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深刻领悟以学增智要求努力提升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专题学习党课讲稿与粮食安全专题党课讲稿:从维护国家安全高度保障粮食安全【2篇范文】2023年深刻领悟以学增智要求努力提升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专题学习党课讲稿同志们: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发表重要讲话,对深入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作出重要指示,特别是深刻阐述了以学增智的具体内涵,对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努力提升自己的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更好地履职尽责、做好工作、发挥作用。一、在主题教育
2、目标任务的整体中把握“以学增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根本任务是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是四个不同的方面。今年3月10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特别就“以学铸魂”作了强调,阐述了“以学铸魂”的深刻内涵。这次在陕西听取汇报时,又特别就“以学增智”作了深刻阐释
3、,强调“以学增智,就是要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把看家本领、兴党本领、强国本领学到手”。“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是一个整体的目标任务,以学铸魂解决的是理想信念问题,以学增智解决的是思想方法问题,以学正风解决的是工作作风问题,以学促干解决的是实践效果问题。它们相互之间有其内在的系统性、连续性、逻辑性,“以学增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理解“以学增智”要放到这个整体目标任务中去体会、把握,不可孤立地与其他三个方面割裂开来。二、在全面系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中提升政治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升政治能力,善于从党和人民的立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想问题、作决策、
4、办事情,善于从繁杂问题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性、从苗头问题中发现事物的趋势性、从偶然问题中认识事物的必然性,善于驾驭复杂局面、凝聚社会力量、防范政治风险,切实担负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真正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政治能力是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最重要的履职能力。一是要时刻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二是要有党和国家的大局意识,三是要有较强的思维分析能力,四是要有把控大局能力,善于把握政治局面、凝聚社会力量、防范政治风险,五是要遵守政治纪律,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这就要求我们,一要深刻认识党的性质、纲领、奋斗目标和初心使命,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二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见
5、微知著、一叶知秋、窥一斑而知全豹,善于分析思考,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三要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严明政治纪律,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四要努力提高把握政治局面、凝聚社会力量、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能够知责守责,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人民事业的长远考虑,针对一个时期存在的党的领导弱化、淡化、虚化问题,提出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6、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党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联系我们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我们还需要通过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不断加强党性锻炼,使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得到提高。三、在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中提高思维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升思维能力,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自己的科学思想方法,作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切实提高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做到善于把握事物本质、把握发展规律、把握工作关键、把握政策尺度,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政
7、治能力的基础,如果没有理论思维能力,就不可能善于从繁杂问题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性、从苗头问题中发现事物的趋势性、从偶然问题中认识事物的必然性,也不可能有较强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提高思维能力,领导干部不掌握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是绝对不行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正确的世界观,而且是科学的方法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要的不在于背诵了多少具体的词句,而在于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党的二十大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特别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提出“六个必颁坚持”,这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具体体现。“六个
8、必须坚持”强调的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与总书记强调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契合。我们党一贯重视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和武装全党,反复强调党的领导干部要学习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指出:“在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指出:“理论修养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
9、理论上的清醒。对领导干部来说,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掌握得越牢靠,政治站位就越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就越强,观察时势、谋划发展、防范化解风险就越主动。”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养成学习理论的习惯、提高钻研理论的兴趣,把学习理论、掌握理论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按照总书记的指示对照我们自己,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历史、法律、科技知识等科学知识,加强思维训练,掌握工作本领。加强调查研究,在调研中分析思考,提出政策举措,提升思维能力。特别在解决矛盾
10、推动工作中,自觉运用七种思维,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中提升实践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升实践能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全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实践要求,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及时填知识空白、补素质短板、强能力弱项,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如果说政治能力考验的是领导干部的党性立场,思维能力考验的是领导干部的大脑智慧,实践能力考验的则是领导干部的能力本事。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存在着风高浪急甚至是惊涛骇浪的
11、考验,有许多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有不少硬骨头需要我们去啃,这都对领导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二十大提出,“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我们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想问题、作决策、干事情都坚持一切为了人民。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长远和当前、质量和速度、发展和生态等辩证关系。要坚持求真务实,狠抓落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经得起历史、人民和实践的考验。要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组织党员干部多到矛盾问题集中的地方和部门去,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实
12、打实、硬碰硬解决工作中的矛盾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事办好办实。要针对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鼓励干部解放思想,敢于探索创新,发扬斗争精神,创造新经验,开辟新境界。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和提高干部的能力素质,鼓励干部向先进地区学习工作经验,向老同志学习工作方法,向书本学习新知识,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自己的能力素质,提高干事创业的本领。2023年粮食安全专题党课讲稿:从维护国家安全高度保障粮食安全同志们:粮食事关国计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世情国情粮情,确立“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
13、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出“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为新发展阶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指明了方向。202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83亿吨,连续七年超过6.5亿吨,口粮储备长期保持在70%以上;保持耕地面积19.18亿亩,粮食播种面积达17.64亿亩,建成高标准农田九亿亩左右。目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1%,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基本实现良种全覆盖和全程机械化,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超过十亿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夯实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保障粮食安全不能放松我国在保障粮食安全上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也要居
14、安思危,清醒认识到保障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当前,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没有改变,结构性矛盾尚未解决。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加之长期以来世界粮食生产地区不平衡和国家间分配不均,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维护国家安全,保障粮食安全极端重要。着眼中长期,保产能持续增长、保供给精准有效任务艰巨。从国内看,我国粮食增产受到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现有耕地生产压力较大,水资源分布不均;依靠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投入的粮食生产成本增加,产量增速放缓,绿色农产品增效有待提升;以科技创新支撑粮食增产能力不足,尤其是高性能农业机械设备和油饲粮等高产品种育种等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亟待突破;农民务农获得的经营性收
15、入低于工资性收入,种粮获得的经济收益低于种植经济作物,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民种粮务农积极性;财政支农政策有待完善、支持方式有待优化,农村信贷、保险支农力度尚难以满足涉农产业发展实际需求;跨区域流通和储备调控能力有待提升;政策性储备对粮食供给端的调控空间收窄。从国际看,随着居民膳食结构升级,我国对部分产需有刚性缺口的农产品进口依存度提高、进口来源地趋向集中、进口海运通道相对单一,进口成本增加;我国国际大粮商、跨国农业领军企业数量较少且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对国际市场粮价定价议价能力不足。统筹协调四对重点关系从概念范畴看,粮食的狭义概念是指包括小麦、稻谷、玉米等在内的谷物、豆类和薯类;粮食的广义概念包
16、括粮、油、肉、蛋、奶等重要农产品和以这些农产品为原料制成的副食品,是大食物范畴。保障粮食安全,既要确保生产足够数量的粮食,又要稳定粮食供应,还要确保粮食的可及性、可获得性、可用性和供给稳定性。保障粮食安全,在供给侧,要保数量、保质量、保多样,稳定增加有效供给;在需求侧,要满足城乡居民对食物的品质需求、营养需求、健康需求,适应人们膳食结构不断升级的趋势,推动供需实现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在新发展阶段更好保障粮食安全,应站在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统筹协调四对重点关系。统筹协调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既要抓好粮食生产,又要增强储备和加工能力,延长粮食产业链条,发挥整体效应,确保粮食生产和供应稳定。保障粮食总体安
17、全,夯实安全发展基础,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统筹协调内部与外部的关系。既要立足国内,统筹优化布局,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又要防范化解国际环境、国际贸易规则等变化给国内粮食安全带来的负面影响,还要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全球农业发展,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统筹协调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既要立足当前,解决好粮食供给侧的结构性矛盾,又要着眼长远,把握好中长期粮食需求侧的变化,增强供需的适配性、有效性。统筹协调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关系。既要考虑粮食在生产、流通、供应等方面面临的传统安全问题,又要兼顾国际上粮食能源属性、金融属性增强以及地缘政治变化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站在维护国家安全
18、的高度保障粮食安全,一方面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根据粮食安全保障目标任务,优先保障口粮安全、饲料粮安全,满足居民更高水平的食物和营养需求,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自给率保持在合理区间,大食物观的基础仍然是粮食。另一方面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以稳产保供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统筹利用国际合作、贸易、投资等,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进口来源、进口渠道、进口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可控、可靠,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一是面向整个国土资源空间拓展食物资源开发路径,做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统筹利用森林草地、江河湖海等国土资源空间,挖掘各
19、类资源潜力,优化空间布局,拓展多元食物供给路径;充分保护和利用现有耕地资源,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对粮食产量的贡献度;面向粮食生产全产业链配置科技资源,开展优良种源和高性能农机等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有序推动生物育种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二是率先推进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农业现代化,多措并举促进粮农增收。要加大对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支持力度,加快补齐农田水利建设短板;提高粮油主产区机械化水平,推动其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要按照政策保本、经营增效的思路,推动粮农增收,进一步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和生产者补贴制度等,在政策托底的基础上更好发挥市场作
20、用;发展壮大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主产区抓粮积极性。确保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保面积保产量,切实稳定和提高主销区粮食自给率。三是加大财政金融支农力度,加强风险监测,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积极拓展和创新政策工具,逐步提高面向农业的财政支持水平,对重点农产品需优化支持结构、扩大支持范围。一方面,要强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研判的准确性、前瞻性,提高农业支持政策的针对性。准确预判城镇化、老龄化带来的农产品消费需求结构变化,进一步完善重要农产品支持政策。另一方面,要加快构建既适应金融市场规律又符合农业农村需要的农村金融体
21、系,发挥好政策性金融和政策性保险的作用,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覆盖面。四是实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结合,完善粮食流通与储备体系。粮食流通与储备体系是实现粮食供求平衡的“蓄水池和“调节器发挥好粮食储备优势,提高粮食宏观调控能力,优化储备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提高国家储备吞吐调节的精准性。同时,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逐步形成优质优价的粮食收储机制,还要加快推进粮食流通现代化,强化粮食应急保障体系,提升应急保供能力。五是顺应食物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要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高品质需求,提高粮食综合供给能力。准确把握城镇化、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食物消费结构升级趋势,
22、统筹兼顾口粮与重要农副产品生产,提高供给体系的适配性、精准性;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既要实现粮、油、肉、奶、果、蔬及水产品等的有效供给,也要促进全链条节粮减损。另一方面,要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创新种植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发挥各地农业资源票赋的比较优势,注重区域间取长补短、协调高效发展。六是提高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持续推进进口多元化布局和农业走出去。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国际、国内市场联动风险预警预判,增强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同时要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多边双边经贸合作。持续优化与全球主要粮源地的国际贸易结构,增强对短缺品种进口规模和节奏的调控能力;持续推进农业走出去,提升在农资、农化、产品、加工、物流、贸易等全产业链布局的能力,提高国际市场议价能力,确保进口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利用各类合作平台,加强农业国际贸易投资合作;参与推动全球粮农治理,对于人口大国、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携手推动粮食国际贸易畅通,推动粮食安全公共储备合情合理合规,为我国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