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双减”背景下语文深度学习的机理与策略.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7168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减”背景下语文深度学习的机理与策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双减”背景下语文深度学习的机理与策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双减”背景下语文深度学习的机理与策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41 卷第 4 期2023 年 8 月凯里学院学报Journal of Kaili UniversityVol.41 No.4Aug.2023“双减”背景下语文深度学习的机理与策略田敏(凯里市第十二小学,贵州 凯里556000)摘要:“双减”背景下语文课堂深度改革要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研究语文深度学习的机理和实践策略,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文章从内涵、特点及策略诠释了学生学什么与如何学,教师教什么与怎样教的路径、方法与措施。关键词:双减;深度学习;小学语文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329(2023)04-0111-09“双减”的重点是减轻学生的校外培训负

2、担和作业负担,其改革的核心在于课堂教学的育人方式。课堂上,学生到底要学什么?教师要让学生如何学?学生的认知该如何从浅层思维走向深度思维?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又该以什么方式评价学习的效果?要解决这些问题,传承语言知识体系为主的课堂教学将面临巨大的挑战。然而,现实的语文课堂普遍存在着这种现象,教与学仍停滞在浅层学习阶段,一个以语言积累与理解为目的的阶段,一个机械接受知识的低阶思维阶段。而真正的语言学习,是在语言积累与理解学习的基础上,新旧知识相互联系并在应用、综合、分析、反思中解决生活中新的问题,获取新的知识,这就是语文深度学习。“双减”背景之下语文课堂深度改革,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研究语文深度学习

3、的机理和实践策略,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深度学习发生的机理从内涵、特点诠释了学生学什么与如何学,教师教什么与怎样教的问题。深度学习的策略为“教”与“学”提供了一定的路径、方法与措施。一、语文深度学习的机理结合何玲、胡航等老师对“深度学习”的研究,我们认为:语文深度学习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和元认知理论体系,运用语文课程中知识维度与学生的认识过程为学习目的,选择与重构单文本、多文本和整本书等学习内容,借助信息技术与数据化评价,有效组织与实施学习活动,实践阅读理解、阅读运用和语言的再创的知识体系,实践学习者在生理、心理、认知三方面协同发展。(一)语文深度学习的内涵布卢姆的

4、教育目标分类学就认知学习领域把学习目标分成六大层次,该层次从低级思维逐渐上升到高级思维,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几个方面。课堂学习是学生认知的过收稿日期:2022-02-01作者简介:田敏,女,贵州镇远人,凯里市第十二小学高级教师,贵州省黔灵名师,黔东南州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黔东南州骨干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111程,这个过程分为浅层学习与深度学习两个阶段。浅层学习是对陈述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的识记与理解,是一种机械式的学习方式,一种基础认知的学习。这一阶段,学生主要对陈述性知识如字词的读、写、义进行简单地记忆和复制,或孤立地存储信息;而对于程序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的

5、应用、分析、综合与评价不作要求。实践证明,浅层学习者是外因促进的,是一个浅层的思维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多数是为了完成老师的要求或测试而学习。相反,深度学习不只是语言的记忆、理解,更注重理新旧知识在联系中的应用、分析、综合与评价;更注重学习者积极参与的态度,反思与批判性地接收新的知识的思维,并把众多的元认知迁移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解决相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深度学习是新旧知识和个人经验结合的过程,是高级思维形成与认知发展过程,而不是语言知识的简单记忆和复述。如毛泽东的 七律 长征 一诗,有的课堂以“教”字音与朗读背诵、诗句理解与领悟作者的表达情感为目标。围绕这些学习目的,学生的确能读、能背,懂得全诗

6、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为主旨表达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乐观主义精神。这种教学就是典型的浅层学习、机械学习。而有的课堂是借 七律 长征 为例,在学习字音词意、朗读、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拓展阅读或观看一些碎片化的资料,如长征的路径地图、黎平会议、遵义会议等内容;拓展阅读 忆秦娥 娄山关 清平乐 会昌 念奴娇 昆仑 等书写长征的诗。观这样的课,我们发现学生在各抒己见的分析、讨论中,其积极性、参与度增加了,从对比阅读中产生了批判性思维,对长征有了深度的认识,对诗人的写作方法有了新的评价。整过学习的过程有读、听、观、议和析,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中,在问题导向中实践了对文

7、本的深度理解,拓展了思维的空间,这就是 七律 长征 一文的深度学习。可见,促进语文课堂深度学习就是基于语文学科特点,运用“深度学习”理念和策略,实现学生主动的、有意义的、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认知过程的路径就是通过创建积极的学习共同体,培育“倾听关系”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深度表达的欲望和能力,在问题引领下,以丰富的、结构化的语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在实现对文本的深度理解的过程中,拓展思维空间、发展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迁移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对比深度学习和浅层学习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问题导向等方面,发现有以下明显的差异,具体见表1:表1浅层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差异项目学习目标学习内

8、容学习措施学习方式学习活动浅层学习字词的读音、课文的理解、写作方法的运用、表达思想的认识教材内容机械的记忆或复述跟着老师讲解、分析,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单一的学习活动深度学习字词的读音与运用;课文的理解、分析、批判、评价,写作方法的运用、表达思想的认识与新旧知识联系并在生活的运用。以教材为例,拓展学习边缘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学方法,用方法解决问题自主+合作学习式,探究+生成式学习丰富的、结构化学习活动112反思状态学习效果机械训练,学习过程缺少批判与反思仅注重语言的音、形、义的体验与标准化的文本解读;学习的态度是被动的由浅入深地对文本进行理解,对比同伴进行学习而反思,批判地接受知识与观点既注重语言的

9、音、形、义的体验,又关注多元化的理解、分析,综合地运用,创新中生成新的知识;学习的态度是积极、主动的(二)语文深度学习的主要特征浅层学习是一种机械的学习方式,而深度学习是一种高阶思维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语文深度学习的课堂具有如下特征:1.从机械式学习走向开放、个性化学习浅层学习停留在字词的朗读,文本的理解,机械的记忆、复述与练习之中,学生获得这些知识的方式源于教师的讲述,个体的习题训练。学习的目的是考试,为了成绩。学的方式主要是跟随老师的教鞭忽左忽右,以及课后的题海战术。这样培养的学生是做题的机器,缺少了个性的思维,开放的多元性分析与批判。如六年级上第四单元,这是一个小说单元。在教学 桥 时,

10、许多老师都会以小说的三要素引导学生在文本的朗读中“体会”老汉的形象,即一个为民着想,一个舍己为人,一个大公无私,一个爱子的优秀共产党员。无可厚非,这的确落实了本课的教学要求。只是老师的教学方式值得思考:以“引导学生体会”相关的句子,然后根据这些句子说出老汉的形象。这种结论式的教学,缺少学生思维形成的过程。如果我们这样处理,想必效果会是另一种景象。先让学生读课文,找到描写老汉形象的句子;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作者这样描写的目的,分析老汉这种做法的后果;最后让学生交流老汉留给自己什么样的印象。前者教学的方式以教师预设为主,课堂所用的时间少,但没有让学生体验到“学、思、议”的过程,这种“教”只是让少数优秀

11、的学生掌握了学习的结果,大多数学生只能在课后以习题训练巩固所学内容。而后者,学生在自读、思考、讨论、交流实践中认识老汉的形象,虽然用的时间多一些,却真正让学生学习了“读、思、议”的过程,一个全员参与认知的过程,一个有个性化学习的过程,一个思维培养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老支书这一人物的认识各抒所见,可能与教师预设的结果不相同,但这是学生真正学的结果。这种结果带来的是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倾听,主动表达。课后,没有必要再完成类似的练习,无形中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这正是“双减”下课改的走向,因为深度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导向,通过丰富的、有意义的语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因此

12、,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认知过程,以活动为主体,从字词句的读写活动与理解交流活动为起点,在机械式学习过程中,深入进行语言的品析、迁移、运用,在探索与讨论活动中,在批判与反思活动中,实现学生对文本个性化的深度理解。这种理解不是单一的理解,而是开放式的、多元性的。它突破了学生思维的障碍,还将课堂学习不断推向深入。深度学习是学生体验、成长的学习,是自身素养形成的学习。2.从浅层思维走向高阶思维形成的学习浅层学习围绕教师的思想,在老师预设中学习,是少数学生配合老师完成某一问题的学习,而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仍处于被动接受式学习,其学习的效率自然可知。深度学习以高质量的问题为导向,以任务单为学习要求,在自主学习和

13、学习共同体的探索性学习中实践认知的过程。如在 少年闰土 文本品析学习中,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导向:从闰土给“我”讲的“稀奇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围绕这一问题再设计几个结构性的探究任务单:哪些稀奇的事?作者运用什么方113法描写这些事的?从哪些字词中体会出闰土留下的印象?学生先在自主默读中,概括出四件“稀奇的事”,再从每件事的语句描写中,勾出表现闰土机智、见多识广、勇敢、生活经验丰富的字词。接着,在合作交流、分析中体会到闰土这个人物的形象。整个认知过程,学生在自主与合作中有主动、积极、建构性,有倾听、反思、判断性。这种的学习方式就是从浅层思维走向了高阶思维。所以说,一个高质量的问题能引发学生丰富的

14、、结构化的语文学习活动。长期坚持这些教学活动就能培养学生形成高阶思维能力。3.从单一内容走向多文本整合的结构化学习单一内容的学习如同我们的餐桌上只有一种食品,既不丰富,又营养不全。这样的学习内容难以深入。而深度学习是把多种知识和信息连接起来,通过与原有认知结构深度融合,以达到迁移应用形成一类结构化的知识。如1+N式的阅读、以议题组合的群文阅读。这样的阅读是在大量信息摄入过程中,学生在对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其理解能力、辨别能力,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都会形成。例如,学习 送元二使安西 这首古诗,学生收获的是有节奏地朗读,理解诗意,悟出王维对好友元二的深厚友谊几方面的陈述性知识,是单一知识的

15、认知。如果以议题“古诗中的送别”,整合 送元二使安西 别董大 芙蓉楼送辛渐 这三首古诗的学习,学生通过读、议、悟等策略,发现这三首诗的共同之处,都描写了一幅幅秀美的风景画,都表达了诗人与朋友深厚的友情;都借景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不同之处:芙蓉楼送辛渐 借玉壶、冰心比拟诗人的操守和品格,以告慰亲友;别董大 重在对友人的劝慰、激励和关心;送元二使安西 借劝酒表达对友人的情谊。这几首诗都表现了朋友间离别时真挚的友爱。这种深度认知“送别诗”的学习,学生不仅习得了三首诗的朗读、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等知识,同时还掌握了阅读方法,培养了他们正向思维品质的形成。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对古诗中“送别”有了结构化的认知

16、。4.从重视迁移运用和问题解决到“举一反三”,创造性地解决生活问题的学习上述“古诗中的送别”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以“送别”为支点,在师生共读 送元二使安西 的五步读诗法中给学生搭建了如何学习诗歌的脚手架,学生在任务单的指导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很快完成了 别董大 芙蓉楼送辛渐 的学习任务。在各小组汇报交流、讨论、辩论中,达成了议题“古诗中的送别”作者表达的思想与写作的方法。学完这三首诗,学生还联系自己与亲人、朋友的离别情景,三言两语地表达出自己的心情。这种借学习情境深入理解,把握关键要素,在相似情境中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并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的学习,突破了课堂教学“在文本表面滑行”的困局

17、,实现对文本的深度理解,拓展了思维空间、发展了思维迁移能力,这就是在对文本深度理解的过程中实现的。二、语文深度学习的策略如果说深度学习的内涵让我们认识了如何“教”的问题,其特点是认识到如何“学”的问题,那么以语文课堂深度学习促进“减负”的落实,又该怎样展开“教”与“学”的策略呢?一年多来,我们就深度学习进行探索、运用与反思,提出了在一定理论基础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策略。(一)深度学习的理论基础语文课程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使用的方法与措施都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深度学习的课堂教与学模型,基于互联网时代技术变革和语文学科特点的融合。这种融合缘于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获

18、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这种情境、学习资源就是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而形成的较为稳定114的教学策略、方式和设计的活动范式。这种课堂模式是学生从语文的知识维度、认知维度走向知识迁移与创新的高度,从自主学习与个性学习落实“立德树人”的思想。同时,“教育目标分类学”为“语文深度学习”提供了框架体系。“教育目标分类学”是布卢姆等人在认知学习领域中把教学目标分成六大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依次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它有效地为教学、学习和评估提供了一套完

19、善的框架。之后,安德森等人又对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进行了修订完善,将教育目标分为知识与认知过程两个维度:知识包含陈述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认知过程包含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体现了建构主义思想。修订完善的分类学更加合理地表述教学结果,重在认知过程的理解与创造。这个框架体系,基本上囊括了语文教育所要达到的方方面面。“语文深度学习”基于“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体系指导,包括语文课程内容的选择与重构、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学习评价观测点的确定,最终解析深度学习的发生过程、构建设计模型并阐释深度学习发生的机理。另外,元认知理论为学习者有效控制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学习过程,进而

20、深化和拓展反思指明了方向。因为深度学习是一种高层次学习,要求学生运用高于熟记的高级心智来开展学习活动。所以语文深度学习的各个知识、技能都需要通过元认知去检测、优化,学生通过语言各要素的元认知及策略学习过程和思维活动进行监控和调节,及时发现并修正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加深对深层知识和复杂概念的理解掌握,进而建构知识意义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实现深度学习。(二)语文深度“教”的策略杨江峰老师在 浅谈基于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 一文中认为,深度教学以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为目标。其教学策略为:确定高阶思维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深度理解;整合意义连接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批判建构;创设促进深度学习的真实情境,引导

21、学生积极体验;选择持续关注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深度反思。1.“逆向设计”,优化语文深度学习“教”的策略“逆向设计”是从教学的学习结果出发,逆向思考:本节课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哪些地方学生该理解,该运用、评价或反思、批判?我们要创设什么样的情景,组合什么样的活动帮助学生从浅层学习上升到深度学习。在理解、运用过程中,学生要做什么?我们又要用什么方式评估学生所学项目是否达到。这种设计便于学生的理解,便于学生生理、心理认知的形成。如老舍先生的草原,它是六年级上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该文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游记散文,描述了内蒙古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赞美了民族之间的团结,字

22、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草原风情。课文分为四个部分:草原风光、远迎客人、主客欢聚、依依话别。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为了落实这一语文要素,必须考虑“触摸自然”的人文主题的表达特点。作者在写作上主要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教学时我们从三个关键点设计:一是从课文中的“景语”想开去,将其还原成画面;二是由“景语”想到“情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情感,体悟作者是如何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将“景语”和“情语”统一在一起的,并学会运用这一手法;三是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联系生活说一说你与其他民族同学相处的故事。依据上述学习结果,我们确定浅层学习目标是学习本课的生字与词语,在听、观

23、视频中交流自己的感受;学习运用思维导图理清“草原”风情的几个画面,知道主要内容。深度学习的目标是学习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写一处家乡的景;结合我们民族地区实际,谈一谈你与其他民族同学之间的情谊。115为了解决这些学习目标,我们把本课分为两个课时,五个板块进行“教”的设计。板块一,浅层学习。观视频情景,了解草原。设计意图是通过观看草原的风光视频回顾描绘草原的优美诗,初步感受草原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检查课前微课学习的效果。板块二,浅层学习。自主学习,厘清文章脉络。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个性化学习中理解文本内容。板块三,深层学习。探究学习,体会情感。设计意图是“从作者描写的美丽的景物中,悟出了

24、什么?”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板块五,深层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情景融合法。设计意图是通过默读发现相关句子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了景美、人美,并运用“情景融合”的方法写出一段描写家乡美景的句子或小诗。板块四,深层学习。小组讨论,从“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中联系身边的事例,说一说这样的故事。在这五个板块的设计中,分别运用相应的措施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2.游戏活动,课堂的“润发济”和“开心果”在语文深度学习的课堂,游戏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润发济”和“开心果”。其目的是调动师生之间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创造一种轻松的游戏化课堂。活动可在课前、课中、课后开展,

25、主要以信息技术或趣味玩乐或肢体表演获取新知与创造新知。(1)课前游戏,热身的活动。热身活动为以下的课堂教学打下了铺垫,为整堂课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例如,在 丁香结 一文的课前,利用互交式课件设计了“读一读,看一看”的刮一刮小游戏。当学生走上白板刮出“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百折不挠”一组词语时,会满怀激情地朗读这些词语,在头脑风波中,迅速地从这些词联想到生活中梅花具备的品质。当刮出荷花图后,立刻联系到荷花具备的品质,想到曾经读过“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诗句。(2)课中游戏,期待的活动。在学生认知过程中,游戏教学是他们期待的行为。如在学习字词时,我们喜欢让

26、孩子们玩摘“苹果”、送字宝宝回家、表演认字、童话乐园识字、玩词语或诗词接龙等方法,寓学于乐,促进学生认知的生成和发展。在理解句段篇中,可角色表演复述故事,画思维导图理解。如今,基于信息技术支撑,我们可以运用希沃白板5“课堂活动”栏的技术,巧设游戏不但能转变课堂教学那种单一、枯燥的训练,还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体验认知的过程。(3)课后游戏,缓解倦怠,体验成功。当课堂进行到20-30分钟时,学生的身心开始疲倦,有讲话、做小动作、打瞌睡等现象。此时,若能巧妙地运用一些游戏激活课堂氛围,就能促进课堂教学的良性发展和有效秩序进行。例如,在 丁香结 的教学尾声,

27、为了引导学生更好认识“丁香结”的内涵,引发学生联系生活感悟人生,体验本节课的成果。我们可以有感情地朗读“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结 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等句子,利用希沃白板5备课工具栏的“分组竞争”模式,设计生活中的“结”的游戏。当学生迅速地从“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等诗句配对中,从诗句解释配对中,玩出了激动,玩出了快乐,认识到“丁香结”的意义。此时的课堂,孩子们在交互式平板的玩味中,从不同的角度阐释出“丁香结”的寓意。游戏让学生轻松地记住了诗句,缓解了课堂倦怠,激发了学生的斗志。同时,还由趣味转化为记忆,由记忆又转化为理解,甚至有的孩子还会从理解联系到生活

28、的一些现象。3.构建课前+课中+课后的策略(1)课前培养自主学习。教学前,主旨是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具有个性学习的能力。具体做法是:先设计自主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然后提供一定的自主探究、拓展的任务的方116法或建议。学生根据学习任务,结合微课或课件的提示进行个性化学习,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的内容可以是课文的朗读、字词的认识、写作的背景、文本的边缘性知识、优秀的习作等,设计成微课或制作成课件,以翻转课堂方式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课中找好“支点”,搭好“脚手架”。“支点”,语文教学的“切入点”,是备课时思考的问题。它以单元的语文学习要素为项目,结合每篇课文的特

29、点,结合本班学生的学情,定好这个“点”。这个“点”可以是文章的题眼,可以是文中的关键句,可以是作者的写法,可以是一个知识点,也可以是一种学习方法。如 草原 以草原上美的景与美的人的表达方法为支点;狼牙山五壮士 以点面描写,体会“壮”举为支点;桥 以环境、情节与人物细节悟老汉的形象为支点;只有一个地球 以题眼“只有一个地球”为支点。对于“支点”的定位,一定要依据语文学习要素抓住那些具体、明确而集中的陈述性知识或程序性知识,回归文本,否则这个“点”不利于教学内容的推进。“脚手架”是帮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方法,搭好“脚手架”为自学与互学打下基础。识字教学以汉字的音、形、义的学习方法,搭建识字“脚手架

30、。操作时可先教一个字的音、形、义,当学生会读、会写,记住字形结构,让学生组词、理解并记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其他汉字。搭建阅读感悟的“脚手架”,可先引导学生阅读一段或一个部分,让他们学会理解的方法(如列小标题概括段意)、表达的方法(如用了哪些修辞或细节描写),当学生经历对知识理解过程后,再进行反思总结学习中运用的方法。然后运用这种方法自由或合作学习以下的内容。搭建语言表达的“脚手架”,是为了让学生在读中积累,在写中掌握表达,捕捉教材中写作的契机,为学生创设练笔情境,创设语言转换的机会,让读写结合和谐共生、相互交融,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如教 盼 一文时,围绕“盼”这一

31、中心意思为支点,让学生在盼着下雨这个部分朗读心理描写的句子,体会“我”的心情,发现作者的描写方法搭建读、悟、写的脚手架。然后,运用它放手让学生互学“盼着出门”“如愿以偿”两个部分的学习。找“支点”、搭“脚手架”是深度学习不可缺少的策略。因为它是在理解学习成果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运用,灵活思考、积极行动,去解决问题,学会理解、学会感悟、学会表达,实践“教学做用”的策略。(3)课后评估,数据反思。为了促进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鼓励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通过生活实际和自主研究来解决问题。课后,为了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我们可以设计概念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

32、与运用题。四个方面的习题都可以信息技术工具运用AI智慧教育技术,让学生在练习/测试中,通过数据分析诊断出学生对认知过程的学情分析。当然,这种设计也可放在课前自主学习进行,为“翻转学习”打下了基础。例如 狼牙山五壮士 一课,如果从陈述性知识考虑,可设计看拼音、写词语;辨析横七竖八、斩钉截铁、粉身碎骨等词语是赞美五壮士的英雄气概以及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恨与不满的感情色彩;品读句子,理解词意与表明班长马宝玉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如果让程序性知识走进生活,可让学生拓展阅读 虎门销烟,试用 狼牙山五壮士 中所学的点面描写方法,在文中找出虎门销烟刻画人物细节描写体会人们大快人心、撼天动地的点面描写。再深入迁移创新

33、,可让学生学用狼牙山五壮士 虎门销烟 的场面描写方法,试写学校开展运动会的一个比赛场景。这样的课后练习,既可评估学情,又通过线上AI智慧技术,以数据分析整个班级的学情,每个学生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是粗心了还是认知有问题。三个时段的学习,都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保证了教与学从浅层思维到深度思117维的学习。(三)语文深度“学”的策略1.学会“听、说、思”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是人体多种器官参与的过程,是手、口、眼、耳、脑相互协调的过程,学会“看、听、想、说、做”,是掌握知识,发展思维,积极创新的具体表现。“听”是语文深度学习的前提,为会说、会思作准备。可是现实的课堂,学生不习惯听或不善于听

34、,导致“学”的效率低。“听”,就是目光聚焦地看着对方,在身体与姿态配合中做到注意力集中。只有集中了注意力才能积极、认真、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听准、听清、听全他人所说内容。为了引起听者“注意”,可以教给学生用“趣”吸引对方;或以“信息”引导对方学会记忆表象,思考是听“懂”,还是“理解”。如果是在“听懂”的基础上记忆,是机械的学习,是浅层的学习。如果是“理解”后又以该话题深入交流,在“讨论”声中就会形成深度学习。规范学生“说”是语文深度“学”的必然。因为课堂的现状常是许多学生不敢说,或各自说,或吵着说。所以有效的课堂要规范“说”。规范学生有序地说,互补地说,多元地说,总结地说。说什么呢?说答案,说共

35、识,说想法,说见解,说补充,说归纳,特别在“说”的过程中不要让学生重复地说。为了提高“说”的效率,我们可采取分享式的“说”,补充式的“说”,商榷式的“说”,纠正式的“说”,总结式的“说”等。如在学 月光曲 一文时,当一位学生朗读完成第9段时,其他学生或交流读者读音是否正确、语感是否到位,或说出作者联想的句子,或描绘 月光曲 三幅美妙的画面,或分享乐曲的美妙,或总结作者运用虚实结合表达的方法。当然,学生会说是需要老师有意培养的。如提供“说”的范例,抛砖引玉,让学生在示范中创造性地“说”。在“说”的过程中,要有中心,要有主题,要有顺序,要有理有据。长期以方法指导,“说”自然水到渠成。我们可在一、二

36、年级培养学生爱说的习惯,在三、四年级培养学生会说的习惯,在五、六年级培养学生做优秀的倾听者与优秀的表达者。基于问题导向的“思”是深度学习的高阶思维能力。要培养这种能力,教师得设计好问题,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在相关词意、句意、段意等信息的思考中,“思”语言背后的内涵,“思”作者表达的意图,“思”作者表达的方法等新知。如,六年级上第16课 盼 中,我们先以问题1研读课文,找出“我”对雨衣的喜爱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问题2,学习作者如何抓住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感受“我”因新雨衣而产生的渴盼、急迫、无奈、快乐心情,引导学生明确学习项目。课中,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迅速默读,在这过程中,学生先解决了“我”从得

37、到雨衣、盼着下雨、盼着出门、如愿以偿四个方面文本的理解,体会到一个孩子的童真童趣的故事。在品读中,他们划出“我”对雨衣的喜爱的句子。围绕任务单,小组合作探究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的句子,悟出表达了“我”对雨衣的心理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值得注意的是,基于问题导向的“思”,学生要清楚老师设计的问题,清楚自己学习的任务。当然,探究式教学的操作是综合的、灵活转变的,学生在探索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有可能生成一些新的知识,这就是生成性学习。2.自主、合作式的“学”深度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在自主式学习与合作共同体结合之上。自主式学习,一般是在课前导学或课后反思中进行。课前导学,学生可依据教师设计的导

38、学任务单、微课视频或课件,在翻转课堂中展开个性化学习。学习时主要完成浅层阶段的字词的音、义,课文的朗读,了解文本边缘性知识,处理视频中的信息,记录所学内容,记录不懂问题等。自主式学习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学得怎么样,而是培养他们养成会学、爱学与乐学的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课后反118思,主要是巩固课堂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联系生活解决问题或创新知识。合作式学习,主要是在问题情景中进行讨论、交流。课堂上,各小组的学生基于问题导向开展探究式学习。如低年级的随文识字,学生可借助汉字的音、形、义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习其他汉字的音、形、义。中年级在把握教学内容中,探索文本的内涵。高年级学生利用老师创

39、设的情景,完成从“抽象”到“形象”,从“知识”到“技能”,从“情感态度”到“价值观”的认知与生理、心理的发展。总之,“双减”之下语文深度学习的出发点是用好部编教材,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同时注意同学段之间的联系和衔接,培养学生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由浅层思维形成结构化的高阶思维。落实积累语言、品味语言、学用语言、创新语言的要求,培养学生形成批判思维、创新思维和迁移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短短的40分钟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减轻学生课后负担。参考文献:1何玲,黎加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J.现代教学,2005(5).2胡航.深度学习的发生过程、设计模型与机理阐释 J.

40、中国远程教育,2020(1).3麦克 格尔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 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94杨江峰.浅谈基于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 J.教育论坛,2019(10).5格兰特 威金斯,杰伊 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6吴秀娟.基于反思的深度学习研究 L.理论与探索,2014(12).7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整合理论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责任编辑:毛家贵TheMechanism andStrategyofDeepLearninginChineseCourseundertheBackgroundof“DoubleReduct

41、ion”TIAN Min(Kaili No.12 Primary School,Kaili,Guizhou,556000,China)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double reduction”,the in-depth reform of Chinese classroomshould follow the law of Chinese education,study the mechanism and practical strategies of deep learning of Chinese,and strive to improve students language literacy.The article explains the path,methods and measures of what students learn and how to learn,and what teachers teach and how to teach.Key words:double reduction;deep learning;primary school Chinese1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