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蝙蝠和雷达观课报告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科普知识短文,主要讲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经过反复实验和研究,证明蝙蝠夜间是靠嘴和耳朵探路飞行的。飞机靠雷达夜间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观看了李秀玲老师执教的这一课后,让我收获颇多。一、图片引入,激发兴趣李老师在课题引入时,出示了“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介绍相关知识,说说对于蝙蝠和雷达的了解,接着提出贯穿全文的问题: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看似完全不同的两种事物,又有怎样的联系呢?从而自然导入课题。学生对于蝙蝠感兴趣的很多,了解的也很多,自然而然就有了兴趣,学生们学习课文的欲望更加强烈了。
2、二、预习检查,关注字词。字词检查部分,李老师在检查完学生的预习后,重点关注了3个词语,通过不同方法让学生更好的识记字词。从而让学生对学习汉字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三、方法教学,授之以渔。李老师还关注学法,使学生学有所获。首先,对课文内容的概括。教师指导学生找出文中直接描写蝙蝠和雷达之间关系的句子,并且告诉学生通过标题和借助关键句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好方法。在学生充分说的基础上,及时进行学法小结,指导过程扎实有效。其次,对填表的指导。教师引导学生用填表格的方式学习科学家研究蝙蝠所做的三次试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李老师并不是让孩子们完全自己完成表格,而是先扶后放,指导学生抓住
3、文中的关键句、关键词,共同商讨后,用简洁而完整的填写第一次表格,顺势指导学生用过程中习得的方法继续填写第二次、第三次试验。指导的效果很明显。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得到提高。语文素养也得到提高。四、重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教学中,李老师抓住语言因素,通过对句、段的分析,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基础上了解科学常识。如第三自然段主要写蝙蝠夜间飞行很灵巧。她要求学生找出表现蝙蝠灵巧的句子读一读,看哪个词最能突出蝙蝠的灵巧?当学生提到“无论.即使.也.、极细”这些词时,老师进一步设问:“多灵巧的蝙蝠呀!你能读出你的惊奇和赞叹吗?”将“无论.也.”这个复句关系渗透于学生的朗读中,力求在词、句的强调读中了解蝙
4、蝠夜间飞行的特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了解三次试验的过程中,李老师还精心设计了“找出关键句,抓住关键词”当科学家的小助手填写表格,学生体会到了关键词准确、简洁、严谨的特点,进而渗透了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再就是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句子,了解“配合、反复、终于”等词在文中所含盖的丰富意义,实现了文本“工具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五、课外延伸,激发兴趣本课第一次让学生接触到仿生学的知识,对仿生学的了解很少。李老师指导学生运用“人们从( )得到启示,发明了( )”这样的句式让学生交流所收集的有关仿生学的资料,在说话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敢想、敢说”的能力,并且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六、板书内容一目了然李老师的板书认真,以让学生填空的形式呈现板书,极好的梳理了课文内容,让人一目了然。也能让为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的内容。从学生的齐声回答中也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很好的。总之,这节课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形式多样,很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愉快的学习是一堂很好的范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