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汽车前桥设计.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5355864 上传时间:2024-10-3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前桥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汽车前桥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摘 要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使农村的经济空前活跃。农村的货运量和人口流动量急剧增加,加快了运输机械化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随之小型载货汽车也就应运而生,而前桥作为汽车上一个重要的零部件,也显得尤为重要。前桥一般位于汽车的前部,也称转向桥或驾驶桥。是通过悬架与车架相连,用以承受地面与车架之间的垂直载荷外,还承受制动力和侧向力以及这些力构成的力矩,并保证转向轮作正确的运动。在汽车使用中,转向桥的受力情况比较复杂,因此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如何保证转向车轮的正确定位角度,转向桥有足够的刚度,使操纵轻便并减轻轮胎的磨耗、汽车能快速平稳的行驶,就是一个重要问题。于是就有了本课题的研究和设计。本文首先对汽车前桥的发展历史做了相关描述,然后小型载货汽车的特点及国内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相关的描述,详细分析了前桥的组成和各部件的作用,之后对转向前桥做了详细的设计计算,主要计算了前梁、转向节等在制动和侧滑两种工况下的工作应力。本次设计的绘图均由CAD绘图完成。 关键字:汽车; 前桥; 前梁; 转向节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form of the household contract responsibility system in rural Chin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rural economy is more active than ever. The dramatic increase in the volume of cargo in rural areas and population flows, speed up the transport mechanization become an urgent need for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lso came into being along with a small truck, the front axle as an important vehicle parts, especially important. The front axle is generally located in front of the car, also known as the steering axle or driving bridge. Is connected to the suspension and the frame to withstand the vertical loads between the ground and the frame, but also to withstand the braking force and lateral force and torque of these forces constitutes, and ensure the correct movement of steering rotation. The use of the car, the steering axle by more complex and therefore should be of sufficient strength. How to ensure the correct positioning of the angle of the steering wheel, steering axle have enough stiffness to make the manipulation of light and reduce tire wear, the car can be fast and smooth driving is an important issue. So there will be the subject of research and design. This paper first described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r before the bridge, th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mall truck an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are described in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omposition of the front axle and the role of the various components of the steering bridge to do the detailed design calculations, the main calculation of the first beam, knuckle and other conditions of work in both braking and skidding stress. The design of the graphics are completed by the CAD drawing. Keywords: car; front axle; beam steering; knuckle 目 录 1、 绪论 1 1.1 汽车前桥的发展简史 1 1.2课题的研究现状 1 1.3 前桥的作用与组成 1 1.4 前桥的设计步骤 2 1.4.1前桥的结构形式 2 1.4.2前桥设计 2 2、前桥的概述和设计要求 2 2.1 前桥简介 2 2.2前桥的基本参数 2 2.3前桥的设计要求 3 2.3.1设计要求 3 2.3.2结构参数 3 3、前桥的结构 4 3.1 前桥的结构概述 4 3.2前桥的选择 5 3.3 整车参数 5 4、汽车前桥的设计计算 6 4.1前桥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受力分析 6 4.1.1汽车在制动时前梁的应力计算…………......………...………...……………………………...7 4.1.2汽车在侧滑时前梁的应力计算 9 4.2转向节在受力分析 10 4.2.1汽车在制动时转向节的应力计算 10 4.2.2汽车在侧滑时转向节的应力计算 11 4.3其他零部件的选用 11 5、结论 12 6、参考文献 13 7、致 谢 14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2012届毕业设计 1 绪论 1.1 汽车前桥的发展简史 100多年前,汽车刚刚诞生初期,其转向操纵是仿照马车和自行车的转向方式,即用一个操纵杆或手柄来使前轮偏转,从而实现转向。由于操纵费力且不可靠,以至于时常发生车毁人亡的事故。第一辆不用马拉的四轮车问世时,已经把前桥和前轮组成一个总成,此总成安装在曲轴上,可以绕前桥的中心的一个点转动,利用一个杆柱,连接前桥的重点,通过地板往上延伸,方向盘就紧固在杆柱上端,以此操纵汽车。这种装置在汽车车速不超过马车的速度时,还是很好使的,但当车速提高后,驾驶员就要求提高转向的准确性,以减少轮胎的磨损,提高轮胎的使用寿命。1817年,德国人林肯斯潘杰提出类似于现代汽车、将前轮用转向节与前梁连接的方式,他研制了一种允许汽车前轮在主轴上独立回转的结构,这就是把车轮与转向节连接起来,转向节又用可转动的销轴与前轴连接,从而发明了现代转向梯形机构。 1.2课题的研究现状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使农村的经济空前活跃。农村的货运量和人口流动量急剧增加,加快了运输机械化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正是这一市场的需要使具有中国特色的运输机械——小型载货汽车的应运而生。它解决了农村运输的急需,填补了村际、乡际,城镇及城乡结合部运输网络的空白,活跃了农村经济,为农村富裕劳动力找了一条出路,从而使数以万计的农民走上了小康之路。 小型载货汽车制造工艺简单,价格便宜,购车农户一般在一年左右就可收回成本。另外,公路的快速建设也促进了小型载货汽车的发展,目前全国98%的乡村都通上了公路,使得全国小型载货汽车有了用武之地。 我们要开发的小型载货汽车要多进行优化设计,使产品新颖化,品种多样化以适应多种需要。在小型载货汽车的设计中,如何在复杂的路况下保证汽车能快速平稳的行驶,就是一个重要问题。于是就有了本课题的研究和设计。 1.3 前桥的作用与组成 汽车前桥是行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悬架与车架相连,两端安装汽车的转向车轮,用于支持车架并传递车轮与车架之间的各种作用力,并驱使转向节的摆动来实现汽车的转向。利用铰链装置使车轮偏转一定角度,以实现车辆转向的车桥称为转向桥,一般汽车都以前桥为转向桥,本题前桥即为转向桥。转向桥不仅能使装在前端的左右车轮偏转 18 一定的角度来实现转向,还应能承受垂直载荷和由道路、制动等力产生的纵向力和侧向力以及这些力所形成的力矩。因此,转向桥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车轮转向过程中内部件之间摩擦力应该尽可能小,并且保证汽车转向轻便和方向的稳定性。 转向桥一般由前轴、转向节、转向节臂,转向节主销及轮毂组成。 1.4 前桥的设计步骤 1.4.1前桥的结构形式 前桥按与之匹配的悬架结构不同,可分为非断开式与断开式两种。小型载货汽车要求价廉,所以多采用非断开式前桥。非断开式的前桥主要有前梁、转向节和转向主销组成。 1.4.2前桥设计 转向前桥主要零件尺寸的确定,前梁、无缝钢管型断面,可采用常规设计。 零件工作应力计算:制动时前梁应力计算;最大侧压力的情况下的应力计算;其他零件的选用。 2、前桥的概述和设计要求 2.1 前桥简介 前桥一般位于汽车的前部,也称转向桥或驾驶桥。是通过悬架与车架相连,用以承受地面与车架之间的垂直载荷外,还承受制动力和侧向力以及这些力构成的力矩,并保证转向轮作正确的运动。在汽车使用中,转向桥的受力情况比较复杂,因此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为保证转向车轮的正确定位角度,使操纵轻便并减轻轮胎的磨耗,转向桥也应有足够的刚度。此外,还应尽量减轻转向桥的重量。 前桥承受汽车的前部重量,把汽车的前进推力从车架传给车轮,并与转向装置的有关机件作关节式的联系,实施汽车的转向。越野汽车的前桥同时还承担着与驱动后桥同样的驱动任务。一般载货汽车采用发动机前置后桥驱动的布置形式,故其前桥为转向桥。 2.2前桥的基本参数 主销后倾角γ:为保持汽车直线行驶的稳定性、转向轻便性及汽车转向后使前轮具有自动回正的性能,前桥的主销在汽车的纵向和横向平面内都有一定的倾角。在纵向平面内, 主销上部向后倾斜一个角,称为后倾角γ。主销后倾使主销轴线与路面的交点位于轮胎接地中心之前,该距离称为后倾拖距。当直线行驶时的汽车的转向轮偶然受到外力作用而稍有偏转时,汽车就偏离直线行驶而有所转向,这时引起的离心力使路面对车轮作用着一阻碍其侧滑的侧向反力,使车轮产生绕主销旋转的回正力矩,从而保证了汽车具有较好的直线行驶稳定性。此力矩称为稳定力矩。稳定力矩也不宜过大,否则在汽车转向时为了克服此稳定力矩,需要在方向盘上施加更大的力,导致方向盘沉重。后倾角γ通常在3°以内。 主销内倾角β:在横向平面内,主销上部响内倾斜一个角,称为主销内倾角β。主销内倾也是为了保证汽车直线行驶的稳定性并使转向轻便。主销内倾使主销轴线与路面的交点至车轮中心平面的距离,即主销偏移距减小,从而可减小转向时需加在方向盘上的力,使转向轻便,同时也可减小转向轮传到方向盘上的冲击力。主销内倾使前轮转向时不仅有绕主销的转动,而且伴随车轮轴及前横梁向上的移动,当松开方向盘时,所储存的上升位能能使转向轮自动回正,保证汽车作直线行驶。内倾角一般为5°~8°;主销偏移距一般为30~40mm。客车、轻型货车可选较大的主销内倾角,以提高其转向车轮的回正能力。但内倾角也不宜过大,即主销偏移距不宜过小,否则在转向过程中车轮绕主销偏转时,随着滚动,将伴随着沿路面的滑动,从而增加轮胎与路面间的摩擦阻力,使转向变得沉重。 车轮外倾角α:转向轮在安装时,其轮胎中心平面不是垂直于地面,而是向外倾斜一个角度,这个角度称为车轮外倾角α。这个角一般为5°~1.5°,一般为1°左右。它可以避免汽车载重时车轮产生内倾,同时也和弓形的路面相适应。由于车轮外倾使轮胎接地点向内缩,缩小了主销偏移距,从而使转向轻便并改善了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前束:前轮安装后,两前轮的旋转平面不平行,前端略向内束,称为前束。两轮前端距离小于后端距离,其差值是前束值,一般在1~12mm之间。前束的作用是为了消除汽车在行驶中因车轮外倾导致的车轮前端向外张开的不利影响,消除因前轮外倾使汽车行驶时向外张开的趋势,减少轮胎磨损和燃料消耗。 2.3前桥的设计要求 2.3.1设计要求 保证有足够的设计强度,以保证可靠的承受车轮与车架之间的作用力。 保证有足够的刚度,以使车轮定位参数不变。 保证转向轮有正确的定位角度,以使转向轮运动稳定,操纵轻便并减轻轮胎的摩擦。 转向桥的质量尽量小,以减轻非簧上质量,提高汽车行驶平顺性。 2.3.2结构参数 载重质量1500kg,汽车总质量2500kg 货箱尺寸 3300*1600*360 前轮为单轮胎,后轮为双轮胎 有关国家标准 3、前桥的结构 3.1 前桥的结构概述 用前桥转向时当今汽车的基本趋势。从动转向桥的基本结构主要由前轴、转向节和轮毂三部分组成。 前轴:前桥的主要零件的结构形式:前轴是前桥的主体,按其整体形状可分为直式和中部下沉式两种。直式前轴由于锻造工艺简单,在汽车总布置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中部下沉式前轴可以降低发动机的位置,从而降低汽车的重心,有利于提高汽车行驶稳定性,并可降低驾驶室的高度,减小迎风的面积,改善汽车的空气动力性,对长头式驾驶室汽车又可加宽驾驶员视野。因此,中部下沉式前轴得到最广泛的应用。 中部下沉式前轴按其截面形状及制造工艺又可分为工字形断面和圆管形断面两种。工字形断面多用45号碳素结构钢整体锻造,其抗弯强度高,自重小,但锻造工艺复杂,需要大型锻造设备,多为大型制造厂采用。圆管形断面的前轴中部采用无缝钢管,两端焊有拳形主销支座。这种前轴取材方便,不需要大型锻造设备,适用于中小型汽车制造厂。前轴材料多用35、40、45号碳素结构钢或用30Cr、40Cr刚制造,在锻造和回火后,经过调质处理。 转向节:转向节俗称羊角,它通过主销将前轴与车轮相连接,并驱使前轮转动,实现汽车转向。转向节由固定制动器底板的凸缘和支撑轮毂的指轴构成。转向节一般由三种结构型式,即整体煅造式、焊接式和螺栓连接式。转向节材料为中碳合金钢,并经模锻和热处理。 转向节主销:转向节主销俗称大王针,有空心和实心两种。转向节主销承受强烈的冲击载荷,它要求具有很高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且要求心部具有一定的韧性。转向节主销多用20Cr和20CrMnTi制造,也有用20MnVB、20MnTiB刚制造,经过渗碳处理。主销的几种结构型式如下图所示,其中比较常用的是前两种,即圆柱实心型和圆柱空心型两种。 图1主销的类型 转向节主销衬套:转向节主销衬套工作条件恶劣,负荷较大。多用耐冲击、耐磨损的青铜或铁基粉末冶金制造,也有刚-塑衬套卷制而成。 转向节止推轴承:汽车转向节销止推轴承是安装在前桥转向节部位的重要零件,它既要承载着车身的重力,又要保证前轮转向的灵活平稳。由于汽车是在不同的路面上行驶,各种颠簸所形成的冲击力都要作用在轴承上,所以要求轴承具有很高的额定静负荷能力。目前主要的止推轴承主要有 圆柱滚子轴承、单列圆锥滚子轴承、推力球轴承、推力圆锥滚子轴承四大类。 前轮轮毂:轮毂通过两个圆锥滚子轴承支撑在转向节轴上,轴承的松紧度可由调整螺母进行调整,并用锁紧装置锁紧。为防止润滑脂进入制动鼓内,轮毂内侧装有双外刃油封和挡油盘。轮毂外端面用轴头盖封住,以防止泥沙侵入。目前,轮毂多用可锻铸铁KT35-10制造。可锻铸铁有较高强度、塑性和韧性,可满足汽车轮毂的工作条件。也有采用球墨铸铁和碳素钢铸造,经渗碳处理。 3.2前桥的选择 转向前桥有断开式和非断开式两种,非断开式结构简单,承载能力较大,成本较低,在现代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本设计就采用非断开式前桥。 前桥结构形式:无缝钢管的中间部分和模锻成型的两端拳形部分组焊而成 转向节结构:整体锻造式 注销结构:圆柱实心主销 转向节推力轴承结构:调心球轴承 3.3 整车参数 汽车总质量(kg):2500 前桥轴载重量(N):8500 汽车质心至前桥中心线距离(mm):1800 汽车质心至后轴中心线距离(mm):1000 轴距 (mm):2800 前轮距 (mm):1350 前钢板弹簧座中心距 (mm):650 主销中心距 (mm):1200 汽车质心高度(mm):850 车轮滚动半径(mm):350 主销内倾角: 6° 主销后倾角: 2° 前轮外倾角: 1° 前轮前束(mm): 2 4、汽车前桥的设计计算 转向前桥的设计计算主要是计算前桥、转向节、主销、主销上下轴承、转向节推力轴承或止推垫片等在制动和侧滑两种工况下的工作应力。 绘制计算用简图时刻忽略车轮的定位角,即认为主销内倾角、主销后倾角、车轮外倾角均为0°,而左、右转向节轴线重合且与主销轴线位于同一侧向垂直平面内。 4.1 前桥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受力分析 前桥的受力弯矩图 图2前桥的受力弯矩图 1为制动工况下的弯矩图 2为侧滑工况下的弯矩图 、、—用在前桥左、右车轮上的铅直反力(垂直路面) —作用在前桥左、右车轮上的制动力(垂直前桥,贴于路面) 、—作用在前桥左、右车轮上的侧向力(平行前桥,贴于路面) —前桥满载静负荷(本车为8500N) —前车轮轮胎滚动半径(本车350mm) —车轮满载重心高度(本车850mm) —前轮距(本车1350mm) —前桥两板簧座中心距(本车650) —两转向节销孔中心线与转向节轴颈中心线交点间的距离(本车1200mm) 4.1.1制动时前梁应力计算 制动时前轮承受的制动力和垂直力传给前桥,使前桥承受转矩和弯矩。此时制动力最大,侧向力、为0。 制动时汽车质量向前桥转移,则前轮所承受的地面垂向反力为 = (公式1) —汽车满载静止于水平路面时前桥给地面的载荷, —汽车制动时对前桥的质量转移系数,由《汽车构造》,可取1.4~1.7,此处取1.5,质量分配到前桥35%。 =6375N 前轮所承受的制动力 ==3825N (公式2) 由《汽车设计》查的,—轮胎与地面的附着系数取0.6 和对前梁引起的垂向弯矩和水平方向的弯矩在两钢板弹簧座之间达到最大值,分别为: =(-) (公式3) = (公式4) 其中, =,见图4-1, 图中 =(-)/2 ----车轮所受的重力,N,取=900N 则=1916250 N·mm =1338750 N·mm 制动力还使前梁在主销孔至钢板弹簧座之间承受转矩T N·mm T=1338750 N·mm 前梁在钢板弹簧座附近危险截面处的弯曲应力和扭转应力分别为: = =(++) (公式5) (公式6) 其中,是铅直反力在垂直平面内的弯矩;为制动力在水平面内的弯矩;W为前梁弯曲截面系数, (-)/32 (公式7) 设计中为预选前梁在板簧座处的弯曲截面系数(),可采用经验公式 =/2200 (公式8) 其中,m为作用在前梁上的板簧上的质量(kg),l为车轮中线到板簧座中线间的距离(cm),m=74%M,l= 所以=29432, 对于圆形截面 /32 (公式9) 则可初步预算出D=67mm,取D=70,d=50mm。 (-)/32 ,(1-) 则=12470, =30999, 代入公式(5)和公式(6)可得,板簧座处弯曲应力=216MPa,=43.2MPa(危险截面为圆面), 前轴可采用40Cr制造,硬度为HB241-285,由《机械设计手册》可查得 []=355MPa; []=200MPa。 经校核,强度符合强度要求,故选取尺寸为D=70mm,d=50mm的无缝钢管可符合要求。 4.1.2汽车在侧滑时前梁的应力计算 设汽车高速行驶时,急速右转弯。 确定侧向滑移附着系数: 在侧滑的临界状态下,即在最大侧向力时,横向反作用力等于离心力,并达到最大值 =/ (公式10) 最大侧向力 : = (公式11) 为保证汽车不会横向翻车,须使<, 则有<,<, 即<0.79,取为0.65 。 汽车承受最大侧向力时无纵向力的作用,此时前梁仅受弯矩的作用。左、右前轮承受的地面垂直反作用力和横向侧向反力各不相同, 左、右前轮承受的地面垂直反作用力: = (公式12) = (公式13) 得, =7728.7N ; =771.3N 所承受的方向向右的横向侧向反力: = (公式14) = (公式15) 得,=5023.7N ;=501.3N 此时,,向右作用。 汽车向左侧滑时,由弯矩图可见,最大弯矩出现在侧滑方向一侧拳部的主销孔处和另一侧的板簧座处,则有 =- =- 得,=-1178642.5 N·mm ;=94500 N·mm 弯曲应力分别为: = = 得,=94.5MPa ;=7.6MPa 又有[]=355MPa; []=200MPa。 所以符合强度要求。 4.2转向节在受力分析 图3 转向节受力分析 由图可知,转向节的危险截面在轴径为的轮轴根部,即Ⅲ-Ⅲ处。 由《汽车前桥及转向系统结构与维修》可了解,转向节多采用40cr经淬火制造,轮 轴根部的圆角滚压处理,许用弯曲应力为[]=550MPa。 4.2.1汽车在制动时转向节的应力计算 转向节在Ⅲ-Ⅲ处仅受垂向弯矩和水平弯矩,制动力矩直接由制动底板传给转向节的安装平面。 =(-)* (公式16) == (公式17) /32 其中,为转向节的轮轴根部轴径,取为45mm,如图所示,取为30mm 得,=164250 N·mm; =114750 N·mm; 8947.3 合成弯曲应力 =(+) (公式18) 得,=22.4MPa <[],所以符合要求。 4.2.2汽车在侧滑时转向节的应力计算 汽车侧滑时,左右转向节在Ⅲ-Ⅲ处弯矩是不相等的,则有: =- ; =+ ; 弯曲应力分别为: = ; =; 其中, 可得,=167.5MPa ; =16.7MPa , 又有,[]=550MPa,所以符合要求。 4.3其他零部件的选用 表1 其他零部件的选用 部件名称 选用材料或型号 主销 20Cr,渗碳淬火处理,直径为25mm,长度为167mm 直推轴承 8105型,推力球轴承,尺寸D=42mm,d=25mm 以上数据均摘自《汽车前桥及转向系统结构与维修》 5、结论 本文首先对汽车前桥的发展历史和小型载货汽车的特点及国内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相关的描述后,详细分析了前桥的组成和各部件的作用,由于汽车在制动和侧滑时前桥上所受的工作应力最大,所以本文主要计算了前梁、转向节等在制动和侧滑两种工况下的工作应力,使该前桥在有足够的强度和保证汽车行驶时的平稳性的基础上,还对小型载货汽车进行优化设计,使产品新颖化,品种多样化,适应多种需要。圆管形断面的前轴中部采用无缝钢管,两端焊有拳形主销支座。这种前轴取材方便,不需要大型锻造设备,适用于中小型汽车制造厂。但由于水平有限,本文中存在的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忘大家批评指正,进一步的深入的研究还有待进行。 6、参考文献 [1] 银金光 王宏主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 [2] 黄余平主编.汽车构造教学图解.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3] 濮良贵 纪明刚主编.机械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孔凌嘉 主编.简明机械设计手册.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5] 刘涛 主编.汽车设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6] 陈家瑞 主编.汽车构造.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7] 小林明 主编.汽车工程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8] 肖永清 杨忠敏主编.汽车前桥及转向系统结构与维修.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9] 郭克希 王建国主编 机械制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10] 成铁明主编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图册(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11] 欠宗泽 罗圣国主编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2] 王伯平主编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三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13] 刘鸿文主编 材料力学Ⅰ(第四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致 谢 毕业设计是本科学习阶段一次非常难得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机会,通过这次比较完整的设计,我摆脱了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状态,和实际设计的结合锻炼了我的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我查阅文献资料、设计手册、设计规范以及电脑制图等其他专业能力水平,而且通过对整体的掌控,对局部的取舍,以及对细节的斟酌处理,都使我的能力得到了锻炼,经验得到了丰富,并且意志品质力,抗压能力及耐力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这是我们都希望看到的也正是我们进行毕业设计的目的所在。 本设计是在于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感谢老师给我的帮助和指导。此外,我还要感谢许多学长和同学在整个过程中的帮助和配合,他们给了我莫大的支持,预祝你们永不放弃自己的热情和理想,最终走向成功。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1 1.1 项目背景 1 1.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 1.1.2 承办单位 1 1.1.3 项目建设地点 1 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1 1.2 报告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 1 1.2.1 报告编制依据 1 1.2.2 研究范围 2 1.3 承办单位概况 2 1.4 项目提出背景及必要性 3 1.4.1 项目提出的背景 3 1.4.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4 1.5 项目概况 5 1.5.1 建设地点 5 1.5.2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5 1.5.3 项目投资与效益概况 5 1.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 第二章 市场分析及预测 8 2.1 绿色农产品市场分析及预测 8 2.1.1 生产现状 8 2.1.2 市场前景分析 9 2.2 花卉市场分析及预测 11 2.2.1产品市场现状 11 2.2.2市场需求预测 12 2.2.3产品目标市场分析 13 2.3 中药材产品市场分析及预测 13 2.3.1 产品简介 13 2.3.2 产品分布现状分析 15 2.3.3 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16 2.3.4 市场需求预测 17 第三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20 3.1 项目的方向和目标 20 3.2 建设规模 20 3.3 产品方案 21 3.3.1 优质高产粮食作物种植基地 21 3.3.2 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 21 3.3.3 中药材种植基地 21 3.3.4 花卉种植基地 21 第四章 建设场址及建设条件 22 4.1 建设场址现状 22 4.1.1建设场址现状 22 4.1.2厂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22 4.2 建设条件 22 4.2.1 气象条件 22 4.2.2 水文及工程地质条件 23 4.2.4 交通运输条件 23 4.2.5 水源及给排水条件 24 4.2.6 电力供应条件 24 4.2.7 通讯条件 24 4.3 其他有利条件 24 4.3.1 农产品资源丰富 24 4.3.2 劳动力资源充沛 25 4.3.3 区位优势明显 25 第五章 种植基地建设方案 26 5.1概述 26 5.1.1种植基地运营模式 26 5.1.2 种植基地生产执行标准 26 5.2 3000亩优质高产粮食作物种植基地建设方案 28 5.2.1 品种选择 28 5.2.2 耕作技术 28 5.2.3 种植基地建设内容和产量预期 33 5.3 20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建设方案 34 5.3.1概述 34 5.3.2 无公害蔬菜质量标准 34 5.3.3蔬菜栽培与田间管理 35 5.3.4 种植基地建设内容和产量预期 37 5.4 2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方案 38 5.4.1 概述 38 5.4.2 GAP基地建设要求 38 5.4.3选择优良品种 39 5.4.4金银花栽培与田间管理 39 5.4.5 种植基地建设内容和产量预期 43 5.5 2000亩花卉种植基地建设方案 44 5.5.1 概述 44 5.5.2技术方案 45 5.5.3 种植基地建设内容和产量预期 49 第六章 田间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方案 51 6.1概述 51 6.2 3000亩绿色粮食作物种植基地灌溉方案 51 6.2.1总体布局 51 6.2.2设计依据 52 6.2.3灌溉制度的确定 52 6.2.4渠道衬砌工程设计 53 6.3 20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灌溉方案 55 6.3.1总体布局 55 6.3.2 设计依据 55 6.3.3主要设计参数 56 6.3.4灌水器选择与毛管布置方式 56 6.3.5 滴灌灌溉制度拟定 57 6.3.6 支、毛管水头差分配与毛管极限长度确定 58 6.3.7 网统布置与轮灌组划分 59 6.3.8 管网水力计算 60 6.3.9 水泵扬程及选型 64 6.4 2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灌溉方案 65 6.4.1设计依据 65 6.4.2设计参数 65 6.4.3 喷头选型和布置间距 65 6.4.4 灌溉制度 66 6.4.5 取水工程规划布置 68 6.4.6 管网水力计算 70 6.4.7 机泵选型 72 6.5 2000亩花卉种植基地灌溉方案 72 6.5.1 设计依据 72 6.5.2 微灌主要设计参数 72 6.5.3 微灌灌水器选择与毛管布置方式 73 6.5.4 微灌灌溉制度拟定 74 6.5.5 微灌支、毛管水头差分配与毛管极限长度确定 75 6.5.6 微灌网统布置与轮灌组划分 76 6.5.7 微灌管网水力计算 77 6.5.8 水泵扬程及选型 81 6.6 田间道路工程 86 6.7 灌溉工程 86 6.7.1 机井工程 86 6.7.2 提灌站改造 87 6.8 沟道治理工程 89 6.9 田间配套设施 90 6.9.1仓储工程 90 6.9.2 农业技术培训中心 93 第七章 节能、节水 96 7.1 研究依据 96 7.2 能耗分析 97 7.3 节能措施 97 第八章 环境与生态影响分析 98 8.1 环境影响现状分析 98 8.2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98 8.2.1 建设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98 8.2.2 运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98 8.3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98 8.3.1 采用的依据和标准 98 8.3.2 建设期对环境的保护措施 99 8.3.3 运营期对环境的保护措施 100 8.4 环境影响评价 100 第九章 企业组织与劳动定员 101 9.1公司体制及组织机构 101 9.2劳动定员 101 9.3人员来源及培训 102 9.3.1人员来源 102 9.3.2人员培训 102 第十章 项目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计划 103 10.1 基本要求 103 10.2 项目组织 103 10.3 项目管理 103 10.4 建设周期计划 104 第十一章 风险分析 105 11.1 风险因素 105 11.2 风险因素分析及风险程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