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沉浸式”教学法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探究——以“解放战争转折地”红色文化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7460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99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浸式”教学法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探究——以“解放战争转折地”红色文化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沉浸式”教学法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探究——以“解放战争转折地”红色文化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沉浸式”教学法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探究——以“解放战争转折地”红色文化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J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第21卷 第4期2023 年 8 月Vol.21 No.4Aug.,2023【收稿日期】2023-03-27【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研究”(编号:20VSZ144)和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合作课题“解放战争转折地 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对策研究”(编号:2023lslhzqn-03)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杨镰鸣,女,1984 年生,辽宁锦州人,副教授,硕士。【摘要】运用“沉浸式”教学法开展红

2、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尝试。厘清“沉浸式”教学法的内涵及特征、客观分析“沉浸式”教学法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优势及问题、探究运用“沉浸式”教学法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举措,是做好“沉浸式”教学法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运用的关键环节。【关键词】沉浸式;红色文化;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068(2023)04-0088-04“沉浸式”教学法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探究以“解放战争转折地”红色文化为例杨镰鸣(渤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

3、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战争转折地”锦州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党和国家对辽沈战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运用十分重视。2022 年 8月 16 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锦州市考察辽沈战役纪念馆时指出:“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1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既能提高思政课实效性,又是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完成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题。将“沉浸式”教学法应用于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优化思政课教学方法的一种新的探索。一、“沉浸式”教学法的内涵及特征1.“沉浸式

4、”教学法的内涵。“沉浸式”教学法来源于加拿大心理学教授米哈里 契克森米哈赖提出的心流理论,他认为:“心流即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2而后,2010 年,威廉 利德威尔在 设计的法则 中首次提出“沉浸”一词,他认为,沉浸是一种极度的专注,甚至于丧失了对周围真实世界的感受。3该理论于上个世纪 60 年代在加拿大被应用于“第二语言”的教学中。通过运用这一教学法,学生第二语言水平提升明显,教育者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此后,“沉浸式”教学法在许多国家得到推广与应用。“沉浸式”教学法的核心思想是利用人的感官体验和认知体验,创造令人快速进入沉浸状态并获得愉快体验,进而提升学习效率,

5、激发自身创造力的教学方法。简言之,“沉浸式”教学法追求的沉浸式学习状态,类似于孔子倡导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学习境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沉浸式”教学法迎来了突破性进展。教育者获得了更为多元的教学媒体助力,学习者获得了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2.“沉浸式”教学法的特征。第一,科技感特征。教学环境是“沉浸式”教学法实施的基础,信息技术是“沉浸式”教学法实施的依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如大数据技术、5G 技术、VR 技术、全息投影技术、DT 等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为“沉浸式”教学法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载体,创设了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统一、声光与教学技术相融合,科技感十足

6、的教学环境。“沉浸式”教学法为学习者创设了多感一体、时空一体的学习体验。多感一体指“沉浸式”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带给学习者较为单一的认知感受,提供了多88感一体的心流体验,使学习者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之中。时空一体指“沉浸式”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环境时空限制,实现虚拟过去与客观现实的自由切换、相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互联互通,拓宽了教学空间。第二,能动性特征。传统教学模式中,常常是教师教、学生学,“自上而下”式地单向开展教学活动。“沉浸式”教学中,学习者也是教育的主体,身份发生了变化。教学活动中的所有参与者信息共享、彼此平等交流。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自我认同感提升,学习能动性得以极大的调动,增强了教学

7、的实效性。第三,互动性特征。首先,科技手段为教育者提供学习者课堂体验感、知识储备、学习关注度等情况的数据统计,方便教育者掌握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实时互动、调整教学。其次,教育者依据学习者多元化需求或不同的特点,创设不同的教育场景,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增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间的思想互动。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沉浸式”教学法不仅给学习者带来全身心投入的学习体验也激发了学习兴趣,极大激起了教育者对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追求和教改兴趣。例如,该法突破了原有传统单调的理论讲授模式,将抽象理论转化为了可听、可视、可感的展现形式,拓宽了教育者的授课思路,教学目标得以充分实现。二、“沉浸式”教学

8、法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优势及困惑分析“沉浸式”教学法应用于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是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的内在需求,也是思政课发挥立德树人关键作用和探索传承好红色文化的现实需要。1.“沉浸式”教学法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优势。第一,丰富体验感,提升教学吸引力。“沉浸式”教学法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提升了教学吸引力,为大学生提供视觉、听觉、触觉全方位的身心体验,激发了学生的情境兴趣,使红色文化在愉快的体验中深入滋养青年大学生心灵。“沉浸式”教学利用 VR、5G、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实现了学生与革命英雄在虚拟与现实间双向穿梭。学生可以在虚拟空间中感受革命英雄战斗的环境、感

9、应革命英雄鲜活的生命、感悟革命英雄的丰富情感、感知革命英烈舍身忘我、英勇无畏的精神气概。相反,革命英雄也可以走出历史书本来到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时空对话。“沉浸式”教学使得红色文化教育以文化人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第二,增加互动交流,促进师生同发展。“沉浸式”教学为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性,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同学习、同进步。“沉浸式”教学中,思政课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授和教学活动的掌控者,每一位参与者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主体呈现多样化,思政课教师与学生、虚拟空间中的革命英烈及其遗物、场外的英烈家属和红色纪念馆讲解员,构成了“

10、思政课教学交流共同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以平等的地位与学生一起,共同接受红色文化教育,提升思想政治认识;在互动交流中,师生互为主体,促进教师不断地省思教学。第三,满足差异需求,启发创新性思维。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4“沉浸式”教学法从学生需求侧出发,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提供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的学习模式,鼓励学生对已知问题深入思考、深入探究,同时将思考的结果录入到资源库中,与其他师生分享交流。

11、伴随科学技术在“沉浸式”教学中的充分应用,以往思政课堂上“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将彻底扭转,学生获得更多自主学习、自主选择获取知识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力和创新潜能。另外,在获取信息易如反掌的时代,“沉浸式”教学法让思政课教师更好地顺势而为,以价值引领贯穿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整合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自觉担当起红色文化传承人的使命和责任。2.“解放战争转折地”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优势。第一,“解放战争转折地”红色文化资源总体运用优势。1948 年 9 月,震惊中外的辽沈战役打响。辽沈战役的胜利使战争局面发生了重大转折,为夺得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雄厚的基础。英勇的人民军

12、队将士同广大人民群众在辽沈战役的主战场“解放战争转折地”锦州,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凯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人民心中矗立起不朽的精神丰碑。“解放战争转折地”红色文化总体运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拥89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锦州市有纪念场馆、重要遗址旧址类、墓地陵园等红色点位 50 余处,国家级、省级及以上红色纪念教育点位 22 个,有红色文物两万余件。辽沈战役纪念馆、解放锦州烈士陵园等被列入全国十大著名纪念馆、园,被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是积累了丰富的红色文化基因教育传承经验。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红色基地在运用现代信息媒体技术开展宣传教育方

13、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第二,“解放战争转折地”重大决战红色文化资源运用优势。1948 年秋,蒋介石为了挽救东北败局,亲自出马,调兵遣将,企图利用“锦州坚守战”消耗东北野战军战斗力。在党中央的英明决策下,东北野战军前线指挥部果断采取措施,分别在锦州西部塔山、东部黑山布控阻击敌人对锦州的驰援,同时在锦州展开战略决战。塔山阻击战激战六天六夜,我军击退敌军连续 9 次冲锋,阻断并歼灭国民党军驰援锦州的敌军。“黑山阻击战”中东北野战军抗击了“西进兵团”三个昼夜的连续猛攻,为解放军主力从锦州东进争取了时间。锦州攻坚战,攻克“配水池”据点激战三个昼夜,东北野战军以顽强的战斗意志获取胜利。“锦州攻坚战”“塔山阻

14、击战”“黑山阻击战”是辽沈战役的重大决战。战斗中人民解放军用不畏强敌、不惧艰险、不怕牺牲、无坚不摧、勇往直前、敢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拼来了辽沈战役的全面胜利,迎来了解放战争军事形势的重大转折。同时,辽沈战役三大主战场的人民子弟兵也为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运用“沉浸式”教学法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资源宝库。第三,辽沈战役全景画馆多媒体资源运用优势。辽沈战役纪念馆成立于 1958 年 12 月,全景画馆始建于 1986 年 7 月,开始创作并于 1989 年 10月全面完工。全景画馆为圆柱形密闭式建筑,全景画周长 122.24 米,高 16.10 米,总面积为 1968 平方米。以

15、环行画面将观众围在中间看台上,看台距离画面 13 米,这个距离使全景画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全景画的画面首尾相接,和地面塑型结合在一起。给观众空间广阔、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通过地面塑型与画面相连的艺术创作及现代灯光、音响等多种艺术形式配以解说合成,使战争的气氛渲染得更加浓烈。如同把观众带入了那个烽烟四起、战火连天的战场,真实再现了攻克锦州的宏大战争场景,再现了解放军与人民群众奋勇杀敌的大无畏英勇战斗场面。观众置身其中,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振奋人心、回肠荡气,受到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辽沈战役全景画馆实质上已经是一所具备“沉浸式”教育功能的红色文化体验馆。3.“沉浸式”教学法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

16、教学中的困惑。第一,缺乏系统的、完备的“沉浸式”教学法运用资料。运用“沉浸式”教学法开展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目前,虽然有很多运用素材,但缺乏系统的、完备的“沉浸式”教学运用资料。例如,缺少教学大纲、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评价方案等。此外,还有很多问题都尚需厘清,例如,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具体怎么融入,与思政课哪门课程、哪个部分内容融入,如何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怎样才能达到“沉浸式”体验效果,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做出具体地、详尽地落实。第二,“沉浸式”教学体验馆及基地建设面临的问题。“沉浸式”教学的环境很重要。从目前看,按“沉浸式”教学法的需求,无论是校内还是红色文化基地都缺少符合

17、标准的“沉浸式”红色文化教学基地。“沉浸式”教学法是一项新的教学方法的尝试,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沉浸式”教学法很快会在其他学科门类的教学中运用及发展。无论从目前还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学校都应下决心加强“沉浸式”红色文化教学基地建设。一是在校内建设“沉浸式”教学基地,建设专门的“沉浸式”教学多媒体教室、场、馆要与基地共同协作,把现有红色文化基地按教学需求建设好。第三,“沉浸式”教学法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沉浸式”教学法应用于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法探索,需要教师在具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力的基础上,向实践教学能力、多媒体运用能力拓展。教师要熟练掌握基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全部

18、情况,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奠定基础。教学中要提升运用现代多媒体技能,不仅熟练运用多媒体,而且还要掌握常规的剪切、编辑、制作微视频和微音效的能力。从目前看,我们大多数的思政课教师在此方面还需亟待加强。除此之外,如何发挥好红色文化基地兼职教师的积极性,把他们按教师标准及实践教学的要求培养好,也是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三、“沉浸式”教学法运用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举措深入探究“沉浸式”教学法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措施,是使红色文化有效融入高校90(下转第 107 页)思政课教学,发挥思政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优势的重要保障。1.研习教材,构建“沉浸式”教学课程体系。思政课统编教材

19、浓缩了丰富的思想理论资源,凝结了该学科知识的精华,富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知识性,是高校思政课政治方向、思想高度和理论水平的重要保证。教师必须深入研习教材,明确教学重难点,精准把握教材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并在此基础之上编写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沉浸式”教学大纲、教案及搜集制作多媒体教学素材,做到有的放矢地开展“沉浸式”课程教学,帮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获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理解,在头脑中建立起系统、完备的思想理论知识体系,激发大学生为实现民族振兴努力学习的情感。2.巧设场景,提升学生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学习体验。科学的教学场景是开展“沉浸式”教学的重要载体。

20、“沉浸式”教学法通过电子屏幕、灯光、音响、VR 等技术设备,利用音效、光效等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场景的渲染,为学生打造多感体验。使学生全身心沉浸于红色文化的学习教育之中,消解以往红色文化教育给学生带来的“听、视、知、体”疲劳感及理论学习的“枯燥”感,提升红色文化融入理论课教学的说服力和红色文化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场景创设,首先,运用红色文化资源现场,如攻克锦州配水池战斗遗址、梁士英只身炸碉堡遗址、塔山阻击战遗址、黑山阻击战遗址等。通过现场参观,回顾感受当年激烈的战斗氛围。其次,运用红色文化的数字虚拟场景,将辽沈战役全景画馆、辽沈战役前线指挥所及情景剧场等现实历史场景数字虚拟化,给予学生全新

21、的红色文化学习体验,助力思政课理论教学。3.深耕案例,提升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沉浸式教学的开展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为学习者创设富有沉浸感的学习环境,以增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身心交互、具体体验。”5红色文化资源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资源,特别是紧密结合本地红色资源的实际情况精选红色案例,是有效开展“沉浸式”教学的前提。深入挖掘、研究和反思红色文化案例,再将一些片面、模糊的感性认识提升至理性知识层面。同时,探索红色文化传播和应用价值的时代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打破传统思政课课堂教学中理论学习欠缺的体验感、实践教学欠缺理论性的教学模式,探究以深耕红色资源案例为契机,以教促研、以研

22、带教、教管研协同发展的教学模式,提升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4.回应疑问,实现学生知情行的全面提升。针对以往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存在的同一红色案例在不同的思政课教学中重复出现,引发学生听觉疲劳;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方式创新性不强,传统的网络宣传形式大于效果,引发学生视觉疲劳;红色文化活动常在重大纪念日组织开展,日常红色文化宣传教育薄弱,引发学生知觉疲劳;校外实践活动常在熟悉的红色纪念场馆开展,引发学生体验疲劳等实际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学生是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教学对象,直面学生困惑、解答学生疑问才能有效避免“沉浸式”教学走过场。以解决学生困惑为主线,使得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不仅调动学生学

23、习主动性,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理解,更能提升学生做好红色传承人的情感认同,激发学生守好红色江山行动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5.组建团队,为“沉浸式”教学法的有效运用提供智力保障。“沉浸式”教学法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得以有效运用,离不开由思政课教师、信息技术人员、红色资源基地三方组成的教学团队。思政课教师负责思想引领、信息技术人员提供技术保障、红色资源基地提供红色文化数据资料。思政课教师既要负责思想引领,利用科学技术提升教学质量,也要避免将虚拟技术引入教学而忽视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信息技术人员给予思政课教师技术指导及技术培训,帮助思政课教师独立、灵活地使用新技术完成教学任务;红

24、色资源基地为思政课教师提供红色文化数据资料,帮助思政课教师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知识储备。同时,还要注意强化对思政课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思政课教学能力的培养。6.创建基地,为“沉浸式”教学法提供保障。创建校内外结合、虚实相辅的“沉浸式”教学基地,是高校思政课运用“沉浸式”教学法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保障。所谓内外结合、虚实相辅的“沉浸式”教学场所,首先,建设好校内“沉浸式”教学场所。以校外实践基地为依托,将校外红色文化资源以数字化、图片化、影视化、音效化等形式,配以全息投影、立体声光、虚拟场景等技术手段,将校外实践基地以数字形式平移至校内,弥补因客观因素造成的师生校外实践无法顺利进行的问题。其次,与

25、红色文化资源基地共同建设。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沉浸式”教学基地,紧91Abstract:Using“immersion”teaching method to carry out the integration of red culture into the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exploration and attempt of teaching method reform.Clarifying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

26、istics of“immersion”teaching methods and objective analysis of“immersion”teaching method in the red culture into the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in the education courses teaching,to explore the use of“immersion”teaching method to the red culture into college education courses teaching,usingthe“immersion

27、”teaching method is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red culture into college education courses teaching thekey link.Key words:immersion;redculture;collegesanduniversities;ideologicalandpoliticalteaching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Immersion”Teaching Method in the Integrationof Red Culture into Ideological

28、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aking“The Turning Point of the War of Liberation”Red Culture as an ExampleYang Lianming(School of Marxism,Bohai University,Jinzhou 121013,China)密结合教学需求,充分运用辽沈战役全景画馆、辽沈战役前线指挥所媒体馆等较成熟的“沉浸式”红色文化教育体验馆,携手打造“沉浸式”教学体验馆,满足“沉浸式”教学的需求,把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落到实处。“沉浸

29、式”教学法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授课教师对红色资源挖掘深度和知识储备不足、学生延展性学习动力无法得以充分调动等问题。在“沉浸式”教学中,教师借助科技强大的信息传输功能,可以拓宽红色资源相关信息,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并实现师生信息共享,此外还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参考文献】1习近平在辽宁考察时强调 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奋力开创辽宁振兴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22-08-19(01).23孙君瑶,韦冬余.新闻类实用文本沉浸式教学内涵与特征J.汉字文化,2022,(8):34.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

30、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5王丽,胡佳敏.高校“沉浸式教学”实践与创新探析以“红色经典阅读与传播”课程为例J.决策与信息,2022,(6):74.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urriculum Ideologyand Politics in MacroeconomicsLi Hemei&Wang Tinggui(J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Jinzhou 121002,China)Ab

31、stract: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strength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implement the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Macroeconomics is a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for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major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As the core content of western economics,macroeconomics ha

32、s a distinct ideology,soit is necessary to ad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 in the teaching process.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reform of integrating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macroeconomics,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mplementationpath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content design,teaching methods andassessment methods.Key words:macroeconomics;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teaching reform(上接第 91 页)1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