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县级领导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党课:坚持学习推广“四下基层”,推动主题教育善作善成2. 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党课:推动“四下基层”制度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3. 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党课:以“四下基层”让主题教育接地气顺民意促发展县级领导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党课:坚持学习推广“四下基层”,推动主题教育善作善成同志们:今天我来给大家上一堂党课,主题是“坚持学习推广四下基层,推动主题教育善作善成”。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反映福建宁德坚持35年践行“四下基层”促发展见实效的有关材料上作出重要批示。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通知,要求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主
2、题教育重要抓手。“四下基层”是指领导干部“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亲自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工作方法,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创新。“四下基层”的实质是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学习推广“四下基层”,是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也是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方法。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大力弘扬、推广“四下基层”的优良传统,切实推动主题教育善作善成。一、坚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密切党群关系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坚持把宣传党
3、的方针政策下基层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任务,深入基层一线,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党的重大决策部署,让党的方针政策深入人心。把身子沉下基层,把心思留在一线,真心、精心、耐心、细心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递给人民群众,解读给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从内心深处真正拥护党的领导,真正实现“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可以说,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从声边到身边,生动体现了始终聚力于民的独特优势”。二、坚持调查研究下基层,了解真实情况调查研究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我们要坚持把调查研究下基层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途径,深入基层一线,了解真实情况,掌握第一
4、手资料,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调查研究具有统摄性、基础性的作用,是党员干部制定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性条件。“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既要调查机关,又要调查基层;既要调查干部,又要调查群众;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因此我们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明确调查研究的时间、地点、方式等,确保调查研究取得实效。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正做到察民情、解
5、民忧、暖民心。三、坚持信访接待下基层,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作为党员干部,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始终要对“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有清醒的答案,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通过心与心沟通、情与情交流,凝聚人心、掌握民意,汇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来为群众造福。信访接待下基层要求地、县、乡三级全部建立信访接待日和信访接待下基层制度,打造条块结合、分级负责、按职能解决问题和困难的信访接待网络。实际上,信访接待下基层也是一种反馈机制或评价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在现实实践中,人民群众通过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情况进行“阅卷”,采用信访等方式提出相关
6、意见建议,进而推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好地开花结果。例如,1988年12月,首次“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活动在霞浦县举办,习近平同志亲自参加了这次活动,同102名来访群众面对面对话,在对话过程中,倾听人民群众的反馈意见、问题困难,“受理各种问题86件,其中12件当场答复解决,其余问题要求相关部门在一个月内处理完毕”。可见,信访接待下基层有助于使党员干部“变坐诊为出诊,生动体现了始终心系于民的真挚情怀”。因此,我们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接访制度,明确接访时间、地点、方式等,确保群众能够及时找到领导干部反映问题。要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对群众反
7、映的问题,要及时调查核实,依法依规处理,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四、坚持现场办公下基层,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现场办公是一种高效、务实的工作方式,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现场办公旨在及时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质量地落地生根。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讲求实效、多办实事,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党员干部必须“通过现场办公的形式,及时协调解决。地县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三级联动,一起参加接待。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三堂会审,该由某一部门办的事,当即明确由某一部门办理;对涉及几个部门的问题,在接待日领导的协调和督促下,也能各司其职,及时办理,避免了推诿和扯皮
8、的现象”。因此,现场办公下基层有助于党员干部更为及时、精准地捕捉到问题,并及时将问题解决。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现场办公制度,明确现场办公的时间、地点、内容等,确保现场办公取得实效。要坚持问题导向,对基层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做到立行立改、即知即改。要创新宣传方式,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党的方针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党的方针政策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四下基层”启示我们,作为党员干部,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始终要对“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有清醒的答案,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通过心与心沟通、情与情
9、交流,凝聚人心、掌握民意,汇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来为群众造福。学习推广“四下基层”,是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方法。我们要坚持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举措,认真学习领会“四下基层”的实质和内涵,把“四下基层”与主题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主题教育善作善成。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学习推广“四下基层”,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党课:推动“四下基层”制度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四下基层”,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
10、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亲自倡导践行的重要工作制度,实现了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传承和实践创新,生动彰显了人民领袖一以贯之的强烈使命担当、深厚为民情怀和务实工作作风。35年来,“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已经深深扎根于闽东大地,成为宁德各级党员干部贴近群众、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重要法宝,展现出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和强大的生命力。迈向新的时代征程,我们要大力传承好、弘扬好这一优良传统,坚定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宁德篇章。一、传承弘扬“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必须“发挥党的领导作用”,着力把党的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在
11、宁德工作时指出,“贫困地区的发展靠什么?千条万条,最根本的只有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强调“党的领导是通过具体的路线、方针、政策来体现的,而我们的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干部只有到人民群众中去,并且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相联的关系,才能使党的方针、政策得到更好的贯彻”。到任宁德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就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作为加强党的领导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举办读书班、下基层宣讲、召开报告会等形式,把人民群众的思想和意志统一起来,为宁德摆脱贫困、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宁德历届党委政府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各项工作始终,通过“四下基层”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送
12、到基层、贯彻到底,最大限度凝聚起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共识和磅礴力量,把当年的“老少边岛贫”地区,打造成如今全省的新增长极。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在坚持和完善“第一议题”学习制度的基础上,建好用好“理论宣讲轻骑兵”“学习大军”等特色宣传载体,常态组织“摆脱贫困”主题展览集中参观等全民学习活动,打造形成古田县“四下基层”主题馆、周宁“三库理论”学习基地、寿宁下党“学习小镇”等新思想教育基地,引导全市人民带着深厚的爱戴之情、特殊的责任使命,学深悟透新思想、感恩感念总书记,争当捍卫“两个确立”的排头兵。“两个确立”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应有之义。我们要更加自觉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13、,持续深化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坚定不移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对宁德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地生根,推动全市党员干部群众紧跟总书记、奋进新征程,确保宁德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阔步前行。二、传承弘扬“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必须“以百姓之心为心”,着力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取得新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我们提倡为官一场,造福一方,不能为群众排忧解难,就无法提高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开创并带头践行的“四下基层”工作制度,体现的就是执政为民的鲜明立场,本质就是以人民为中
14、心的发展思想。从带队赴霞浦开展首次“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活动,到披荆斩棘“三进下党”、迎风冒雨“三上毛家坪”,习近平总书记把“以百姓之心为心”“把心贴近人民”化为行动,足迹遍布闽东的山山水水,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无论到任何地方、在任何岗位,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最牵挂的还是老百姓,用实际行动践行“我是人民的勤务员,是为人民服务的”,充分彰显了人民领袖为人民的深厚情怀。这些年来,宁德各级党员干部始终坚持眼睛往下看、脚步往下走,既全力解决“民生大事”,将每年80左右的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持续推进教育、卫生、养老等民生社会事业补短板,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安全生产、
15、防灾减灾等各项工作;又扎实办好“民生小事”,从群众身边最可感可触的问题入手,每年组织实施口袋公园、城市充电站、街头运动场等“十个十”民生项目,全域推广建设农村“孝老食堂”等,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特别是注重做好信访这一“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深入开展开门接访解民忧、进门约访纾民困、登门走访慰民苦、上门回访暖民心、线上随访听民意,坚持把信访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推动信访总量持续下降,信访积案明显减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持续提升。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接续用好“四下基层”这个“传家宝”,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普遍有感,投入更多时间、更多精
16、力深入基层一线,用心用情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满足孩子在家门口“上得了学、上得好学”的需求、群众就地就近就医的需求、老年人多样化健康养老的需求,努力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三、传承弘扬“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必须“抓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着力以问题为导向打开工作新局面在宁德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三把火该不该烧,什么时候烧适宜,都要从实际出发。要多深入群众,多做调查研究,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而后审时度势,该烧则烧,不该烧决不要赶时髦,勉强烧火”。当年一到宁德,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以调研开局,用一个多月时间走遍闽东九县,边走边调查、边思考、边研究
17、,既看到老、少、边、岛、贫的客观现实,又感受到闽东之光的精神动力,从而抓住了“摆脱贫困”这块硬骨头,毅然决然向贫困宣战,为宁德各项事业加快发展理清了思路、扫清了障碍、筑牢了根基。这些年来,我们坚持把问题导向作为“四下基层”的重要方法,创新实行“领导点、部门选、基层提”的问题收集办法,建立健全“基层出题、领导答题”的问题解决机制,不断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推动高质量发展。比如,针对前些年三都澳海域养殖无序无度的问题,我们坚决果断开展海上养殖综合整治攻坚战,专门集结2400多名“精兵强将”,累计投入45.48亿元,用两年时间清退和升级改造渔排142.7万口,使三都澳海域重现了往日碧海清波的美丽景象
18、。比如,针对过去宁德工业底子薄弱、经济实力不强的问题,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多抱几个金娃娃”的殷切嘱托,接连抱上了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青拓集团、上汽集团、东南铜业等“金娃娃”,培育形成了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等四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地标,成为世界最大的锂离子电池和不锈钢新材料生产基地,彻底改变过去宁德“草根工业”打天下的历史。正是在主导产业的支撑带动下,这几年宁德经济增速持续领跑全省,经济总量晋升全省前五、跻身全国百强,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越走越快、越走越稳。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工作的导向。当前,宁德虽然发展态势向好,但仍然面临一些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更
19、要砥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把传承践行“四下基层”与大兴调查研究紧密结合起来,紧盯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民生事业等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沉到一线把情况摸清、把症结找准,一个关口一个关口地去突破,一座山头一座山头地去攻克,在攻坚克难中蹚出发展新路子、干出一番新天地。四、传承弘扬“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必须“注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着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焕发新光彩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宁德领导干部的离任临别寄语中指出,“去年我们开展的四下基层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和称赞。今后,要继续坚持下去,并注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还要不断探索密切联系群众的新途径、新方法”。实践充分
20、证明,“四下基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是来之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创新举措,蕴含的精神内涵、体现的价值追求,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不仅没有过时,而且不断实现创新发展。35年来,宁德历届党委、政府坚持大力传承弘扬“四下基层”工作制度,与时俱进完善措施,铁打不动贯彻执行。特别是近年来,我们立足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出台了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四下基层”等优良传统作风的实施办法,关于深化落实“四下基层”制度、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决定等政策文件,推进“四下基层”制度化、常态化。同时,我们还先后组织开展年轻干部“四下基层”培养锻炼、“四下基层贴民心、感恩奋进建新功”实践活动等,不断丰
21、富“四下基层”的载体、形式和方法,努力把这项工作做扎实、做到位、做出成效。面对世情国情的新形势新变化,面对党群干群关系的新特点新挑战,我们要不断深化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带着初心“下”、带着感情“下”、带着责任“下”,做到发现问题在一线、化解矛盾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切实以新气象新作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宁德实践。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党课:以“四下基层”让主题教育接地气顺民意促发展同志们:当下,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如火如荼开展,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四下基层”正被不断学习推广、深化运用,成为密切联系群众、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
22、的重要法宝。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传承弘扬“四下基层”的优良传统,务必要“避虚就实”,真正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坚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拿出下基层应有的拼劲、闯劲、韧劲,更好在具体行动中把握机遇、在不懈奋斗中破解难题、在真抓实干中推动发展。下面,我就“四下基层”怎么看、怎么学、怎么干的问题与大家交流探讨一下。一、提高思想认识,准确把握“四下基层”怎么看的问题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四下基层”重在“下”、贵在“效”,其核心要求与主题教育重点措施高度吻合。把
23、“四下基层”作为主题教育重要抓手,突出“下”、注重“效”,以实干业绩推动发展、取信于民,就能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风貌。(一)从“国之大者”看“四下基层”,大家要深刻认识到,这是党中央适应发展形势变化作出的工作安排。习近平总书记教导我们,要胸怀“国之大者”,学会从政治上看问题。党中央部署的每项工作都是经过反复研究的;习近平总书记批示地方工作,也不是随随便便、想批就批,而是立足全局来考虑的。举个例子,2014年的时候,中央召开了建国以来第四次民族工作会议,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会议召开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专门对赤溪畲族村的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等于间接告诉全
24、国的老百姓,正确的道路是什么样子。这次中央提出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也有它的时代背景。相信大家也都感觉到了,今年挣钱特别难,一来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在背后搞“小动作”,限制我们出口;二来是国内市场需求不旺,很多东西都卖不动。这就导致基层的矛盾和问题有所增加,一些老百姓对党的方针政策信心不足,各级政府也迫切需要掌握新的情况,对政策作些适度的调整。这种情况下,发动干部多到基层去,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同时把新的情况反映上来,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很有必要。中央提出学习推广“四下基层”,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大背景,是着眼解决现阶段基层工作存在的问题,作出的一项针对性的工作部署。(二)从“乡村振兴
25、”看“四下基层”,大家要深刻认识到,这是乡村干部做好新时代农村工作的重要法宝。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我们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也要与时俱进。从脱贫攻坚转到乡村振兴,相信大家都有一个感受,就是村里的事相比过去没有变少,反而是更多、更复杂了。比如,我们过去搞“小农经济”,各家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行了,现在是村支部领着大家一起干,项目怎么搞、农产品怎么包装、市场在哪里、收益怎么分配,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再一个,现在年轻人大部分在外打拼,怎么增加村里的人气,怎么确保党组织后继有人,这些都是摆在面前的问题。我们要适应这些新的变化、解决新的问题,不能只在脑袋里做文章,还是要到村里多走走和群众多商量。李强总理说得好
26、,“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你们可能觉得,我本身就在基层,还要下到哪里去?实际上,“四下基层”不只是“人”到基层,关键是要把工作带下去。大家想问题、办事情,很多时候是“眼睛向上”,这当然没有错,但是工作总归要落到村里。只有把“四下基层”的工作做扎实,掌握村里的情况、知道群众想要什么,我们汇报工作、争取支持才有底气,才能真正把村子里的事办好。二、精准把握要义,全面领悟“四下基层”怎么学的问题“四下基层”作为我们干部的“传家宝”,既是一套管用的工作制度、工作方法,也是一项宝贵的优良传统。我们学习“四下基层”,如果只是背个概念、了解有哪些内容,显然是不够的。一方面要学理念
27、、学思路方法,以此来指导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学“精神”、学思想内涵,不断提高个人的思想境界、眼光格局。(一)要坚持源头出发,读懂“四下基层”是怎么来的。大家平时和群众打交道,往往会下意识地了解他的出身背景、工作履历,因为这些因素,从源头上决定了一个人的脾气、秉性。学习“四下基层”也是一样的,要从源头起点上看,知道它是“怎么来的”,才能更好地把握它的本质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下基层”是在1988年年底,当时的是什么情况呢?用一句话来讲就是“老少边岛贫”,有的乡镇连公路都没有,水电也供应不上;不少群众还住在茅草房里,吃的是地瓜饭,配的是苦菜加盐水。本来就很穷了,又赶上当时国家经济过热、通货膨胀,
28、国家开展治理整顿,更是雪上加霜。面对这样一个局面,习近平总书记上任第一件事,就是走遍各县,先把情况大致摸了一遍,写了一篇文章弱鸟如何先飞调查随感,后来又在搞了一次“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和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通过扎实的调研,习近平总书记意识到,的“穷”首先是穷在思想,很多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理解,不是想着自力更生,而是幻想着上头多给钱、给政策,就能实现快速发展。此外,基层也确实积累了不少矛盾,群众想反映问题,又往往找不到门路。经过深思熟虑,习近平总书记决定从作风建设入手,把干部调度到基层一线,并且安排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调查研究、信访接待、现场办公四项具体任务,“四下基层”就是这么来
29、的。回顾“四下基层”的来龙去脉,我们可以看到,这项制度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群众“上不去”、干部“下不来”的问题,既着眼畅通民意渠道、吸纳基层意见,也旨在塑造干部的优良作风、走好群众路线。(二)要坚持整体把握,读懂“四下基层”究竟好在哪里。“四下基层”包含的四个方面,单独拎出来讲,每一项都属于常规工作,都是干部在做工作时经常使用的工作方法。但“四下基层”好就好在它是一套工作体系,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紧扣保民生、促发展这一核心要求,抓住基层最关键、最主要的几个问题,贯通起来思考、一体统筹推进,从而达到“1+12”的效果。这就好比我们使用电器,夏天有电风扇、冬天有取暖器,到处腾挪又占空间
30、,安个空调就省事多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工作期间,对这套工作体系的运用是十分娴熟的。当年他到福安毛家坪调研,一下车就开始入户走访。走访途中,他看到村里有很多群众在做迷信活动,就询问村干部原因。据陪同的村干部讲,村里有很多群众一直肚子疼、拉肚子,下雨天发病的尤其多,但又找不到症结,久而久之,就形成这种求神拜佛的风气。习近平总书记意识到这是村里的饮用水有问题,他一边做科普,一边和乡村干部上山寻找水源,当天就拍板给村里建第一座水坝,解决群众饮用水问题。这里头既有调查研究、政策宣传,也有信访接待、现场办公,一次下基层办成了好几件事,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群众立场,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四下基层”是一项实用、管用
31、的工作体系。所以说,我们学习“四下基层”,要把它当作一个有机整体,看到贯穿其中的群众路线,把握统筹推进的工作方法。(三)要坚持对标领会,读懂“四下基层”有哪些实践要求。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十分生动的,我们的学习也应该是生动的。这种生动,就体现在对标榜样事迹、检视自身工作的学习过程中。开展“四下基层”,习近平总书记是设计者、先行者,是我们对标学习的榜样。回溯习近平总书记的实践,我想用“三个到”来形容:走到、看到、做到。他到基层走访,是争取“每个乡镇走过一遍”,条件好的去,条件不好的更要去。“三进下党”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第一次去下党,光坐车就座了3个小时,先是乘车到寿宁,再
32、换乘吉普车上山,开到没有路了,就拄拐杖、戴草帽、挂毛巾,镰刀开路,硬是顶着大太阳,走了两个多小时。他到基层察看,不是走马观花,田里的庄稼、群众的精神面貌、市场的物价情况,他样样都看得很仔细。1989年他到蕉城区九仙村看望受灾户,一进屋就掀开锅盖子、摸摸被子、看看米缸子,看看群众缺什么,路上看到村里有一个哑巴的鞋子破了,还特地叫人给他买了一双解放鞋。他给群众办事,只要看到、想到,就会方设法都要做到。当年霞浦县造纸厂有个工人,下岗后把自行车改装成三轮车拉货,但是没有牌照,经常会被执法人员盘查甚至罚款,习近平总书记知道这件事以后,不仅特地交代当地的县委书记“不要抓下岗工人的三轮车”,还多方协调,帮助
33、69名下岗职工争取到了三轮车牌照。大家在学习过程中,怎么检视自己有没有学进去,有没有达到“四下基层”的实践要求?回想自己的工作,再看看习近平总书记是怎么做的,自然也就心中有数了。三、坚持实事求是,深入践行“四下基层”怎么干的问题践行“四下基层”,不只是这一阵子的事,今后我们的工作,都要按照这项工作制度来落实。在座的都是镇村干部,“四下基层”当然要立足农村这个主战场,聚焦乡村振兴这个主题来抓。我理解,主要有这四项工作:(一)在“四下基层”中,首先干好服务群众的工作。联系服务群众,是干部的“基本功”。这个“基本功”扎不扎实,我们自己讲的不算,群众的评价才是最重要的。一个村子就这么大,大家抬头不见低
34、头见,大家的工作,群众心里头都有一本账。我们践行“四下基层”,就是要把这项基本功练扎实、让群众满意。一是要多沟通、多交流。农村工作很多时候是靠感情来开展的,村干部对群众不了解,或者是群众不了解村干部,很多工作就会受到制约,遇到阻力,干起来就不怎么顺手,所以还得多联络、多沟通,拉近距离,减小工作阻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倡干部要上门找群众,而不是让群众来找我们,大家和群众沟通要主动一点。平时到群众家里串串门、喝杯茶,这也是我们基层干部的本职工作,把话聊开了、思想做通了,工作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二是要勤办事、办实事。村干部一任五年,干到最后就是干一个好口碑,多少要有两把刷子、拿出点成绩。如果总是“画饼”,
35、五年下来没有一点变化,那么走到村里,腰杆子都挺不直。搞玉米种植、环境整治,这些都是村里的大事,要像样样地办好来;群众反映的柴米油盐这类小事,同样不能落下。尤其是现在村里的老人家比较多,平时要经常到他们家里看一看、问一问、帮点忙,让他们感到我们的工作是有温度的。(二)在“四下基层”中,其次要干好经济建设的工作。乡村要振兴,首先要有好的产业。目前,我们的富民产业主要是、等,这些产品都很有特色。今后要打开销路、扩大市场,还得靠专业合作社,靠村里的村支部来运作。抓产业发展,不能“关起门来做”,要多到外头找机会、找市场,其他镇村也有一些可以借鉴的发展模式。我们“四下基层”,不一定就在本乡村,出去走走看看
36、很有必要,一方面把我们的好产品、村里的好形象打出去;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开阔眼界、丰富工作的思路。此外,也可以向在外乡贤、企业家推介我们的产品,努力把乡贤拉回来、把农业企业引进来。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年轻人留不下来?主要是乡里没有好的创业项目、没有好的就业门路,年轻人施展不开。但越是这种情况,我们的乡村干部越要想方设法抓产业,千方百计做项目,把市场盘活、做大,年轻人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自然就回流了。(三)在“四下基层”中,再者要干好化解矛盾的工作。我们常说,农村是个人情社会,凡事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但基本的规矩要有,要有人负责管事。我们在村里“四下基层”,干的就是这个“管事”的,“四下基层”,很
37、多时候都在处理一些家长里短的纠纷。怎么去化解矛盾?一要有原则。什么是原则?党的大政方针是原则,群众的利益问题是原则,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是原则。作为村干部,要始终坚持正确的立场和原则,当好党委、政府和群众的代言人和政策的执行者,决不能模棱两可、摇摆不定。村干部没有原则,办事“和稀泥”,群众也不会服气。二要多商量。村支部是村级决策的重要载体,大家的事要大家议,班子成员要多商量、多听群众意见,把村民民主决策、民主议事等制度落到实处。特别是村支部书记是班长,而不是家长,一定要按制度办事,公道正派,带头搞好团结,齐心协力干好工作。三要敢担当。协调村里的事情,只要是出于公心,就不要怕得罪群众。越是逃避,
38、纠纷就越多,矛盾就越大,村子就越不团结。“责随职走、心随责走”。作为乡村干部,为官一任就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遇到矛盾纠纷要敢于担当、敢于碰硬,防止个别问题群体化、内部问题社会化、局部问题扩大化,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四)在“四下基层”上,最后要干好凝聚人心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工作时说过:“改革开放以后,更需要一种凝聚力,把大家、把千百户农民吸引到一起,发展商品经济。”农村发展到现在,农民“单打独斗”的模式已经过时了,搞土地流转、集中经营、办专业合作社,都是集体的事情,都要把大家组织起来,把群众的力量充分调动起来。那么,我们在“四下基层”的过程中,怎么去凝聚人心?一方
39、面,要带着大家一起干。都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看干部”。党员干部做好了,群众就会跟着做。现在有些地方修村道、盖小公园,群众都会主动放下自己手头的事情,到街道上铲沙推土,不讲条件,不计报酬地去劳动。主要就是那里的党员干部带了头,有的党员宁愿自己少收入、多付出,也要先把村容村貌搞好。这样做,老百姓看在眼里、服在心里,才会跟着我们一起干。另一方面,要引领大家向前看。客观来讲,今年的经济大环境相对较差,不管是打工的,还是做买卖的,多少都受到一些影响。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发展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出现一些起伏也是正常的。习近平总书记到工作那年,国家也很难,他给的老百姓分析国家政策,讲的都是打气鼓劲的话。现在回头看,习近平总书记说得都很对。我们给群众宣讲党的方针政策,要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要多做一些正面引导、多讲有利于团结的话,把大家拧成一股绳,共同把村子里的事办好。以上,我就学习践行“四下基层”,和大家作了一个探讨,谈了一些粗浅的想法。干农村工作、群众工作,在座的同志都是行家里手,讲得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