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粮食安全专题党课讲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回顾与总结&关于粮食安全专题学习研讨发言材料【两篇文】2023年党课讲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回顾与总结一、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引领推动了粮食安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宽广。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在2021年中央农
2、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这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在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在吃饭问题上被“卡脖子,就会一剑封喉。我反复强调要办好自己的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始终立足自身抓好农业生产,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粮食产能稳定提升,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L3万亿斤以上,10年再上一个千亿斤新台阶,2021年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3657亿斤(68285万吨),做
3、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特别是粮食耕地产出率提高,单产增加。2021年全国粮食单产达到387公斤/亩,比2012年增加了33.7公斤/亩,增长9.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也就是说,我们在保护耕地面积的同时,还强调耕地的质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紧紧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夯实粮食生产物质基础,我国粮食稳产高产能力大幅提升。一方面,藏粮于地。按照国家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战略部署,到2022年要建成10亿亩;到2025年要建成10.75亿亩,同时改造提升1.05亿亩;到2030
4、年要建成12亿亩,改造提升2.8亿亩。通过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升耕地质量。例如,2021年秋冬种期间,我国北方地区遭遇罕见秋汛,全国冬小麦晚播面积有1.1亿亩,苗情复杂程度多年少有,但在各方努力下,2022年我国夏粮实现了在上年高基数上的增产,产量达到2947.8亿斤,比上年增产28.7亿斤,产量创历史新高。由此可见,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可以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以此保证粮食产能稳定在一个较高水平。另一方面,藏粮于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取得重大突破,为加快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绿色发展发
5、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4.5%提高到2021年的61.5%,增长了7个百分点。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54%,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特别是小麦的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7%o农业创新科技已贯穿粮食生产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比如上图,某地数字农服信息中心的电子屏幕上,显示了包括天气、水土、肥料、病虫害等在内的有关粮食生产的种种信息,不仅可以时时把控粮食种植生产情况,还可以对农田实施更有针对性的精细化管理。在东北地区,一些种植大户已经用上了农用无人机来喷洒农药,整个过程操作方便、简单,几乎单人就可操作完成,大大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在很多地方,农业大棚已经
6、实现了全自动化管理,农户在手机上就可以时时掌控大棚内的温度、湿度以及农作物生长情况。如果系统检测到农作物缺水、缺肥了,会自动追水、追肥,遇到病虫害或是温度、湿度超过正常范围,还会自动预警。基本上,农户仅凭一部手机就可以管理多个大棚。可以说,以高标准农田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守住了18亿亩耕地红线。另外,谈到农业科技创新,还必须强调种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品种选育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主动适应社会转型升级、人民生活和生活方式转变、引领农业生产和发展方式变革、促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环。近年来,我国全面实施种业振兴,现代种业创新体系不断
7、完善提升,农业用种得到有力保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96%,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95%,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目前,我国种业发展成效显著,水稻、小麦、大豆都是自主选育品种,水稻和小麦亩产均高于世界平均,主要粮食作物种子自给率较高、自主性较强,大田作物生产用种安全总体有保障。我国粮食生产不仅产量持续增长,而且质量还不断提升。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0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指数76.91,比2015年提高了2.29%;全国化肥施用量已连续五年保持负增长,2020年为5250.65万吨(折纯量),施肥结构不断优化,减氮控磷增钾效果明显;2020年全国农药使用量24.8万吨(折百量),比
8、2015年减少16.8%,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41.5%,比2015年提高18.4个百分点;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6%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6%,农膜回收率稳定在80%以上。这带动了农产品品质稳步提升。截至2020年底,全国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获证单位总数23639家,获证产品总数50295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总面积超过1.7亿亩。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83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我们用不足全球9%的土地,养活了世界近1/5的人口,实现了从“谁来养活中国”到“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的历史性变革,这既是中国
9、人民自己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也是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的重大贡献。随着生活条件稳步提高,一方面,人民群众对食物消费需求呈现多元化品质化趋势。党的十八大以来,除粮食外,我国畜禽、水产品、油料、牛奶、蔬菜等其他重要农产品产量也稳定在较高水平,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重要农产品供应充足、种类丰富,肉蛋菜果鱼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比如,从我国蔬菜产量变化情况来看,2011年,全国蔬菜产量为6.79亿吨,首次超过粮食成为我国第一大农产品;2020年产量达到7.49亿吨的新高。我国人均蔬菜占有量超500公斤,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对于农产品的消费结
10、构也发生明显变化,对于新鲜、反季、多样的蔬菜需求大幅增加。土豆、红薯、卷心菜等耐储蔬菜,曾是北方冬春季节最主要的食用品种,近年来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产量持续下降。而黄瓜、西红柿、茄子、菠菜、蘑菇等季节性、新鲜性蔬菜需求则持续上升,5种蔬菜产量之和的占比也从2010年25.5%升至2020年的33.2%。二、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开局良好目前,我国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振
11、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均每年1000多万人脱贫,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脱贫。一方面,脱贫人口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饮水安全也都有了保障。另一方面,脱贫地区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每个脱贫县都打造了2-3个特色鲜明、带动面广的主导产业。同时,农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截至2020年底,全国贫困地区新改建公路110万公里、新增铁路里程3.5万
12、公里,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贫困地区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大电网覆盖范围内贫困村通动力电比例达到100%,贫困村通光纤和4G比例均超过98%,行路难、用电难、通信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截至2021年底,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o其中,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90%0全国范围内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稳定保持在90%以上。可以说,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力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夯实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农产品加工
13、流通业加快发展。十年来,累计建成15.6万座初加工设施、5万多个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了70.6%,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近25万亿元。二是乡村休闲旅游业稳步发展。十年来,建设了一批休闲农业精品景点,全国休闲农庄、观光农园、农家乐等达30多万家,年营业收入超过7000亿元。三是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十年来,各类涉农电商超3万家,农村网络零售额2万多亿元,农产品网络零售额4200多亿元,打造了一批乡字号、土字号品牌。四是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渐成趋势,也就是我们强调的,要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十年来,累计创建1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300多
14、个农业产业强镇、3600多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打造了一批乡土特色鲜明、主导产业突出、质量效益较高的乡村产业发展高地。举几个例子。在全产业链延伸方面,X省瀑河市紧紧抓住“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让粮食做前端、餐桌做尾端,农业做前端、工业做尾端,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打造链条完备、紧密衔接、纵横配套的农业全产业链。2020年,全市食品产业营业收入2000亿元,带动农户25万个,户均增收3000多元。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方面,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2020年,安吉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总产值达46.6亿元,游客接待人次1056万、营收21.48亿元。在文化特色释放文
15、化红利方面,安塞腰鼓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具有突出的地域特色和产业价值。依托这一特色,冯家营村建起了以腰鼓表演和民俗观光为主题的民俗文化村。仅2019年,冯家营村就接待游客46万余人次,户均增收约7000元。五是农村创新创业日渐活跃。十年来,全国建设2200多个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和孵化实训基地,累计有1120万人返乡回乡创新创业,平均每个主体带动6-7人稳定就业、15-20人灵活就业。“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培育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理事长等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10万人,辐射带动500万新型生产经营主体负责人发展壮大;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150
16、0万人,其中农村创业带头人100万人。我们要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年以来,我国实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平稳过渡,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33项过渡期衔接政策出台实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全面建立,确定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并继续倾斜支持,脱贫群众收入持续增长,发展能力持续提高,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增速均高于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聚焦重点区域,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支持力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质量持续提升,脱贫
17、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改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第三方评估数据显示,脱贫地区群众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认可度达94.9%。这一过程中,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深化改革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基本形成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第一,各项重点改革任务稳步推进,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为主线,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集体产权制度、宅基地制度等重大改革,探索形成了一批成熟定型、管根本利长远的制度成果。第二,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全覆盖,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
18、支配收入18931元,较2012年翻了一番多,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第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全面完成,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全面确认,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稳步推进。集体产权归属更明了、农民财产权利更多了。第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和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组织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政策体系初步建立。家庭农场达到390万家,农民合作社超过220万家。第五,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制度进一步健全。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市场调控制度进一步完善,适时调整稻谷和小麦最低
19、收购价政策,改革和完善玉米临时收储制度和大豆目标价格政策,建立“市场化收购+生产者补贴”新机制,实施农业“三项补贴”改革,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基本建立。三、推动农业扩大开放,加强农业国际合作一直以来,我国认真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的承诺,主动分享我国的粮食市场资源。除对小麦、玉米和大米实施进口关税配额管理外,大幅削减其他粮食品种进口关税,取消了其他相关农产品的进口配额和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同时,持续扩大农业领域外商投资准入范围,取消农产品收购、批发的外商投资准入限制,除中国稀有和特有的珍贵优良品种、转基因品种外,将外商投资种业的限制范围缩减至小麦和玉米需有中方持一定比例股份。外商
20、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规定,小麦新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的中方股比不低于34%、玉米新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须由中方控股。由此可以说,我们主动分享了国内的粮食市场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粮食贸易,促进国际粮食贸易繁荣。2021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达到3041.7亿美元,首次站上3000亿美元台阶,是2012年的1.75倍。其中,出口843.5亿美元,进口2198.2亿美元。我国稳居全球第二大农产品贸易国和第一大进口国,是大豆、油菜籽、棉花、猪羊肉等大宗农产品的全球最大买家。特别是在近两年粮食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多国限制农产品贸易的大环境下,我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
21、对外开放,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促进全球粮食贸易。我国主动分享粮食安全资源和经验,助力更多国家实现减贫惠农。截至2021年底,我国已向7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出2000多名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培训近10万名农户。在作物生产、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向多个国家进行1500多项技术推广和示范,带动项目区平均增产40%-70%,超过150万户农村家庭从中受益。我国积极推进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设立的南南合作援助基金与10多个国际组织密切合作,已在50多个国家实施100余个发展合作项目,超过2000万人受益。同时,我国正在积极推动农业服务贸易发展,鼓励国内农资、农机等优势产能和配套技术输出到“一带一路”发展中
22、国家,提高当地农业生产能力,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的2022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显示,全球食物不足发生率在连续五年基本稳定后,从2020年开始快速上升,2021年达到9.8%,全球饥饿人数达到7.68亿人,较2020年增加4600万人,比2019年增加L5亿人。也就是说,全球饥饿人数从2020年开始不降反升,说明世界粮食安全形势恶化。其中,亚洲和非洲的饥饿人口分别达到4.25亿人和2.78亿人,共占全球饥饿人口总数的9L5%。根据预测,即使全球经济实现复苏,预计到2030年仍将有近6.7亿人
23、面临饥饿,占世界人口的8%,与2015年启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时的水平相近。照此趋势,2030年全球消除饥饿、粮食不安全和一切形式营养不良这一目标或难实现。2000年以来,全球三大主粮产量呈总体上升态势,但区域不平衡问题越来越凸显。2020年,全球三大主粮产量达到26.8亿吨,比2000年增长了50.9%,远高于同期全球人口增长的26.7%,全球人均粮食产量也由2000年的289.9公斤上升至2020年的345.2公斤。从总量看,全球粮食安全形势有所改善,但是,不同区域间粮食安全保障水平的差距却越来越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亚洲和非洲的人均粮食产量虽有所增长,但与美洲和欧洲的绝对和相对差距
24、均在持续扩大。2020年四季度以来,受多方面等因素影响,国际粮价持续震荡上行。从价格指数看,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食品价格指数,由2020年9月的97.9,上涨至2021年12月的133.7,2022年3月进一步达到159.3的历史新高,5月虽略降至157.4,但仍处于历史高位。而全球谷物价格指数则仍处于长涨态势,从2021年1月的124.2飙升至2022年5月的173.40从期货市场看,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小麦、玉米等农产品期货价格,2022年高点价格较2020年同期的涨幅均在160%以上。由于具有交易规模大、消费弹性低、自然和市场风险高等特点,粮食很早就成为期货交易的重要
25、对象。近二三十年来,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迅猛发展,粮食的金融属性也越来越强。目前,全球每年的粮食期货交易规模远大于实物量,国际粮价不再是简单的由供求关系决定。21世纪以来,全球粮食产量总体呈波浪式增长态势,多数年份波动幅度不超过5%,而全球粮食价格则呈现出大幅涨跌交织的情况,多数年份波动幅度超过15%,个别年份甚至超过110%。但国内粮食市场总体稳定,价格波动幅度明显低于国际水平。由此,我国主动分享粮食安全资源和经验,帮助更多国家实现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作出的贡献愈发突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响应和参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等涉粮国际组织的倡议和活动。推动增强非洲等发
26、展中国家在涉粮国际组织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合理诉求。致力于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报告,为其他国家落实工作提供有益借鉴。积极参与国际食品法典、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等国际规则制定,成功推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等10多项农药残留国际标准、谷物国际运输标准、国际贸易粮食检疫措施标准等国际标准的制定,主导制修订小麦规格、玉米规格等多项粮食国际标准。牵头推动亚洲合作对话“粮食、水与能源安全相互关系”工作,积极参与东盟与中日韩10+3大米紧急储备机制,先后发起或主办亚太经合组织农业和粮
27、食安全部长会议、二十国集团农业部长会议、金砖国家农业部长会议、中国一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农业部长论坛、中国一太平洋岛国农业部长会议、世界农业展望大会等重要国际会议,推动各国在粮食安全治理方面形成共识。此外,我们还提供力所能及的国际紧急粮食援助。应有关国家紧急粮食援助请求,无偿提供力所能及的多双边紧急粮食援助,对缓解有关国家人道主义危机、促进世界消除饥饿目标的实现,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国际社会和有关国家的高度评价。这也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对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作出的贡献。综上而言,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带来的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
28、制度创新,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切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坚持立足国内保证自给的方针,牢牢把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坚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加快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三农”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这些重大举措和开创性工作,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我们将在习近平
29、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始终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人民获得更多福祉奠定坚实根基。同时,我们将继续遵循开放包容、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努力构建粮食对外开放新格局,与世界各国一道,加强合作,共同发展,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不懈努力,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2023年关于粮食安全专题学习研讨发言材料4840字范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
30、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动“三农”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去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时,再次提出三个方面的重要要求:一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必须着眼国家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二是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保证粮食安全,大家都有责任,党政同责要真正见效。要有合理布局,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
31、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要实打实地调整结构,扩种大豆和油料,见到可考核的成效。要真正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猪肉、蔬菜等农副产品供给安全。三是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要持续推动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三农”工作领域的领导干部要抓緊提高“三农”工作本领。这些重要指示要求,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我们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今年是全面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做好“三农”工作,稳定“三农”基本盘,具有重要特
32、殊意义。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抓好“三农”工作首先要抓好粮食安全,稳定“三农”基本盘首先要稳定“粮袋子”“米袋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抓到根上、抓到本上、抓到要上。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第一,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作出了“假碗论”“底线论”“红线论”等一系列重要论述,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确保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一是要深刻领会“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习近
33、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只要粮食不出大问题,中国的事就稳得住。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有些人以为,有钱就能买到粮,多进口一些农产品还可以省自己的地和水。这次疫情期间,有十八个国家限制粮食等农产品出口,全球供应链受冲击,一度引发恐慌,造成价格大幅波动。这种事情近年来时有发生,国际上一有风吹草动,各国就先捂住自己的“粮袋子”。如果在吃饭问题上被“卡脖子”,就会一剑封喉。二是要深刻领会“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
34、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任何闪失。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耕地不能“非农化”、粮田不能“非粮化”,要保中华民族的铁饭碗。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中央要和各地签订耕地保护“军令状”,严格考核、终身追责,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三是要深刻领会“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一定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国家要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增强粮食主产区发展经济和增加财政收入能力,实现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发展和经济实力增强有机统一
35、、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齐头并进。要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四是要深刻领会“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五是要深刻领会“搞好粮食储备调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管好用好储备粮,这是保百姓饭碗的粮食,不能平时老说库盈囤满,真到急用时却拿不出来。近年来,国家粮库里出的案子不少,对违法违纪案件要严肃查处,决不能任由“粮耗子”折腾糟蹋。我国地域广阔,国家粮食储备适当多储一点、多花一点钱,
36、安全系数高一点是必要的,但也要讲性价比、讲效率效益。六是要深刻领会“善于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国内粮食生产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为了减轻国内农业资源环境压力、弥补部分国内农产品供求缺口,适当增加进口和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是必要的,但要把握好进口规模和节奏,防止冲击国内生产,给农民就业和增收带来大的影响。进口也要注意安全,一是物种安全,二是不要形成垄断,被对方“卡脖子”。七是要深刻领会“高度重视节约粮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
37、,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八是要深刻领会“中央和地方要共同负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央义不容辞,承担首要责任。中央财政要从重大水利设施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科技创新推广、信息化服务、市场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主产区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强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高瞻远瞩、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是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取得显著成就的根本保证,是应对粮食领域风险挑战的思想武器。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
38、书记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算大账、算总账、算政治账、算长远账,努力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第二,要清醒认识X粮食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X素有“X粮仓”的美誉,被列为全国24个“产粮大市”之一,X、X、X被列为全国产粮大县,X被认定为国家制种大县。但也要清醒地看到,X粮食安全领域仍然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一是耕地保有量不足。X级下达X万亩耕地保有量的目标任务尚未达标。2021年,X市欠X级占补平衡水田指标X亩,耕地占补平衡形势不容乐观。加之粮食种植比较效益低,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二是口粮自给率不足。X能够调出粮食的只有X,全X
39、粮食收购量逐年下降,2021年收购量仅有X万吨,从市外购进粮食X万吨,近两年对外依存度已达X%,粮食缺口从2018年的X万吨增加到2021年的X万吨。三是收储调控能力不足。全X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常年收购量在X万吨左右,除在辖区范围内进行收购外,还需到X、X、X、X,乃至X等地采购粮食。政府储备粮规模布局不合理,仓储设施落后,市场调控能力较弱。国有粮食企业信息化水平滞后,设施设备老化,加工能力不足,物流通道不畅,难以满足精准调控需要。四是应急保障能力不足。X应急体系基础设施欠账较大,应急能力“散”“弱”情况十分突出。全规模以上大米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仅X万吨,多数市场加工还需要通过零星企业满足,一旦
40、发生突发情况,应急供应不足将成为巨大隐患。五是工作队伍建设不足。粮食行政主管部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X级检测机构与粮食质量安全检验刚性需求矛盾突出,粮食监管水平不高,见子打子、疲于应付的现象普遍存在。国有粮食企业从业人员年龄偏大、人才缺乏,发展后劲不足,目前在岗的X中,X岁左右的占X%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第三,要坚决扛起保证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全X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全局意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X委、X政府工作要求,全面落实党政同责,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和耕地保护,千方百计确保粮食安全。一是要进一步压实粮食安全主
41、体责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升到了“底线”高度,全文5次提到“粮食安全”。年初,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粮食安全责任制规定。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承担起保障区域内粮食安全的主体责任,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压紧压实部门行政监管责任,加强行业指导和监督检查管理,做到全覆盖、严标准、重实效。要严格执行储备粮收储、轮换、销售、动用等行政指令,依法监管好承储企业的储备粮,对储备粮的数量、质量及安全负责。要健全完善粮食收购、储存、轮换、销售等各环节制度机制,持续净化涉粮领域政治生态。二是要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加强国土
42、规划管控和用途管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控“非粮化”,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生产底线,确保到2025年全X耕地保护面积、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上级下达X的目标任务。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全X现有耕地只增不减,2022年全X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X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X万吨以上。三是要进一步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整合农业农村、水务等部门资源,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及高效节水工程建设,切实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按照“高效灵活、运作规范、监管到位、保障有力”的原则,建立健全各级政府有效掌控的社会粮食周转储备制度,切实增强区域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强化市场监管,维护流通秩序,对以
43、次充好、囤积居奇、操纵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厉惩处,切实维护粮油市场生产、供应秩序。密切关注粮油供应状态及疫情发展态势,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主动及时准确发声。强化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健全集应急供应、军粮供应、放心粮油、成品粮油储备、主食产业化“五位一体”融合发展的应急保障体系,健全应急供应网点动态管理机制和保障措施,切实提升粮食应急综合保障能力。四是要进一步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抓好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推进优粮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五优联动”,不断完善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构建从原粮到成品、产区到销区、田间到餐桌的“大粮食”“大产业”“
44、大流通”格局。大力实施建链、补链、强链行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就地就近实现粮食转化增值,带动农民持续增收、企业持久受益。积极做好项目储备、编制和申报工作,最大限度争取上级支持,推进绿色智能仓储、粮食物流园区、粮油综合批发市场等重大项目建设。五是要进一步提高依法管粮水平。学习宣传贯彻好新修订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切实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各类经营主体、社会各界对条例内容的知晓度,全面形成知法用法、依法监管和守法诚信经营的良好局面。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粮食监管执法力度,厘清涉粮监管部门工作职责,采取联合执法、交叉执法的方式,以“长牙齿”的硬措施,严肃查处涉粮违法违规
45、行为,坚决维护好粮食流通秩序。六是要进一步深化涉粮问题专项检查反馈意见整改。全X各级各部门要把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把“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起来,坚决克服“交卷”思想和“过关”心态。对已经完成的整改任务,适时组织“回头看”,巩固整改成果,建立长效机制,防止问题反弹;对还没有完全彻底解决的问题,严格按照整改方案,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整改到位;对需要较长时间整改的事项,坚持一抓到底,务求取得实效;对“表面整改”“虚假整改”“敷衍整改”的,要严肃追责问责。同志们,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来不得半点马虎,容不得半点懈怠。各级各部门都要重视起来、警觉起来、行动起来,齐心协力、齐抓共管、齐头并进,共同把粮食安全抓紧抓实抓好,以一域安全服务全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