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党课讲稿:谈谈我国的新粮食安全与理论学习中心组关于粮食安全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讲话发言材料(2篇范文)2023年党课讲稿:谈谈我国的新粮食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这十年,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和国际形势日趋复杂严峻的背景下,不断巩固提升粮食产能,筑牢大国粮食安全
2、根基,牢牢端稳中国人的假碗。这十年,我们坚持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粮食供给结构不断优化,粮食产业经济稳步发展,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稳健、越走越宽广。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其中“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是核心内容。(一)新粮食安全观20某某年
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六项主要任务,并把“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列为第一大任务。会议提出,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我们国家的谷物主要包括小麦、稻谷、玉米、大麦、高粱、大豆、土豆等,其中小麦、稻谷和玉米并称三大主粮,土豆也在近年成为第四大主粮。口粮主要包括小麦和稻谷,二者统称为两大口粮。目前,我国谷物自给率超过了95%,稻谷和小麦产需有余,进出口主要是品种调剂,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此外,会议还明确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摘编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4、编辑的习近平总书记论“三农”工作一书,收入习近平总书记20某某年12月至2022年4月期间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文稿61篇。其中,有关粮食安全的内容主要有: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20某某年9月至2021年8月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有关内容的节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课题。要着眼于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在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步伐,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5、道路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是20某某年1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工作结束时讲话的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必须长期坚持,什么时候都不能动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发展农业的首要任务。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我国国情决定了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这是一件根本性的大事。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缓解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实施
6、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是20某某年1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士o要坚持数量质量并重,在保障数量供给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注重生产源头治理和产销全程监管,让人民吃得饱、吃得好、吃得放心。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是20某某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
7、指出,要处理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工业化、城镇化需要土地,农业现代化要保证土地数量和质量。要结合实际,减少工业用地,适当增加生活用地特别是居住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园地、菜地等农业空间,划定生态红线。土地制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按照守住底线、试点先行的原则稳步推进。土地公有制性质不能变,耕地红线不能动,农民利益不能损,在此基础上可以有序进行探索。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是20某某年1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8、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谁来种地”,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要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20某某年5月至2022年4月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文稿中有关内容的节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这些关键点要一个一个抓落实、抓到位。要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压实责任,出现问题要及时问责、终身问
9、责。在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对农田水利、农机作业配套设施等建设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从培育好种子做起,加强良种技术攻关,靠中国种子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要研究和完善粮食安全政策,把产能建设作为根本,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20某某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价格“天花板”、成本“地板”挤压和补贴“黄线”、资源环境“红灯”约束,很可能是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瓶颈。出路只有一个,就是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
10、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某某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优化农业供给政策,积极稳妥改革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开展清产核资,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是20某某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的指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要把“三农”工作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统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把农业基础打得更
11、牢,把“三农”领域短板补得更实,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是20某某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乡经济循环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方面,也是确保国内国际两个循环比例关系健康的关键因素。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必然要求。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是“三农”工作头等大事。要坚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保障粮食安全
12、,要害是种子和耕地是20某某年12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害是种子和耕地。要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要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要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工要规范耕地占补平衡,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是20某某年12
13、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着眼国家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是2021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时讲话的要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必须着眼国家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2022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联组会时讲话的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板为大。我国之所以能够实
14、现社会稳定、人心安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中,我们要把握住变与不变。其中,变体现了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大变局的演变,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与此同时,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程度、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
15、求。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我们不变的就是始终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安全成就我国用占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近20%的人口,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并且向“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引领推动了粮食安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主要
16、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粮食产量稳步增长第一,人均占有量稳定在世界平均水平以上。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人均粮食占有量209公斤,1996年为414公斤,2021年达到483公斤,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第二,单产显著提高。2010年平均每公顷粮食产量突破5000公斤。2021年达到5808公斤,也就是说,全国粮食作物单产达到387公斤每亩。第三,总产量连上新台阶。201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突破5.5亿吨,20某某年超过6亿吨。2021年达到6.83亿吨,连续7年超过6.5亿吨,口粮储备长期保持在70%以上;保持耕地面积19.18亿亩,粮食播种面积达17.64亿亩,建成高标准农田9亿亩
17、左右。目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1%,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基本实现良种全覆盖和全程机械化,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超过10亿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夯实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二)谷物供应基本自给第一,实现谷物基本自给。目前,我国谷物自给率超过95%,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第二,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近几年,稻谷和小麦产需有余,完全能够自给,进出口主要是品种调剂,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三)食物供应体系不断健全第一,仓储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20某某年全国共有标准粮食仓房
18、仓容6.7亿吨,简易仓容2.4亿吨,仓容规模进一步增加,设施功能不断完善,安全储粮能力持续增强,总体达到了世界较先进水平。第二,物流能力大幅提升。20某某年,全国粮食物流总量达到4.8亿吨,其中跨省物流量2.3亿吨。粮食物流骨干通道全部打通,公路、铁路、水路多式联运格局基本形成,粮食物流效率稳步提升。第三,粮食储备和应急体系逐步健全。政府粮食储备数量充足,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在大中城市和价格易波动地区,建立了1015天的应急成品粮储备。应急储备、加工和配送体系基本形成。(四)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中国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加大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支持
19、力度,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5.50亿亩。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大力普及管灌、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大水肥一体化等农艺节水推广力度,大面积推广科学施肥、节水灌溉、绿色防控等技术。20某某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超过了0.56,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的化肥、农药利用率分别达到40.2%、40.6%,农膜回收利用率超过80%,秸秆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87%、76%,绿色生产正成为现代农业的主旋律。(五)居民健康营养状况明显改善第一,膳食品种丰富多样。现在,油料、猪牛羊肉、水产品、牛奶、蔬菜和水果的人均占有量较10年前
20、大幅增加。居民人均直接消费口粮减少,动物性食品、木本食物及蔬菜、瓜果等非粮食食物消费增加,食物更加多样,饮食更加健康。第二,营养水平不断改善。我国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能量摄入量2172千卡,蛋白质65克,脂肪80克,碳水化合物301克。城乡居民膳食能量得到充足供给,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素供能充足,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下降,脂肪供能比上升,优质蛋白质摄入增加。20某某年,成人平均身高继续增长,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持续改善。6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降至7%以下,低体重率降至5%以下,均已实现20某某年国家规划目标。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贫血率为8.7%,6-17岁儿童青少年贫血率为6.1%,孕
21、妇贫血率为13.6%,与20某某年相比均有显著下降。(六)贫困人口吃饭问题有效解决我国高度重视消除饥饿和贫困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探索出了一条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消除饥饿和贫困的成功道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效卓著。按世界银行每人每天L9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是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国家。到20某某年底,我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三、坚定不移走
22、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中国立足本国国情、粮情,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实施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一)稳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第一,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实施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严管控各项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健全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实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严守12000万公顷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0300多万公顷。第二,提升耕地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
23、好的高标准农田。第三,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为依托,以永久基本农田为基础,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生产功能区6000万公顷,大豆、油菜籽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近1500万公顷。加强建设东北稻谷、玉米、大豆优势产业带,形成黄淮海平原小麦、专用玉米和高蛋白大豆规模生产优势区;打造长江经济带双季稻和优质专用小麦生产核心区;提高西北优质小麦、玉米和马铃薯生产规模和质量;重点发展西南稻谷、小麦、玉米和马铃薯种植;扩大东南和华南优质双季稻和马铃薯产量规模。优化区域布局和要素组合,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产品
24、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保障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有效供给。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是在粮食主产区、核心产区、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我国人多地少、粮食生产刚性制约因素叠加的国情粮情下,通过集聚整合资源要素发展粮食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举措。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粮食主产区具有生产粮食产品和生产生态产品的双重功能。加大对基层粮食主产区财政转移支付和奖补力度,同时贯彻谁吃粮谁拿钱,谁调粮,谁补偿的原则,调动基层粮食主产区重农抓粮保安全的积极性,保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改革完善粮食收储政策,合理确定稻谷、小麦口粮最低收购价,增加有效粮食托市收购主体,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
25、提升粮食市场化收购比例。提高中央和地方粮食储备功能和效率,建立健全粮食应急保障体制机制,全面构筑粮食从生产到流通的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拉长粮食产业经济链条,坚持“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推动粮食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建设优质粮食工程示范县、示范企业、特色园区、骨干企业“四大载体”,促进粮食产购储加销“五优联动”。第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规划建设一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开发种类齐全、系列配套、性能可靠的节水灌溉技术和产品,大力普及管灌、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大水肥一体化等农艺节水推广力度。(二)保护和调动粮食种植积极性第一,保障种粮农民收益。粮食生产不仅是解决粮食需
26、求问题,更是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为全面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相继取消牧业税、生猪屠宰税和农林特产税,特别是在2006年全面取消了在中国存在2600年的农业税,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负担。逐步调整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农业支持保护政策,通过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措施,提高农民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保障种粮基本收益,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二,完善生产经营方式。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调动亿万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
27、展轨道,逐步形成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农业经营体系。目前,全国家庭农场近60万家,农民合作社达到217.3万家,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37万个,有效解决了“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等问题,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三)创新完善粮食市场体系第一,积极构建多元市场主体格局。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国有粮食企业跨区域整合,打造骨干粮食企业集团。积极引导多元主体入市,市场化收购比重不断提高,粮食收购主体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第二,健全完善粮食交易体系。搭建了规范统一的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形成以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为中心,省(区、市)粮食交
28、易平台为支撑的国家粮食交易体系。全国粮食商流、物流市场达到500多家。粮食期货交易品种涵盖小麦、玉米、稻谷和大豆等主要粮食品种,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四)健全完善国家宏观调控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某某年)全国新增发展纲要(20某某一20某某年)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某某一2030年)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某某一2030年)国家乡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某某年)中国食物与营养村振兴战略规划(20某某一2022年)粮食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列发展规划,从不同层面制定目标、明确措施,引领农业
29、现代化、粮食产业以及食物营养的发展方向,多维度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五)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第一,积极发展粮食精深加工转化。增加专用米、专用粉、专用油、功能性淀粉糖、功能性蛋白等食品有效供给,促进居民膳食多元化。顺应饲料用粮需求快速增长趋势,积极发展饲料加工和转化,推动畜禽养殖发展,满足居民对肉蛋奶等的营养需求。第二,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建立专业化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种粮农民提供清理、干燥、储存、加工、销售等服务。建立与完善由6个国家级、32个省级、305个市级和960个县级粮食质检机构构成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制定发布“中国好粮油”系列标准,促进粮油产品提质升级,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
30、供给。(六)全面建立粮食科技创新体系第一,强化粮食生产科技支撑。深入推进玉米、大豆、水稻、小麦国家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大力培育推广优良品种。超级稻、矮败小麦、杂交玉米等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基本建立,成功培育出数万个高产优质作物新品种新组合,实现了5-6次大规模更新换代,优良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基本实现主要粮食作物良种全覆盖。中国科学家袁隆平培育的超级杂交稻单产达到每公顷近18.1吨,刷新了世界纪录。加快优质专用稻米和强筋弱筋小麦以及高淀粉、高蛋白、高油玉米等绿色优质品种选育,推动粮食生产从高产向优质高产并重转变。第二,推广应用农业科技。目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较10年前大幅提升。水稻、小麦、玉米
31、三大粮食作物的化肥利用率超过40%,病虫草害损失率大幅降低。第三,提升粮食储运科技水平。攻克了一系列粮食储藏保鲜保质、虫霉防治和减损降耗关键技术难题,系统性解决了中国“北粮南运”散粮集装箱运输成套应用技术难题。(七)着力强化依法管理合规经营完善粮食安全保障法律法规。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央政府承担首要责任,省级政府承担主体责任。20某某年底,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从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明确各省级政府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事权与责任。20某某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办法,建立考核机制,明确由国家相关部门组成考核工作组,负责具体实施考核工作,进
32、一步压实地方政府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地方政府粮食安全意识普遍增强,粮食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四、2022年国家粮食安全最新政策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提出两项任务。(一)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第一,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坚持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不断提高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切实稳定和提高主销区粮食自给率,确保产销平衡区粮食基本自给。推进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大力开展绿色高质高
33、效行动,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提升粮食单产和品质。推进黄河流域农业深度节水控水,通过提升用水效率、发展旱作农业,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积极应对小麦晚播等不利影响,加强冬春田间管理,促进弱苗转壮。第二,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加大耕地轮作补贴和产油大县奖励力度,集中支持适宜区域、重点品种、经营服务主体,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东北地区开展粮豆轮作,在黑龙江省部分地下水超采区、寒地井灌稻区推进水改旱、稻改豆试点,在长江流域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开展盐碱地种植大豆示范。支持扩大油茶种植面积,改造提升低产林。第三,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按照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
34、有积极性的目标要求,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2022年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加大产粮大县奖励力度,创新粮食产销区合作机制。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多种粮、种好粮。聚焦关键薄弱环节和小农户,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层供销合作社等各类主体大力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生产托管服务,开展订单农业、加工物流、产品营销等,提高种粮综合效益。第四,统筹做好重要农产品调控。健全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体系,推动建立统一的农产品供需
35、信息发布制度,分类分品种加强调控和应急保障。深化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开展专项整治,依法从严惩治系统性腐败。加强智能粮库建设,促进人防技防相结合,强化粮食库存动态监管。严坚持节约优先,落实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深入推进产运储加消全链条节粮减损,强化粮食安全教育,反对食物浪费。(二)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第一,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顺序,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由中央和地方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
36、决、终身追责。分类明确耕地用途,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第二,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阶段性任务。多渠道增加投入,2022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亿亩,累计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亿亩。统筹规划、同步实施高效节水灌溉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各地要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升耕地地力等级。深入推进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8000万亩。第三,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加快推进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强化精准鉴定评价。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
37、设。启动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实行“揭榜挂帅”“部省联动”等制度,开展长周期研发项目试点。第四,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全面梳理短板弱项,加强农机装备工程化协同攻关,加快大马力机械、丘陵山区和设施园艺小型机械、高端智能机械研发制造并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予以长期稳定支持。完善农机性能评价机制,推进补贴机具有进有出、优机优补,重点支持粮食烘干、履带式作业、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油菜籽收获等农机,推广大型复合智能农机。第五,有效防范应对农业重大灾害。五、未来我国粮食安全展望当前,中国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裕、供应充足、市场稳定,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未来,中国有条件
38、、有能力、有信心依靠自身力量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使粮食之基更牢靠、发展之基更深厚、社会之基更稳定。从中长期看,中国的粮食产需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从需求形势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均口粮消费将稳中略降,饲料和工业转化用粮消费继续增加,粮食消费总量刚性增长,粮食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从生产形势看,农业生产成本仍在攀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趋紧,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抗灾减灾能力有待提升,在确保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的同时,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压力较大。与此同时,当今世界粮食安全挑战依然严峻,仍有8亿多饥饿人口,国际粮食贸易面临着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干扰,不稳定因素增加,
39、实现相关可持续发展目标任重道远。(一)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第一,坚守耕地保护红线,节约和高效利用水资源。第二,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稳定谷物种植面积,因地制宜发展薯类、豆类、杂粮等作物。大力发展强筋弱筋小麦、优质稻谷、青贮及专用玉米、高油高蛋白大豆等,通过优质优价促进农民增收。第三,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粮食生产组织化程度。推动农村承包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有序实施,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土地流转型和服务引领型规模经营,促进小规模、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主体多元转变。第四,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粮食生产水平。(二)加强储备应急管理加强粮食储备管理,健全
40、粮食应急保供体系,加快建立健全涵盖国家、省、市、县四级的粮情监测预警体系。(三)建设现代粮食流通体系大力建设现代粮食市场体系,切实加强粮食仓储物流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四)积极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第一,继续深入推进南南合作,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作出积极努力。第二,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粮食经贸合作关系,共同打造国际粮食合作新平台,促进沿线国家的农业资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市场深度融合。第三,积极支持粮食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开展国际合作,合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粮食进口渠道,拓展多元化
41、粮食来源市场。第四,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粮食安全治理,积极探索国际粮食合作新模式,开展全方位、高水平粮食对外合作,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促进形成更加安全、稳定、合理的国际粮食安全新局面,更好地维护世界粮食安全。总之,我国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始终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储备能力、流通能力建设,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为人民获得更多福祉奠定坚实根基。2023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关于粮食安全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讲话发言材料2950字范文同志们: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
42、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为新时代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中央储备粮*直属库有限公司承担着守住、管好“大国粮仓”的职责,必须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守住管好“大国粮仓”。下面,我强调几点意见。第一,要坚持新发展理念,筑牢粮食储备安全网粮食安全通俗来讲,就是吃得饱、吃得着、吃得起、吃得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加强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能力建设,有效保障了*亿多人的粮食安全。近年来,中储粮*公司充分发挥粮食“压舱石”作用,把绿色储粮、科
43、技储粮和责任储粮理念贯彻到储备粮仓储全过程各环节,守住管好“大国粮仓”,形成了齐抓粮食生产保粮食安全的共识。*年*播种粮食*万亩,总产量达*.*万吨,*粮食生产已实现“十九连丰”。当前,国际形势变幻莫测,粮食市场错综复杂,国际粮价持续增高,贸易壁垒死灰复燃,自然灾害时有发生,不确定因素增多。而我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有限,因此,粮食增收难度大、粮价下行压力增大等风险和挑战并存。我们要牢牢把握新的历史方位,全面准确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刻认识新征程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意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守住饭碗端得牢、农民好卖粮、
44、市场不断供的三大底线,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全方位粮食储备安全保障。加快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就要积极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加快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构建“产购储加销“粮食全产业链发展,形成大粮食、大产业、大市场、大流通的高质量发展格局。一方面科学确定粮食储备功能和规模,加大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的投入,大力实施绿色仓储提升行动,确保储备粮放得下、管得好;另一方面积极研究探索,制定一系列节粮减损的政策和措施,鼓励推广农户储粮、居民储粮、企业储粮等,持续提升*粮食保障能力,推动*粮食安全工作走在前、当表率。第二,要聚焦粮食安全,保障好农民的
45、切身利益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种粮农民积极性关乎粮食生产基础,关系粮食持续稳定增产和粮食安全。中储粮*公司作为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的企业,主动维护农民利益,发挥网络渠道优势,贴心服务广大农民。通过严格准确执行政策性粮食收购政策,不折不扣地传递中央惠农支农政策红利,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从粮食收购各个细节入手,主动延伸收粮服务,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以便捷优质的社会化服务方便农民卖好粮、带动农民增效益。切实回应人民群众关切。中储粮*公司立足*实际,用好中储粮垂直管理体系优势,适应好人民“吃得好”的新需要,努力构建多元化进口网络矩阵体系,成为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优秀典范。坚持问题导向,聚
46、焦企业发展的难点、痛点,聚焦群众关注、关切,真听“心声”,真看实景”,真开“药方”,以解决问题为落脚点,出实招、求实效。面向本地粮食种植大户,在增进大家对粮食储备行业了解的基础上,聚焦民之所急、民之所忧,找准解答的方式,找好回应的落点,积极回应民众对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现实需要,让民众安心、放心。当前,关于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保护、退林还耕还草等系列政策,都与地方粮食种植品种、结构、面积调整息息相关,我们要在吃透大政方针的基础上开展调研,找准政策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结合点,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真正取得利在千秋的长久之绩。切实提升粮食收储调控能力。粮价是百价之基。稳住大国粮仓,稳了物价,稳了市场,稳了预
47、期,方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坚实支撑和回旋余地。中储粮*公司要弘扬“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中储粮精神,在粮食轮换购销上细谋划、再发力,做优为农服务网,坚持守正创新、勇于担当兜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坚持战略思维、善于作为,体现“大国粮仓”的卓越担当。不断强化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完善粮食监测预警体系,加强精准调控和预期管理,合理把握政策性粮食销售节奏和力度,保持粮食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坚持和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认真抓好政策性收购,积极推动主体多元、渠道多样、优粮优价的市场化收购。第三,要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储粮管理能力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家粮食安全新形势,中储粮*公司全面落实国家下达的粮食调控任务
48、,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搞好储备轮换吞吐调节,促进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和价格基本稳定,不断提升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的能力和水平,运用新技术加快老旧仓储设施维护和信息化改造,进一步构建安全高效的现代化仓储物流体系,提高粮食储备、粮食流通能力。近年来,中储粮*公司在“党建+项目+阵地”的品牌创建方面持续发力,围绕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针对中储粮打造党建品牌要求中存在的储粮技术单一、科技含量不高、工作效能不足等问题,探索破新题、解难题的具体方法。在做大“党建+科技项目”品牌,打造储粮科技项目“升级版”等方面,形成更有价值的参照范本和技术范本,为*本地的粮食储备行业提供更多可行举措。积极组建“科技拔尖人才工作室”,加强对科技储粮技术的应用展示、分析讲解,结合本地气候优势,推广好科技储粮核心技术。同时,优化小农户储粮科技推广宣传,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准确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要求,推进“二次创业”新征程。提升应急响应能力,把主要落脚点放在网络和机制两个关键点上,形成更高效的应急联动机制,在关键时候成为党中央指望得上、人民依靠得了,保障粮食安全最具执行力、最可信赖的抓手。提升创新驱动能力,解决粮食收储管理风险,勇做粮食储藏行业技术“策源地”,争做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的“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