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15T+2878-2023高等级公路近零碳服务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33453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85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5T+2878-2023高等级公路近零碳服务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DB15T+2878-2023高等级公路近零碳服务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DB15T+2878-2023高等级公路近零碳服务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DB15T+2878-2023高等级公路近零碳服务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DB15T+2878-2023高等级公路近零碳服务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93.080.01 CCS P 66 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 28782023 高等级公路近零碳服务区设计与 施工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near zero carbon service area of high-grade highway 2023-02-27 发布 2023-03-27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2 4 基本规定.2 5 设计.3 一般规定.3 保温隔热系统.3 采

2、暖通风系统.3 采光照明系统.4 可再生能源利用.4 综合加能设施.5 污废资源化处理系统.5 绿地碳汇.6 零碳智慧管控系统.6 6 施工.6 一般规定.7 保温隔热系统.7 采暖通风系统.7 采光照明系统.7 可再生能源利用.7 综合加能设施.8 污废资源化处理系统.8 绿地碳汇.8 附录 A(资料性)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城市纬度及年日照小时数参考表.9 参考文献.1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研究院提出。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科

3、学发展研究院、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科院环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交基础设施养护集团有限公司、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天友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洪伟、张晓峰、万瑶宇、陆旭东、高源、刘钊、柳丽平、胡晋茹、韩平、和鲁、武瑶、李鹏、李娜、范振华、薛铸、江山、姚晓阳、秦建兵、任军、郝林、岳丹、刘雅楠、张永红、白璐、毕丽娟、李艳芳、陆小涛、王志磊、吴琼。高等级公路近零碳服务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等级公路近零碳服务区的术语、基本规定、设计与施工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新建和改(扩)建的高等级公路近零碳服务区项

4、目的设计与施工。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T 17646 小型风力发电机组 GB/T 25127.1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第1部分:工业或商业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冷水)机组 GB/T 28742 污水处理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GB/T 29772 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站通用技术要求 GB/T 29781 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要求 GB 30721 水(地)源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

5、能效等级 GB/T 34131 电化学储能电站用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GB/T 34584 加氢站安全技术规范 GB/T 36558 电力系统电化学储能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 37480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156 汽车加油加气加氢站技术标准 GB 5017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7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42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43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6、 GB 5030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366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411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 50617 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 GB 50966 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规范 GB/T 51350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 GB/T 51368 建筑光伏系统应用技术标准 GB 55012 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工程项目规范 GB 55014 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规范 GB 55015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 GB 55016 建筑环境通用规范 CJJ 184 餐厨垃圾处理技术规范 JGJ/T 267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技术规范 JT/T 64

7、5.1 公路服务区污水再生利用 第1部分:水质 JT/T 967 公路蓄能型自发光交通标识 NB/T 10417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热风机安装验收规范 NB/T 33004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工程施工和竣工验收规范 NY/T 1137 小型风力发电系统安装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服务区碳排放 service area carbon emission 服务区在建造、运营、拆除阶段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包括采暖、空调、照明、厨房、生活热水、内部车辆运行等的直接和间接碳排放,不含外部车辆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碳排放。注:本文件中温室气体仅指二氧化碳。近零碳服务区 near zer

8、o carbon service area 服务区运营阶段全年二氧化碳净排放量接近零的服务区。绿地碳汇 greenbelt carbon sink 在服务区用地范围内,自然和人工植被从空气中吸收并存储的二氧化碳量。绿色材料 green materials 在全生命周期内,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降低碳排放,具有节能、减排、安全、健康、便利和可循环特征,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材料。光储直柔 photovoltaics,energystorage,direct current and flexibility 配置光伏、储能,采用直流配电系统,且用电设备具备功率主动响应功能的新型能源系

9、统。4 基本规定 近零碳服务区选址应有利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节能降碳、可再生能源利用、污废资源化处理。应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结合环境特征进行服务区总体规划设计,宜通过被动式设计降低服务区内建筑等能耗水平,提升主动式能源系统能效。应充分利用建筑屋顶、绿地、停车位、边坡等空间资源,合理布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宜基于光储直柔技术建设交直流微电网。服务区应设置充电桩,充电车位数量应满足新能源车辆充电需求,既有服务区应满足单侧不少于4 个充电车位。宜根据相关发展规划需求设置换电站、加氢站等新能源车辆配套服务设施。服务区应提高电气化水平,建筑供暖不宜使用化石能源,厨房宜采用电气化厨房,日

10、常运维车辆及养护装备宜选用电气化设备,且宜优先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或风力发电等绿色电力。服务区建设宜选用已获得绿色材料标识或绿色产品认证的绿色材料。服务区建设宜采用集成化设计、精细化施工工艺,提高建筑装配式比例。宜采用智慧管控系统进行碳排放数据分析和能源的精细化管理、设备智能化控制、智能运维和数字孪生可视化展示。5 设计 一般规定 5.1.1 近零碳服务区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被动优先、主动优化的设计原则,降低服务区能耗需求,提高服务区能源使用效率。5.1.2 项目前期应充分利用服务区所在区域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自然资源,综合进行可再生能源规划设计,设置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和污废资源化处理系统。

11、5.1.3 规划设计应优化服务区空间布局,使其有利于增加冬季日照和太阳能直接采暖。结合室外绿化种植,阻隔冬季冷风,冬季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宜设置防风林,提高服务区冬季保温性能。5.1.4 建筑设计应采用简洁紧凑的造型、适宜的体型系数和窗墙比、屋顶较小透光面积比例。5.1.5 服务区建筑室内环境、围护结构保温性能与气密性及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等指标应满足 GB/T 51350、GB 55016 的相关要求。保温隔热系统 5.2.1 近零碳服务区建筑应采取措施提高建筑冬季保温隔热性能及蓄热调湿能力。5.2.2 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在满足室内环境参数条件下,优化服务区建筑的外围护结构保温、防潮、气密性、断热

12、桥等性能,保温层、防潮层、气密层应连续并包围整个外围护结构,应进行消除或削弱热桥的专项设计。5.2.3 建筑外围护结构应采取隔汽构造措施,避免外围护结构内部及室内侧出现结露、发霉现象。5.2.4 建筑门窗系统应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及气密性性能,并确保门窗系统与墙体交接部位的气密性和断热桥符合要求。5.2.5 近零碳服务区建筑主要朝向和主要出入口宜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并在出入口设置门斗等避风措施,减少冬季热量损耗。采暖通风系统 5.3.1 近零碳服务区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外窗(包含透光幕墙),应设置可开启窗扇及通风换气装置。5.3.2 应优先选用高能效等级与可再生能源产品,提高系统能效,充分利用自然

13、热源或自然冷源,多能互补集成优化,能够根据服务区负荷灵活调节,并兼顾生活热水需求,采用的设备应具有防霜冻功能。5.3.3 采用的多联机空调(热泵)机组的选型及性能指标应满足 GB 55015 的相关要求。5.3.4 当采用集中新风的空调系统时,宜采用高效新风热回收系统,通过热回收装置使新风和排风进行热交换,回收排风中的能量。供暖空调系统应设置自动室温调控装置。5.3.5 应合理调节气流,室内送风口应设置在休息大厅、餐厅等主要空间,室内回风口应设置在厨房、卫生间等辅助空间,送、回风口应保持一定间距,避免气流短路。5.3.6 室外进风口与排风口应尽量分开布置。进风口应避开污染源和散热(冷)设备,宜

14、远离地面,防止雨雪影响和人为破坏;排风口不应直对或紧贴建筑,防止结露结冰,并避免吹向服务区人流较大的室外环境。进、排风口宜选用防雨型风口,应耐久性好,且能够防异物、蚊虫进入。采光照明系统 5.4.1 近零碳服务区应充分利用自然采光,综合协调天然采光(含导光管集光器等采光设施)和人工照明;人员活动场所的光环境应满足 GB 55016、GB 50034 相关要求。5.4.2 室内外宜优先采用通过节能认证的高效节能光源和灯具。所采用的采光设施及人工照明设施应能够根据照明需求进行智能化节能控制。5.4.3 宜根据服务区室内外采光状况、使用要求、人流量等条件,采取分区、分级、分组及按照照度或时段调节的节

15、能控制措施。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区宜优先采用自然采光,在人流稀少区宜采用感应式光源与延时照明技术。5.4.4 地下空间宜通过设置采光天窗、采光侧窗、下沉式庭院或安装屋面导光系统等措施提供自然光源,照明功率密度应达到 GB 50034 规定的目标值,且照明数量与质量应符合 GB 50034 的规定。5.4.5 室外景观照明应设置日常、一般节日及重大节日多种控制模式。5.4.6 室外宜采用储能装置与负荷装置互联互通的直流微光照明系统。5.4.7 宜采用长余辉蓄能自发光照明系统,降低照明能耗。蓄能自发光标识的余辉亮度、余辉时间等各项技术指标与技术性能应满足 JT/T 967 的相关要求。可再生能源利用

16、5.5.1 近零碳服务区应至少采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空气能、氢能、生物质能等一种可再生能源,尽量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以及余热和废热利用比例。5.5.2 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地方特色资源及适用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选择适宜的可再生能源形式。应优先使用服务区范围内和附近可直接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5.5.3 太阳能系统设计应与近零碳服务区的设计同步完成,并符合以下规定:a)近零碳服务区宜采取建筑光伏一体化设计。太阳能系统的外观宜与建筑风格相协调,设计应符合 GB/T 51368、JGJ/T 267 的有关规定;b)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安装方位角宜采用正南方向。安装角度应综合考虑当地太阳

17、辐射照度、纬度、建筑朝向、年降雪量等条件计算确定,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城市纬度及年日照可用小时数参见附录 A;c)太阳能系统应满足结构、电气及防火安全的要求。服务区内安装太阳能系统的建(构)筑物,应采取防止太阳能集热器或光伏电池板损坏后部件坠落伤人的安全防护措施;d)太阳能系统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使用环境和系统类型,采取适宜的防冻、防结露、防过热、防热水渗漏、防雷、防雹、抗风、抗震和保证电气安全等技术措施,屋面光伏构件宜设置便于人工融雪、清雪的通道。5.5.4 风力发电系统设计应符合 GB/T 17646 以及 NY/T 1137 的有关规定,确保发电机组的安全和可靠性水平。5.5.5 储能系统宜

18、根据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设计情况,配置适宜容量的储能装置,并符合以下规定:a)储能电池类型宜根据储能效率、循环寿命、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响应时间、环境适应能力、充放电效率、自放电率、深放电能力等技术条件进行选择;b)储能系统宜选用大容量单体储能电池,减少并联数,并采用储能电池组分组控制充放电;c)电化学储能系统性能应符合 GB/T 36558 的有关规定。锂离子电化学储能电池管理系统应符合GB/T 34131 的有关规定;d)储能系统应设置无高温、无潮湿、无振动、少灰尘、避免阳光直射且有良好通风的专用储能电池室,储能电池室应安装防爆型照明灯;e)充电控制器宜依据型式、额定电压、额定电流、输入功率

19、、温升、防护等级、输入输出回路数、充放电电压、保护功能等技术条件选择低能耗节能型产品,并按环境温度、相对湿度、海拔高度、地震烈度等使用环境条件进行校验。5.5.6 地源热泵系统在方案设计前应进行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对浅层或中深层地热能资源进行勘察并评估地源热泵系统实施的可行性与经济性,选择确定适宜的地源热泵类型,并符合以下规定:a)地源热泵机组的设计与选用应满足 GB 50366、GB 30721 相关要求,地源热泵机组能效不应低于 GB 30721 规定的节能评价值;b)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应有防冻措施。在确定埋管形式和技术设计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埋管深度;c)地源热泵系统监测与控制系统应对服务区

20、室内外温度、系统地源侧与用户侧进出水温度和流量、热泵系统耗电量、地下环境参数等数据进行监测和及时优化调整。5.5.7 空气源热泵系统应采用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机组,并符合以下规定:a)空气源热泵机组的设计与选用应满足 GB/T 25127.1、GB 37480 的相关要求;b)空气源热泵机组的有效制热量,应根据室外温湿度及结霜、除霜工况对制热性能进行修正;c)空气源热泵系统设计应有防冻、除霜、防积雪措施;d)室外温度低于空气源热泵平衡点温度的时候,应设置辅助热源,宜采用电辅助加热产品,并设置手动开闭电辅助加热系统,且在明显位置安装有显示电辅助加热系统工作状态的装置。综合加能设施 5.6.1 充

21、(换)电站应与加油站、加气站保持安全距离,并符合以下规定:a)服务区充(换)电站设计应符合 GB 50966、GB/T 29781、GB/T 29772 有关规定;b)服务区充(换)电站位置应便于充电车辆停放和充电人员操作;不应靠近有潜在危险的地方,充电站不宜设置在多尘或有腐蚀性气体的位置、污染源盛行风的下风侧、有剧烈震动或高温的位置、地势低洼或可能积水的位置等;c)充(换)电站宜接入光储直柔系统中,实现光伏直流发电、直流用电,减少电能转换环节,提高电能使用效率;d)充电桩与充电车位相邻的一侧,应设置防撞柱或防撞栏;e)充电区应安装防雨雪设施,并采取防积水措施。5.6.2 应根据氢能源车辆发展

22、趋势预测,合理规划设置加氢站等设施,并符合以下规定:a)加氢站设计应符合 GB 50156、GB/T 34584 的有关规定;b)加氢站应设置在服务区出口侧,不应设在多尘或有腐蚀性气体及地势低洼和可能积水的场所,可与加气站联合建站。加氢站内可设置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设置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应同时符合 GB 50966 相关要求;c)加氢站不应设置存放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物品的封闭式房间,加氢站建筑物防火间距及防火性能应符合 GB 50016 有关规定。污废资源化处理系统 5.7.1 雨水资源化再利用方面宜利用服务区建筑屋面、墙面、室外地面、道路与停车位等雨水收集界面最大限度收集雨水,进行雨水生物净化

23、、物理净化、化学净化以及蓄水与水资源循环利用,并符合以下规定:a)雨水的收集与利用应以服务区削减径流排水、雨水资源化利用为目的,并充分利用服务区范围内或周边区域的天然湖塘洼地、沼泽地、湿地等自然水体进行雨水调蓄;b)雨水收集、调蓄、处理和利用设施不应对周边土壤环境、植物生长、地下含水层的水质和环境造成危害和隐患。5.7.2 污水资源化再利用方面宜采用污废一体化处理设施进行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污废一体化处理设施处理量应与服务区日产生污水量相匹配,并考虑节假日高峰期污水处理需求。车辆冲洗废水、含油污废水处理应符合 GB 8978 的有关规定。生活废水经隔油处理后,餐饮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标准应能达

24、到 JT/T 645.1 的有关规定要求。5.7.3 固废资源化再利用方面宜采用适宜的固体垃圾处理设备,将厨余垃圾、生活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等废弃物分类进行源头处理,并符合以下规定:a)服务区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应分类收集,及时就地处理;b)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宜结合服务区厨房设施设置就地处理设备,相关设备设计应满足 CJJ 184 的相关要求;c)生活垃圾处理宜结合服务区供热及热水系统设置小型垃圾焚烧设备,综合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设备的设计与安装应符合 GB 55012 相关要求。工程渣土等服务区建设废弃物宜结合服务区景观堆坡造景工程、路基回填工程等进行资源化再利用;d)车辆维修产生的废

25、旧轮胎、废弃金属等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应有专业机构回收处理并循环利用。绿地碳汇 5.8.1 近零碳服务区应注重提升绿地碳汇能力,通过优化场地布局增加绿地面积,绿化率宜高于25%。5.8.2 绿化种植应与建筑等设施相融合,并注重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保护及观赏性,满足 GB 55014 的相关要求。5.8.3 植物设计在符合服务区使用功能及景观需求的基础上,应遵循以下原则:a)优先选用碳汇能力强、抗灾能力强、环境净化能力强、维护需求低的乡土植物及多年生植物;b)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多树种结合,合理确定阔叶树种和针叶树种、乔木与灌木比例,构建多树种混交、乔灌草相结合的植物群落;c)植物选

26、择应首选耐旱节水、耐寒、再生能力强、抗性强的种类和品种,植物种植应遵循自然规律和生物特性。零碳智慧管控系统 5.9.1 近零碳服务区宜设置零碳智慧管控系统,对交直流微网、空调系统、照明系统、可再生能源电站系统、污水处理系统进行综合智慧管控,全面提升管理能效。5.9.2 宜设置交直流微网设施,形成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管控系统。5.9.3 能源精细化管理应实现全天候、多层次、多源智能监测、分析和诊断。5.9.4 宜搭建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可视化展示模块,形成决策者、管理者、运维者三个维度的数字化管理体系,打造具备运、维、调、控、视、仿等能力的综合能源数字化运营管理载体。6 施工 一般规定 6.1

27、.1 施工应建立健全的近零碳质量管理体系、专业的施工技术标准、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和综合施工质量水平评定考核制度。6.1.2 建设单位应在施工进场前,组织设计单位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并进行近零碳服务区标准宣贯与技术培训。6.1.3 施工质量控制应满足 GB 50300、GB 50411 相关要求,并重点针对外围护结构保温系统、门窗幕墙系统、屋面系统、热桥控制、气密性保障、设备及管道系统、能源系统、污废资源化处理系统等关键环节,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加强日常现场巡检、关键节点施工质量控制及整改控制。6.1.4 施工现场宜优先采用纯电动施工机械,并在施工场地内部或附近匹配可再生能源充电设施为

28、纯电动施工机械充电。6.1.5 交直流微电网施工应满足 GB 50171 相关要求。保温隔热系统 6.2.1 建筑节能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应满足 GB 50300、GB 50411 相关要求。6.2.2 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施工应妥善保管施工场地上的保温材料,保温材料的存放应采取防潮、防水、防爆晒等保护措施。6.2.3 无热桥施工应严格按照节能设计要求正确安装细部节点,并对关键环节制定无热桥专项施工方案,尤其是外墙及屋面保温做法、外门窗安装方法及其与墙体连接部位的处理方法、外挑结构与穿墙和屋面管道及外围护结构上固定件的安装、屋面设备基座和预埋件等部位的施工处理等措施。6.2.4 气密性保障应贯

29、穿整个施工过程,主体施工结束后、精装施工前,应进行建筑气密性检测,检测可采用鼓风门法和示踪气体法。采暖通风系统 6.3.1 采暖通风系统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应满足 GB 50300、GB 50242、GB 50243 相关规定。6.3.2 施工期间应加强防尘保护、气密性、平衡调试以及管道保温等方面细节的处理和控制;新风系统所有敞口部位均应做防尘保护,包括风道、新风机组和过滤器。6.3.3 新风系统安装完成后应进行风量平衡调节,确保总送风量与排风量平衡;冷热源水系统应进行水力平衡调试,确保总流量及各分支环路流量满足设计要求。6.3.4 室内管道与固定支架之间应防止热桥产生;与室外相连通的管道,

30、如室内排水管、室内雨水管等,均应进行保温处理。采光照明系统 6.4.1 采光照明系统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应满足 GB 50617 相关规定。6.4.2 照明灯具宜优先采用节能型灯具或具有集光、储光功能的不耗能照明设施,照明灯具的节能分级应符合设计要求。6.4.3 采光照明系统安装完成后应及时进行通电试运行,检查系统各项,确保正常照明效果。可再生能源利用 6.5.1 太阳能发电系统施工进场前应对采用的材料、构件和设备进行复验,确保光伏组件的安全性能和发电功率与效率。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安装方位角与倾角应对照设计文件进行核查,确保安装误差在可控范围内。太阳能系统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应满足 GB/T

31、 51368 相关规定。6.5.2 风力发电系统安装与验收应满足 GB/T 17646、NY/T 1137 相关规定;风电系统组件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施工期间应及时掌握气象情况,避免雨天施工或加强设施设备的防雨措施;安装工作应在 4 m/s 的风速以下进行,确保操作的安全性。6.5.3 电化学储能系统宜采用分层安装,多层叠放,同一层上的单体间宜采用有绝缘护套的铜排连接,不同层间宜采用电缆连接。蓄电池组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GB 50172 的有关规定。6.5.4 地源热泵系统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应符合 GB 50366 的相关要求,施工现场应对地埋管系统所用材料进行保护;系统安装过程中

32、,应进行现场检验,并提供检验报告;系统安装完成应进行水压试验。6.5.5 空气源热泵系统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应符合 NB/T 10417 相关要求,室外机组安装位置应避免受污浊气流、沙尘暴、暴雨、暴雪等影响;室外机组应有防冻、防积雪措施。6.5.6 可再生能源系统安装完成之后应及时进行性能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对照设计进行核查。核查调整之后进行整体调试和验收,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最佳运行效率。综合加能设施 6.6.1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应满足 NB/T 33004 相关要求。6.6.2 加氢站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应满足 GB/T 34584 相关要求。污废资源化处理系

33、统 6.7.1 雨水资源化再利用宜选用节能、高效的雨水净化处理设备。雨水入渗工程施工前应对入渗区域的土壤渗透能力进行评价,采用的砂料应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收集回用系统的雨水蓄水池(罐)应做满水防渗漏试验。6.7.2 污水处理及再利用应选用节能高效的设备,并应满足 GB/T 28742 相关规定。6.7.3 固废资源化利用宜选用节能、高效的垃圾处理设备,包括厨余垃圾、生活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等分类处理设备,并应满足 CJJ 184、GB 55012 相关规定。绿地碳汇 6.8.1 绿化施工之前,应组织施工人员熟悉了解现场情况,在施工过程中对原有地形地貌做好保护与修复,减少施工对土壤、水

34、质、自然生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扰动。6.8.2 地形营造应与相邻用地标高相协调;宜结合场地雨水收集及污水处理系统营造景观水池或湿地景观。6.8.3 绿化栽植、播种前应对场地土壤进行检测,优先采用原土改良优化,减少客土替换,降低土方及运输碳排放。6.8.4 植物进场前应进行种类、品种、规格、数量、产地、拟栽植位置的核对与检疫手续办理,确保符合设计要求。6.8.5 植物的病虫害防治应采用生物和物理防治方法,避免药物污染土壤与水源。6.8.6 绿化施工应根据植物品种的习性和当地气候条件,选择最适宜的栽植期和栽植密度。6.8.7 绿化施工中应尽可能减少大型高耗能机械的使用,宜采用使用绿电供电的小型电动机械

35、。6.8.8 绿化施工应做好废弃物的分类处理和循环利用,减少渣土、包装物、污水等施工作业产生的垃圾和环境影响。A A 附录A (资料性)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城市纬度及年日照小时数参考表 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城市纬度及日照小时数参考表见表A.1。表A.1 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城市纬度及年日照小时数参考表 城市纬度 资源区 光伏重点地区 2021 年 日照实际利用小时数(h)每瓦年发电量(KWh/W)呼和浩特 北纬 4051-418 I 类 1568 1.568 包头 北纬 40154243 I 类 1568 1.568 乌海 北纬 39153932 I 类 1568 1.568 赤峰 北纬 41174524

36、 II 类 1562 1.562 通辽 北纬 42154559 II 类 1562 1.562 呼伦贝尔 北纬 4705 5320 II 类 1562 1.562 兴安盟 北纬 4414 4739 II 类 1562 1.562 鄂尔多斯 北纬 3735-4051 I 类 1568 1.568 锡林郭勒 北纬 42324641 I 类 1568 1.568 阿拉善盟 北纬 37244247 I 类 1568 1.568 巴彦淖尔 北纬 4013-4228 I 类 1568 1.568 乌兰察布 北纬 40104328 I 类 1568 1.568 参考文献 1 GB 5018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2 GB 50797 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 3 CECS 418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技术规程 4 国家能源局2021 年度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监测评价报告 5 中国气象局2021年中国风能太阳能资源年景公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