 ( 1 ) : 9 5 9 9 2 0 丁庆军, 彭艳周, 何永佳 , 等 巫山长江大桥钢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与施工l J 混凝土, 2 0 0 6 ( 1 0 ) : 6 l 一 6 4 f 2 1 李北星, 赵日煦, 陈耀丽 C 6 0 机制砂自密实钢管混凝土的配制 混 凝土 , 2 0 1 0 ( 1 ) : 1 0 0 1 0 3 2 2 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等混凝土材料与泵送技术研究 报告( 七) R 】 巫山长江公路大桥特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施工技 术。 2 0 0 5 2 3 】 福州大学土木建筑工程试验检测中心 漳州西洋坪钢管混凝土拱桥 核心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报告【 R 】 2 0 0 7 2 4 福州大学土木建筑工程试验检测中心 泉州百崎湖钢管混凝土拱桥 核心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报告【 R J 2 0 0 7 2 5 武金良, 刘崇亮, 彭艳周, 等 混凝土含气量对 C 5 0自密实钢管混凝 土膨胀性能的影响 国外建材科技, 2 0 0 7 , 2 8 ( 2 ) : 2 1 - 2 3 【 2 6 】 宋小兵 下承式钢管混凝土提蓝拱桥混凝土配制与施工 J 山西建 筑, 2 0 1 0 , 3 6 ( 1 0 ) : 1 3 9 1 4 0 2 7 1 周维勋 拱形钢管 C 5 0 微膨胀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J 1 福建建材 , 2 0 0 8 ( 6 ) : 5 4 5 6 2 8 1 柳州市龙屯路立交桥钢管拱高性能混凝土研制 J 】 企业科技与 1 2 4 3结 论 ( 1 ) 磷渣经适当球磨, 比表面积达到 3 8 0 4 5 0 m2 k g时, 只要 保证合理的颗粒级配, 则可满足混凝土掺合料的基本胜能要求。 ( 2 ) 磷渣微细粉体具有较高的潜在碱和性 , 其碱和性介于 粉煤灰和磨细矿渣之间。 ( 3 ) 在混凝土中内掺 3 0 6 0 的磷渣微细粉体可配制出 2 8 d抗压强度达 C 2 5 C 5 0左右的混凝土。 ( 4 ) 磷渣微细粉体的需水量略小于水泥, 有轻微减水作用 ; 它可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 , 降低胶结材的水化热 , 特别实 用于大体积混凝土, 降低混凝土的早期热裂缝趋势 , 提高混凝 土的施工质量。 ( 5 ) 磷渣混凝土具有早期强度低 、 后期强度高特点, 体积稳 定性好, 具有较好的耐久陛。 ( 6 ) 从对磷渣微粉混凝土的试验研究及实际应用效果看 , 磷渣微粉作为混凝土用矿物掺料是可行的。 作者简介: 贺军鱼( 1 9 7 0 一 ) , 男, 高级工程师。 联系地址: 四川省内江市铁站街 8 1 号 5 幢 1 7 号( 6 4 1 O O 1 ) 联系电话: 1 3 9 0 8 5 0 0 9 9 1 发展 , 2 0 0 9 ( 6 ) : 8 3 8 6 【 2 9 王彤, 陈维超 中承式拱桥钢管混凝土泵送顶升施工技术 J 1 中外公 路, 2 0 1 0 , 3 0 ( 4 ) : 2 1 0 2 1 3 【 3 0 林建辉 钢管微膨胀混凝土的配制【 J 1 科技资讯, 2 0 0 6 ( 2 7 ) : 7 2 7 3 3 1 胡勇 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核心混凝土的可泵性研究 J 1 _公路交通技 术 , 2 0 1 0 ( 2 ) : 8 0 8 1 3 2 荣劲松, 石雪飞 湘潭莲城大桥钢管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 J J l 福建 建材 , 2 0 0 6 ( 6 ) : 1 4 1 6 【 3 3 孟焕陵, 赏锦国, 黄维钢高强钢管混凝土强度发展规律试验研究 J 1 建筑结构, 2 0 0 9 ( 8 ) : 2 0 2 2 3 4 C E C S 2 0 3 : 2 0 0 6 ,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S 3 5 日本建筑学会, 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指南 s 】 1 9 9 8 3 6 欧洲, 自密实混凝土规范和指南 s 2 0 0 2 3 7 傅沛 , 张全贵, 黄艳平 自密实混凝土检测方法探讨 混凝土 , 2 0 0 6 ( 9 ) : 7 7 8 3 3 8 g 欣, 姚武 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测试方法J 1 建筑技术, 2 0 0 5 , 3 6 ( 4 ) : 3 0 3 3 0 4 【 3 9 B E N T Z D P , G E I K E R M R, H A NS E N K KS h ri n k a g e - r e d u c i n g a d mi x - t u r e s a n d e a r l y a g e d e s i c c a t i o n i n c e m e n t p a s t e s a n d m o aa r C e me n t a n d C o n c r e t e R e s e a r c h , 2 0 0 1 , 3 1 ( 7 ) : 1 0 7 5 1 0 7 8 4 0 K OV L E R K, Z HU T O VS KY S O v e r v i e w a n d f u t u r e t r e n d s o f s h ri n k a g e r e s e a r c h M a t e ri a l s a n d S t r u c t u r e s , 2 0 0 6 ( 3 9 ) : 8 2 7 8 4 7 4 1 N AG A T AK I S , GO MI H E E x a n s i v e a d m i x t u r e J C e me n t a n d C o n c r e t e C o m p o s i t e s , 1 9 9 8 ( 2 0 ): 1 6 3 1 7 0 2 1 古 月 曙光, 何永佳, 吕林女 调节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的释水因子技术 及其应用叨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 0 0 6 ( 2 ) : 1 1 - 1 4 4 3 B E N T Z D P , L U R A P, RO B E R T S J W Mi x t u r e p r o p o r t i o n i n g f o r i n t e r h a l c u r i n g J C o n c r e t e I n t e ma t i o n a l , 2 0 0 5 , 3 5 ( 2 ) : 3 5 - 4 0 4 4 】 田倩, 孙伟, 缪昌文, 等 高性能混凝土自收缩测试方法探讨【 J _ 建筑 材料学报, 2 0 0 5 , 8 ( 1 ) : 8 5 8 9 4 5 G B J 8 2 2 0 0 9 ,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 s 】 4 6 1 G B 5 0 1 1 9 2 O 0 3 ,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s 】 作者简介: 李锋( 1 9 6 4 一 ) , 男, 博士, 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桥梁与隧道结 构材料。 联系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地区大学新区学园路 2 号 福州大学土 木工程学院( 3 5 0 1 0 8 ) 联系电话: 1 3 9 5 0 4 0 3 2 9 3 一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房建工程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